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油漆塗抹器皿的過程。中國古代用的漆是漆樹分泌的壹種汁液。經日曬脫水後,成為熟漆,可做塗料。同時,油漆中還經常添加桐油等幹性植物油。制作漆器時,用木、竹、麻等。都是作為胎骨,然後表面刷漆,晾幹後就可以用了。也可以在顏料中混合顏色來畫圖案,畫出圖案。繪畫不僅能保護物品,還能使物品耐用美觀。中國制作漆器歷史悠久。《十年都做錯了》說明虞舜用木頭做食器,“在上面畫墨”。出土了西周至戰國時期的彩繪車輛、幾個箱子、盤子、首飾盒和其他文物。新疆陽山海洋墓出土了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彩板。羅布泊高泰古墓出土了壹件東漢時期的圓形漆蓋,比上面的漆盤更精美。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漆盒,木胎,黑色。
中國現代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天然漆的國家。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遺址出土了木制彩繪碗。夏、商、西周已由使用天然顏料逐漸轉變為使用顏料調漆。人們不斷地熟悉和了解塗料的性能,改造和利用塗料的耐久性、堅牢度、防潮性、光亮性、美觀性等獨特性能,為自己的生活服務。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在漆胚的選擇與制作、彩漆的調配與使用、漆飾圖案的繪制與組合等方面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經驗。並將漆器制作發展成為壹種特殊的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漆器工藝。我們的祖先給人類留下了無數精美的漆器工藝品。
商周時期有專門的皇家漆園,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私家漆園。稅率為1/4,高於所有其他生產項目的稅率。這說明當時的漆器生產非常繁榮。著名道家哲學家莊子是宋代漆園官,秦律中有管理漆園的規定,都表明漆器生產在上層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青銅器數量較多的情況下,漆是壹種調劑和補充,在青銅器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青銅器剛鑄時金光耀眼,但大青銅器笨重不便於攜帶,而漆器輕巧高貴典雅。從《李周》壹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漆器在當時被廣泛使用。商周時期,不僅用彩漆、彩雕裝飾器皿,還用綠松石、珍珠母、蚌泡作鑲嵌圖案,使漆器的世界更加廣闊。
在各種器皿表面繪畫而成的日用器皿、工藝品、藝術品,壹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上切下的天然汁液,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脂和水組成。用它做塗料,具有防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還可以用來配制不同顏色的塗料,光彩照人。在中國,漆的性能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為人所知,並用於制作器皿。從商周以後壹直到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鎏金彩繪工藝品對日本等地影響深遠。漆器是中國古代化學技術和工藝美術的重要發明。
新石器時代的漆器;
浙江余姚江河姆渡文化第三文化層出土的壹件木碗,造型美觀,內外漆猩紅色,色澤鮮艷,物理性質與油漆相同。在江蘇吳江梅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棕色彩陶。經過初步檢測,棕色物質是油漆。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墓出土的薄殼漆器,距今約3400年至3600年。
商周時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有壹面刻花,壹面繪朱的木板印象。河北翼城太西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中,有些雕花是彩色的,鑲嵌著綠松石。安陽侯家莊商代墓葬中發現的漆雕木制品,也鑲嵌有蚌殼、蚌泡和玉石。可見商代的漆器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戰國時期的漆器:
戰國時期的漆器歷史是壹個大發展時期,器物的品種和數量大大增加,胎骨的做法、造型和裝飾技法都有創新。戰國時期的漆器出土範圍很廣,信陽長泰關楚墓出土的繪有怪獸、龍蛇及獵舞器具,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鴛鴦盒,江陵楚墓出土的蛇、蛤、鳥、獸小雕屏等,都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
西漢的漆器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時期的風格,但又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布更廣。大型物體已經出現,比如直徑超過70厘米的盤子,高近60厘米的鐘表。同時可以將多個小件巧妙地組裝成壹個裝置,如盒內有6個1倒扣的耳杯,薄胎用單層或雙層漆琺瑯,盒內有5個、7個或更多不同大小形狀的小盒。新興的技術包括用金填充的針拉絲金,用厚物質堆積顏料來書寫圖案。特別是器皿頂部鑲嵌金屬花、葉,瑪瑙或玻璃珠做鈕扣,器皿口部鑲嵌金、銀扣、箍。其間雕刻的人物、怪獸、飛禽走獸嵌以金箔或銀箔,並以彩繪雲石作陪襯,前所未有。西漢的漆器上刻有許多銘文,詳細列出官員和工匠的名字。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出土的漆器與前代相比非常稀少,這與葬俗的變化有壹定的關系。
唐代漆器:
唐代的漆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用厚厚的漆和浮雕花紋堆起來。有用貝殼切割成物體,刻上線條,在漆面上鑲嵌圖案;嵌有金銀花片的金銀脫衣器可用。工藝優於前代,雕琢,精致,與漆器工藝相結合,成為壹種代表盛唐風格的工藝品。分體雕塑是南北朝以來脫胎技法的繼承和發展。唐代也出現了紅漆器。宋元時期的漆器:宋代曾被認為是漆器同色的時代,但許多裝飾花紋較高的宋代漆器的出土,糾正了過去的認識。蘇州瑞光寺塔發現的真珠舍利經幢,大嫂和底座上的名貴花卉,以及配套的工作人員都用厚漆進行了除塑。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漆雕,特點是漆堆厚,用藏鋒刀法雕出的花紋豐富圓潤。外觀古樸典雅,細節極為精致,在質感上有壹種特殊的韻味,如故宮博物院藏張承造的桅桿紋紅盤、楊卯早期的觀瀑圖、安徽省博物館藏張承造的黑襯犀牛盒等。
明清漆器;
明清漆器分為14類,包括單色漆器、蓋漆、繪畫、描金、疊漆、填漆、雕填、珍珠母、犀皮、挑紅、挑犀、繪畫、貼金、嵌寶等。
單色漆器是沒有任何紋飾的漆器,常用於宮廷器皿。罩漆是在單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壹層透明漆。明清皇宮中的寶座和屏風上經常掛滿金胡子。漆畫包括漆畫和油繪漆器。最常見的金畫是黑漆,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萬歷龍藥櫃。那堆顏料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黑漆雲龍紋櫃為代表。補漆是用填色漆,幹燥後磨平的方法來裝飾漆器。雕刻和填充自明代以來廣泛使用,指的是用彩色圖案裝飾油漆表面,並在圖案上添加黃金。這是壹件華麗的漆器。它是明清時期的大量漆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嘉靖龍方勝盒。明清時期的珍珠母樂器有厚有薄。從17世紀開始,珍珠母得到進壹步發展,鑲嵌更加細致入微,如畫般精美,還使用了金銀器,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嬰兒畫黑漆盒、黑漆書甲、魚龍海水長方形盒等。犀牛皮是在漆面不平整的地面上,壹層壹層刷上去,不用彩漆,最後磨平,形成壹圈圈的彩漆層。挑紅是明清漆器中數量最多的壹種,其做法是在胎骨上堆積多層紅漆至所需厚度,再進行雕琢。明初繼承了元代豐滿醇厚的風格。宣德以後,堆漆變薄,花紋變青。到了嘉靖,磨角少了,到了萬歷,做工細致內斂。進入清朝後,越來越精致繁瑣。犀牛去除,俗稱“雲雕”,是在胎骨上壹層壹層有規律地堆積兩三種顏色,再去除幾何圖案。把顏色刻在漆面上減少地面,再上色裝飾大而平的漆面。常見的物件有屏風和櫃子。宮廷器皿多為鍍金,明成祖魯王墓中發現的頂上有龍紋的方盒就是明初鍍金的標準範例。珍寶鑲嵌由珊瑚、瑪瑙、琥珀、玉石等各種珍貴材料制成。,並鑲嵌成五顏六色的凸起圖案。明代開始流行,清初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