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湖北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邊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它位於首都北京以北1190公裏處。在東經113 41′~ 115 05′和北緯29° 58′~ 31° 22′之間。東臨黃岡、鄂州、大冶市,南接鹹寧、嘉魚、洪湖市,西接仙桃、漢川,北接孝感、紅安、麻城。南北最大縱向距離155公裏,東西最大橫向距離134公裏。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裏。現轄江岸區、江漢區、橋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區2縣。總人口7159000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00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湖泊沖積平原,丘陵、湖泊、平地相間,其中北部壹小塊山地為大別山殘脈。海拔19.2 ~ 873.7米。江河湖泊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松水河、府河、倒水河、聚水河、金水河、東井河。較大的湖泊有梁紫湖、張度湖、湯遜湖和東湖。兩個東西向的低山系統和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壹個縱軸。長江、漢水將市區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了獨特的“三鎮鼎立”的城市格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 mm,降水相對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氣溫為65438±0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41.3℃,最低氣溫-18.1℃。
武漢II概述
地理形勢
武漢是湖北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邊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它位於首都北京以北1190公裏處。在東經113 41′~ 115 05′和北緯29° 58′~ 31° 22′之間。東臨黃岡、鄂州、大冶市,南接鹹寧、嘉魚、洪湖市,西接仙桃、漢川,北接孝感、紅安、麻城。南北最大縱向距離155公裏,東西最大橫向距離134公裏。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裏。現轄江岸區、江漢區、橋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區2縣。總人口7159000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00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湖泊沖積平原,丘陵、湖泊、平地相間,其中北部壹小塊山地為大別山殘脈。海拔19.2 ~ 873.7米。江河湖泊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松水河、府河、倒水河、聚水河、金水河、東井河。較大的湖泊有梁紫湖、張度湖、湯遜湖和東湖。兩個東西向的低山系統和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壹個縱軸。長江、漢水將市區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了獨特的“三鎮鼎立”的城市格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 mm,降水相對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氣溫為65438±0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41.3℃,最低氣溫-18.1℃。
歷史的發展
商朝受中原王朝控制。周朝先後屬鄂、雲、楚。秦屬南郡,漢代屬荊州江夏縣沙縣。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武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並開始在現在的主城形成城堡,成為區域政治中心。漢陽是東漢末年建成的月城。晉南北朝時屬沙縣、汝南縣、敦陽縣,隋初改稱漢陽縣。自唐朝至清朝,先後由綿陽、漢陽軍、漢陽府、漢陽郡統治。三國武昌時,吳二年(223)建夏口城,初治吳江夏郡。金朝由荊州、沙縣、江夏縣等統治。,後又先後由南朝的雲州、隋唐的鄂州、宋代的鄂州道、元湖廣的中書省和武昌道、廣的布政司承宣、湖北的巡撫清湖廣及各部門、明清的武昌府和各朝的江夏縣、明、楚皇宮所在地。1898年,張之洞建立夏口廳,漢口正式脫離漢陽成為獨立的行政區。1912年,民國政府將江夏縣改為五常縣,夏口廳改為夏口縣,三鎮同級建制。1926年,國民政府設立武昌城、漢口特別市,漢陽縣隸屬漢口特別市。次年元旦,國民政府遷至漢口辦公,三鎮建立武漢,稱“京兆區”。旋轉並分割。1949後,三鎮復為武漢市。50年代為直轄市,是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員會(原名中南軍政委員會)和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的總部所在地。它現在是湖北省的省會。?
城市特色
武漢是中國古代繁榮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方言“韓強”,1986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位於南北交通和東西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與南方、長江中上遊與下遊文化交流的交匯點。其歷史文化包含了各方的文化特征。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它的城市文明史始於商代中期,是古今人文薈萃之地。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如屈原、張衡、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蘇軾、嶽飛、李時珍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足跡。武漢是南朝著名的商埠。唐宋時期發展成為商業繁榮、水運發達的商業大都市。清代漢口崛起,更是“十裏航行依城,燈火通明通宵達旦”。曾是中國“四大名鎮”之壹,華中地區的物資集散地。航路達四川、貴州、河南、陜西、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稱。到了近代,武漢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繼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相繼在漢口設立領事館。尤其是洋務運動後,武漢近代工業、教育興起,海運直達海外,陸(京)漢、粵漢鐵路在此相接,發展成為繁榮的近代工商業大都市。20世紀以來,這裏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心、國民革命(大革命)的中心和抗戰初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因此也是壹座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的革命名城。它已成為華中地區的經濟、金融、貿易、科學、教育和信息中心。
城市現狀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通信樞紐,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沿江開放城市,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1.996 GDP是7821億元。全市現有工業企業40427家,包括冶金、機械、紡織、化工、電子電氣、食品、服裝、電力、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建材等33個工業大類,形成了鋼鐵、汽車、機電、高新技術等四大支柱產業。全年工業總產值10127億元。全市耕地面積22.5萬公頃。農業生產穩定增長,林、牧、漁等行業和農村非農產業快速崛起。農產品以糧棉油為主,蔬菜、畜禽、水產品占較大比重,全年農業產值6543.8+009.8億元。城市綠化覆蓋率為31.6%。武漢是中國十大鐵路樞紐之壹。主要對外幹線有京廣線、邯線、武大線、京九連接線。水路航運綜合能力居中國內河首位,是重要的水陸聯運樞紐。公路以國道107、316、318、106為主,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公路裏程2826.5公裏。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中部的航空樞紐。全市各類交通貨運總周轉量790億噸公裏,客運總周轉量654.38+09.3億人公裏。武漢郵政局是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省的郵政調度中心。武漢電信局是全國八大長途通信樞紐之壹,電話總容量1,707,000線,電話普及率27.7%。武漢商業發達,以武漢商城、中南商廈、漢陽商城等壹批超大型商業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幹形成銷售網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0億元。外貿進出口額6543.8+04億美元,武漢海關監管的進出口商品總額28.2億美元。1996接待境外遊客210000人次。近年來,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顯著改善。“八五”期間,武漢機場、長江二橋、武漢客運港等壹批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武漢國際貿易中心、漢口商業城高度達到200米以上。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在原有12工業區的基礎上,開辟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新的工業區。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擁有35所全日制高校,科技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武漢還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擁有獨立研究機構100多個。文化體育也全面發展。?
