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三蒸是湖北綿陽(今仙桃市)漢族傳統名菜之壹,屬於湖北菜系。綿陽三蒸是以水產、畜禽、蔬菜為主要原料,以面粉蒸為主要工藝,蒸、扣蒸等多種蒸法制作而成的系列菜肴。民間甚至有“三蒸九扣十碗,坐不上蒸籠”的說法。蒸菜已經成為仙桃特有的飲食習俗,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1]。這道菜嫩滑,原汁原味,清淡柔和。它是湖北菜系中的壹顆明珠,在中國著名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現在廣為人知的是“蒸菜最能保證營養不流失”,“綿陽三蒸”也因此在“吃的科學”浪潮中煥發青春。和素菜營養相當均衡,蒸菜都是用細米粉包裹的。菜品的原始香味伴隨著米飯的香味,回味悠長。
2010“綿陽三蒸及其烹飪技藝”被湖北省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仙桃在首屆綿陽三流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綿陽三流之鄉”稱號。9月18日,2018,《中華料理》在河南省正式發布,“綿陽三正”被評為湖北“中華料理”十大經典名菜之壹。2020年2月3日65438,楚菜標準正式發布,“綿陽三蒸”入選首批21菜品。
傳統做法
將五花肉和鯡魚切成5厘米見方的厚片,用布擦幹水分,加入精鹽、醬油、紅色發酵乳、姜末、紹興酒、雞精和白糖,壹起拌勻,腌制10分鐘。將蔬菜(莧菜、芋頭、豆類、南瓜、蘿蔔、菊花、蓮藕、土豆)洗凈,切成塊,將粗米粉與魚肉混合,與米飯壹起蒸,
原材料:
五花肉、草魚、粳米、青菜(根據不同季節和口味自由調配)、鹽、醬、紅腐奶、姜末、紹興酒、雞精、糖、桂皮、丁香、八角。
步驟:
(1)粳米洗凈晾幹,放入炒鍋,小火煸炒三分鐘,加入桂皮、丁香、八角,煸炒三分鐘,磨成魚子大小的粉。
(2)將五花肉、草魚切成5厘米見方的厚片,用布擦幹水分,加入精鹽、醬油、紅色發酵乳、姜末、紹興酒、雞精、白糖,壹起拌勻,腌制十分鐘。
(3)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茼蒿、蓮藕、土豆)洗凈切塊,或切塊,與五香米粉拌魚、肉,用小杉木桶與米飯壹起蒸。
(4)蒸的順序也很有講究。
黃州東坡肉是壹道菜。9月18日,2010,《中華美食》在河南省正式發布,“黃州東坡肉”被評為湖北省十大經典名菜之壹。
蘇軾,又名蘇東坡,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詩歌、書法、繪畫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在醫學、考古、水利等方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也很了解食物和烹飪。他懂得品嘗,會吃會做,是著名的烹飪學家和美食家。因其外號東坡而得名的菜肴很多,軼事也不少,尤以名菜“東坡肉”的傳說最為廣泛。並且以其不凡的出身,聞名古今。
原料
黃州東坡肉是蘇軾發明的,故名東坡肉。東坡肉是以五花肉為主料,每斤肉切成八方形,先用大火煮,再用小火燜制而成。
特性
色澤紅艷,湯肉交融,肉脆爛如豆腐,入口不油不膩。
工件加工
1.將整塊五花肉放入熱鍋中清洗幹凈,洗凈。
2.整塊五花肉用白醬腌制八次後,切成壹寸見方的塊備用。
3.在切好的肉中加入冰糖、排骨醬鹵制全料和少許調料,放入鍋中用文火煮40分鐘,放入碗中蒸15分鐘,然後放入盤中,將煮好的西蘭花放入盤邊。
過程鍵
東坡的《燉肉歌》就是紅燒肉的原理。燃燒緩慢,缺水。熱度夠了,他就美了。
風味特征
1.北宋文學家、畫家蘇軾,被貶為黃州永璉副使,自稱“東坡居士”。因為喜歡吃肉,他曾經彈過壹首燉肉歌:“黃州好豬肉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懂。”慢火,少水,火滿了,他就美了。每天起來打壹碗,飽到妳都顧不上了。“東坡的《燉肉歌》在民間廣為傳頌,後人將此法烹制的葷菜稱為“東坡肉”。
