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溫州有什麽好玩好吃的?

溫州有什麽好玩好吃的?

溫州有很多好吃的,有矮子松餅、長餛飩、八字橋松餅、米線、炒粉幹、馬蹄樺、鬥門頭登登糕、豬油糕、馬蹄松、白蛇燒餅、五味香餅、山楂餅、芝士足糖、蓮花餅、福壽餅、雙燒餅、馬橋、溫州松糖、大象生雪梨、煎餅、口香糖。

李大同的雙燒餅

瑞安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和糕點,有百年歷史的李大同雙燒餅更是有名。在溫州市烹飪協會秘書長潘進賢的帶領下,我們特地拜訪了李大同的第三代傳人李冠成先生。

"雙燒餅的特點是:薄、軟、韌、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著雙燒餅,向我們介紹它的工藝和歷史。

夾壹塊雙燒餅,放在嘴裏嚼。它嘗起來很甜,糯米細膩、柔軟、堅韌。別小看,這小小壹塊蛋糕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壹道工序需要糯米和鐵礦石壹起炒,這樣做出來的雙熟餅更香。”李老先生說,之所以叫“白糖雙熟餅”,是因為需要糯米粉和白糖,經過兩次烹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店創建於清光緒十四年,創始人李瑞卿是清末浙南著名的面點師。現經營雙燒餅、面茶餅、芙蓉糖、空心月亮、芝麻等茶餅,榮獲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溫州馳名商標等榮譽。第三代傳人李冠成先生,發揚“大精神”,在口味和包裝上不斷創新。多年來,來溫州、瑞安走親訪友的遊客,都是來李大同買餅分發給親朋好友。

長仁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利彪在市區鐵井嵐口經營餛飩,講究質量,皮薄、堿適量、餡鮮、皮料精美,有紫菜、雞蛋絲、肉松、酒浸蝦等。煮出來的餛飩湯色清亮,看起來像花壹樣,鮮美爽口。因為他很高,所以被稱為龍人餛飩。(

而且,幾十年前,也有人冒著夜裏的嚴寒,出來賣餛飩。路人餓了,想暖暖身子(餛飩也很便宜),就坐下來嘗嘗。就這樣,十傳百,百傳千,長久餛飩出名了。時間過得很快,現在街上很少有人在賣了。只有在瑞安等地才有這樣的習俗。現在,“龍人餛飩”已經在溫州打下了基礎,創造了品牌,開了幾家分店!

永強泥蒜泥餅:吃過的人都沒說過不好的話,好的是土壤有自己的特色。泥蒜是壹種產於沙灘上的軟體動物,外形醜陋。泥蒜是當地漁民的名字。泥蒜的形狀真的很難分辨。反正海邊的人可能都看到了。對了,它像壹條肥蚯蚓。泥蒜泥蒜,顧名思義,渾身都是泥,需要使勁搗,使勁踩,才能洗幹凈。這麽說吧,壹斤活泥蒜也能洗回壹兩幹凈的東西,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很討厭,但是很新鮮,讓人不知道是什麽味道。用糯米糕攪拌壹下,又嫩又好吃,不嚼就順著喉嚨滑進肚子裏。當妳再次品嘗時,它只會充滿美味。

* * *洞頭毛紅薯粉:直到今天,我還從來沒有吃過像洞頭毛紅薯粉這樣結合海鮮和山貨的奇妙小吃。山藥丸子和帶魚是如此的不同,卻又是如此美麗的融合在壹起。山藥的質樸和海帶魚的活力交融在壹起,相得益彰,就像冰與火的奇特約會,讓平凡的事物有了獨特的魅力。

燈具蛋糕

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溫州有兩個姓陳的兄弟,在城東門的鬥門頭路亭制作並出售壹種形似燈的點心。它就像壹盞燈,有壹種獨特的味道。壹時成名,故稱“燈盞餅”。現在溫州有名的“大王”、“平頭”燈餅,最貴的是鮑魚餡的,最常見的是蘿蔔絲餡的。只見師傅先在大勺子裏鋪上壹層果肉,在勺子裏裝滿蘿蔔絲,再蓋上壹層果肉。聽師傅說漿糊應該剛剛好,看起來應該很稀,但是明明溢出勺子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好了,把勺子放在燒開的油下面,香味就會發出“哢嚓”壹聲。光聽聲音就讓人流口水,更別說香氣了;燈盞餅在油中炸到壹定程度後,需要翻面。舉起勺子,抖幾下,把油抖掉,然後突然提起,燈餅會在半空中轉壹圈,然後穩穩地落回勺子裏。如此高級的燈餅,口感自然不凡,皮脆香甜,肉香爽口。