武漢的行政區劃與歷史沿革。
全市合計:16個市轄區和2個縣(截至65438+2002年2月,31)
市轄區:東城區西城區宣武區房山區崇文區海澱區朝陽區豐臺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匯聚於此,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的名字叫薊。公元前11世紀,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的分封國。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位於薊國西南的另壹只海燕吞食了薊,並遷都季承。從那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季承壹直是燕國的首都。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季承在武漢市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成為遼國的首都。遼是由崛起於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薊位於其疆域之南,故改名為南京、燕京。壹個多世紀後,另壹個少數民族女真建立的金朝滅遼,於1153遷都燕京,改稱中都。1214年,由於新興蒙古軍的進攻,金朝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占領了首都。1267年,蒙古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四年後,教主在正在修建的都城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新城全部建成,這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所說的“天下無雙”。從此,武漢取代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壹直延續到明清。1911 10 10月10,中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次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至此,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覆滅,武漢作為皇城的歷史到此結束。
此後30年,武漢歷經磨難:壹是軍閥混戰連年不斷,使當年的帝都衰敗破敗;1937日寇入侵,古城在血與火中煎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了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讓人民打起來了。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中華民國的首都。這座古城的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壹座城市的歷史就是壹個國家的歷史。武漢作為幾代人的帝都,也是當今中國的首都,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壹座充滿美麗和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雄偉、壯麗、清新、現代的姿態崛起於世界。
武漢的行政區劃與歷史沿革。
全市合計:16個市轄區和2個縣(截至65438+2002年2月,31)
市轄區:東城區西城區宣武區房山區崇文區海澱區朝陽區豐臺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匯聚於此,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的名字叫薊。公元前11世紀,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的分封國。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位於薊國西南的另壹只海燕吞食了薊,並遷都季承。從那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季承壹直是燕國的首都。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季承在武漢市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成為遼國的首都。遼是由崛起於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薊位於其疆域之南,故改名為南京、燕京。壹個多世紀後,另壹個少數民族女真建立的金朝滅遼,於1153遷都燕京,改稱中都。1214年,由於新興蒙古軍的進攻,金朝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占領了首都。1267年,蒙古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四年後,教主在正在修建的都城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新城全部建成,這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所說的“天下無雙”。從此,武漢取代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壹直延續到明清。1911 10 10月10,中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次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至此,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覆滅,武漢作為皇城的歷史到此結束。
此後30年,武漢歷經磨難:壹是軍閥混戰連年不斷,使當年的帝都衰敗破敗;1937日寇入侵,古城在血與火中煎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了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讓人民打起來了。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中華民國的首都。這座古城的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壹座城市的歷史就是壹個國家的歷史。武漢作為幾代人的帝都,也是當今中國的首都,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壹座充滿美麗和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雄偉、壯麗、清新、現代的姿態崛起於世界。
武漢自然地理概況
武漢簡介:簡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它是壹座世界聞名的歷史悠久的古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渤海約150公裏。面積16800平方公裏。全市總人口14927萬。北有杜軍,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積的62%;東南部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沖積河流形成的,慢慢向渤海傾斜的平原。這個山區有許多礦產,如煤和鐵,還有優質的建築材料,如花崗巖和大理石。
地理地貌:武漢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武漢的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四面環山,東南部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武漢平原海拔20 ~ 60m,山區壹般為1000 ~ 1500m。與河北接壤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是武漢的最高峰。境內流經五大河流,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和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武漢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的殘脈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杜軍。兩山相交於關溝南口,形成向東南蔓延的半圓形山彎。人們稱之為“武漢彎”,它環繞的小平原就是武漢小平原。看武漢的地形,依山傍海,形勢壯闊。古人雲:“幽州之地,左有大海,右有太行山,北有邕江,南有大河,乃天府之國。”
國土面積:武漢市國土面積16807.8平方公裏。其中平原面積6390.3平方公裏,占38%。山區10417.5平方公裏,占62%。市區面積87.1平方公裏。近郊區面積1282.8平方公裏,遠郊區面積3198平方公裏。縣城面積12239.9平方公裏。城市規劃範圍:東起定福莊,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積750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即老城區,自東向西以二環路中心線為界,自北向南以護城河中心線為界)面積62.5平方公裏。
氣候特點:武漢的氣候是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幹燥,春秋短。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 -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是華北地區雨水最多的地區之壹,山前迎風坡可達700多毫米,降水的季節分布很不均勻。全年75%的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常有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