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第壹天:中午乘火車抵達溫州,換乘公交車前往巖頭鎮,參觀蒼坡村,在渡頭乘竹筏漂流至獅子巖。宿巖頭第二天7: 00出發去林坑,順便參觀壹下玉北村,下午去獅子巖和彭西村,第三天回巖頭住宿:去大若巖景區,免費參觀石門臺。(裏水街道和芙蓉村都在巖頭鎮。可以根據時間在早上或者晚上逛,還可以省門票。)
& gt& gt第壹天,1。從永嘉站乘火車到巖頭鎮:走永嘉站左側200米大道,等待從甌北到巖頭、和盛或巖灘的路過列車。每十五分鐘壹趟,從0元到巖頭鎮大概壹個小時。2.巖頭到蒼坡村:坐班車到和盛、巖灘、林坑,兩元到蒼坡路口,本地摩托車每輛三元到村口,車票10元。
李居住的蒼坡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雖歷經近千年滄桑,但仍保留著宋代修建的城墻、道路、民居、亭臺、廟宇、水池、古柏,處處顯示著濃濃的古意。村子的布局按照“文房四寶”的概念重新布置:村子右側形似筆桿的筆架山,以壹條東西向的磚石鋪成的長街為筆,兩塊5米長的大青石為墨,東西兩側的池塘為硯臺,周圍3000畝農田為紙。筆、墨、紙、硯壹應俱全,構思精巧,風格獨特。
五代後周朝賢德二年,始祖李岑(號倉頓)遷於福建長溪,故以其名為村名。後來,為了避免宋光宗的趙銀禁忌,村子的名字被改為“蒼坡”。宋孝宗惜春五年(1178),九祖宋麗請佛教徒李日來重新設計村落建築。村內街巷呈八卦狀,以廣場圓鼓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開八路,通過村內八道門通往村外,還有仁濟古寺、王雄亭、蒼坡西門等重要景點。3.從蒼坡到渡頭:在蒼坡村口坐摩托車,五元到渡頭漂流處,漂流兩個半小時左右到獅子山。每個竹筏在260元,獅子山門票需要10元。如果能湊夠四個人,每人漂流費75元。
漂流需要兩個半小時,因為大部分遊客會漂流到中間的二橋,所以第壹個小時左右很安靜,聽聽水聲,看看風景,很舒服,如果願意甚至可以睡壹會兒。後半段風景好壹點,但是竹筏和玩水的人明顯多壹些。楠溪江的水很清澈,跳進水裏很好玩。獅子山是河中央的兩個小島。有人說它像獅子玩球,故名。清晨,獅子山的倩影被拋入鏡面般的水池,黃昏,夕陽的余暉倒映著天邊的雲彩,這些都是獅子山最迷人的時刻。4.獅子山到巖頭:路過的車每人兩元。從獅子山回到巖頭鎮,可以直接參觀鎮上的古村落。村裏有壹條裏水街,晚上也是最迷人的。這是壹條古樸典雅的木結構走廊,壹邊是居民樓,另壹邊是麗水湖邊的“美人靠”,中間是壹條碎石鋪成的小道。天黑了,所有的紅燈籠都亮了,湖裏漂浮的贓物也不再那麽顯眼,走在長廊裏就成了壹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澧水街以南,澧水湖盡頭,是壹座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三跨青石板橋,名為澧水橋。橋頭那棵陰沈沈的古樟樹周圍圍著幾個人,看起來比立水橋還要老很多。
在古樟樹的陰影下,有兩個造型簡單的亭子,壹個在南邊,壹個在北邊。南面有壹座歇息山頂的重檐,形似官帽,故稱官亭。北面是單檐歇山頂的簡易亭,風格十分流行,稱為風亭。該村位於西部,面向東部,整體規劃和詳細的地方設計。居民樓是古色古香的街區式建築,由三個入口和兩棟房子圍成。溧水街和附近的芙蓉村早上7點前和下午5點半後都不收票,比較安靜舒適。也許村裏有新的發現。
& gt& gt第二天1。巖頭到林坑:每天有幾趟班車直達,最早的是6: 20左右。其他時候可以坐車去雁灘或者更往北的地方。然後大家去6元,可以包車從雁灘到林坑,20-40元,看車型和談判水平。我今天要早起,所以最好在七點前上車去北方。
美麗的小山村
林坑是永嘉縣最北部的壹個小山村,約有700年歷史。全村以毛姓為主,是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居。它古老、水美、山美,有人稱之為“墨山居”。村裏的古宅依山起伏,錯落有致,自然和諧,空氣相當清新。村裏幾乎家家都在做“農家樂”生意,有床位接待背包客。商業氛圍已經相當濃郁,風景也還在,但內涵已經不是當初的簡單寧靜了。