豬油蛋糕

這其實是壹個湯圓。攤薄,用豬油炸至表皮微脆,即可食用。吃的時候撒點白糖,然後用粽子葉包起來。豬油糕簡單古樸,世代為溫州人所喜愛。不像溫州其他小吃那麽受歡迎,而是散落在古樸的小巷裏。

南希麥餅

其實這種食物比較常見。混合面粉,放入梅菜和肥豬肉,包好,搟成薄片,放入烤箱烘烤。但是溫州永嘉的楠溪江“王阿姨的麥餅”絕對讓妳念念不忘。做麥餅的師傅告訴我,做面皮、餡、包的時候,皮的厚度、烤的時間、煮的時間都是很講究的。正是這壹步細致的工作,才會成就壹份精致美味的麥餅。

魚丸湯,魚湯。

作為沿海城市,溫州的小吃中自然少不了魚制品,魚丸和敲魚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溫州的魚丸不是原創。它們主要由魚或鰻魚肉制成,切成細條,用酒、味精腌制壹會兒,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挑入沸水中,漂浮時煮熟。吃的時候,把原湯舀到小碗裏,加入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小心翼翼地舀起壹勺送到嘴裏。當妳用力咀嚼時,妳會發現這個“魚丸”相當結實,富有彈性。溫州街頭有很多魚丸店和小攤。1998-65438+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與縣前湯圓店的馬鑫湯圓壹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而且敲魚湯也可以說是溫州的名菜了。也是去了骨頭和面粉的魚,不過應該敲得很細。吃的時候切成條,然後用三絲(就是蘿蔔絲之類的)煮,加醋和胡椒粉。不僅吃起來新鮮,因為反復打,所以特別壯。這道菜在別的地方應該找不到,所以如果有機會去溫州,壹定要嘗嘗這道名菜。

柏舍燒餅

又名蔥油熏酥燒餅。傳說這種餅的創造者是壹個喜歡穿白色衣服的女人,所以叫白蛇燒餅。白蛇燒餅每50斤面粉用8.5斤豬油揉成酥面;餡料也很講究。將豬膘切成條狀,用鹽腌3天,切丁。將甜泡菜切丁;將蝦浸泡在酒裏,切成粉末。加入香油拌勻。將熟豬油加入面粉和水中,壓成圓皮,裹上臘肉、甜鹹菜、蝦皮、洋蔥等。,並將其包裹成蛋糕綠色的身體。在蛋糕表面刷上焦糖水,撒上芝麻。烤箱溫度升至200℃左右,將餅幹坯體貼在烤箱壁上,烤至餅體呈淡黃色,封好烤箱口,再燜烤5分鐘左右。烤出來的餅顏色淺黃,入口酥脆,酥香。

縣城前的湯圓:

溫州著名的縣前湯團,原名正德大湯團,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代代相傳,由來已久。餃子潔白晶瑩,爽滑可口,湯汁清香撲鼻,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經常逃課偷偷跑到縣城前面吃餃子。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不住暖暖的。溫州人視吃餃子為吉祥,壹直有以餃子待客的習俗。市區年輕人訂婚,要給親朋好友送餃子券,以示親和和幸福。海外華人回國,把吃餃子當成家鄉。縣城前的餃子是用上等糯米做的,煮的時候不碎,口感細膩,有獨特的美譽。馬鑫餃子香甜可口,餃子泥醇厚爽口。鮮肉餃子入口咬開,有壹股清香的汁液流出來,極其鮮美。這三個品種最受歡迎。1998 65438+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舉辦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馬鑫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馬蹄松

它最早誕生於清朝雍正年間的樂清白象處,因其馬蹄形而得名。它以面粉和紅糖為皮,內有糖心、臘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刃斜,口開五刀。糖芯用手露在外面,粘在2000度高溫木炭爐桶內壁上,用明火烘烤,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馬橋

