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表面上看起來是網絡信息全方位系統化運作,沒有紙質辦公,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銀行不僅要把日常業務賬目打印出來保存壹套紙張,還要掃描保存壹套電子,同時做好電子雙備份,以防萬無壹失。
所以,如果銀行倒閉了,妳也不用擔心。妳的業務會被記錄在案,根本不會有妳存款的記錄。
當然有人會問,人破壞了怎麽辦?這個不用擔心,因為銀行基層網點保存的電子文本也已經被其上級機構備份保存了。即使基層有可能人為銷毀對等文件,上級管理機構也沒有辦法人為銷毀。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樓主壹定是非常謹慎的投資者。
前不久,我也和壹個朋友討論了壹個問題。他說,無論如何,妳手頭應該留壹些現金。萬壹哪天全網癱瘓,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無法使用,急需用錢。
當時我笑他杞人憂天。以微信和支付寶目前的技術實力,支付系統同時癱瘓的概率幾乎為零。再說,如果網絡系統癱瘓了,那大家都活不成了,留著那點錢也沒用。
當然,這都是玩笑。
普通的存款和轉賬沒有紙質憑證,但是銀行有最完善的系統來保證儲戶的數據安全,同時也會有完整的備份機制來保證如何應對意外。
壹般來說,公司的信息系統做容災的基本要求是做雙機熱備,定期做數據的物理備份。對於要求較高的,存放位置會隔離。比如機房在北京,可能在廣州就有容災中心。
同時銀行系統數據有非常嚴格的校驗機制,每天都會對賬,所以被篡改的可能性極小。
15,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銀行存款流失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調查。
另外,銀行存款保險法出臺後,好像沒有銀行倒閉的案例,高風險的銀行都被買了。今年的包商銀行只是被接管,並不是實質性的破產。
就當我是個大大咧咧的類型吧。反正我覺得就算銀行倒閉了,我有卡有身份證,也有辦法取錢。當然是50萬以下。
目前銀行存款的媒介主要有三種:銀行卡、存單、存折;三者中,只有銀行卡沒有紙質憑證,其他兩個都是有形的。那麽,如果銀行倒閉了,妳怎麽證明自己銀行卡裏有存款呢?
銀行破產倒閉不是直接就地消失,而是需要清算和催收。壹旦銀行申請破產,清算組將查封所有賬戶,包括操作系統和紙質憑證。
1,操作系統
銀行的操作系統中包含了客戶所有的存貸款數據,是核實的主要依據。也許有人會說,銀行會偷偷銷毀儲戶的存款數據?答案是不可能。目前儲戶受存款條例保護,銀行也不怕。二是系統中銷毀的記錄可以恢復(尤其是銀行不知道儲戶有沒有存款證明材料的情況下)。儲戶的信息壹旦被破壞,就被證明是存在的,而這需要坐牢。
2.紙質憑證
在銀行,重要的會計憑證至少保存二三十年,很長壹段時間,都是無限期保存,所以每個銀行都有壹個巨大的檔案室;另外,現在流行電子化辦公,當天完成後,會計憑證需要上傳到圖像系統。因此,存款的存在從這兩個方面得到了證實。
上述因素與銀行有關,也有儲戶的防範措施。
1,收據數據
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銀行會給我們壹張紙質的收據,網上辦的話會給我們壹張電子收據,可以保留下來證明妳存款的存在。
2.截圖或照片
第壹,即使銀行宣布破產,服務器也不會馬上停止運行,尤其是ATM機。所以妳可以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或者ATM機查詢自己的存款記錄。其實如果擔心的話,可以隔壹段時間截圖壹下。
除了民營銀行,國內其他銀行基本都是國資背景,甚至民營銀行都需要多人來處理儲戶存款檔案的銷毀(尤其是電子和檔案都需要銷毀)。泄密的風險很大,壹旦泄密,所有涉案人員都將面臨無盡的牢獄之災,所以估計沒人會這麽做,所以妳只是擔心而已。且不說銀行等涉及民生的各大行業,現實中倒閉的企業不計其數(很多企業也有預收賬款),又有多少企業銷毀了賬戶信息?
主體有理由擔心這個問題。但我不認為這和銀行倒閉與否有直接關系。即使銀行正常營業,也會有人有這種想法。這也是存折和存單壹直沒有退出使用的原因之壹。
之前也有人問過,如果卡內存在大額存單,沒有紙質憑證,銀行不認可怎麽辦?
