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林影宋韻

林影宋韻

林影宋韻|宋代文人的“頭等大事”

“冠”屬於古代人戴在頭上的服飾之壹,所以又叫“首服”,壹般可分為“衣”、“冠”、“冠”等各種類型,壹般指包裹在頭上的壹切。第壹件衣服是為了保暖和裝飾而誕生的。據《尚書略》“黃帝始制冠”。到了宋代,城市經濟繁榮,物質非常豐富,文主張天下之治。當時,在朱成理學的影響下,“輿服制度”承擔了調節社會秩序、崇尚禮儀、凸顯身份的作用。據《宋史》記載,宋代的“加冕服”制度幾經變更,最後形成了最為繁重的“禦服”制度,以恢復古代制度。

其中,頭帶是古代男子約會時使用的小冠,屬於休閑的服飾。它出現於唐五代,宋代以後,尤其是明代,越來越流行。精美的發簪通常由玉石制成,形狀各異。常見的有束冠、蓮花形,使用時扣在發髻上,用發夾固定。普通男性用在家裏,公務員用在制服上,簡單隨意,不拘小節。

高呢?唐·孫偉?上海博物館

真絲顏色45.2x168.7cm

關良·關羽

宋代,富陽博物館發現的雙梁玉冠,為國家三級文物。玉冠高3.5厘米,寬4.8厘米。有五根橫梁從上面伸出來,兩邊有小孔用來插發夾。

藍白玉七梁冠?宋?阜陽博物館

玉梁冠制作規整,七梁刻畫流暢嚴謹,表面附有褐色物體。側面可以看到壹個穿孔,用於插入玉簪來固定發髻。

青花玉五梁冠?宋?阜陽博物館

這種標準的關良,也被稱為金線冠,是朝鮮公務員穿的。冠上有梁記,頭銜按梁數分級。據《宋史·禦府四記》載,壹、二品可冠五梁。關良也是中國服飾藝術史上的壹個重要皇冠,在漢代已經相當流行。關良從諸侯到胥吏都有穿著,魏晉南北朝也有,在唐宋時期的法衣中仍保持著重要地位。

玉七梁冠唐?首都博物館

這頂皇冠是藍寶石,當地生姜。冠上雕有七根橫梁,故名“七梁冠”。皇冠發卡是背配。雖然通體簡潔,但從細致的制作工藝和打磨可以看出制作的細致。

這種關良經常出現在宋代的繪畫中,如宋代繪畫《九歌》。《九歌》流傳下來的版本很多。其中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泰斯明的形象是壹個鶴發老人,白發從壹個梁冠中升起。

九歌地圖部分?張松·鄧力(傳記)?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帛書24.7x608.5cm

而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宋畫《九歌》中鐘的形象是壹個手持弓箭的人,頭戴梁冠,不同的是外罩是壹個薄紗鋤頭,裏面的梁冠可以清晰的看到。這裏可以看出,男人的紮發冠主要起到紮發髻的作用,但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並不單獨使用,仍然需要在外面套壹頂冠帽或頭巾。

九首歌?宋佚名?黑龍江博物館

?長卷紙畫33x743cm

玉、七梁、冠、宋?不列顛博物館

比如右邊的壹個書生,橫坐在藤凳上,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高舉,昂首剔牙,身穿關,脫去外袍,可見他在閑暇時是壹個高技能的勞動者,不拘泥於常規的儀式。

武隱青樹圖的軸線是什麽?宋佚名?在皇帝的寶藏裏

絲綢顏色50.1x41.1cm

另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畫《十八學士畫軸》中有兩個學士佩戴此制,顏色應該是玉石。其中壹個手裏還拿著拂塵,頗有風雅,有道家神仙的神韻。

十八學士學位圖軸?宋佚名?在皇帝的寶藏裏

絲綢顏色174.1x 103.1cm。

印章:乾隆禦遊之寶,乾隆鑒藏,嘉慶禦遊,嘉慶鑒藏,寶坻三系,宣彤禦遊,石渠寶坻,三希堂精品印章,適合後人;

圖書編目:石渠寶坻叢書三(禦書房)第七冊3081頁;《故宮書畫錄》(第五卷)第三冊第136-137頁;《故宮書畫目錄》第三卷第63-64頁。

畫中,唐朝李世民為秦王時,在恭城西邊開了壹個文學館,廣納賢才,廣納文士。杜如晦、方、余誌寧等18人分成3組,6人每天住酒店討論文獻。商略被評為第18個單身漢。如果壹個單身漢在評論畫卷,或品茶下棋,或賞花吟詩。