原名喬氏,源於民間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七向織女星乞巧的習俗。馬橋是用優質面粉、蔗糖、豬油、鹽、蘇打等原料,做成舌形,撒上芝麻,烘烤而成。

薄煎餅

溫州人有端午節吃煎餅的習俗。做煎餅很難。首先,面粉和水的比例要合適。攪拌均勻後,拿在手裏掛起來。將面糊輕輕拖到鐵制煎鍋裏煎壹圈,然後烤出壹塊直徑約21 cm,薄如絲的面團。將面團放在平板上,加入肉絲、香菇絲、綠豆牙、雞蛋絲、鱔魚絲、韭菜炒好的餡料,卷成圓柱形,蘸原餡料食用。

果凍

以黃花魚膠或其他魚脂為原料,加水(千魚膠50克,水2500克)煮沸,溶解,冷卻。吃的時候用刀切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香油、胡椒粉調味。口感清涼爽滑。

油蛋

糯米粉丸子裏填滿麻心或豆沙,蘸上白芝麻,再炸,熟了就是老黃了。形似鴨蛋但略長且中空,故稱油蛋;還用鮮豬肉和香菇做餡,形狀像壹個圓圓的乒乓球,略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最開始是油蛋油條。

由於燉的時間長,牛骨的牛筋酥爛,香氣溢出臉頰。據說骨頭邊上的肉特別香。這壹整套黃牛骨,因為成分獨特,香味濃郁。牛骨湯營養很好,尤其是牛排味道純正,酥而不膩。從65438到0998,謝炳軍和謝炳國在鰲江鎮掛上了“平陽牛骨”的招牌,專營各種用牛做的小吃。許多顧客來這裏是因為他們的正宗口味。例如,今天,“平陽牛骨”是壹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已經成為溫州的特色小吃。

炸魚餅

溫州魚糕早在民國10年(1921)就很出名了。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士壟斷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石粉、油脂,做成長條,放在蒸籠裏蒸,然後放在油鍋裏炸。人們稱之為“魚糕”。現在,魚糕的制作方法有了進壹步的改進。做魚餅時,先將刺少肉多的黃魚、帶魚等魚刮成肉末,加酒,與人豆腐、菜泥、蔥、姜、紅薯粉混合揉成面團,然後做成餅,或放入蒸籠,或放入油鍋炸至焦黃,再放入鍋內燉。可以單吃,也可以切塊水煮,或者切絲加調料炒。

蔣謝生

河蟹是壹個統稱。壹般是甌江的梭子蟹。精細切碎分解後,用醋、醬油、黃酒浸泡或輔以其他秘制原料。浸泡時間約為半小時至壹小時。所以河蟹的表面味道是酸、甜、醬、鮮。蘸上芥末,就變得又鮮又辣。在我看來,生蟹是甌菜中最新鮮的菜肴之壹。在秘制調料的浸泡下,生蟹肉真的吃起來又尖又鮮。唯壹的路是永寧河,龍泉溪向東流,流經南北雁蕩山險峻的山區。沿河多樹多竹,清泉淺溪,深谷雲霧,石臺風行。螃蟹生在這條河上,螃蟹生在甌江。

花蛤

作為傳統貝類養殖,寧德的梅田蛤蜊以顆粒飽滿、含砂量低而聞名海內外。福安西尾是文蛤種苗生產基地,霞浦鹽田文蛤也是久負盛名。溫州的輸出也很客觀,但是妳給外地朋友點這道菜的時候壹定要說清楚,不然就尷尬了...經常出來用外地口音喊:“服務員叫妳們經理,這蛤蜊還有血,不燒怎麽吃?”多麽令人震驚...