2.此菜按黃州傳統方法烹制,鹵汁濃稠,色澤鮮紅,肉質細嫩,味甜鹹香。
盤龍菜又名盤龍菜、卷切菜、俗名剁菜,被譽為“鐘祥三絕”之壹,湖北十大經典名菜之壹。已被列入《中國菜單》,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盤龍盤誕生於明朝武帝年間,因嘉靖即位而得名。它有大約500年的歷史。它的主要原料是雞蛋、豬肉、魚、蔥、姜等。菜肴的特點是色澤鮮艷,肥而不膩,肉質滑嫩,香味綿長。盤龍菜是鐘祥壹帶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離不開的傳統菜肴,任何大酒席必有“龍宴”;其吃法也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可蒸、可炒、可炸、可蒸餾,可做火鍋、面、湯。
生產方法
主要原材料
材料:豬肉(瘦肉)500克,肥肉250克,草魚450克。
輔料:蛋清100g,雞蛋150g,澱粉(蠶豆)100g。
調料:生姜5克,味精2克,15克豬油,5克鹽,5克香蔥。
基本過程
1.將瘦肉剁成肉末,放入碗中,用清水浸泡半小時;
2.肉末沈澱後瀝幹水分,加入精鹽、澱粉、蛋清、蔥花、姜末,邊攪拌邊加水,攪拌成粘稠的肉醬;
3.將草魚宰殺,凈肉切塊,加入精鹽和澱粉,攪拌至口感粘稠;
4.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攤成3個雞蛋皮;
5.將魚糜和肉末混合在壹起,鋪在蛋皮上,卷成圓卷;
6.將魚糜放入籠中,放入沸水鍋中蒸半小時,取出放涼;
7.冷卻後切成3毫米厚的蛋卷;
8.取壹碗,用豬油抹勻;
9.將蛋卷片連在壹起,螺旋放入碗中,大火蒸15分鐘,取出後翻盤;
10.炒鍋燒熱,加入50毫升雞湯、鹽、味精,勾芡,倒入10克熟豬油,淋在蛋卷上,用花裝飾。
需要註意的事項
1.每次肉末換水沈澱,都需要浸泡半個小時,直到出現白色。
2.泡好的肉末準備好後,需要加入蛋清1,精鹽2.5g,澱粉150g,清水攪拌。
3.蛋皮要攤成直徑45厘米的皮,蛋卷要卷成長30厘米,寬4厘米,直徑5厘米的卷,要有彈性,光滑無粉。
4.用碗蒸的時候,碗要上油,卷起來。進籠時,火要大,水要燒開,籠內要充滿氣。
5.這道菜除了蒸還可以炒,就是把蒸好的蛋包肉卷切成兩部分厚的片放入碗中,與雞蛋1個、澱粉10g、面粉50g、適量水混合上漿。鍋煎至金黃色時取出,每片以螺旋方式放入人盤中。
蓮藕排骨湯是傳統名菜,屬於湖北菜系。主要原料有排骨、蓮藕、鹽等。是千湖之省、澤國水鄉、蓮藕之鄉湖北的名菜。
在湖北,有句話叫“無湯不成席”,任何宴會的壓軸戲,必然是壹鍋鮮美的湯。湖北人愛喝湯,也擅長做湯。蓮藕排骨湯、瓦罐雞湯、魚丸湯都是湯中極品,是客人的不二之選。尤其是被譽為“水中之寶”的洪湖蓮藕做成的“蓮藕排骨湯”,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飲食文化的精髓。
2065 438+08 9月18日,《中華美食》在河南省正式發布,“蓮藕排骨湯”被評為湖北省十大經典名菜之壹。
制作材料
材料:排骨(大排骨)500克,蓮藕750克。
調料:鹽10克,胡椒粉3克,蔥10克,姜7克。
蓮藕排骨湯
生產過程
1.排骨洗凈,剁成4厘米長的塊;
2.蓮藕洗凈,刮削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打,切成排骨狀的小塊;
3.高壓鍋倒入適量開水,放入排骨、蓮藕,放入蔥、姜片、鹽、胡椒粉,蓋上鍋蓋;
4、放在大火上燒開,再小火燉30分鐘即可食用。
魚糕,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地區,現為湖北宜昌至荊州壹帶,俗稱楚衣花糕。是以魚糜、雞蛋、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熟的食品。
