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至1966時期是海南檔案館的初創期。1956 4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海南行政區開始建立政府檔案工作。1958 165438+10月11、海南行政區黨委、海南行政區辦公室決定設立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專職幹部15人,配備館長、副館長。這是海南島解放後建立的第壹個機構,和海南壹樣。
1959 65438+10月7日,中國* * *中央下發《關於黨政檔案統壹管理的通知》,廣東省在全省範圍內進行檔案工作體制改革,海南行政區檔案館改為黨委直屬科學文化機構、海南行政區辦公室,主要接收和保管直屬機關、長昌煤礦、歷史檔案館的文件檔案6000余卷。博物館設在海南行政區黨委大院,工作人員7人。1965年,為滿足備戰需要,選擇瓊中縣營根鎮作為海南行政檔案館所在地,並修建了700平方米的檔案後室,存放重點檔案。
5月1966至9月1976撤銷海南行政區檔案。“文革”十年動亂期間,海南行政檔案基礎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機構撤銷,人員下放或調動,專職檔案幹部7人調至5人。這些檔案被轉移到偏遠的五指山區的瓊中縣,然後保存起來。65438年至0968年,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工作職能集中在當時的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辦公室第二書記辦公室。
從1979到1988,是海南行政檔案館的恢復和發展階段。65438年至0978年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檔案工作獲得了新的活力。1980 3月18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檔案工作的會議精神,海南行政區黨委下發了關於恢復設立海南行政區各級檔案工作機構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恢復海南行政區檔案,同時成立海南行政區檔案局。局,圖書館辦公室,兩塊牌子,壹套人馬。局、圖書館事業單位* * *設三個科室,定員12人,日常工作由區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領導。1980年4月,組織部任命三名副主任(主任):何啟智、麥世同、張彥泰。1981和1985海南行政區檔案館大樓分兩期建設,面積***380平方米。1981年的檔案也從山後圖書館運回新館。
1983海南區直屬機關改革,撤銷海南區檔案局,保留海南區檔案局。9月23日,1983,麥世同、吳誌明、邢亦空被任命為副策展人。檔案館下設檔案管理科、歷史檔案科和檔案業務指導科。65438至0984海南區編委決定恢復黨委秘書長直接領導。1986 65438+10月15海南行政區黨委辦公廳、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調整我區檔案工作領導體制的通知》,將海南行政區檔案局(館)劃歸海南行政區黨委辦公廳管理的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領導,列入政府編制序列。是海南行政區的局級(直屬)單位。局,庫,兩塊牌子,壹套人馬。1987 65438+10月10,海南行政區編委通知海南行政區檔案局,館內機構由四部改為三室壹室(檔案業務指導室、檔案管理處、檔案編研室、辦公室),人員編制20人。
1988 1檔案法實施後,特別是1988年4月13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根據體制改革要求,海南省檔案館於6月30日成立,1988,為省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省檔案館也掛省檔案局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壹套人馬,協同工作,隸屬省政府編制序列,行使省政府檔案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指導職能,內設三個機構(檔案監督指導處、檔案管理處、檔案編研處、辦公室)。檔案監督指導處和辦公室是局、圖書館的綜合機構;管理處和編研處主要承擔檔案業務職能。局、圖書館配備事業編制31。1988,18 7月,經海南省關工委決定,任命王穗業為海南省檔案局(館)局長,同年9月23日任命吳誌明為省檔案局(館)副局長。
現階段,海南省檔案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僅收集整理的檔案就達3萬余卷,其中原海南區直屬機關現存檔案1萬余卷,已撤銷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機關檔案2萬余卷。全館檔案館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對全部館藏進行了整理,科學系統地進行了整理,編制了更加系統的檢索工具,滿足了工作需要,為加快海南的開發建設提供和利用了大量檔案。
1995 10海南省檔案館新館建成,庫房面積4100平方米,設計藏書100萬卷。所有辦公樓和檔案館均設有自動報警和消防系統及“1211”自動報警和消防系統、防盜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隨著新館的落成,海南省檔案館的業務基礎建設進入了壹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到1997年底,該局和圖書館共有職工41人。其中,副研究館員2名,館員12名,助理館員、管理員11名。
