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龍舟叫龍船。

龍舟叫龍船。

龍船是畫有龍或成龍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水上運動和娛樂項目,流傳了兩千多年,多在喜慶節日舉行。這是壹場集體劃船比賽。根據歷史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開始的。可見,賽龍舟不僅是壹種體育運動和娛樂,更體現了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的形狀是龍形或刻龍的船。在古代,被稱為“真龍天子”的皇帝在水路行走時通常會乘坐龍舟。比如“天子以鳥舟龍船浮於沼”(《穆傳》),“登龍船為江都之幸”(《紀》)。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宏偉、豪華,亭臺樓閣高聳,金飾精雕細畫,氣象非凡。宋麗在南宋畫院畫的“龍舟”就是壹個例子。用於比賽的民間龍舟與皇家龍舟不可比,壹般做得窄窄的,方便比賽。用作賽船的龍舟的形狀隨著時代和不同地區而變化。據介紹,舊時西湖上的龍舟長約四五十尺,頭尾高,繪龍形。中間船艙上下兩層,船頭有壹個領頭的王子和壹個秋千,都裝扮成小孩子。王子站著不動,秋千上下擺動。旁邊是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種旗幟。盡頭有壹面蜈蚣旗,中艙下甲板敲鑼打鼓,水兵在旁邊劃水。蘇州的龍舟分各種顏色,四角插旗,提倡雙手蹲在中間船艙,兩邊各有16名劃手。桿主的鉤立在船頭,稱為頭桿。在弓亭上,選了相貌好的孩子裝扮成太閣故事,稱他們為主角太子。船尾高高的系著彩繩,擅長劃水的孩子表演《狀元》《童子拜觀音》《指向旭日》《楊飛春眠》等節目。當代用於比賽的龍舟比舊時代簡單多了。船只按顏色分為紅龍、綠龍、黃龍、白龍、黑龍。船體的裝飾,船上的傘和旗幟,劃手的服裝,甚至船槳,都要求顏色壹致。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70尺,長則11尺,劃槳如遊龍。福建的龍舟,船頭雕龍頭,嘴巴可以開合,舌頭可以轉動。貴州的龍舟是由三只獨木舟組合而成。中間長壹點的叫“母船”,船上有鼓手。兩側的兩個船身略短,稱為“子船”。溫州每個鄉鎮都有龍舟,每個廟裏都有香官香神,專門劃龍舟。在端陽節期間,壹些地方會建造新的龍舟。在四月的第壹天,會敲鼓打開寺廟的大門,向官員和神獻祭,造船也將開始。壹般到五月初壹才開門,祭神後立即劃船,俗稱“上水”,龍舟返回時叫“接香”,結束時叫“散河”或“洗巷”,把龍舟翻過來,第二天再整,擡到廟裏保存。也是要祭祀官神的。相傳官香神是壹個喜歡和人玩的童神,所以說年輕人。在龍舟競渡區,劃龍舟的人要交龍舟費,請客吃酒,放鞭炮,擺祭品歡迎,稱為“放香案”。(現在這些習俗都沒有了)各地的龍弓都差不多。有的在船體上畫了龍林,活動的龍頭龍尾放在頭尾,造型較小。有的在船體上畫了幾條龍林,而且是無頭無尾的,但形狀較大。每個鄉鎮的龍舟都有自己固定顏色的旗幟。如果壹個鄉鎮有幾艘龍舟,也要用旗幟來區分標誌。以溫州南郊南塘河的古老習俗為例。有的旗幟是藍色的,龍頭、龍尾、船身都是藍色的,稱為“青龍”。相傳四方中,只有東黑龍的七宅稱龍,所以綠色是正色。這條南塘河以沈城為主,所以沈城東唐寺的龍舟特別大,16個攤位,船上44人,取名大慶,算是龍母。其他龍船必須先出現在東唐寺前,寺管事會獎勵彩紅和大清,但龍不敢與他們競爭。其他小的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旗幟是白色的,船的顏色也是白色的,俗稱“白龍兒”。如果是紅旗,船身也染成紅色,稱為“紅霓嶺”等等。因為南方方言是紅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名字,表示忌諱。龍船裏沒有黑龍。都說烏龍兇,也有人說北方玄武是龜,爬的慢,拼不了命。所以溫州沒有黑龍船。雙船賽,水乘浪飛,兩條龍爭冠。每個鄉鎮的河流都分了段,鬥龍互不幹擾。所以有大龍帝、小龍之名。龍舟的數量,額定為36艘,稱為槽,俗稱“三十六香官”如果是小龍的話,船體上有十三個檔位,二十六個人劃槳,船體上有壹面旗,背上有兩個尖,壹個神唱,兩個鼓,兩個鑼,兩個香桶,正好是三十六的數目。龍有十八檔。兩邊劃船三十六人,加上鼓、尖、鑼、旗、唱神、持香鬥十二執事,需要四十八人。賽艇運動員根據國旗顏色著裝。在蒼南等地,定義為白衣白帽悼念屈原。目前龍舟額定42人,劃手十三六個,壹個在前壹個在後,壹個在旗掌,壹個在鼓,壹個在鑼,壹個在唱神。