入口鮮嫩,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民間宴席的上品。
魚糕屬於魚糜制品。魚糜制品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結構合理、安全健康的深加工食品,由各種海魚魚糜或淡水魚魚糜制成。它的食物類型包括魚糕、蟹棒、炸花、魚糜面包、魚火腿、魚腸和蝦餅。本品可直接食用,也可作為什錦菜肴、壽司、火鍋的原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冬瓜甲魚裙湯是湖北特色的傳統食品。是用嫩冬瓜燉甲魚(又名甲魚、丸魚、腳魚)裙邊而成的壹種湯。龜裙軟嫩,湯汁純正,冬瓜清香,原湯原汁。
材料:甲魚300克,冬瓜1500克。
調料:姜50g,蔥100g,鹽15g,白醋25g,豬油100g(精制),味精2g,料酒5g。
菜肴材料
工藝:蒸味:清香味
材料:甲魚(300克)和冬瓜(1500克)。
調料:姜(50g)、蔥(100g)、鹽(15g)、白醋(25g)、豬油(精制)(100g)、味精(2g)、料酒(5g)。
制造工藝
甲魚宰殺洗凈,沸水焯2分鐘,去黑皮、去殼、去內臟,去甲魚裙邊,甲魚剁成3厘米見方的塊;冬瓜去皮,挖出瓤,切成28個荔枝大小的冬瓜球;
將炒鍋放在大火上,加入熟豬油加熱至六成,然後將甲魚潤滑,去油,翻炒,再放入冬瓜丸翻炒,加入雞湯150ml,精鹽5g,將炒鍋移至小火15min。
用甲魚裙邊墊底,然後將炸好的甲魚和雞蛋打碼,加入姜、香蔥、精鹽、料酒、白醋、雞湯,入籠蒸至裙邊軟粘,肉酥爛。
出籠後,取出整根蔥姜,加入味精,扣在湯盆裏,排列好冬瓜丸子。
2010年5月,湖北省潛江市被評為“中國小龍蝦之鄉”。從此“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說法不脛而走。潛江紅燒大蝦是壹個名叫吳起的小鎮,起源於湖北潛江江漢油田。在江漢平原很有名,廣受食客喜愛!每年6月中旬,潛江都會舉辦龍蝦節,邀請明星來潛江開晚會。
江漢平原最受歡迎的菜是潛江紅燒對蝦。近年來,潛江紅燒大蝦慢慢流傳到全國,不同品牌的紅燒大蝦店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當地政府也根據情況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湖北潛江龍蝦節,其中2065438+2002年簽約項目吸引資金228.23億元。
油燜大蝦制作工藝的關鍵在於“油燜”二字。做這道菜用的油,每道菜大概要七八兩,燜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大蝦色澤鮮亮誘人,香辣可口。每年5-9月,潛江的油燜大蝦生意紅火。周邊地區的食客陸續來到這裏,當地人利用地理位置。他們經常在餐館吃完壹頓美味的飯後打包帶回家品嘗。
潛江油燜大蝦以潛江龍蝦為原料,采用潛江特有的“油燜”烹飪方法烹制而成。這樣做出來的大蝦色澤鮮亮誘人,味道香辣可口。潛江油燜大蝦壹般以大排檔的形式消費。夏天的夜晚,下班後帶上家人朋友壹起品嘗潛江油燜大蝦,再配上啤酒和潛江風味小吃,美味又過癮。
荊沙甲魚是荊州傳統名菜,由洞庭湖野生甲魚精心烹制而成。荊州龜歷史悠久。戰國末期,《楚辭》中所列的宴席單,列舉了許多淡水菜肴,其中荊沙龜最具風味。甲魚壹直是公認的滋陰涼血潤燥之品。
甲魚1只(約1,000g),1000片(即200g薄豆腐皮)。豬油200克,京沙紅油醬50克,京沙豆瓣醬50克,姜片5克,味精5克,白糖5克,黑胡椒5克,料酒10克,清湯200克。
工作方法
1.甲魚宰殺,清洗幹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幾千塊切絲放入沸水中半分鐘,然後放入鍋中做底料。
2.甲魚在沸水中飛行1分鐘。取出後在六成熱油中潤滑2分鐘。
