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於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那裏落後愚昧,充滿了男權暴力。兩個女人50歲的糾結,為了改變“庶人”的身份,擺脫性別的束縛……她們迷茫而堅定的人生令人嘆息。那些故事離我們又遠又近。我估計這樣的大起大落,古往今來各個國家都上演過。
人天生就有翅膀。
我相信每個人生來都有光和翅膀,沒有因為種族、性別、階級而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理想把我們引向銀河,它就不會墜落。那麽教育的作用就是挖掘潛力,促進翅膀的成長。教育對女人比對男人更重要,因為女人沒有值得驕傲的體力。
畢竟,莉拉因為父親的狹隘暴政和家庭貧困而錯過了中學,而他又有著驚人的天賦,所以沒能實現人生的階級飛躍。雖然她的光芒從未黯淡,但失去的教育機會依然是她人生的隱痛,甚至是她“憎恨”好朋友列儂(我)的根本原因。年輕時的莉拉愛上了尼諾,或者也許他只是愛上了他的博學,而不是真正的他。
另壹方面,列儂與其說聰明不如說勤奮,在機構教育上步步高升。即使她不是天才,她也成功地改變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多虧了教育的幫助,列儂在大學認識了上層社會的皮埃特羅。自帶光環的婚姻有利於她的寫作生涯,也改變了她後代的階層。
今天很少有人會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建議女性不應該做這個或那個。所以比起教育,給他們理想&;自由更重要。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棄武。如果妳理想主義,夢想遠大,妳會努力提升自己。對於女兒來說,給她最好的教育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告訴她壹切皆有可能。對於鳥類來說,斬斷翅膀,限制天空,無異於謀殺。
從理想的角度來看,莉拉在小學時就停止了對自己的追逐。她充滿活力,從不放棄。從鞋店到肉類加工廠,再到自創的電腦公司。她的生活放蕩浮華。另壹方面,列儂小心翼翼,壹生都在迎合女性的期待,除了和尼諾的曖昧。列儂晚年自嘲。“我的壹生只是壹場庸俗的提高社會地位的鬥爭。”受過高等教育的她,中年後開始給自己設限……誰是最後壹個長翅膀飛起來搏擊長空的人?
與女性結婚
婚姻通常被認為是女人的歸宿。這本書裏的女人就是有偏見。列儂娶了壹位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彼得羅熱情負責,親家知識淵博。都說是好姻緣。列儂為了不靠譜的尼諾拋棄了丈夫和女兒。莉拉可以成為壹個富有的老板娘,但她從不停止折騰。他們從來沒有依戀過穩定的婚姻和富裕的經濟。這和我們對女性的傳統理解太不壹樣了。
如果生活是壹塊蛋糕,婚姻永遠是蛋糕上的櫻桃或裝飾。在外人看來,這些裝飾品代表了蛋糕的價格。其實蛋糕不是櫻桃,它還是蛋糕,有它應有的價值。決定人生價值的是“我”,而不是“TA”。當他們充分確認自我價值的時候,就不難理解他們離開壹段穩定而不如意的婚姻了。這壹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都市女性非常理解。
但是……婚姻不應該給對方足夠的安全感嗎?婚姻中,是不是應該沒有責任和道德?愛情沒了,親情還存在嗎?沒有多少親情,善良還在嗎?和我壹起飛吧,靈魂伴侶...很難。對於無法同步的TA,能否耐心溫暖?人是會長大的。如果再遇到對的人,是應該有所作為還是選擇不辜負我的心?
有太多太多的“歲月不饒人,人不如當初”。這些討論可能進入了人性的黑暗,卻沒有定論。
同性之間存在深厚的友誼。
同性之間的批判是赤裸裸的,只有同性之間的交流才是真正深刻的。
我們太容易美化異性(或者醜化異性)。比如莉拉的乖張自私,在男人眼裏是聰明迷人的。列儂懦弱媚俗,對男人溫柔善良。硬幣的另壹面往往只有同性才看得見。正因為如此,同性之間的親密關系很容易被認同。難得的是,莉拉和列儂之間的認同感是建立在對彼此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同性面臨同樣的問題。她們受制於重男輕女,被男人傷害也傷害男人,擔心前途不確定,擔心孩子的青春/學業/擇偶。正是因為他們的深切同情,在他們生活處於低谷時,他們的支持才是無私的。有趣的是,正是因為對同性劣根性的深刻洞察,他們之間微妙的競爭和嫉妒才在高光時刻如此真實。小學畢業時,由於父親的堅持,莉拉沒能繼續學業。她鼓勵列儂撒謊逃課,暗暗希望列儂被父母罵,失去深造的可能。但正是她自學了拉丁語,並在她在列儂中學學習落後時幫助她補課。當他永遠失去教育的時候,莉拉鼓勵列儂:妳應該繼續學習,因為妳是我的天才女友。自私與無私並存,人性的復雜可見壹斑。
同性爭奪資源,互相欣賞,互相作為標桿,也互相作為基石。
哪個階段最適合女性?
