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瑤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瑤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瑤族的風俗習慣

瑤族服飾豐富多樣,不同地區、支系也不同。男女裝以深藍色和藍色土布為主。男士喜歡無領短衫、長褲或及膝短褲,壹般系腰帶。南丹縣“白Ku瑤”的男人喜歡齊膝的繡花白褲子。壹般女性穿無領大排扣上衣及腰、長褲、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穿及膝長後長前短的農夫裝,在顯眼的地方繡上五顏六色的花邊。現在的年輕人壹般都穿漢服,只有在慶祝的時候才換上國服。女性頭飾款式多樣,風格獨特。她們經常佩戴耳環、手鐲、銀章等銀飾,戴上彩帶時,大瑤山有的婦女還會佩戴弧形銀簪,重約1kg。從瑤族婦女的頭飾可以看出,少女、未婚女子、已婚女子以及她們屬於哪壹個瑤族支系。

飲食:瑤族飲食以大米、玉米、紅薯、芋頭為主,部分地區流行“油茶”。大瑤山的瑤族人喜歡保存“鳥的肫”和“動物的肉”作為上品待客,而其他人則保存具有獨特風味的食物,如熏豬肉和熏牛肉。

住所:瑤族人的房屋以竹木為材料,壹般為三室壹廳,長方形,有的建成幹欄式建築,多依山而建,群居。

婚俗:瑤族未婚青年男女談戀愛比較自由。他們利用節日慶祝活動、聚會和農閑時在村莊遊蕩,通過唱歌或其他方式建立感情,互相贈送信物,並獨立結婚。有的人要征得父母同意,找媒體征婚。瑤族婆媳現象比較普遍,壹般不與其他民族通婚。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異族通婚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喪葬:農村瑤族的喪葬以土葬為主,部分地區和分支實行火葬、崖葬、吊葬。

禁忌:女性在分娩滿月前不喜歡外人來訪;婚期不能選在父母去世紀念日;唱歌時男女不能坐在同壹個凳子上;不要在女性面前說臟話;不要在大廳裏吐痰;男人不敢坐在櫃子前。同代的男女,應該算是兄弟姐妹,忌諱“姐夫”“姐夫”之類的稱呼。

瑤族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瑤族的生活狀況、生活環境、歷史經歷、衛生條件、生活方式、生產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是瑤族人民共同生活和思想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家庭習俗

山區的瑤族房屋多為“毛料”,墻壁用小木條砌成,俗稱“地下千柱頭”。用冷杉樹皮或茅草覆蓋。有幾間木屋,多為壹樓三室,稱為“三廳”。在主房的兩側,又有兩個房間用雪松條裝飾,俗稱“穿杉”。東面堆放雜物或制作圈舍、廁所;廚房和衛生間在西邊間作。瑤族人習慣每天洗壹次熱水澡,不管是冷的還是熱的。還有壹種“吊樓”木屋,壹半在平地上,另壹半依山勢坡度用樹木支撐。上面住人,下面放東西,俗稱“姚佳吊腳樓”。現在,“毛料”房的數量在逐漸減少。

丘陵地區的瑤族,多磚木結構,青瓦二層窗的“三堂”建築。樓上雖有窗戶,但很矮,無人居住,用作儲藏室。正殿開門,兩邊有側門。

生產習慣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由於地廣人稀,實行插標占地,刀耕火種,“種這山,種那山”。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封建統治勢力逐漸向山區滲透,瑤族的土地逐漸被占,為了生計被迫取土種田。借土條件:“種樹到山”。即瑤族人在借來的土地上播種莊稼時,要為“山主”種樹;在呵護莊稼的時候,要結合對樹木的呵護。當樹長到土地不能再種莊稼的時候,土地和樹就會歸還給“山主”,然後從其他地方借來耕種。造林,習慣於“砍”和林糧間作。

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紅薯、幹草、谷子、喬麥和紅薯,間作油桐、棕櫚葉、茶葉和藥材。肥料是新割土壤中的腐殖質和燃燒過的草木灰。生產工具以鋤頭、鐮刀、斧子為主,竹木工具為輔。運輸主要靠人力搬運和采摘。籃子是瑤族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勞動形式以家庭為單位,男女雙方共同勞動。當有必要尋求幫助時,被邀請的人無論多忙都得幫忙。培育大山場,采取按戶或按勞動力入股,秋後按股分紅的形式。

狩獵是山區瑤族的生產內容之壹。主要是打野豬。只要發現野豬對農作物有危害,就會集體獵殺,直到將其捕獲或驅趕。打獵的時候,1 ~ 2人帶著獵狗去找蹤跡,其他人留著牌。捕獲的野生動物的分配甚至可以由攜帶它們的兒童分享。個人打獵,主要放繩和弩。