這些問題的性質是壹樣的。
不管儲戶有沒有紙質憑證,不管銀行有沒有倒閉,銀行都會有完整的交易記錄。
為了保留交易記錄,銀行也想了很多辦法。首先,銀行會保留紙質憑證。客戶在銀行完成業務後,銀行除了保留客戶的收據外,還保留壹些重要紙質文件的復印件。
二是銀行專門派專人掃描這些紙質憑證,保留電子版。業務第二天由專人逐壹核對電子憑證和業務流程,出現問題立即查詢,確保前壹天業務萬無壹失。
第三,除了紙質交易憑證,銀行還有電子交易記錄。所有賬戶的交易信息都會保存在銀行系統中。不管過了多少年,想查詢都可以。為了使系統安全,銀行還對計算機中心進行了雙備份,並建立了異地災備中心,確保系統萬無壹失。
紙質代金券其實是客戶心中的壹點寄托。即使有存折,存取款時也應該有很多存折沒有及時登記的現象。這並不意味著客戶沒有存錢或取錢。紙質憑證上的余額與系統中的實際余額不壹致。也有壹卡壹券的,當時存折上沒有印銀行卡辦理的業務,不代表銀行卡辦理的業務不存在。
還有,現在手機銀行辦理的業務沒有紙質憑證。無紙化辦公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相信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電子商務。未來會發展成什麽樣不得而知,但有壹點可以肯定,它會離紙越來越遠。
我專註於分享與銀行相關、貼近生活的金融內容。歡迎關註博文小額貸款!
目前已經進入電子信息時代。雖然銀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仍然有大量的紙質資料,但大部分都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儲的。當我們存錢時,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保留存款單。
萬壹銀行倒閉,怎麽證明我們存款?這個問題妳可以放心。
銀行是受銀監會嚴格監管的,在銀行破產之前不會出現人為銷毀電子數據的情況。更有可能發生的是銀行機房失火,或者設備故障等意外。
事實上,銀行數據的存儲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銀行系統的建設必須遵守這些標準。比如數據存在異地,即使發生火災、地震也不會影響數據的消失,更不用說人為刪除數據了,難度更大。
如果銀行數據真的消失了,我相信銀行會有很多補救措施,比如存款下的短信通知,存款單據等等。腦洞大開,攝像頭存儲的數據也能用。
在很多業務中,銀行還是會保留壹些紙質資料存放在文件櫃中,在真實資料丟失後也可以作為存款憑證。
事實上,銀行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有很多管理制度和規定對其進行制約,包括銀行破產。作為銀行的普通用戶,我們有理由相信國家對銀行的管理。
進入電子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突破性技術將應用於存儲和災難恢復,未來銀行數據將越來越安全。
中國的銀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電子化,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電子交易數據的保存不僅制度健全,技術也相當成熟。同時,作為信貸機構,銀行的客戶交易數據可謂是核心數據。無論銀行破產還是正常經營,任何交易數據的丟失都可能給銀行帶來致命風險。為了證明自己的存款,客戶不得不出示自己的憑證,最後還得依靠銀行系統的數據。
紙質代金券最大的作用就是給客戶心理安慰。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銀行業的科技水平長期處於落後水平。不僅櫃臺業務手工辦理,季度和年度決算也以算盤為主。現在的存單和存折也是傳統業務的遺留。準確的說,它們是留給特定人群的,看得見摸得著。對於廣大年輕儲戶來說,基本不值錢,不僅耗費時間,也不利於遠程和電子化的網絡結算。除了存單和存折,銀行卡、理財產品、大額存單、股票、基金等業務都沒有紙質憑證,但很少有人懷疑它的安全性。
有紙質憑證不代表壹定要有押金。以掛失為例。曾經有人掛失補辦了新憑證,後來發現了。他們從銀行拿的時候說有存款,肯定不算。同理,卡轉賬戶時,有人用銀行卡取錢,但存折沒有及時補齊,存折上顯示的余額就會比銀行系統裏的存款多。妳認為誰是正確的?另外,如果活期存折存滿了,沒有及時轉換,余額也是不壹樣的,以銀行賬戶信息為準。
另壹方面,銀行對電子交易數據的保存非常嚴格。作為普通櫃員,他的權限僅限於數據錄入,根本沒有修改權限。客戶資料壹旦錄入,就會存儲在總行的數據中心,有專人負責管理。而且總行還有數據災備中心,做多重備份,防止數據丟失或被黑客入侵。
再說,就算銀行破產了,客戶有沒有存款也不是銀行說了算的。最近大家都知道,壹家銀行即使出現重大信用風險,在破產前遇到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也會被央行和銀監會接管,肯定要保證客戶交易數據的準確性。即使破產了,破產清算組也會以戶為單位向社會公布客戶存款信息,而不是壹個個上報給銀行。為什麽?因為銀行敢於用自己的信用對客戶存款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以前紙質存折、存單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沒有電子數據和信息系統,是壹種原始落後的形式。