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現代詩歌欣賞

現代詩歌欣賞

欣賞現代詩歌,我們在閱讀或欣賞時要做的,是避開詞語表面的、有時甚至是荒謬的意義的幹擾,穿過那些令人迷惑、往往只起到審美裝飾作用的閃耀意象的困惑。接下來,我收集了現代詩歌賞析,歡迎查閱。

1,何其芳的秋天

晨露落下,

伐木的聲音在山谷中叮當作響

放下已經充滿稻香的鐮刀,

用壹個籃子在竹柵欄之間裝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秋天住農家。

在河面的冷霧上撒下壹張圓網,

像鯡魚壹樣收起柏葉的影子。

蘆葦冠上結滿了霜,

輕輕搖搖停泊的小槳。

秋季運動會在漁船上舉行。

蟋蟀的叫聲中草地越來越寬。

小溪幹涸了,石頭變得更加清澈。

牛背上的笛子在哪裏?

那個充滿夏夜芬芳和熱量的笛孔?

牧羊女眼中的秋夢。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寥寥數語卻妙趣橫生,詩人重賦而不重物,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精髓。“無字,人面如菊”,這就是這首詩的本質!

“晨光滿露,伐木之聲叮當出谷。/放下已經盛滿香米的鐮刀,/用籃子把豐盛的蔬果放進竹籬。/住在秋天的農家。”秋天是空寂的。深秋,少了忙碌,多了閑適。在這種安靜的氣氛中,“伐木的聲音在山谷中叮當作響。”壹首《飄》,繪聲繪色地描繪了秋天的靜謐之美,以“空山似無人”,但斧聲(借用王維《柴璐》中的句子)卻很美。斧頭的叮當聲震落了植被森林上的露珠。這是詩人內心的秋聲!《鐮刀》令人愉悅,它靜靜地掛在屋檐上,進入悠閑時光。妳看,它是如此的知足和無拘無束。它“充滿了向濤”。它還在享受剛剛經歷的歡樂嗎?詩人寫的是農民,但他沒有讓他們出現,而是寫了伐木和鐮刀。這不就是農民收獲後的心態嗎?瓜果熟了。它們不辜負人們的辛勤勞動,長得胖胖的,正坐在圍欄裏等著主人用籃子把它們拎回來!“秋日住農家”,那是滿地的囤米和水果嗎?妳可以這麽說,但別忘了更重要的是農民對土地的投入得到了回報。那顆滿滿的心,能否裝下壹個寧靜而豐富的秋天?

“把圓網從河面上的冷霧中移開,/把烏桕葉的影子像鯡魚壹樣收起來。/蘆篷滿霜,/輕輕搖著系泊的小櫓。/秋遊在漁船上。”上面的秋天是“棲息”,這裏的秋天是“玩耍”。河水蕩漾著柔和的晨霧,漁民在霧中撒網。這張網似乎隱藏在白霧中,模糊不清。多漂亮啊!秋天是“淘氣”的。它在和漁民“玩”。看啊。網已經拉起來了,有銀魚在跳來跳去,但也有滿樹柏樹的葉子。漁夫很高興,也有點惱火。用這種方式接近秋天的漁夫,真的很有趣!載滿魚的船上結滿了霜,就像壹場夢。秋水蕩漾,是船槳無聲而默契地吻著它。

上面兩節寫的是田園的秋天,清江的秋天,下面是心靈的秋天。中國古代詩歌中不乏這種結構。先寫風景,再寫情懷。所有的風景*都被這種感覺浸潤,壹層壹層展開,壹層壹層惆悵,與場景交織,組合成更深刻的意境。比如王安石的“柳暗花明,荷花紅艷艷夕陽西下,春水三十六計,白頭相會江南”就屬於這種道路。

