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產地可以分為三類:
天道釀酒說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在《獨酌明月二》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東漢末年,自詡“客常滿,瓶中酒不空”的孔融在《與曹操論禁酒》中說“天上酒星滿,地上酒泉郡”;在竇平的《酒譜》中,也有酒是酒星之作的說法,意思是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說酒是天上酒星釀的。但是,酒是天造地設的理論,既沒有邏輯論證,也沒有科學論證。這是附會理論,文學誇大了。
猿釀酒理論
猿猴不僅嗜酒,還會“釀酒”,這在我國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清代學者李在他的著作中寫道:“瓊州(今海南島)到處都是猿猴。在巖石深處品嘗的猿酒,是用米拌花制成的。壹石有五六升酒,最辣,但極其少見。明代學者李日華的著作中也有類似記載:“黃山猿猴多。春夏時節,石坳中采集雜花雜果,釀制成酒,香氣四溢。深入野柴火的可能要偷偷喝,不要太多,就是減少酒的痕跡。如果妳感覺到了,等待的人就會死去。“可見這種猿酒是不允許偷的。這些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記載,至少可以證明這樣壹個事實:在猿人聚居地發現了很多類似“酒”的東西。
3.易地,杜康說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夷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說:“夷狄釀酒”。& gt又進壹步解釋說:“當年皇帝的女兒讓義弟把酒做得漂漂亮亮的,進了禹,禹喝了,願意做。這壹天:‘將來壹定會有壹個國家喝了酒。“因此,我忽略了禮儀和道德,但我從來不想喝酒”(皇帝於夏鼐)。《史記》中多有提及義帝的“釀酒為美”和“發起酒醪”。看來義帝是釀酒的始祖。有“夷狄作醪,杜康作酒”之說。這裏沒有時間順序,好像是他們在做不同的酒。杜康釀酒是指杜康釀酒所用的原料是高粱。可以說,義弟是黃酒的創始人,杜康是高粱酒的創始人。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酒經歷了階段性的發展。公元前4000-2000年,即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早期至夏代早期,為第壹段。這段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啟蒙時期。用酒醅釀造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這壹時期是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們都把酒當作壹種很有魔力的飲料。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朝,歷時18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成長期。這期間由於火,出現了六畜五糧,酒曲的發明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個用酒曲釀酒的國家。谷物、酒等品種的輸出,以及義帝、杜康等釀酒大師的出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壹時期釀酒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重視,政府設立了專門的釀酒機構,酒由政府控制。酒成了帝王將相的享受,“肉林酒池”成了奴隸主生活的寫照。
第三段,從公元前200年的秦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壹時期,出現了《齊術》、《酒法》等科技著作。新豐酒、蘭陵酒等名酒開始嶄露頭角;黃酒、果酒、藥酒、酒也發展起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種因素促使中國傳統葡萄酒的發展進入輝煌的黃金時代。酒的繁榮始於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這主要是由於當時持續了兩個多世紀的戰亂和紛爭,統治階級內部湧現出許多失意的人和文人,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消愁,飲酒過度,使得酒業興盛。到了魏晉時期,酒業更加繁榮,飲酒不僅流行於上層社會,也蔓延到普通百姓。漢唐盛世和這壹段歐亞非陸路貿易的興起,使中西方酒文化相互滲透,進壹步奠定了中國白酒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第四段是北宋(公元1000年)至清末(公元1840年),歷時84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改良時期。與此同時,西域的蒸餾器傳入中國,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其法自元代始創。”另據報道,“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迅速普及。從那以後的800多年裏,白、黃、果、葡、藥競相發展,而中國白酒則滲透到生活中,成為壹種被廣泛接受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