溫州高粱肉

相傳,它始建於清代溫州橫涇巷的廣金樣品薇拉店。豬胸脯肉切片,用糖、味精、醬油、紹興酒、精鹽拌勻。攤晾後即成。圓形,半透明,厚薄均勻,酥脆可口。吃不膩的特點。

清明餅

清明節前,溫州城鄉家家戶戶都磨糯米粉做餅,裏面夾豬肉、筍絲之類的,或者嵌上甜糖,俗稱“清明餅”。在山區,清明草被用作糕點。清明草,即棉菜,又稱“米菜”。學名“鼠草”,是壹年生植物。清明時節,白色毛細葉會發芽。人們把葉子的頂端摘下來,洗凈搗碎,和糯米粉混合在壹起。用鮮筍、芥菜、肉丁做餡,做蛋糕,蒸熟。有人從地裏采集野菜或草,如白菜、馬蘭頭、苧麻嫩腦等。,先將它們煮熟曬幹,磨成餅,用米粉或面粉做成餅,用兩片香葉包好,再放入電飯鍋或蒸籠中蒸熟,俗稱“蒿餅”。在泰順,在第壹天,用棉花葉或茼蒿和裝滿糖的米粉做的饅頭被稱為“蒸”。棉花菜色澤堅韌,不僅好吃,而且存放時間長了還能暖胃。清明這天,沒有火,吃的就是冷食。這是古代為了紀念介子推燒綿山而取寒食的遺風。現在的樂清城關,每到清明節前後,街上就有清明餅,很好吃!

平陽炒粉幹

溫州小攤上的壹種小吃,大多是粗幹粉,多見於炒粉幹。平陽細幹粉基本上是作為多幹粉使用的。炒的時候加入的食材不同,味道也不壹樣。

鴨舌

在溫州吃的時間越長,妳就會知道鴨舌的重要性。原來溫州也是壹座水城,有浩浩蕩蕩流入東海的甌江,還有數不清的小河。都說早些年溫州城就像威尼斯,城市的主要街道就是那條河,那是壹條有流水的河。直到上世紀下半葉,新河和蟬河才被徹底改造,成為城中的主要大道,仍命名為新河大道和蟬大道。今天在永昌堡,河對街,或者說街對河,風景還在,可以看到縮影。水城溫州應該有壹大群鴨子生活,但我不說是鴨子的天堂。不過我沒見過鴨面,不過在楠溪江見過幾只遊泳的番鴨。不過鴨子隱居江湖也是真的,他喜歡呂當和水澤。

在甌菜中,大多是清蒸。蒸熟後背殼蟹黃微紅,爪子裏的肉特別白,如百合的莖塊。溫州人把蟹簡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膏蟹,也就是蟹黃的蟹;壹種是白蟹,是有蟹肉的蟹。今天雁蕩山吃的蠓是白蟹,肉鮮嫩,蘸浙江醋或芥末,蘸醋最好。

。肉末海蜇頭~

溫州位於海邊~盛產海鮮。海蜇生在海裏,有很重的鹹味。因此,在吃之前,它們應該浸泡在水中以去除壹些鹹味。將肉末與調味料混合,放入鍋中蒸5分鐘,然後放入海蜇頭。海蜇可以生吃,海蜇頭是海蜇最好的部分。脆脆的~同時很多地方把比較輕的海蜇頭直接切成盤子裝上“花子”(我只知道方言這麽說,學名不叫,叫紅海生物,有點像給魚吃的小生物,但是要大很多~),所以蘸酒的時候特別有味道~

鳳尾魚

俗稱籽鯉,在溫州很有名。“雁蕩酒茶山梅,江島鳳尾魚”,其優美的身材不得不多說兩句:該魚弧線優美,側平,雄大雌小,鱗片呈耀眼的銀白色,腹部有棱形鱗片,尾部分叉,狹長如傳說中的鳳尾,故名鳳尾魚。其實在我看來,它更像是壹把弧線優美的小剃刀,壹下子就把我們的思鄉之血刺了出來。據《溫州賦誌》“甌江江心寺後,鰹魚尾長,體扁,背上有刀。有兒子的叫兒子。它的肉鮮嫩可口。”溫州人經常用油炸的方法吃魚,魚又香又脆又好吃。“壹袋鳳尾魚,萬裏思鄉。”每次鳳尾魚上市,溫州僑鄉的壹些家人都會把它們曬成半幹,加入茴香、茶葉和糖,然後浸泡在水中,在小剁上曬幹,精制成魚幹,送給海外親友,讓他們分享家鄉的溫暖和芬芳。

  • 上一篇:如何設計手繪海報?手繪POP海報的六個步驟和技巧
  • 下一篇:上和下在我國的傳統中那個尊貴!古代文人為什麽稱朋友為閣下,曾不熟悉的人為足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