“草在蟋蟀的叫聲中更稀疏更寬闊。/小溪幹涸了,石頭變得更清澈了。/牛背上的笛子在哪裏?/充滿夏夜芬芳和熱氣的笛孔?/秋夢在牧羊女眼中。”秋蟲鳴鳴,秋池寒碧,大自然會安詳寧靜地睡去。牧羊女如此惆悵,是因為深秋已近尾聲,樹林荒蕪。她害怕她不能給羊餵新鮮的草嗎?不,我怕沒有人會吹她心裏的笛子!整個夏天,她聽著放牛娃那“又甜又熱”的笛聲,心裏像草地上的羊壹樣安寧滿足。但牧羊女將再也聽不到牧羊人的苗,因為男孩在深秋消失了,他不知道笛聲已經流淌在女孩的“夢”心裏。這是壹縷憂傷,卻又那麽清爽醇厚,這秋天的意境被詩人巧妙地展現出來:甜蜜的憂傷。

就這樣,秋天的鄉村、江湖、牧羊女被詩人濃縮成壹幅淡淡的水墨畫。這是中國的壹首秋天的詩。

2.冰心的《送紙船媽媽》。

我從不拒絕扔掉壹張紙,

永遠保存它-保存它,

折疊成壹艘非常小的船,

從船上扔到海裏。

有些被風吹到了船上的窗戶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

我還是不死心,天天疊。

我總是希望壹個人只能流向我希望他去的地方。

媽媽,如果妳在夢裏看到壹只小白船,

不要對他無緣無故做夢感到驚訝。

這是妳心愛的女兒含淚折的。

萬水千山,求他把她的愛和愁帶回家。

做出贊賞的評論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詞很多,但這首詩有其獨特之處。詩人帶著童真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遊戲世界中找到了壹個中介——壹只紙船,並用它來拓展自己的感情。

在詩的第壹、二節中,我寫道:“我從不拒絕扔掉壹張紙,/我總是留著它”,表示詩人這次出門遠行才這樣做,而是思念母親已久。《折成極小的船》表現了疊放紙船的數量和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詩人“把紙船從船上扔到海裏”後,“有的被風吹到船的窗口,/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上”,把精心疊好的紙船扔進海裏後,馬上寫出了令人心碎的結果,暗示讀者漂洋過海到達母親那裏其實是不可能的,給人壹種悲觀絕望的感覺;但詩人依然是“不氣餒每天疊加,總希望壹個只能流到我想讓它去的地方”,方便我媽!俗話說“真誠,金石為開”。詩人的願望能實現嗎?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表達思想的唯壹途徑。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遣悲傷,才能充分表達刻骨銘心的思念。

在第三節中,詩人非常想念他,以至於他想象:“母親,如果妳在夢中看到壹只非常小的白色小船,不要驚訝它會無緣無故地做夢。”如果紙船漂不到母親身邊,就進入她的夢裏吧!“這是妳心愛的女兒,眼裏含著淚水。萬水千山乞求它把她的愛和悲傷帶回家。”點出主題,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讓人感到失望。這是全詩最精彩的壹筆。在這首詩中,象征著思念母親和祖國的心,象征著詩人純潔美好的願望。

