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學校
結構學派以結構功能主義的現代化理論為特征。他們信奉社會進化論,認為現代化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根本區別是結構分化、功能專業化和社會整合。他們更註重現代性與傳統的比較和轉化,即註重轉化的結果而不是轉化的過程,試圖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知識等不同角度來區分和解釋不同類型或模式的社會。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列維、摩爾。
帕森斯在《論社會行動》和《現代社會制度》等著作中,沿襲了塗爾幹對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二元分類,將社會發展過程視為社會結構的逐步分化和社會功能的專業化。結構分化和功能成熟的程度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水平。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知識和文化,分別構成了現代性和傳統。從傳統社會的傳統向現代社會的現代性轉變,涉及到社會結構和功能以及社會整合的壹系列根本性變化。
在政治上,簡單自然的鄉村權力制度和封建專制讓位於民主制度,包括普選制、政黨制度和官僚制度等。,信仰自由取代了宗教統治。社會變遷包括結構分化與分層、職能專業化與職業化、社會流動、家庭變遷、知識普及、社會世俗化等。社會融合是社會分化帶來的破壞、沖突、不平衡和緊張的平衡。壹個高度分化和官僚化、高度整合、整合功能強大的社會,才是更現代的社會。
列維分析了現代化在現代化和社會結構方面的特征。他把現代社會和非現代社會在社會結構上的特點和區別總結為:(1)現代社會的政治組織、經濟組織、教育組織等單位專業化程度高,非現代社會專業化程度低。(2)在現代社會中,由於高度專業化,各單位相互依存,職能不自足;而在非現代社會中,血緣群體與鄰裏之間自給自足,缺乏功能分化。(3)在現代社會,倫理具有普遍主義的性質;在非現代社會,家庭和親屬之間的社會關系相對密切,倫理道德具有個體性。(4)現代社會的國家權力是集權的但不是專制的;非現代社會的國家權力和封建制度壹樣,即使權力分散,本質上仍然是專制的。(5)現代社會的社會關系是理性主義、普遍主義、有限功能和情感中立,而非現代社會是傳統的、個體的、無限功能和情感的。(6)現代社會有發達的交換媒介和市場,非現代社會則不發達。(7)現代社會有高度發達的官僚組織,而非現代社會即使有官僚組織,也是以個體關系為基礎的。(8)現代社會的家庭在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功能也在萎縮。在非現代社會,家庭結構多樣化,家庭功能多元化。
摩爾認為,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社會的整體過渡。他認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最初原因。在他看來,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是:高水平的技術和受過高度訓練的專家、廣闊的市場和相互儲存的組織結構;首先是工業化初期死亡率下降導致的人口爆炸,其次是工業化成熟階段計劃生育和人口控制的普及,向低出生-低死亡-老年人口結構過渡;親屬集團和家庭功能的萎縮和解體,個人主義的進壹步強化,女性地位的提高,社會控制的弱化。實現工業化的需要:在價值觀上,從親戚至上(任人唯親)到績效至上(任人唯賢);制度上,建立能夠為經濟發展調動土地和資本,使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和商品交換體系;組織上,建立專業化、金字塔式的官僚組織和合適的國家金融組織;在個人動機上,培養創造型人格,表現型誌向,向上型熱情,對教育的渴望,對活動的熱情。
伊斯頓的政治體系描述了政治現代化的連續模式,即傳統社會通過自我擴散走向現代社會。阿爾蒙德在《發展中地區的政治》中指出,發達的政治制度是現代社會的特征,而不發達的政治制度是傳統社會的特征。所有的政治制度在文化上都是混合的,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元素,比如福利、社會階層流動、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科學知識、信息傳播和人口控制。結構-功能分析在現代化研究的早期非常流行,並對後來的現代化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工藝學校
關註現代化的過程而不是現代化的結果是過程學派現代化理論的主要特征。現代化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程,包括壹系列發展階段,現代化理論是這壹過程的表述。他們研究現代化的發展階段,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現代化發展的規律,以羅斯托為代表。1960年,羅斯托發表了《經濟發展階段:非* * *生產性政黨宣言》,指出壹切社會發展都可以根據經濟指標分為五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大眾消費階段。1975中,他又增加了壹個階段,即追求生活品質的階段。他認為,在準備階段,農業生產力迅速提高,社會基礎設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來,新的精神在社會中發展起來,出現了新的企業家階層;起飛階段是關鍵,需要很長時間消除經濟發展的障礙,才能實現工業化和建立工業部門;技術從工業部門傳播出來後,經濟社會會走向成熟,然後過渡到消費社會。顯然,羅斯托的現代化是壹種持續發展的模式。他強調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作用,同時註意到精神的作用,延續了韋伯的思想。
在《社會制度》中,帕森斯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將現代化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以歐洲西北角(英國、法國和荷蘭)為主導,其代表是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政治革命;第二階段以歐洲東北角(德國)的快速工業化為主導,政治民主化滯後於經濟工業化,導致納粹法西斯災難;第三階段的領導者是美國,美國的民主革命和工業革命結合得比較好。
