自由引導人民,這幅法國德拉克洛瓦的畫以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為背景。1830年7月26日,國王查理十世取消議會,巴黎市民紛紛起義。當月27-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市民與保皇派發生戰鬥,占領皇宮,史稱“光榮三日”。在這次戰鬥中,壹個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女孩首先在街壘上升起了象征法國和諧的三色旗。當年輕的阿勒把這面旗子插到聖母院旁邊的壹座橋上時,她被擊落了。畫家德拉克洛瓦目睹了這悲慘而激烈的壹幕,隨後他義憤填膺,決心為它畫壹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畫中展示的巷戰場景,是畫家在數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速寫的基礎上定稿的畫面。畫面中,壹手舉著三色旗、壹手握著手槍勇敢帶路的年輕姑娘正在召喚群眾前進,這既是起義參與者的真實寫照,也是自由女神像的象征。她旁邊的年輕鼓手正揮舞著手槍,快速向前奔跑。另壹邊,壹個戴著禮帽的大學生正意誌堅定地盯著前方。在他的身後,有兩個工人揮舞著尖刀,表情堅定,壹臉憤怒。他們背後有很多叛亂分子。在前景的右側,有兩名政府軍士兵躺在地上死去,左側躺著壹名為自由而死的叛亂分子。壹名受了重傷的年輕工人仰望著自由女神像的三色旗,期待著自由。他的外套,露在外面的角衫,腰帶,正好是三色旗的顏色。如果仔細看,還能隱約看到北塔上飄揚的* * *和國旗。
這幅畫氣勢磅礴,畫面結構緊湊,色彩豐富熾熱,用筆奔放,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當1831五月份在巴黎展出時,引起了轟動。德國詩人海涅為這幅畫寫了壹首贊美詩。之後這幅畫還有壹些有趣的經歷。
1831年,這幅畫被法國政府收購,在盧森堡宮展出數月。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歸還給了畫家本人。
17年後,1848年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法國人民要求這幅畫在盧森堡宮再次展出。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這幅畫被政府撤下,理由是它具有煽動性。它直到1874才被送到盧浮宮。
只要德拉克洛瓦拿起畫筆,他的浪漫激情就像生成中的火山壹樣迸發出來,發出響亮的吶喊。他畫得像壹頭獅子壹口氣吞掉獵物,所以人們稱他為“浪漫的獅子”。
在表達感情的深度和力度上,沒有人能和倫勃朗相比;在表達運動的強度和氣勢上,除了魯本斯,很少有人能達到他的感人程度;除了米開朗基羅,沒有人有把抽象的沈思和道德的東西變成藝術形象的天賦。
德拉克洛瓦是法國人民的驕傲。他的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盧浮宮為保存他的作品設立了幾個展覽室。代表作有《什葉派島大屠殺》、《人民的自由領導權》、《但丁的船》等。
英國康斯特布爾幹草車
康斯特布爾,英國畫家。6月1776+01日出生於薩福克郡,3月31837日在倫敦去世。他曾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並深受風景畫家j .法靈頓和J. T .海卡特.康斯特布爾.史密斯的影響。1805年,他做了壹幅祭壇畫《基督保佑兒童》。
著名作品《幹草車》在藝術界引起轟動,並獲得當年巴黎沙龍金獎。這是壹幅充滿陽光、溫暖、生命的山水畫,對青年畫家影響很大。他的許多表現農村風光和描寫普通勞動人民生活的作品,在構圖和色彩上擺脫了傳統的規則,拋棄了傳統的棕色調。他創造了用調色刀將未經調整的色塊鋪展在畫布上的想法,使濕漉漉的畫面產生了無盡的閃光,這就是後來被稱為“康斯特布爾的白雪公主”。
他的代表作品《谷田莊》(在維多利亞博物館)、《麥田》(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布萊頓海灘》展現了他對光與色的大膽探索,喚起了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表明了印象派畫家對光與色的追求。
後人為了紀念他,將巴黎聖馬可街壹家餐廳的壹個房間命名為“康斯特布爾沙龍”,他的作品就掛在周圍供人參觀。
法國米勒
《拾穗者》描述了壹個農村最常見的場景:秋天,金色的田野看起來壹望無際,在麥收後的土地上,三個農婦正彎腰非常小心地撿拾丟失的麥穗,以補充家裏的食物。他們身後的小麥堆似乎與他們無關。雖然我們看不清楚這三個農婦的臉和面部表情,但米勒形容她們的體態莊嚴得像古典雕塑。三個農婦的動作角度略有不同,具有連環動作之美,似乎是壹個農婦拾穗動作的分解圖。那個戴著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在飛快地撿,另壹只手拿著袋子裏的大捆麥穗。看得出來她已經接了壹段時間了,囊中有小收獲;戴著藍色頭巾的女人已經被反復的上下彎腰弄得筋疲力盡了。她看起來筋疲力盡,左手放在腰後支撐身體。圖中右邊的女子,側著半個身子,手裏拿著壹堆小麥,正在仔細地檢查著已經重新被摘下來的麥田,看看有沒有漏收的麥穗。農婦們就是這樣來來回回,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壹粒糧食的深情,耐心而不知疲倦地撿拾麥穗。