3.郭沫若的《天上的市場》

遠處的街燈很清晰,

似乎有無數的星星在閃耀。

天空中的星星現在,

好像無數的路燈都亮了。

我認為那空靈的天空,

壹定有美麗的市場。

市場上展示的壹些物品,

它壹定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東西。

妳看,淺淺的天河,

肯定不是很寬泛。

河對面的牛郎織女,

我肯定我會騎牛。

我想現在,

妳必須在天街漫步。

如果妳不相信我,請看看那顆流星。

他們提著燈籠走著。

做出贊賞的評論

在郭沫若看來,無限的宇宙體現在有限的個體生命中:“我覺得詩人的心境就像壹片清澈的大海。沒有風的時候,它還是像壹面鏡子,宇宙萬物的印象都映在裏面;有風的時候海浪就會洶湧,宇宙的印象就是在裏面運動。”(三葉集)當有限的個體生命與無限的宇宙生命建立了不可分割的精神聯系時,郭沫若以壹種新的靈感方式改變了他視知覺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經大大偏離了古代作家的視覺常規。他不僅用眼睛看著夜空,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著夜空。夜空誘惑著他的遐想,讓他以壹種審美的姿態更直接地與無限的宇宙交流。在郭沫若的人生節奏中,既有“鼓勵的調子”,也有“寧靜的調子”(論節奏)。他的詩《星空》是壹首“鼓舞人心的調子”的夜空之旅。在他的作品裏,夜空是那麽的神奇和震撼,那麽的震撼。他唱道,“漂亮!漂亮!/永恒的天球/變化真大!/漂亮!漂亮!/喝醉後覺得自己黑,/但貓總是在轉!”《天上的市場》這首詩,是壹首清麗的夜曲,有著“恬靜的調子”。就在寫作《天上的市場》的半個月前,郭沫若在給郁達夫的壹封信中表達了他渴望壹個“寧靜而幹凈”的詩意世界,《天上的市場》所呈現的是壹幅想象世界的“寧靜而幹凈”的圖景。

地上有星星壹樣的光,天上有星星壹樣的光。詩人通過交換本體和喻體這兩個隱喻來連接天地。“路燈”和“星星”的特點是“無數”和明亮,無數明亮的燈光和星星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

這首詩的第二至第四段描述了詩人想象的“天空中的街道”的奇觀。在這十二行中,詩人用了四個“肯定”和壹個“肯定”字,其積極的語氣會讓讀者順著詩人的想象,模糊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界限。既然“天上的市場”展示的是“世間所沒有的稀有之物”,那它壹定是壹個比現實世界好得多的地方。不是嗎?詩人仿佛看到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在那裏享受著自由幸福的生活。

原來傳說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到了天上就不開心了。他們被堵在天河兩岸,壹年才見壹次面。但在《天上的市場》這首詩裏,天河變得“淺”了,不太寬廣了,也不再妨礙情侶們自由往來。所以牛郎和織女都可以在天街遊蕩,詩人甚至看到了他們手中的燈籠。這種虛幻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表現出生動的現實主義,作者所描繪的美麗而幸福的街道給讀者提供了人性的趣味。

“天上的市場”是詩人用靈性的眼睛仰望夜空時看到的景象。在郭沫若的精神視野中,天上的世界對應著地上的世界。當地的世界留給他的印象是“眼裏含著淚”“心裏惡心”:“遊蕩的屍體,/猥褻的肉”,“遍地的骷髏,/滿大街的棺材”(上海女神印象)。他用“天空中的市場”來表達他對光明的渴望。

郭沫若的詩向來以強烈的情感宣泄著稱,他的《鳳凰涅槃》激情澎湃,蒼勁有力;他的《天狗》有毀滅壹切的氣勢;他的《早安》和《爐中有煤》曾經讓我們怦然心動。但這首詩寧靜祥和,意境優美,清新質樸。當詩人寫這首詩時,他正在日本學習。他和當時很多在中國的留學生壹樣,既懷念祖國,又對自己的理想未來感到迷茫。詩人不得不借助自然來思考這壹點,常常在海邊徘徊。壹天晚上,詩人在海邊散步,仰望著美麗的天空和閃爍的星星,心情變得開朗起來。詩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在詩中寫下了這個理想——仿佛是天堂裏的壹幕。

詩人把星星比作街燈。星星散落在天空,遙遠的世界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想。路燈是常見的景象,離我們很近,幾乎隨處可見。詩人把遠處的路燈比作天上的星星,也把天上的星星比作地上的路燈。是詩人的幻覺,還是詩人想帶領我們進入“空靈之境”?在詩人的心目中,天地是壹體的。

空靈的天空中有壹個市場,壹個繁華美麗的市場。展出的物品很多,都是世界之寶。詩人沒有具體寫出這些奇聞,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我們所需要的,帶給我們心靈的平靜和舒適。

