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海軍禮儀常識

海軍禮儀常識

首先是海軍旗

海軍艦艇上掛的最常見的是各種旗幟。海軍旗幟是海軍部隊用於識別、交流和禮儀的旗幟的總稱。按性質分為識別旗和通信旗。識別旗,根據其功能,包括代表軍種和兵種的海軍旗和海軍陸戰隊旗;上尉旗、司令旗、上將旗等。代表職務、職級、職級;代表船舶的狀態,現役船舶的旗幟和在航船舶的旗幟。通信旗有許多不同樣式和顏色的旗幟,代表字母、數字和某種意義,用於船與船之間以及船與陸地之間的通信。

各種旗幟都印有相應的徽記、標誌或文字,旗面的顏色、形狀、大小都有明確規定。海軍旗最早出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希臘和古羅馬的海軍艦艇上。後來被世界各國海軍廣泛采用,並有專門的規定。中國古代的戰船以旗幟為符號,用旗幟來指揮作戰。《史記》記載:“越是要和中國軍艦打仗,越要大修昆明湖。樓船高十余尺,旗加其上,甚為堅固。”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軍令記載:“壹聽得鼓聲,舉白旗,大小船只皆入戰,不入者斬首。聞金者,舉青旗,船必停,多者斬之。”明代戚繼光的《姬曉新書水手》記載了各種戰船的旗幟,圖文並茂。清朝和民國時期,海軍也制定了各種特殊的旗幟。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規定海軍旗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並規定了艦長旗和艦首旗;海軍通信旗使用國際信號旗,輔以6種特殊旗幟。《海軍艦艇條例》規定了軍旗及其懸掛規定,日常升國旗、隆重升降旗、滿旗懸掛或滿旗懸掛,士兵對國旗、軍旗的禮儀,以及海軍旗幟在各種儀式、典禮中的使用。

海軍艦艇升(降)旗儀式主要包括日常升旗、隆重升旗和降旗。

艦艇每日升旗是艦艇每天升海軍旗的儀式。中國海軍靠泊艦艇,壹般每天8時,根據信號站或指揮艦、值班艦的信號,在艦尾旗桿處升旗,日落時降下;單船錨泊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自行升(降)旗。通常每周壹舉行升旗儀式,全體船員按規定著裝,在後甲板舉行升旗儀式;降旗時,沒有隊形。甲板和碼頭上的士兵聽到升(降)旗的笛聲時向國旗敬禮。

船舶隆重升旗是指船舶列隊同時升滿旗、船頭旗和桅頂旗。用於重大節日、閱兵、命名、授旗、授予榮譽稱號等儀式。

降旗儀式是在日落時分為日常靠泊的艦艇降下海軍旗,並在海軍艦艇退役儀式上降下軍旗的儀式。海軍艦艇退役儀式中的降軍旗儀式由艦長主持,全體艦員按要求身著升旗隊形舉行儀式。

世界各國海軍艦艇的旗幟主要有海軍旗、艦首旗、艦尾旗、長旗、司令旗和艦長旗。

海軍旗,又稱“艦旗”或“海軍旗”,是表明船舶國籍的旗幟。旗面的顏色、規格、樣式都是特定的。有些類似於他們的國旗,但略有不同,如挪威,芬蘭和澳大利亞。有的與本國國旗差異較大,如英國、日本、比利時等國。有些國家用國旗或軍旗代替海軍旗,如美國、法國、智利和朝鮮。海軍旗通常的掛法有:水面艦艇停泊時掛在艦尾旗桿上,航行時掛在後桅桿斜桁上;潛艇在水上航行、停泊時,就掛在橋後的旗桿上。

艏旗是掛在船艏旗桿上的旗幟。各國海軍的弓旗顏色、樣式、懸掛時間都不壹樣。俄羅斯海軍壹級、二級戰艦停泊時,每天在升降尾旗的同時升降艦首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時,船頭旗桿上掛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旗幟,並沒有特別的船頭旗。

船尾旗是掛在船尾旗桿上的旗幟。很多國家的海軍艦艇壹般都是在船尾掛海軍旗,沒有專門的船尾旗。

長旗是掛在軍艦桅桿上的長旗。其形狀通常是旗寬變窄,尾端呈尖形或燕尾形。各國海軍的長旗顏色和用途都不壹樣,有表示艦艇服役的現役艦艇旗、編隊指揮員旗、將軍旗和表示職務的艦長旗。