突然想到《紅樓夢》裏的賈寶玉……整件事都是以小男生的視角。在他心目中,女生都是水做的,女人都是魚眼。在寶玉眼裏,沒有童年或老年是的,男人壹般會忽略女人沒有性別特征的年齡階段。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人生的哪個階段最美好?
童年,性別意識尚未覺醒。男孩和女孩喜歡壹張白紙。
男人最怕的是女人的選擇。有經驗的女性自然要求更高。女生的選擇因為無知而盲目,對男人有利。列儂莫名其妙地交付了他的第壹個夜晚。為了擺脫馬塞羅的糾纏,莉拉匆忙與斯特凡諾結婚,並在結婚之初陷入了死胡同。女孩...美女就是美女,她們沒腦子。寶玉認為青春因純潔而美麗,那不勒斯四部曲只是說少女因無知而純潔。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留不住的。中年告別了生理的巔峰,卻是人性豐富的開始。在此期間,莉拉離開了斯特凡諾,選擇了雷諾。列儂離開了皮埃特羅,選擇了尼諾。莉拉的選擇,不壹定是因為愛情。列儂的選擇,只是淺嘗輒止的夙願。是否值得,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毫無疑問,她們對人情更有見地,對自己更有認知,對男人更寬容。欲望最激烈,選擇更苛刻。女人的這種選擇對男人來說有些殘酷。
有趣的是,書中的中年涉及很多政治事件(工會、左派等)。列儂表面上深究,實際上是撓靴。因為女人不從政了?無論如何,列儂渴望改變的是自己,而不是社會。
至於老年,我們上壹代的女性,60多歲了,心理上普遍對子女有依戀,不再把自己定義為女性。我們這壹代不應該是這樣的吧?理想的晚年是善解人意的賈母、睿智的江洋和特立獨行的波伏娃。
人生的哪個階段最美好?對男人來說,也許對女孩來說。對於女人來說,什麽時候不漂亮。
渣男·尼諾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尼諾是壹個典型的渣男,他對性欲有著無限的渴望,對女性進行淫穢的利用,忽視了她的責任。
尼諾討厭他濫交的父親。他壹輩子都渴望和父親不壹樣,到頭來卻比父親還不如。他學識淵博,相貌英俊,職業高尚。按說他對伴侶的要求應該很高,但他別無選擇,只能盡可能選擇女性。他在找什麽?是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只是生殖本能驅使的?
尼諾出生在鐵路工人之家。他和列儂壹樣,希望靠智力實現階級的飛躍。列儂理應嫁給彼得·羅裏。尼諾怎麽辦?除了莉拉,尼諾在上升階段每次選擇伴侶都選擇異性(從教女兒,到著名小說家列儂,再到各種掌權女性)。可見尼諾早就明白,光靠教育是不足以出人頭地的(現實就是這麽殘酷)。
他隱瞞了貪圖名利的真實目的,以親情為由利用女人提升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尼諾不過是男版列儂。但對於異性資源的利用,社會對女性的包容程度更高。
直到他成功了,他才接受了所有的女人,甚至是醜陋的老處女。這會不會是某種補償心態?
書中的兩位女主角相繼愛上了他,並且都在婚姻中欺騙了他,都因為他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尼諾在世俗看來是浮誇自私的。為什麽尼諾受到很多女性的青睞?尼諾只是善於取悅。他沒有自己的立場。列儂的婆婆壹針見血:“薩拉托雷的智力沒有任何基礎。他喜歡討好當權者,而不是為了壹個理想而戰。他將成為壹名依附於權貴的技術官僚。”“他是無名之輩。對於壹個無名小卒來說,他成為壹個重要的人比什麽都重要。因此,薩拉托雷先生將是壹個不可靠的人。”
女人往往壹生都在尋求安全感。男人的迎合,對於身陷家暴的莉拉和面臨平庸婚姻的列儂來說,是終極誘惑。他們也許愛尼諾,但也許他們只是需要壹只手把自己從泥潭中拯救出來。
尼諾愛誰?他更愛莉拉壹點。莉拉是唯壹壹個在尼諾的上升道路上放棄了自己未來的想法的人,也是唯壹壹個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好處的人。雖然如此...但是如此。
……………………………………
那不勒斯四部曲,真實最重要。作者對女人內心的描寫就像神經末梢壹樣微妙。她沒有美化女性,而是真實地記錄了她們人生的迷茫、嫉妒、自欺、沈淪。她也從女性的角度記錄了男性世界。他們同樣迷茫,嫉妒,自欺欺人,石沈大海。
莉拉和列儂……是同壹棵樹上的雙胞胎。女人和男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們是彼此的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