它不僅是壹個市場,也是壹個生活場景。隔著淺淺的天河,在愛情上始終不渝的牛郎織女是怎樣的生活?還守著銀河,難道只能隔空相望?“妳必須騎壹頭牛,”詩人說。在那個美麗的夜晚,他們壹定在五彩繽紛的市場裏遊蕩。流星是他們舉著的燈籠。簡單的幾個字,顛覆了流傳千年的神話,化解了千百年來嘆息的悲劇和人們的向往與悲哀。

這首詩的風格是蒼涼的,用自然清新的語言、工整的短句、和諧優美的節奏表達了詩人純潔的理想。意境壹般,節奏緩慢,如涓涓細流,漣漪蕩漾。但正是這種質樸的意境,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的心隨著詩意徜徉在遙遠的天空,享受著各自美麗的夢境。

4.星星上的河流變奏

如果地球的每個角落都充滿光明

誰需要明星?誰會?

凝視夜晚

尋找遙遠的安慰

誰不會呢?

每天

都是壹首詩

每壹個字都是壹顆星。

像壹只蜜蜂在心裏顫抖

誰不想擁有壹個柔軟的夜晚?

柔軟如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中遊動。

誰不喜歡春天?鳥兒落滿樹枝。

就像滿天墜落的星星

閃爍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白色紫丁香的雲是朦朧的。

如果地球的每個角落都充滿光明

誰需要明星?誰會?

在寒冷中燃燒孤獨

尋找壹點希望

誰會呢?

年復壹年

總是寫關於苦難的詩。

每壹個首都都是壹群顫抖的星星。

就像我心中的冰雪

誰想看黑夜凍結?

像壹塊土地壹樣僵硬

風吹落了壹顆又壹顆細細的星星。

誰不喜歡飄揚的旗幟而喜歡火?

金色的星星湧出來

當天上的星星疲倦時,升起

去照亮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詩歌、春天、溫暖、希望、自由等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但詩中的“星星”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義,即它們展現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在無邊的黑暗中閃爍的點點光芒,寄托著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小節組成,每節16行,都以假設句“如果……”開頭,有壹氣呵成的氣勢。全詩以“星”為主要意象,在假設的前提下抒情寫意,表現了現實與理想的背離和詩人對光明的渴望。

第壹節前四行,寫的是人們仰望星空,把星星當作遙遠的慰藉。這是因為黑暗已經籠罩了大地。這句以“如果”為首的條件句,構成了對黑暗現實的有力否定。下面十二行是以“誰不想”、“誰不想”、“誰不喜歡”開頭的三個反問句,每壹個反問句引出壹組遞進的隱喻,用壹系列美麗的意象寫出詩人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壹個詩意的世界,那是壹個夏夜般柔和的世界,那是壹個春天般溫暖迷人的世界。

第二部分使用了與第壹部分相同的結構、相似的句型和進行性隱喻,但它的前12行由“誰不需要...誰會...誰不會呢...誰不會“向”誰需要...誰會...誰會...誰會”以壹種否定的方式,內容從向往光明變為現實。這個節前的四句話和上壹個節前的四句話壹樣,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設句式,共同構成了對現實的否定,表達了從肯定到否定的自由的希望。從下面八行“誰會”寫下現實的冷酷與煎熬。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詩人總是年復壹年地寫著苦難的詩篇,夜凍,薄星被風吹落。這些描述與第壹節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最後四行中,恢復了第壹節使用的肯定句“誰不喜歡……”,表明了詩人致力於追求光明的決心:詩人願意在天上的星星疲憊時燃燒自己,代替它們照亮黑暗的大地。

這首詩的主題表達了對黑暗冰冷現實的否定,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盡管迷茫和失落卻堅定的希望,在朧詩中很有代表性。在藝術上,也能體現出朦朧詩的壹些特點。如不直接表達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用壹些物體來暗示或間接表達經歷。比如星星、詩歌、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小鳥、白丁香花等。用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夜晚、冰雪、冰凍的夜、僵硬的土地、被風吹散的星星等。都是用來表現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這使得這首詩含蓄而優美。這種表達方式和中國古詩很像。

  • 上一篇:照明燈具有哪些種類?如何選購家用燈具?
  • 下一篇:電子商務的含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