司令旗是許多國家海軍編隊上方的指揮官在駐紮艦艇上懸掛的識別旗。用於識別、指揮和國際通信活動。通常當指揮官登船時,他的旗幟被升起;離船時,降半旗;如果指揮官指示不要飛行,國旗可以不掛。懸掛指揮官旗幟的船只被稱為旗艦。有的國家海軍還規定夜間要掛指揮員燈,而中國人民海軍不在指揮艦上掛指揮員旗和燈。

許多國家還在海軍艦艇上使用艦長識別旗,即艦長旗。它通常的懸掛方式是船長在船上時懸掛在主桅頂部;如果船長乘坐小船參觀外國軍艦,就會掛在船頭。

各國海軍也有掛“滿旗”“滿燈”的禮儀。滿旗是船只白天從船頭到船尾懸掛旗幟的隆重禮儀。中國人民海軍艦艇在兩個桅桿之間掛著通信旗,分別連接在船頭和船尾的旗桿上。同時,在桅頂和船頭旗桿處分別懸掛國旗和軍旗。用於重大節日、儀式、閱兵、歡迎我國或他國領導人、政府和軍隊、歡迎來訪他國軍艦、訪問和停泊他國港口等。,而且晚上全是燈。航行時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可以掛代表滿族的旗幟,即桅頂掛國旗,船頭掛軍旗,船尾掛海軍旗。“全燈”是船舶在重大節日夜間沿全旗位置和船舷及上層建築輪廓掛燈的隆重禮儀。通常在降旗後開燈,24時關閉。

第二,海軍敬禮

敬禮儀式起源於16世紀。英國軍艦駛入他國水域或遇到他國船只時,將炮膛內的炮彈全部排出,以示友好和善意,後來演變成壹種表示尊重的國際禮儀。海軍禮炮是海軍艦艇發射空彈或特制禮炮炮彈的隆重儀式,用於外事活動中表示歡迎、致敬或感謝。通常二級以上的軍艦按規定程序用中口徑以上的兩門炮或左舷炮射擊。海軍禮炮分為國家禮炮和個人禮炮。國家禮炮是用來在軍艦訪問時表示對被訪問國的尊重,或者在其他國家軍艦訪問時表示感謝。其規格為21。個人敬禮是在艦艇訪問和問候他國軍艦時,用來表示對將軍軍銜以上的最高級別海軍軍官,或同等軍銜的官員的尊重或回答。其規格通常按軍銜分別為21-11,禮炮為奇數鳴放。此外,還有葬禮禮炮。

第三,區列隊和船遊行

分區編隊,俗稱“站坡”,是船員按照規定的分工和順序,沿船舶左右兩側列隊的隆重禮儀。通常用於迎接國家元首、閱兵等場合。站在斜坡上時,船員應按規定著裝,沿主甲板向指揮臺各層甲板的左右兩側,成單行,間隔相等。面向外側排隊。在每層甲板上,軍官們站在船頭方向。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壹側排隊。

海軍閱兵是檢閱海軍力量的儀式。中國海軍通常在國家或軍隊節日、接待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大型軍事演習等場合舉行,以慶祝、致敬和展示成就。艦艇閱兵分為海上閱兵和碼頭閱兵。海上閱兵,包括閱兵式和決定式。閱兵式,閱兵式參與者乘坐艦艇,通過停泊的艦艇進行檢閱;以離散形式,受閱艦艇按規定隊形依次通過受閱艦艇,接受檢閱。碼頭閱兵式,閱兵式參與者在岸上或乘船檢閱停靠在碼頭的受閱船只;或者船員離船,在碼頭排隊接受檢查。所有受閱艦艇在指定閱兵日都掛滿旗幟,艦員在艦艇上不同區域列隊。

第四,上下船禮儀

士兵在登船和離船時必須向國旗致敬。中國軍人登艦、離艦時,向艦尾國旗敬禮;像幾艘船,只有登上第壹艘船或離開最後壹艘船時才敬禮;集體上下船應由領隊敬禮。當國旗升到桅頂時,向它致敬。

