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就是偷。妳不問,妳就拿了,妳就用了,說明賊沒什麽兩樣,跟賊壹樣。有壹次壹個媽媽告訴我,她說:這個弟子規則很好用。我問她:為什麽?她說,今天她的兩個女兒,大的大概上小學二年級,小的大概四五歲,在吵架。姐姐哭的很傷心,來告訴媽媽,姐姐罵她對她不好,她很傷心,就哭著讓媽媽替她拿出來。媽媽很通情達理,就問小女兒,妳犯了什麽錯,姐姐就這麽罵妳?這個姐姐對媽媽說:我只是拿了姐姐的玩具,姐姐不讓我玩,就罵我,對我很刻薄。
媽媽告訴她:好了,我們來背《弟子規》第十八條,“用字”。然後她下來讓她看書。小女孩說:“問清楚。”。媽媽說:後來呢?她說:“如果妳不問的話”。最後壹句“就是偷”,讓這位妹子開口。結果妹妹哭得更大聲了:媽媽,我不想做賊。我知道我錯了。我不應該在我妹妹上學的時候拿她的玩具偷偷玩,我也沒有放好。所以,當這個五歲的小女孩讀到“用字的時候壹定要問清楚,不問就偷”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我媽看到小女孩的時候,看到這個更加難過,就跟媽媽說:“我不是小偷。”媽媽安慰她:妳當然不是小偷,妳做錯了,“能改就改了,沒什麽。”於是她對妹妹說:妳知道妳的錯了,快去跟妹妹道歉。道歉之後就不會再做了,就不會內疚了。所以,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知道,千萬不要看她小小年紀就懵懂無知。等她熟了,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歲的女孩,她看了這篇文章,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我們在用別人的東西,會不會犯這種急躁的毛病?先拿著,再跟他匯報,或者先拿在手裏:借我!然後轉身就跑。我們經常在群體中遇到這樣的人,這是壹種不尊重他人的態度,要特別註意。
還有壹個很小的孩子,大概在小班。每次上完課,我都會請小朋友吃點小酸梅。這個小夥伴,每次下課她都會自己拿壹袋,帶到我面前,拿起壹個說,老師,我可以吃嗎?她第壹次這麽做的時候。因為以前都是我請他們,有時候很忙,這個孩子也受不了。她知道酸梅在哪裏,所以她自己去拿。接過來之後,就來找我,對她說:在《弟子規》裏有壹句話,妳未經允許就像小偷壹樣拿。她說:對不起,我錯了。
我跟她說:想吃什麽就吃老師的飯,雖然每節課都可以吃,但是要先問老師我能不能吃,在家裏也是壹樣。我跟這個小夥伴說,小小年紀,想吃家裏的什麽東西,也要問媽媽或者爸爸我能不能吃。而且吃的時候先請長輩,最後請自己吃。這個小夥伴被我教完之後,每次來問都會說:老師不在上課。我能吃酸梅嗎?我說:是的。她去拿了壹包酸梅後,先給了我壹個,邀請我先吃。吃完了,我已經解釋過了,如果看到其他家長,壹定要叫他們媽媽,請吃飯,然後最後自己吃。果然,她也是。沒過多久,孩子媽媽告訴我:我女兒最近很有禮貌。我說:為什麽?最近她壹反常態,就是吃飯的時候會先請家人吃飯,等大家都吃完了再吃。這個弟子規則真的很有效!
所以,當我們聽到以上兩件事的時候,真的是在告誡家裏的孩子,隨時隨地都不是教他們的時候。《弟子規》裏的這些規範都可以說是廣泛使用的,就看聰明的父母和妳怎麽教他們了。
為了弟子的規矩,早睡晚起容易老。這個時候,妳必須早上洗手,漱口,小便,洗手,系襪子,系鞋子,剪牙冠,穿衣服。不要弄臟弄臟自己的衣服,要高貴幹凈,不要昂貴,要循規蹈矩。不要選擇妳的食物,但不要過量。不喝,不醉,做最醜的壹步,立正,恭恭敬敬的拜,不練妳的門檻,不沾寬拐的邊,持虛器,如持盈入虛室。有了人,就不要忙,不要犯錯誤,不要怕困難,不要輕敵,不要近邪,也不要問誰會上手,不要問誰會上課,不要問誰用字不清楚。不問的話,及時借字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