雖然畫的內容是唐代的,但寫畫的宋人還是忍不住把每天看到的玉冠加到了創作中。趙宋之時,國家奉行崇文抑武政策:“明太祖起用天下士人,以任武臣,故本朝建立在儒家之上。儒道之振,優於前代。”儒道思想的載體——士大夫,就這樣進入了壹個春天般的時代。“做有禮貌的士大夫,不如這樣。唐朝的風俗還沒有美。”基於這種社會背景,處於壹定地位的士大夫可以佩戴這種昂貴的發冠,以示身份,修飾容貌。

吳梁書法關羽宋遵義數字博物館

黃執中在以南北朝南齊為歷史依據的電視劇《和來華庭》中飾演的蕭劍岱,頭戴五梁玉冠,可見其帝王身份。但由於這部劇屬於架空歷史劇,故事在真實歷史中無從追溯,甚至劇中人物名字都做了改動,避免與歷史碰撞,所以戴不算道具穿越,暫不做評論。肖劍,真正的南齊,是始興簡王,只活了37年。

黃致中飾演肖劍?舞臺照片

蓮花玉冠??

在宋代繪畫《十八學士斧》的另壹頁,也有壹個學士拿著書,穿著關好像在查經(左下)。另壹個單身漢坐在椅子上,側身看著侍從贈送的書籍。他頭上戴著壹頂皇冠,與關良不同,而是壹頂蓮花皇冠(右下)。有趣的是,和黑龍江省博物館裏的九歌裏的中東紳士壹樣,發冠的外罩上有壹頂紗帽。

十八學士圖軸宋佚名?給帛書上色?

173.7x103.5cm?在皇帝的寶藏裏

印章:乾隆禦遊之寶,乾隆鑒藏,嘉慶禦遊,嘉慶鑒藏,寶坻三系,宣彤禦遊,石渠寶坻,三希堂精品印章,適合後人;

圖書編目:石渠寶坻叢書三(禦書房)第七冊3081頁;《故宮書畫錄》(第五卷)第三冊第136-137頁;《故宮書畫目錄》第三卷61-62頁。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南宋彩繪,還可以看到蓮花冠上蒙著壹層薄紗。這種戴玉冠,半遮半現的生活方式,讓人感同身受。這不僅是對奢華和優雅的追求,也是宋代壹批文人的態度。

畫個屏幕圖?南宋佚名?在皇帝的寶藏裏

專輯絲綢版彩色29x27.8cm

這種蓮花形的發冠也是廣泛使用的,它的固定發卡不是左右插的(這是尤袤發卡),而是從後向前插在固定的發髻上,所以叫經絡發卡。它不僅出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八學士圖軸》中,也出現在波士頓美術館的宋代張敦禮(傳)的《九歌圖》中。其中少帥身穿藍色戰袍,頭戴蓮花冠,東太乙皇帝身邊的所有神仙也都佩戴這種帶有經絡發卡的蓮花冠,充滿了道教意味。

九歌,當地張松鄧力(傳)?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帛書24.7x608.5cm

九歌地圖部分?宋敦禮(傳)?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帛書24.7x608.5cm

首都博物館出土了這種蓮花狀的發冠,給了我們壹個具體的參照物。從繪畫到玉器,這束發冠顯然廣受文人階層的喜愛。

白花瓣狀發冠宋都城博物館

它高7.3厘米,寬8.9厘米。此發冠為白玉制成,留有銹斑出土。冠上雕刻著重疊的蓮花花瓣,彼此對稱。正面下部開壹個圓孔,與冠背圓孔相對,壹根白玉簪貫穿其中。整個器物線條圓潤,思想細膩。

在這裏,《和來華庭》中的南齊皇帝肖劍,戴著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同款蓮花花瓣形玉發冠走出來,給妳壹個冷峻殘忍的眼神。

黃致中飾演肖劍?舞臺照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宋代玉器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濟南博物館也有玉蓮形玉冠。有同有異,但都符合宋的清:“秀才夏不露包子,短冠。”

綠玉蓮花瓣形玉冠宋?中國國家博物館

冠高7.4cm,長10.6cm,寬7.4cm。冠的四面雕刻有雙層重疊的蓮花花瓣,冠的頂部呈橢圓形,向上拱起。壹側中央有壹橢圓形孔,冠四周凸起,冠口呈橢圓形。牙冠內壁中空,冠壁較薄。冠部兩側底部中央穿有圓孔,可用於固定頭發。冠形別致美觀,構思巧妙,玉質溫潤,技藝精湛高超,掏膛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的邊緣只有0.1cm。

玉發冠歌?南京博物館

高6厘米,長9厘米。1970江蘇省吳縣靈巖山畢塬墓出土。冠為花瓣形,是將玉料挖空,外面雕雙瓣,上面雕兩瓣閉合而成。冠下端兩側有雙鳳,插壹束冠釵。發簪是碧玉,看起來像雲,晚了壹點,所以是後配。