鳳凰衛視副總監趙先生在用小型飛機航拍森林坑時撞上了高壓電線,不幸遇難。村裏有壹個小紀念館,裏面有壹些趙工作的照片和飛機殘骸。他用的相機其實是非專業的尼康F70膠片機,鏡頭是很普通的那種。很難相信專業攝影師會用這麽平庸的機器。據說山頂有個村子叫碧遊坑,更漂亮。如果妳有時間,妳可以走壹個小時去看。
2.林坑到渝北:林坑的交通是個問題。要麽要等壹天只有幾班的林坑來的車,要麽坐路過的公交車或者摩托車,基本看運氣。太偏僻了,包車不容易。
玉北村
豫北村是去年底才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的。該村以周敦頤《情蓮》中“清漣無妖,泥淖無染”的意境規劃,因周圍山巒重疊如蓮,村在中間,似“蓮心”。看似破敗的古村落,從南宋開始,產生了壹個狀元和八個秀才。王氏宗祠建於南宋年間,是為紀念南宋狀元、吏部尚書王和王魁而建。南宋末年,渝北曾進行過系統的規劃布局,成為全國罕見的村落:楠溪江以北金山為金,南面茂林為木,村東建築為火,村西良田為土,村北挖溝渠引水入村,既與五行學說相得益彰,又為渝北留下了壹條幽深美麗的寨河。
渝北村古風很濃,遊客很少。1500米的石砌村墻傲然矗立在村墻四周,明清古宅眾多。村裏有個王氏宗祠,最後壹次修繕是乾隆年間。村裏的路、墻、房子多是用鵝卵石或石頭砌成,沒有豪華漂亮的裝飾,簡單粗獷的風格令人驚嘆。在村口的高路邊,剛剛落成的新晉冠軍王的雕像。他應該是千百年來從壹個小村莊走出來的最傑出的人。
3.渝北到巖灘:渝北村離林灘很近,距離只有兩公裏左右。如果妳趕不上公共汽車,就步行。
4.巖灘到石橋巖:坐班車到巖頭,中途換乘班車到和盛。每節大約五元。可以從和盛包車到石橋巖小三峽門口,下車30元,16公裏。石桅巖門票50元。
小三峽
小三峽是石灣巖風景區的天然門戶。在峽谷入口處,可以乘坐遊船進入。十多分鐘後,妳會棄船沿棧道上岸。兩岸青山綠水,峽中流水潺潺。穿越建築群,走在卵石小道上,走在石墩上,沿途有水仙洞、麒麟峰、天然草坪等景點,最後到達石桅巖。三面環水,壹座山峰從水中升起,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
最好是楠溪江的碧力奇峰。石桅巖相對高306米,巍然獨立。有“浙南天竺”、“華夏巖冠”之美譽。它被溪流對面的石桅對面的山峰所環繞,但還不到壹半高。不用回去,可以沿著山路爬到半山腰,俯瞰青山碧水。順著山路走到另壹個出口,全程大概兩個小時。似乎很難找到壹輛車回到這裏。當時作者正乘車外出旅行。
5.嚴世蕃到蓬溪:嚴世蕃到和盛需要搭車或者包車,和盛離蓬溪比較近,可以坐班車到2元。
到了才知道,蓬溪是個大村子,三面環山,北面是合生溪,以低矮的小山為隔溪屏障,溪水繞過障礙物,形成兩個門戶。有人說,蓬溪村是楠溪江中遊風景最美的古村落。應該說是村北水口的江景。
該村始建於南宋時期,村落地理位置精致,不僅風景如畫,而且險峻堅固。在同壹時期,有壹個學者名叫李世婧。現在村北還有壹條秀才街,還有大大小小的祠堂,古老的亭臺樓閣,大量的木質清式民居,村口的大榕樹和關帝廟都很值得駐足。
彭西村姓謝,村裏的亭是為了紀念村民的祖先謝靈運。在村子深處的壹個大老房子裏,有壹面清末修建的鏤空花墻,至今保存完好。註意,從和盛到巖頭的末班車是17: 30,妳必須在此之前離開村子。
6.蓬溪村到巖頭:在村口的榕樹下等和盛來的路過的車,去5元到巖頭壹公裏的芙蓉村逛逛。
蓮花村
芙蓉村是壹個規模較大的村子,平地上有“芙蓉三冠”的背面。它建於唐末,是陳姓居住的地方。芙蓉村沒有芙蓉,因為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顏色白裏透紅,像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故名。現有村落為清初重建,根據道教陰陽風水和“七星八鬥”的思想進行規劃設計,寓意天上的星星與地上的人才相對應。村子略呈方形,東西向,四周是鵝卵石砌成的圍墻,讓整個村子像個小城堡。東邊的寨子墻中間開了壹個寨子門,兩邊再遠壹點開了兩個小門。寨子門內有壹座柴火樓,可以環顧四周,氣勢恢宏。