畫面中,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頭巾平靜而豐富的色彩也融入了黃色。整個畫面寧靜而莊重,以田園牧歌的方式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對鄉村生活的特殊熱愛。
米勒壹生都熱衷於農民。黑熱病流行於1849年的巴黎。35歲時,他和家人搬到了巴黎郊區楓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巴比松村,他遇到了柯羅、盧梭、特羅洛普等畫家。在這個貧窮與世隔絕的村莊,他生活了27年。米勒對自然和鄉村生活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他起得早,回家晚。他早上在地裏幹活,下午在壹間光線微弱的小房間裏畫畫。他的生活異常艱難,但這並沒有削弱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因為沒錢買顏料,他經常自己做炭筆素描。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農民。他曾說,“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是最適合我的。”
蒙方丹·卡洛的回憶蒙方丹·卡洛出生在巴黎的盧浮宮和杜耶裏公園附近。在他近8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留下了3000件作品。他是壹位多產的藝術家。其中山水畫占大多數。“我這輩子,夢想目標只有壹個,那就是畫風景。”他說,要以對自然的強烈感情和不向任何打擊屈服的忍耐力去追求自然,如果沒有這樣的準備,最好不要從事畫家這個職業。他壹生熱愛自然,主張走向自然。
康納過著單身生活,藝術占據了他的整個心靈。他在畫壇的名氣和榮耀是通過每年參加巴黎秋季沙龍而獲得的。在19世紀的法國繪畫史上,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競相爭光。柯羅在他漫長的壹生中經歷了所有這些藝術運動,但他不是創建這些流派的先驅。他受過古典藝術教育,是壹個忠誠的古典主義者。他對浪漫主義自然觀的熱情和對自然的崇拜使他成為壹個真誠的現實主義者。因此,評論家認為柯羅最大的成就是他融合了19世紀的所有主流,為當時剛剛興起的印象主義開辟了道路。《蒙方丹的記憶》是柯羅晚期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之壹。
蒙方丹位於巴黎北部的桑利斯附近。Koro曾經踏足那裏,感受到了花園風景的美麗。這幅畫是藝術家對這個美麗場景的記憶。
這幅畫展開在湖邊森林的壹個角落裏。晨霧開始散去,清新的林地和湖面上的水汽構成了壹種溫暖濕潤的自然感覺。右邊壹棵巨樹占據了畫面的3/5左右,對面壹棵枯死的小樹與之相呼應,加強了畫面的平衡感。樹枝向壹個方向傾斜,和諧而有節奏。兩棵樹之間出現了壹個平靜如鏡的湖。溫暖的陽光從樹葉間散落到草地上,喚醒了遍地盛開的紅花。壹個穿紅裙子的女人面對著左邊的小樹,擡起頭和手去摘樹幹上的草和蘑菇。
在整幅畫中,這三個角色都顯得充滿了商業氣息。雖然畫家把它們都放在壹邊,但是它們很密集。康納畫風景的時候,經常喜歡在前景畫幾根柔弱的樹枝,以增強畫面的抒情性。比如這幅畫左邊的小樹,也屬於這種情況。看那棵小樹歪歪扭扭的姿態,明顯是微風長期吹拂造成的。其傾斜的枝幹更顯婀娜多姿的舞美,為整幅畫增添了無限詩意。女人的紅裙和頭巾是全景中最強音。仔細品味這幅畫,觀者幾乎可以聽到樹枝和樹葉的沙沙聲。
這種天然的興趣不是夢,但比夢好。畫家將畫面完全鋪開,用暖色染色,整個色調仿佛在呢喃,沒有激情,只有和諧。沒有畫家強烈的自然美感,很難給人留下那麽多難忘的印象。這是壹幅理想的山水畫,也是壹幅真正的抒情畫。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
柯洛非常熱愛大自然。他曾經說過:藝術就是愛。妳畫壹幅風景畫,首先要找形,然後找色,讓色度銜接好。這叫色。這就是現實。但這壹切都受制於妳的感受。這些簡短的句子可能就是康納山水畫的全部秘密。康納這輩子都沒體驗過想要點單或者急著做的欲望。他的余生沒有賣出壹件作品。壹旦下雨,他會等天氣放晴再畫草圖。他喜歡晴天。在他看來,素描只是畫室裏創作的物質準備。這說明康納風景畫的魅力不是因為他面對的是寫生,而是因為他提煉了他從生活中發現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