余慶如意館

宋代玉器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濟南博物館收藏的宋代玉冠,外形與上述蓮花玉冠相同,只是玉冠頂部有壹個孔。目的是甚麼?答案也可以在故宮博物院的《南宋九歌》中找到。原來這是道教三大冠(太清魚骨冠、玉清如意冠、上清蓮花冠)之壹,是玉清如意冠。表冠上的小洞是為了插入如圖所示的小如意。

九歌地圖部分?南宋佚名?故宮

長卷紙墨40x889.7cm

妳了解妳自己嗎?李寫給蘇子的,錢是假的。

玉發冠?宋?宋代玉器藝術博物館

長9.5厘米,寬6厘米,高7.2厘米。藍寶石是由壹個完整的材料挖磨而成,四面雕刻有兩層重疊的花瓣,其中外側花瓣較小,邊緣用重刀挖成凹槽,內側花瓣向外翻,底部和頂部近橢圓形,頂部被周圍花瓣覆蓋,中間略呈拱形,壹側有壹個小方孔。底部邊緣略凸起,前後有通孔供發夾穿過。內壁極薄,是宋代非常罕見的玉冠寶。

宋代文人對儒道思想兼收並蓄,玉質如玉的冠既有儒家思想的美好內涵,又是道家思想的象征之壹。道教中的蓮花象征修行者不沾染五濁之邪,人格獨立高尚。

蓮花形玉發冠宋元?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

整體長7.4cm,藍寶石,帶棕黑色軟泥;內飾為粉色顏料,內嵌珍珠母貝。由伍斯特·R·華納捐贈,收藏號為1947.568。

濟南博物館的灰玉發冠為蓮花形,用正線簡要勾勒出花形和花瓣,達到美觀而不單調的效果。正面有個穿孔可以插經絡發卡,發卡穿破了。從頂部可以看出留有壹個小孔供插入,頂部不完全封閉可以減輕玉冠的重量。這個玉冠博物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我覺得設定在宋元時期比較合適。

灰玉發冠?宋元?濟南博物館

其他形狀的玉冠?

癡迷於道家思想的宋徽宗和趙霽,以儒家思想治國。惠宗壹生掌管各種宮廷藝術,在琴棋書畫上花費了大量精力。他的畫有些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產物,有些是用藝術手段進行的政治祈禱,這必然與宗教有關。他經常自稱“道君皇帝,學派領袖”,把自己打扮成道士。在他的《聽琴》中,惠宗坐在中間,緊盯著琴,道袍冠中間有凹痕,子午簪從後向前插,既古又雅。

聽本地圖?北宋的趙霽?故宮

豎軸帛書彩色147.2x51.3cm。

有意思的是,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裏有壹頂藍白相間的玉冠,中間有壹個凹痕,與惠宗戴的道姑冠頗為相似。

青花玉冠?宋?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

高4.1 x寬5.8 x深4cm,發夾長11.3cm,邊上有方孔。格倫維爾·溫思羅普1886捐贈,收藏號1941.250.ab。

在宋人眼裏,紮發冠是壹種古裝。朱曰:“古人衣冠而今道士,道士以冠為禮而無巾。”據宋代文獻記載,宋代的玉冠有“李煜桃冠”(陸遊《老》註)、“玉龍冠”、“白玉九智冠”(周覓《武林舊事》)、“玉冠”(宋鈔)。玉器、書籍和繪畫的遺存是這些玉冠的最佳多重證據。

九歌地圖部分?南宋無名故宮博物院

玉發冠?宋?中國國家博物館

容器是白色的,帶有黃色軟泥。冠為鏤空厚0.2cm的長方體,冠頂呈弧形,兩側低平,上面鏤空月牙形圖案。冠上刻有陽線,兩邊中間有壹個直徑0.8cm的洞。造型簡約,技術高超。

大多數戴玉冠的人都是皇室成員。壹般來說,玉冠在宋代屬於禮儀性玉飾。這些玉冠主要是男性佩戴,女性偶爾也會佩戴玉冠。北京美術館的宋代玉冠與其他玉冠不同,或者叫半月形玉冠。其佩戴方式與蓮花冠相同,明墓中也出土過同類型的金玉冠,另文描述。

榆垡關松北京美術館

長10.7cm,寬5cm,高5cm。玉冠表面略呈黃褐色,泥狀,有皺紋,內部留有較多泥土。整體像壹個倒置的元寶,四周是兩個從地面升起的凸邊,打破了熒光粉表面的單調。左右兩端有對稱的半圓形穿孔,前後兩側有對稱的圓形穿孔。

從這些玉冠中,反映出宋代冠服的設計和制作與前代相比,更世俗、更實用、更有生命力,造型簡約、講求合體,蘊含著對美的不懈追求和壹定的科學元素,集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於壹體。它們承載著宋人對這個世界審美的探索和認知,然後用這種美取悅他人和自己...

  • 上一篇:宋代文人的“頭等大事”
  • 下一篇:瑪雅文明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