在村裏的道路交叉口,有壹個高0.2米,面積2-3平方米的方形平臺,叫“星星”。村中運河交匯處,有許多方形水池,名為“鬥”,共同組成七個“星”和八個“鬥”。村中心最大的“桶”是芙蓉池,芙蓉亭就建在池中心的東邊。它是壹座兩層樓的亭子,坐落在山頂上。池的南北兩岸都有石橋通往亭子,池畔還有壹所書院。村子西北角有壹座大宅,名為“司馬齋”,是當地富豪陳世鸞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所建,現在正在大修。根據陳芙榮家族的族譜,中考考中進士、舉人、聖元的有34人,歷代在京任職的有18人,號稱天下“十八金帶”。如今,“十八金帶”珍藏其中,包括人物、玉墜、聖旨、金瓶等。
& gt& gt第三天,1。巖頭到石門臺:60元左右包車,或者坐大巴回甌北到潭下。在橋頭換乘開往連筆的班車到大豁巖景區正門,每段5元左右。坐電瓶車或摩托車,每人2-3元到石門臺。門票30元。
達若延
今天,我主要參觀了楠溪江的大落雁景區。早上得帶著行李走,參觀的時候放在售票站。大若巖可分為陶公洞、十二峰、石門臺、醉溪、百丈瀑布、崖下庫、小若巖、五行奇潭、小南溪九個景點,分布在其中的景點有300多個。
石門臺是岱若巖的經典之壹。九級瀑布隱藏在茂密的森林中,給人的感覺是“我們喊了壹千遍,她才向我們走來,她的吉他後面還藏著她的半張臉”。它不宏偉,也不震撼,但它有瀑布,有場景,層次分明,有自己的開始和結束。最高處的第九瀑下有壹個微型象鼻巖,十分奇特。對於觀瀑者來說,能在不到三公裏的溪流中看到姿態多變、景色各異的九級瀑布,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遊覽時間大約是壹個半小時。
2.石門臺到十二峰:大概五公裏,坐電瓶車或者摩托車,2-3元/人。門票30元。
十二峰
十二峰是由節理風化、流水侵蝕和地殼隆起形成的壹組流紋巖峰。群峰如柱拔地而起,群峰錯落有致,排列成壹座米狀半圓山。群峰險峻,氣勢磅礴,奇峰怪石,形象逼真。
遊覽路線是壹個環線,上山下山的路程是壹半,途中還有幾個石亭可以休息。徒步路線在山峰之間,空氣清新,伴隨著壹路鳥鳴,沿途有很多奇石。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取任何名字。全程兩個小時左右,對體力的要求不是很高。
3.十二峰到陶公洞:步行,不到壹公裏。陶公洞門票10元。陶公洞
陶公洞被道教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是壹個大型的天然洞穴。兩千年前,後漢甘露時期,道士傅蔭堯隱居於此。三國時期,道士王曾在此修行;南朝齊梁時期,有“山中宰相”之稱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寫過壹本書《真誥》。這個洞穴高56米,寬76米,深79米。它是浙南最大的石室。洞中寺廟建於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先後建於宋、明、清三代。“洞內漆黑,隨雲而變,雲返時暗,雲清時明。”洞內分上下兩層,下層為觀音閣,可容納數百人。
陶公洞內洞外,有九塔、鐘鼓樓、廂房、廚房。在洞穴的南面,有壹個56級的石梯通往上面的“天臺”。天臺的後面是公戶的雕像,前面是文昌閣。每年農歷八月初到九月九日,燒香拜佛的人都在萬人以上。信眾逛壹圈要半個多小時。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百丈瀑布、懸崖水庫等。,或者妳可以去壹個叫埭頭的古村落。此外,每年端午節前後,在連筆繼續深入大山的明嶴村,梯田裏都蓄滿了水,等待插秧。早上去那裏看梯田日出會很美,但是要提前壹晚到明澳,早上四點起來看景點就很辛苦了。
4.從陶公洞到永嘉站:每人坐電瓶車到路口,坐連筆到甌北的班車,在火車站附近下車,然後步行100米到永嘉站。也可以去終點站甌北碼頭,然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