他們四個人都站在龍舟的中間。龍舟有十九個齒輪。取十八檔,前向空壹檔。龍舟在比賽時不掉頭,但人們會掉頭,坐在相反的方向。龍舟的鼓點很有節奏,轉來轉去的鼓點是密密麻麻的鼓點。)船面上,鼓在中間,兩邊劃的人要聽。兩端都是槳尖,就是舵。所以俗話說“鼓是命令,尖是生命。”鑼是用來聽鼓聲的,也有鼓勵的作用。旗幟是明確的船色,以便岸上的觀眾辨認。只有持杖唱神,持香鬥的,是為了給官神上香,在比賽中沒有作用。溫州的龍舟中,以永嘉的上塘和下塘的龍舟最為著名。龍鬥在水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距離十裏,往返二十裏。如果妳隨波逐流,中途漲潮,或者隨波逐流,中途下跌,就壹定要戰鬥到底,永不停歇。另外沒有改變方向,要排到最後。它的尾端裝有尖槳,尖處兩人,船頭兩人,以保持船的首尾平衡。在龍頭處,這兩個人托著龍頭,用36只槳共同行動,大大增強了速度。路漫漫水逆風,風緊浪急,鑼鼓喧天,喊聲震天。真的很英勇。樂清參加水龍劃船的居民叫“水龍湖”,水龍湖的壹個集體叫“水龍鐘”,水龍鐘所在地叫“水龍底”。壹些自然村甚至以此劃分為獨立單位舉辦壹些公益事業或承擔壹些社會義務。每年水龍賽艇都有壹個首領,俗稱“第壹物”或“第壹家”,由水龍戶輪流或抽簽選出。軟管家庭按數量或按家庭支付。參加劃船的都有補貼,比如城鎮每人每天壹斤豬肉。以水龍卷的名義,祝賀所有水龍卷的婚禮,第壹胎男孩的誕生,蓋房子和升官,廢除科舉後大學和中學的畢業。要祝賀的話,“龍頸”上要系壹條紅綾或紅布,俗話說叫“掛紅”,還有“香金”和食物禮物。在舊社會,壹些水龍經常非法砍伐樟樹或偷取“樹廟”(木線)中最長的杉木,導致訴訟糾紛。樂清縣城西,大自然村有數條龍船,稱為“地群十龍”或“南宅七龍”。(樂清最大的龍舟賽在北白象,每次都有上百只龍舟參加——自發的)比如樂清白石鎮的小隱湖就有100多只龍舟。每年的那壹天,整個地區都有100多艘龍舟,並有橫幅提供獲獎獎勵。男女老少和觀眾都很擁擠。壹些地區,如瑞安的繭,沒有自己的龍舟。端午節前,他們把河上的運輸船只扣留下來,用纜繩絞起來當龍舟用。他們每天給船夫送銀米,三天後放他們走。如果他們贏得了第壹名,他們不僅會優待劃船的人,還會享受豐富的酒和肉。然而,在地處山區和半山區的溫州,旱地多,水田少,沒有河港,沒有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下面簡單介紹壹下福建省龍海市海城鎮鬥香村的“閩南龍舟”建設情況。杉木和樟木是做龍舟的好木材。造大龍舟最難的是找木頭。要找25米多長的整木,切成5段,連在船底,這樣龍舟就結實了。這樣的木材現在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找到,樹頭的直徑必須達到20厘米才能滿足要求。在福建南部,龍舟通常是自然村的公共財產。《house boat》裏有壹句話叫“壹日造壹船,千日穿浪”,意思是造出來的船必須堅固美觀,才能經得起風浪。所以造船的重要性不亞於岸上建房,“禮道”壹點也不馬虎。釘船板就像蓋房子奠基壹樣,要舉行“奠基儀式”,擺放供品進行祭拜。尤其是在“畫龍點睛”的重要環節,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閩南的龍舟龍頭是寫意的,是象征性的。龍舟的“龍須”是將金紙折成約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系在對折的紅布條上,象征“龍須”;將壹塊紅布折成三角形,釘在弓上,象征“龍舌”;在“龍舌”上等距離釘上六條龍須,就成了“龍頭”。造船工人在船的兩側的船眼上貼上三條紅色的布條和小方塊的金箔,然後釘上三個“眼釘”。從左到右分別代表千裏眼、千裏眼、媽祖。媽祖奶奶護著殿後,千裏眼和千裏眼在前面觀察,順序不能變。不僅是龍舟,大帆船也是這樣釘的,有的帆船還會在船尾供奉媽祖女神。這些程序完成後,村裏的老人就在水龍頭前擺“三祭”,捧香祭拜水龍頭。然後,壹個村民拿著香爐繞著龍舟走了壹圈。這意味著龍舟上不幹凈的東西會被趕走,龍舟會變得聖潔有靈氣。然後,放鞭炮,燒金紙,儀式結束。經過幾個壯漢六七天的努力,新龍舟完工了。之後,邀請村裏地位高的老人穿上長衫,戴上氈帽,帶領村裏70多名壯勞力到船廠“邀船”。大家用槳把龍舟劃回了村裏。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附近的河上都會出現龍舟。
  • 上一篇:測試敏捷性與敏捷測試
  • 下一篇:如何用管子折玫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