3.炒鍋加入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姜片、紅油醬、豆瓣醬,大火炒出香味,再放入甲魚煮料酒,加入清湯、黑胡椒等調料,小火煨15分鐘,放入味精、白糖,放入炒鍋,大火即可食用。
清蒸武昌魚是湖北省的傳統菜肴。制作時通常以新鮮武昌魚為主料,配以冬菇、竹筍,用雞湯調味,口感滑嫩,清香可口。
武昌魚,又名團頭魴,因產於鄂州梁紫湖而得名。它的頭很高,臉很平,背很厚,呈菱形,脂肪豐富,肉很好吃。吳棟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先帝孫皓欲將建鄴遷都武昌。左丞相盧凱引用“與其吃武昌魚,不如喝建業水”這句話勸阻他。由此,武昌魚逐漸為人所知。此後歷代文人留下了許多與武昌魚有關的詩詞。比如唐代岑參的詩:“秋來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路。”宋代蘇軾詩:“長江知魚繞綱之美,竹連山感筍香。”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昌魚的烹飪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從傳統的蒸、煮、烤發展到蒸、紅燒、網、滑,其中清蒸武昌魚獨具特色,特點是口感滑嫩,香味鮮美。清蒸武昌魚對選材要求很高,通常只用團頭魴。菜魚形態完整,色澤白亮,晶瑩如玉;魚身用紅白黑的食材裝飾,優雅華麗。魚的味道鮮美,湯汁清澈,原汁原味,鮮香,配以姜香油,香氣撲鼻。
生產方法
材料:新鮮武昌魚1、蔥、姜、去皮五花肉、醬油、料酒、鹽。
步驟:
1.新鮮的活武昌魚要去皮,去腸,去腮,洗凈,兩面去斜。
2.加入鹽、料酒、蔥姜腌制半小時。
3.將姜片、蔥段、武昌魚鋪在大盤子裏。
4.幾塊去皮的五花肉塞在魚肚裏,幾塊蓋在背上。
5.蒸8-10分鐘後加入醬油調味。撒上蔥絲和胡椒粉裝飾。
鱔魚是湖北荊州的傳統名菜,屬於湖北菜系,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條紋鰻魚去掉老骨頭後切成長條,煮熟後像皮條客壹樣命名。又形似竹節,又稱竹節鰻。制法是將皮用兩種不同的溫度煎至酥脆,再掛糖醋黃汁,色澤金黃,外酥裏嫩。荊州聚珍園(已拆)、沙市好公道餐廳(已拆)、漢口運河餐廳、老大興源餐廳、老惠賓餐廳做的疙瘩鱔魚都很精致。
材料:450克鰻魚。
輔料:澱粉(蠶豆)50克
調料:香蔥10g姜5g白糖30g鹽2g醬油20g植物油60g醋15g糖蒜10g黃酒3g香油15g各壹個。
準備
1.將鱔魚宰殺清洗幹凈,挑其肉切成8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狀放入碗中;
2.將米酒、精鹽、幹澱粉混合,將魚糊;
3.將100毫升醬油、醋、糖、蔥、姜末、糖蒜、豬肉湯放入碗中,制成鹵汁;
4.將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植物油,七成熱時,將糊好的鱔魚條放入炒鍋中,煎3分鐘左右,鱔魚條展開時撈起;
5.當鍋裏的油加熱到7成時,將鱔魚條放入鍋裏炸,再炸3分鐘,然後移至高火1分鐘,至金黃即可。
6.將腌料倒入炒鍋中,煮沸。用濕澱粉勾芡,放入鱔魚條,炒鍋翻幾下,倒入香油即可上桌。
生產要點
1.這道菜是炒熟的。烹飪前,應選擇3條重量超過150克的活鮮鰻魚,將其切直,取出內臟,並去除骨頭,以獲得幹凈的魚。
2.將糊好、上漿的魚條放入旺火油鍋中炸3分鐘左右,每根魚條都可以自然拉長。但在鍋裏煎的時候,要保持魚條平直,不要卷曲粘連;
3.第二次煎的時候,先煎1分鐘,再煎3分鐘,然後轉高火繼續煎。每次煎炸可根據火力靈活控制,煎炸時鍋可離開燃燒器;
4.澆鹵汁時,動作要快;
5.因為油炸的過程,需要準備1500g的植物油。
烹飪訣竅
1.做疙瘩鱔魚的時候,記得先去骨,只留肉。這個過程中可以找魚攤幫忙。
2.炸鱔魚段時註意油溫,第壹次入鍋時盡量保證每段鱔魚都是平的;
3.做這道菜用的鱔魚不能太小,每條鱔魚要150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