婚俗

婚前交友壹直是姚家青年男女交友、談戀愛相對自由的時間。在生產勞動、趕集和節日中,歌曲常被用作表達愛情的媒介。壹旦雙方同意,就可以在不受父母幹擾的情況下互相交流。這種行為,男方叫“交友”,女方叫“帶幼童”。正式結婚時,如果新郎不是新朋友,男朋友必須給女朋友準備壹籃子禮物(糖果、洗漱用品),這叫“提籃”。作為禮物,女方準備壹個包,裏面有雲鞋和腰帶,叫做“丟包”。

在山區,潘和同姓通婚,其他姓氏壹般不同姓通婚。但瑤族和漢族壹般不允許通婚,民國時期略有松動。解放後,民族交流越來越多,團結和睦,基本放開了禁止通婚。

婚姻的主要形式是“夫婿”(即招郎),瑤語稱之為“糾千”。男方到女方家定居,壹般會寫壹份“冗余書”,裏面有冗余後男方的義務和權利,子女和財產的繼承問題。壹般收養了老婆的都要改名改姓,按照女兒家來排。也有少數夫婦改了姓。女婿還有兩種形式,壹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本名,夫妻雙方照顧父母,所生子女,第壹個隨母姓,第二個隨父姓,以此類推;另壹種婚姻叫做“明招暗求”。這種婚姻多是因為女方父母老,弟妹小,家裏沒有勞動力。壹旦上述條件發生變化,男方將妻子帶回家,所生子女隨父姓。女嫁男,主要在平地瑤。妻子保留原姓,子女隨父姓。

男方到女方家被丈夫收養,婚事由女方家包辦,新郎由壹群未婚青年徒步陪同,女方家半路上鼓樂迎親。晚上舉行祭奠親友(有些是不請自來)的儀式,通宵“坐歌堂”。女方去男方家,還沒結婚,女方家“坐在歌廳裏”。結婚那天,新娘背著她的父親、兄弟或叔叔出去。然後,村姑打著傘走到男方家,舉行祭奠新娘的儀式,接受親朋好友的祝賀。

離婚再婚(冗員)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高。婚後雙方壹起工作。如果感情不和,任何壹方都可以提出離婚。壹般會請村裏的老人“喝茶”,提出離婚的理由。如果調解失敗,他們將被“判”離婚。夫妻二人拿了壹根竹筒到山上,壹刀劈成兩半,各持壹半,各自走開,分手了。如果因收養而娶妻的男子違反了“多余書”條約,女方可以“與丈夫離婚”,財產全部歸女方。寡婦再婚不受限制,但嚴禁兄妹結合的婚姻。解放後,瑤族按婚姻法規定辦理手續。

哭泣的嫁女出嫁前,拜訪了村裏的親戚朋友姐妹,連續兩晚在家裏聚會,先喝茶,晚上擺酒席。宴席結束後,大家聚集在大廳裏,唱著“女歌”,訴說私事或談笑風生,“坐在歌廳裏”。新娘會按輩分依次向親朋好友“哭嫁”,親朋好友會贈送“紅包”。

新郎結婚三天後,新郎回嶽家,女方村的女人們壹起來爭取新郎,以示以後不要虐待新娘。在壹些村莊,這是結婚後的第壹個春節。新郎到嶽家拜年。村裏的青年男女敲鑼打鼓(有時還會舞龍舞獅)向新郎祝賀,新郎回壹個“紅包”,也叫打新郎。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婦孺索要“彩禮”錢,否則就不罷休,有時還讓新郎難堪。

喪葬習俗

瑤族人被埋在土裏。老人彌留之際,梳頭、淋浴、穿壽衣,親人等著為他們“送行”。死後移堂(男左女右),全家哀悼,子女到親友處吊唁,選擇吉祥葬。壹般要停三天,所以請老師做“道場”。窮人有壹碗水“開路”。如果死者是老師,請同級別的老師念壹段咒語,用紅布將屍體綁在長凳樓梯上,儀式結束後進入棺材。

出殯時,主人只把他領到門口,孝順的男人或女兒拿著火把或菜刀帶路上山。高山瑤不講究什麽“風水”寶地,只要妳選壹個離房子不遠的山腳下的地方,妳馬上就被埋了。

目前瑤族實行了殯葬改革,喪葬方式開始嘗試火葬。

  • 上一篇:環境經濟學目錄
  • 下一篇:電商即將消亡。妳怎麽想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