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是漢民族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古時代上巳節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上巳節由來久遠,有歷史,乏記載。“上巳”壹詞最早收錄在漢代的文學作品裏。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逐漸成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有說法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除邪氣。當蘭湯沐浴成為壹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
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采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沐浴用蘭湯,區別僅在於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
另有壹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動。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動本是男女春日相歡、婦女祈孕的信仰行為,而持蘭草或香薰草藥沐浴,都是喚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質,婦人臨河不僅欲洗去冬日的塵垢,同時也盼觸水感孕而得子。這種與原始的宗教相關的近水祝殖信仰,當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風俗的真正緣由(《風俗探幽》)。
還有認為上巳節是起源於紀念軒轅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三月三風俗:
祓禊
祓禊(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溫泉,以前是在水邊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壹番。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儀式。為什麽要選在巳日呢?應劭解釋說,“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臨(《風俗通義·祀典·禊》)。這種看法為許多學者贊同,如現代學者烏丙安認為該節日的原初意義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的衛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時期,節日的作用就是驅邪避災,實際原因是由於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溫恰好,人們急著去洗越冬後第壹次澡。
祭祀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人們通過這種巫教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節又是壹個求偶節、求育節。
畔浴
畔浴(沐浴,上古人們去河邊水邊,唐宋時流行泡溫泉尤其露天溫泉池)以春水洗滌汙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壹年裏清潔免疫,吉祥如意。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癥。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修禊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癥。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羽觴
羽觴是我國古代的壹種雙耳酒杯,因其形狀似鳥得名;還有壹說稱因觴身可插羽毛,遂被命名為“羽觴”。它的材質多種多樣,有木質、玉質、陶質等。木質羽觴較為輕盈,其他材質的則需置於荷葉上,方能平穩地在水面“行走”。
祈求生育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壹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壹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征。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壹起。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後來高禖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河南淮陽人祖廟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權制下的高禖神。同時還出現了性具崇拜,先女陰後男根崇拜。起初上巳節是壹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不同民族三月三的說法:
1、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壹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腌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裏,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2、壯族
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壹,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