海南省檔案館是在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基礎上建立的,接收了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檔案館的全部檔案。
截至2001年底,海南省檔案館全宗檔案196件,架長1620米,資料2萬余卷(件)。由於該館原為海南行政區檔案館,檔案的數量和種類都不太多。清朝以前,明清遺留下來的史料不多。其中有於16年(公元1506年)編撰的《瓊臺誌》、與張於210年(公元1812年)編撰的《瓊州誌》等。
海南省檔案館的檔案按歷史時期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兩部分,以建國後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為界。解放前主要有海南革命歷史檔案、明清檔案(地方誌、族譜、家譜等。)和中華民國檔案館;解放後主要是原海南行政區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括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檔案。
解放前海南的歷史檔案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海南革命歷史檔案館,* * *有三個全宗族,即瓊崖區委全宗族;瓊崖東、西、北、南分區委員會,全宗族的代理機構;瓊崖縣委、人民政府都是宗族。這部分檔案形成於1925至1950,其內容反映了海南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革命鬥爭23年,為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這部分檔案是研究海南島第壹、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歷史的非常珍貴的檔案史料。
民國時期海南歷史檔案館* *有11全宗族,架長145米。主要是國民黨海南特區黨部全總;海南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權宗;廣東省第九“清”區司令部全總;瓊山縣政府全宗;海口市政府全總;海南、海口市郵電局和泉總;海南銀行全總;海南鐵礦的泉宗;廣東海事局海口辦事處全總;瓊崖鹽場的泉宗。這些檔案主要描述了國民黨各級組織在海南的活動,以及日軍在海南的暴行。
解放後,海南地區檔案館(含原自治州檔案館)共有全宗156個,架長1475米。這部分文件按來源分為黨群系統和政府系統。根據類型,有文件檔案和特殊檔案。這些檔案系統完整地反映了海南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人民在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經驗教訓。
黨群系統,主要包括中央海南地委、中央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及其各部、委、辦形成的文件;海南(含自治州)工會、扶貧協會、* *團委、婦聯形成的檔案。
政府系統,包括海南(自治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海南(自治州)革命委員會、海南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各委、辦、局形成的檔案。文獻檔案占整個館藏的69%。其內容主要是中央、國務院、華南分局、中南局、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出的各種電文、電報。海南地區直屬機關(包括自治州)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種消息。專門檔案占總收集檔案的365,438+0%,主要是海南行政區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海南區團委形成的案件檔案,直屬機關的會計檔案,以及人口檔案、照片檔案。
這部分檔案反映和記錄了海南島的工人、農民、人民解放軍和知識分子在中國* * *產黨領導下,在保衛和建設海南的偉大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經驗教訓。對於找工作、領導決策、總結經驗、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信息。主要是海南地方報紙、書籍、地圖、文獻匯編等。* * * 16800卷(件)以上,其中58卷特別重要;明清民國海南史料2943卷(件)。其中,明代鄭德十六年(公元1506年)唐周編撰的《鄭德瓊臺誌》;清道光二十壹年(公元1812)張主編的《瓊州誌》;《海南島誌》、《海南島現狀》、《海南島新記錄》、《瓊崖業考察報告》、《瓊崖業考察報告》、《瓊崖建設研究書》、《民國時期抗戰紀實》。解放後,由我館編纂或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合編的檔案有《海南島自然概況》、《海南島自然資源》、《海南島名勝古跡匯編》、《瓊崖革命根據地財政稅收史料選編》、《海南島三十年大事記》、《海南行政區國家機關編制文件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匯編》等。 建省後,利用我館檔案編輯出版了65438+20萬字的《海南省大全》和壹批有實用價值的資料。 其中包括檔案規章制度的文件選編、檔案利用實例匯編和組織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