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海爾“壹人壹人”對企業的啟示——對互聯網企業的思考

海爾“壹人壹人”對企業的啟示——對互聯網企業的思考

在海爾集團CEO張瑞敏看來,互聯網時代至少應該具備兩個基本屬性:網絡化和平臺化。網絡化意味著零距離、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平臺化是資源快速配置的框架。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海爾的“壹人壹人”模式不僅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壹場脫胎換骨的企業改革。

那麽這樣的實體企業,面對時代的變化,通過轉換步伐,贏得了市場的肯定。這種互聯網思維,大多應用在互聯網行業的產品本身。作為壹個7年的互聯網從業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海爾的“壹人壹贏模式”更像是互聯網產品經理或者老板的角色。

下面說說我個人對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產品模式的理解:

網絡:

企業核心-誰主導產品(集中和分散):例如零售業

傳統企業:老板或高層決定大市場的產品。我覺得大市場需要什麽產品,我就生產什麽產品。即使我明白這些產品不能滿足整個市場客戶的需求,但是量產本身就制約了產品的統壹性;妳可以用我給妳的任何東西。集中

互聯網企業:用戶決定產品。站在用戶的角度,我們生產用戶需要的東西。比如博客,UGC,社交媒體等。妳需要什麽我都可以給妳。權力下放。

面對用戶-信息不對稱(中介化和非中介化):例如金融業

傳統企業:在之前的發展中,很多資金是通過傳統的中介機構實現的,比如證券公司、交易所等市場,最大的弊端就是信息不對稱。實際上是信息分配或信息獲取的不公平,其主要來源是信息的不公平和市場的內幕交易。

互聯網企業:比如市場上有些平臺提供的產品需要供需雙方約定,或者通過供需深化合作。比如P2P現在在資源(金錢)的分配上有壹定的互動性。這種互動性可以使投資人和借款人達成協議,雙方可以通過壹定的約定完成這種行為之後的事情。與傳統相比,這種中介平臺的性質不會有傳統中介的影子。這個中介比以前效率高多了。雖然被認為是中介,但是中介的壹些不好的特性是可以有效避免的。當然,投資者做這樣的理財需要擦亮眼睛。畢竟在理財過程中,信息並不是完全對等的,關鍵信息無法很好的確認,投資者需要考慮。

員工與用戶面對面——了解用戶(零距離)

傳統企業:不了解用戶,只了解客戶。但在轉型升級和互聯網+的時代,企業必須要明白三種關系:壹是客戶和用戶;第二,員工和用戶;第三,互聯工廠和用戶。互聯工廠最重要的是,第壹,能否連接用戶,但是用戶的需求千差萬別,所以如何整合用戶的意見是傳統企業需要做的。

互聯網企業:設計產品,分析市場,分析目標用戶,滿足用戶需求。但是同樣的用戶需求卻大相徑庭,如何整合用戶的需求也是互聯網從業者需要做的事情。

平臺化:

傳統產業:傳統時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驅動力是規模和範圍(錢德勒)。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從而提高了門檻,競爭者難以進入。

互聯網企業:現在電子商務是最典型的平臺。阿裏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壹萬億的規模,實體店也做到了壹萬億,比如沃爾瑪,但是多年以後。電商之所以能快速顛覆傳統連鎖店,是互聯網快速配置資源的結果。

海爾現在正在探索讓用戶參與前端設計。以前企業是先生產再銷售,是為了庫存生產。現在,它們必須首先成為用戶,然後被制造出來。這顛覆了傳統的科學管理理論。這也讓我想起了小米的參與感。

基於“人單合壹”的模式,這種思維在互聯網行業已經根深蒂固,但我還是覺得互聯網從業者更應該反思。

1.在海爾的“人單合壹”模式中,每個人都是中心。

對內,每個員工都是中心,因為信息不對稱的關系變了。以前領導掌握的信息多,現在互聯網上,妳的員工掌握的信息可能比妳還多。

每壹個外部用戶都是中心,他可以瞬間把自己的消費體驗變成全球直播。員工沒有領導力,用戶不再以企業為中心,整個組織會變得扁平化。

但是!在互聯網行業,似乎對這種模式很熟悉但有點厭倦。

讓我們回到之前談到的三點:

1.企業號2。員工3。用戶

在我經歷過的互聯網公司中,也有不以用戶為中心的公司。他們是1。產品不是用戶定義的;2.懶惰的員工只有不想;3.不關註用戶需求。最終,公司必然走向衰落。

每個人都有權參與產品的定義: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基本都是老板和高管決策後產生的產品。產品前期,沒什麽好批判的。然後產品從1到100的時候,好像只剩下產品經理了,運營和R&D很少參與這個過程。產品經理從用戶、需求、實現、叠代出發。雖然他經常提到用戶,但他也經常為自己做產品。作為運營,他應該在各個環節都強調用戶。我理解的產品經理應該是傾聽者>判斷者>決策者。

只想做壹個不犯錯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互聯網公司有很大壹部分人總想做“自律”的員工。這個“自律”並不意味著不鬧,不惹事。我覺得每個崗位的每個員工在工作中,都應該多問問自己“為什麽”。畢竟妳還有說“不”的權利。互聯網本身提倡扁平化的管理氛圍,但實際上這種氛圍名存實亡。99%的人選擇默默執行領導交辦的工作。畢竟他們也會認為“我犯了錯也只是個執行人”。

不了解用戶,也不想接近用戶:

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多的。很多產品和運營只知道看數據,不知道怎麽去貼近用戶。但是,數據也會欺騙我們。真正走進自己的用戶,才是最明智最準確的方式。

最後,我覺得傳統企業海爾的“人單合壹”更像是互聯網浪潮中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超過

  • 上一篇:淺析如何有效發揮企業審計的作用
  • 下一篇:清明節文明祭祀宣傳活動綜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