船舶各級首長登船和離船都有特殊的禮儀和儀式。中國海軍艦艇在歡迎黨、國家、政府和軍隊領導人時,通常會懸掛滿旗;歡迎海軍、各大軍區首長或同等職務首長時,掛旗組歡迎;所有機組人員按區域列隊,機長和政委在舷梯入口處迎接他們,軍樂隊和儀仗隊成立,演奏國歌或歡迎音樂。為艦隊、基地、支隊首長送行時,艦長、政委或值班艦將在樓梯口迎接。各級首長登船時,更多的人鳴喇叭,船員立正致敬。離船時的禮儀和上船時基本相同。中國海軍艦艇在不知道登艦者位置的情況下,大校軍銜的人登艦需要鳴笛。

外賓登船離船時,船舶通常按職務與同行打招呼,程序與船舶歡迎同行相同。

動詞 (verb的縮寫)軍樂隊和儀仗隊

軍艦軍樂隊是在軍艦上執行禮儀任務的軍樂表演隊。通常與軍艦的儀仗隊壹起使用,迎接本國或其他國家、政府、軍隊的領導人。中國海軍軍艦軍樂隊由8-12人組成,按規定穿著制式服裝,列隊時形成壹至兩排。三級以下的潛艇和艦船不設軍樂隊。

船上的儀仗隊是壹個小單位,在船上執行禮儀任務。通常與艦上軍樂隊壹起使用,迎接本國或他國領導人、政府和軍隊。中國海軍艦艇儀仗隊由1名艦長(軍官)和若幹名水兵組成。軍官佩槍,水兵持自動步槍或半自動步槍。他們按照規定穿著制服,排隊的時候形成壹排。三級以下潛艇和艦艇沒有儀仗隊。

六、船舶禮儀

船與船之間的禮儀是指船只相遇時表示尊重的禮儀。中國海軍艦艇鳴了壹聲長鳴以示致敬和回禮,又鳴了兩聲短鳴以示儀式結束。按照規定,軍銜低的向軍銜比自己高的艦艇敬禮,被指揮的艦艇向指揮艦敬禮,軍銜低的向軍銜高的艦艇敬禮,軍銜相同的艦艇互相敬禮,民船先向軍艦敬禮。日落之後日出之前,在風浪較大或者視距不佳的情況下,可以不行禮。

船舶訪問禮節是當船舶訪問國外或其他國家的船舶訪問時,表示尊重和友誼的禮節。根據兩國政府和軍隊事先達成的協議。通常的做法是,當有客輪來訪時,東道國派船到集合點迎接,並掛旗組歡迎;來訪艦艇鳴放海軍禮炮,禮炮迎接艦艇,引導來訪艦艇靠岸;沿途東道國船只鳴笛致敬,升起國旗群歡迎;歡送時,東道國派船引導來訪船只前往各自地點,雙方分別掛旗組,表示歡送和感謝。

七、登船儀式

艦艇儀式壹般在艦艇命名、授旗、授予榮譽稱號、艦艇退役時舉行。中國海軍艦艇儀式的壹般程序是全體艦員按規定著裝,組成升旗隊形,按規定禮儀迎接首長登艦,上級首長宣讀命令,交給艦長、艦長或政委講話。如果授旗或退役,艦長會升或降軍旗;除了艦艇退役儀式,其他儀式都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

八。海上降半旗和葬禮

當中國的國家、政府和軍隊的領導人去世時,按照要求降半旗。現任海軍各級以上指揮官去世時,所轄港內停泊的船只按規定下半旗致哀。降半旗時,旗幟懸掛在旗桿頂端三分之壹處。艦艇出航(海上葬禮除外),擔負戰鬥值班,戰鬥中降半旗。

海葬是海軍艦艇舉行海葬或撒骨灰的獨特儀式。海葬通常是在海軍人員死亡或在海上遇難,遺體不能及時運送到陸地,無法在船上保存的情況下進行。骨灰撒海儀式是用船只將國家、政府和軍隊領導人或經批準的海軍士兵的骨灰撒入大海的儀式。舉行葬禮時,載有遺體或骨灰盒的船只的旗幟將以緩慢的速度降半旗至預定地點,並播放哀樂。全體船員會排成升旗隊形,面向遺體或骨灰盒默哀,遺體入海或撒骨灰地點的經緯度會記錄在航海日誌上。葬禮附近的國內船只也降半旗,直到儀式結束。

  • 上一篇:七夕的來歷,及風俗?
  • 下一篇:清明節的歷史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