布萊克的現代化是壹個過程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他在1966出版的《現代化的動機》壹書中,將現代化分為四個階段:壹是現代性的挑戰、現代觀念和制度的出現、現代化倡導者的出現,這些都使社會在傳統知識範圍內遭遇了最初的對抗;二是現代領導的穩定性,權力從傳統領袖向現代領袖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尖銳的革命鬥爭通常可以持續幾代人;第三,經濟社會轉型,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遷到了這個程度:社會從以農村和農業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城市和工業為主的生活方式;第四,社會融合、經濟和社會轉型導致整個社會基本結構的重組。在《65438-0979年的比較現代化》中,布萊克將現代化進程分為四個階段:準備期、轉型期、高級現代化期和國際融合期。
亨廷頓總結了現代化進程的九個特征。(1)現代化是壹個革命性的過程,它直接建立在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比較之上。(2)現代化是壹個復雜的過程,現代化過程不能簡單地概括為某壹因素或某壹範圍;(3)現代化是壹個系統的過程,壹個因素的變化會聯系和影響其他因素的變化;(4)現代化是壹個全球性的過程,它起源於15世紀和16世紀的歐洲,但現在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現象;(5)現代化是壹個長期的過程,現代化所涉及的整個變革需要時間來解決;(6)現代化是壹個階段性的過程,在所有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中都有可能區分不同的層次和階段;(7)現代化是壹個同質化的過程。傳統社會存在許多不同的類型,但現代社會基本上是相似的。現代化是壹個不可逆轉的過程。雖然現代化進程的某些方面可能會出現暫時的挫折和偶爾的倒退,但從整體上看,現代化是壹個長期的趨勢。(9)現代化是壹個進步的過程,影響巨大,變化深刻,代價和痛苦也很大。但是,從長遠來看,現代化增加了全人類的文化和物質幸福。
過程學派的觀點對發展中國家制定現代化發展戰略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3)行為學派
現代化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個體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沒有從傳統到現代的價值觀、心理素質和行為特征的轉變,人們就難以適應現代化的變化,現代化也就無法實現。心理學家強調心理和行為變化在現代化中的重要性。這壹派的代表人物是英格爾斯和麥克勒·蘭德。
英格爾斯認為,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人都是現代化進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當人們改變了心理和行為,形成了現代人格,現代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具備了人格的現代性,這個社會才能成為現代社會。在《走向現代性》中,他指出:“如果壹個國家的人民缺乏能夠賦予先進制度以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掌握和使用先進制度的人民在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上沒有經歷過向現代性的轉化,那麽失敗和畸形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他總結了現代人的九大心理特征。(1)有接受經驗的能力,對創新和改變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2)就意向而言,不僅大量產生於直接環境的問題,而且大量產生於外在形式並持有自己的觀點的問題;(3)面向現在和未來,而不是迷戀過去;(4)把計劃和組織信念當作壹種應對生活的方式;(5)掌握環境是為了促進個人目標和目的的實現,而不是完全被環境需要所操縱;(6)相信世界是可以依靠的,相信他人和其他機構是可以依靠來履行或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7)理解他人的尊嚴,並願意尊重他人;(8)相信科學技術;(9)相信分配的公平性,相信按社會貢獻獲得報酬,而不是根據某人的奇思妙想或與這種貢獻無關的特殊性質。在這些特征中,有四個是最重要的。分別是:他是參與型公民,知識豐富;他對個人效能充滿信心;他在受傳統勢力影響時,特別是在處理個人事務的決策上,具有高度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他思想開放,願意接受新的經驗和新的想法。
在麥克勒·蘭德看來,壹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其成就動機有關。他提出的成就動機值是通過計算兒童和小學生的書籍和童話故事中進取和成就欲望這壹主題的出現頻率得到的。他認為,成就動機更高的社會會造就更有活力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推動了更快的經濟發展。先進工業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家精神。行為調整理論解釋了如何用積極的獎勵和消極的懲罰來約束個人的行為模式。價值觀和人格結構決定人的行為,行為反過來改變人的價值觀和人格結構。這是壹個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刺激手段,或鼓勵或抑制某種行為,導致行為的改變,導致或強化某種行為的形成。社會系統是壹個可操作的系統,每個人都屬於它。改變運營中的壹些制約因素,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模式。
帕森斯在社會行動理論中提出了壹個社會價值體系。在他看來,任何社會都有壹套“角色期望”,規定了社會成員期望扮演的社會角色。社會通過報酬和分配制度實現這種角色期望,從而形成社會價值體系,制約和強化社會成員的行為。社會選擇中有四種類型的社會價值體系:全智選擇,價值觀是個人主義和反權威主義,個人可以自由選擇目標和手段,個人的成就和能力是選擇的主要依據;全選-親選,價值觀是集體主義和威權主義,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取決於成就和能力,個人的意願和成就被忽視,國家被視為實現發展目標的手段;特殊選拔——選拔人才,價值觀念是集體主義、權威主義和傳統主義的結合,個人的等級和親屬關系受到極大重視,個人的成就和能力也受到重視;特選——親選,價值觀念是傳統主義,只看重穩定性和親緣性,不考慮成就、效率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