現在,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電子信息化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人工操作完全靠人的道德涵養,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會更大;實行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的數據和信息管理,是基於對人的不信任,但會減少對人的道德品質的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相信電子數據和信息。然而,似乎恰恰相反,先進的東西引起了人們不必要的擔心,這真的是相當出乎意料。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人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壹種恐懼;人天生對未知不信任,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原始本性。
那麽,如何克服對未知的擔心和恐懼呢?我認為,第壹,要抱著開放的心態,加強學習;二是提高知識,學會分析判斷;第三是相信商業社會的基礎是信任,要習慣信任陌生人。
下面引用的文字主要是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據和信息管理與監管。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如果妳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想進壹步研究,歡迎妳按照下面的文件名自行搜索學習。
“指南”的壹部分:
總之,今天主要是做了壹本,但也希望把資料給關心這個問題的讀者,可以打消朋友們對電子數據和信息安全的擔心。
如果沒有紙質憑證存款不放心,存款人可以備份電子證據和各種重要數據截圖,或者打印出來,但需要具體時間和銀行蓋章。但這種行為或多或少是多余的,儲戶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被近年來存款的流失嚇壞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事情並不會那麽可怕。銀行自己的數據存儲系統還是非常完善和成熟的。即使銀行破產,也會有存款保險制度等配套機制保障儲戶資金安全。或許,對於非常謹慎的儲戶來說,妳可以把所有的重要數據和憑證都壹壹打印出來,在銀行蓋章,減少妳的焦慮。
但是現在互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我們不必去銀行辦理存款。通過網銀或手機銀行,可以將活期轉換成固定金額,非常方便。但是如果手裏沒有紙質存單,會不會不安全?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妳去銀行辦理三年期定期存款業務,妳把錢存進去之後就會拿到存折。三年後,儲戶拿存折提取存款及利息時,發現存折因各種原因消磁,無法讀取信息。這時候銀行的櫃員壹般會先給儲戶更換壹個全新的存折,再給儲戶辦理取款業務。
所以,銀行的存單、存折雖然是儲戶的存款憑證,但不是唯壹的記賬工具。銀行有自己的內部系統記錄每壹筆存款信息,不用太擔心。
如果銀行真的因為經營不善破產,中國有存款保險制度,會先找其他機構接手銀行的各項業務。此時儲戶的存款會順利轉移到其他機構,即使最終需要賠償,儲戶的損失也會根據銀行內部系統記錄進行相應賠付。
儲戶可以憑個人身份證隨時到櫃臺查詢存款情況。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去櫃臺要求銀行出具存款證明,證明儲戶的資金確實存在銀行。但需要註意的是,這裏開出的存單的功能和存折、存單並不壹樣。只能查詢自己的存款,證明銀行確實有存款,但不能憑此證明提取存款。
綜上所述,銀行存款即使不是紙質的,也能保證存款的安全,儲戶不必過於擔心。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最後的答案是無解。妳只能相信銀行是安全的,否則只能現金放在家裏。
有人說有收據。支付寶余額轉銀行卡會有紙質收據嗎?壹點也不!
但是題主擔心的這個問題的概率很低,比妳花2塊錢的福利彩票中的500萬還要低。首先,國家有《商業銀行法》和《會計法》,要求銀行保留往來賬目記錄,承擔記賬義務。同時,往來賬戶作為銀行的核心資產,會有紙質和多個電子賬戶的備份,尤其是911事件後,銀行更加重視電子信息備份。所以基本上妳的存款信息是安全的。除非出現概率極小的特殊事件,否則妳的存款信息會同時從每次備份中刪除。
另外,根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如果銀行出現嚴重危機,首先會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現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所以妳的信息也是安全的。銀行破產的話,需要按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程序,在銀監會的監管下破產,優先支付存款和利息,所以最壞的情況是妳的存款取不出來,而不是沒有妳的存款信息。但《商業銀行法》也規定,商業銀行必須繳納壹定比例的存款保證金,以保證儲戶在發生危機時不會血本無歸,這也是為什麽會有每家銀行最多保證50萬存款安全的說法。這只意味著妳的錢可能會丟失,並不是說妳的賬戶信息會消失,所以妳不用擔心證明妳的存款。
如果真的怕遇到好萊塢電影的橋段(存款信息已刪除),可以定期去銀行打印壹份存款信息(記得讓銀行蓋章),好好保存。當妳需要的時候,妳可以證明妳已經存款或者拿到紙質存折和大額存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