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是農民實現生產和再生產的主要基地,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生活垃圾汙染開始侵蝕農村,農村生態環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種威脅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中國的城市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如果再讓中國的農村環境被生活垃圾汙染破壞,那麽再過幾年,也許中國就沒有我們賴以生存繁衍的凈土了。因此,探究農村生活垃圾造成的環境汙染,探討相應的對策,將有助於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清潔鄉村目標的順利實現,和諧農村社會的構建,甚至為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預留巨大的空間。
壹、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現狀
1,典型案例——某鄉鎮生活垃圾處理
筆者在湘南某鎮工作時,鎮政府所在地叫桂石渡,位於湖南第壹大河湘江支流正水河上遊。龜石渡的工商業雖然不是很繁榮,但仍然是5萬多人的政治經濟中心,常住人口1200多人。由此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成為鎮政府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很長壹段時間,生活垃圾的處理都是扔到冒著熱氣的河裏。後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垃圾也相應增加。在鎮政府的要求下,居民將垃圾傾倒在三個集中的地點。然後由鎮政府承包給壹個有手扶拖拉機的農戶:每周拖壹次,每次費用150元,垃圾運到離龜石渡2公裏外的荒山荒坡上傾倒。因為鎮政府欠了幾百萬的債務,財政收入不能滿足支出。曾經,這裏建立的工商業戶和行政事業單位分攤垃圾運費的辦法,用來支付垃圾運費。但由於缺乏法律和政策資源作為保障,分攤方式難以推行,最後不了了之,導致垃圾半年運不出去。由於小鎮位於主幹道,堆積如山的垃圾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不僅引來漫天飛舞的蒼蠅,也引來居民對鎮政府的不滿和上級領導的關註。無奈之下,鎮政府只好承擔起拖垃圾運費的責任。
從上面可以看出,龜石渡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垃圾轉運,從壹個地方到另壹個地方,從有人居住的地方到無人居住的地方。如果運輸距離過長,不僅會造成沿途汙染,還會增加運輸成本。問題是,這個無人居住的地方,距離龜石渡只有2公裏,距離壹個有人居住的農民家不到500米。換句話說,垃圾的最終集中地仍然是鄰近的當地居民。雖然轉移了垃圾,但只能改變垃圾對當地生活環境的視覺汙染,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垃圾的最終集中地位於湘江支流熱氣騰騰的江旁。下雨的時候,被垃圾汙染的雨水會進入熱氣騰騰的河道,尤其是壹旦發生山洪,垃圾會直接進入熱氣騰騰的河道。這將直接影響到整水河下遊和湘江兩岸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源安全,也對河流水生生物和兩岸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威脅。更有甚者,鎮上有3個小市場,20多個中心村,生活垃圾隨意堆放。村口、田頭、河邊、房前,隨處可見大量的生活垃圾,甚至還沒有進行轉移。
2、從城市到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總體情況。
筆者在湘南某鎮工作的縣城,不僅鄉政府的生活垃圾全部采取了轉移處理措施,而且縣城的生活垃圾也被轉移到毗鄰縣城的城郊溝壑堆放,沒有再采取任何處理措施。據筆者調查,不僅這個縣是這樣,整個湖南省乃至全國農村都是這樣。這種處置方式的後果可能是汙染源的擴大,因為這些汙染物在暴雨期間必然會影響到周邊地區的環境問題。據媒體報道,湖北襄樊市襄陽區黃濟鎮的生活垃圾被轉運到該鎮的胡崗村。堆起來的垃圾成了兩座體積很大的“山”。方圓幾百米外都能聞到惡臭,成了蚊蠅的天堂。距離垃圾場只有100多米的虎崗村壹組村民,人口400多人。每到下雨天,汙水橫流,飲用井裏擠出的水有壹股怪味。【1】農村生活垃圾壹般的處理方式就是這樣簡單的不經處理的轉移。
農村成了城市垃圾轉運的目的地。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來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長。由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有限,城市生活垃圾開始“下鄉”,並呈現向郊區和農村轉移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654.38+055.768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565.438+0.7%。【2】大量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生活垃圾被轉移到農村!壹些郊區和農村地區成為城市固體廢物的儲存場所,占用和破壞了大量的道路和土地,汙染了空氣和水,成為農村環境的最大汙染源之壹。
二,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原因
1,上級財政沒有投入,農村財政沒有能力。
目前,農村環保投入嚴重滯後。在壹些硬件設施建設上,基層政府提供環保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能力較弱,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處於空白狀態。很少有鄉鎮配備專門的環保機構和隊伍,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覆蓋廣大農村。環保機構的缺失使得農村環境無人問津,參與環保的部門因資金和人力不足,對環境汙染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幫倒忙”。比如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統,靠鄉鎮本身的力量,靠哪個村哪個鎮來做,顯然不太現實。鄉鎮本身沒有處理垃圾的能力,只進行簡單的轉移處理,甚至掩埋。所以,即使天下有政策,無奈之下,基層往往也會“上有對策”。
2.農村生活垃圾與現代市場消費齊頭並進。
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農村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村以外的消費品垃圾基本沒有進入。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市場主導著農村生產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消費品以工業品為主,壹次性商品快速增加。因為壹次性包裝商品是廉價商品,貧困群體最多的農村,消費群體最廣。所以現代市場消費給農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
3.農村環保治理責任缺失。
新農村建設非常重視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但對農民健康的保護和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這是同壹個問題的兩面。如果環境幹凈,身體會更健康。如果身體健康,可以少花點醫藥費。農村環保意識缺失的直接影響就是環保能力的缺失,這又會加劇農民環保意識的缺失,這是壹種非常嚴重的互動效應。農民對他們居住地的環境保護漠不關心。“每個人都打掃自己門前的雪,從不介意別人瓷磚上的霜。“把家裏收拾幹凈,壹塵不染,卻把垃圾倒在屋外不再處理,弄得到處臭烘烘的。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加快農村的發展。然而,“人”才是發展的最終目的。如果人民的健康和健康得不到適當的保障,發展就會失去意義,新農村建設就會失去方向。
4.農村環境保護措施缺失。
由於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環境保護的重點往往在城市,農村是環境保護的真空地帶,嚴重缺乏環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是當前農村環境治理的典型病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曾指出:“中國幾乎所有的汙染防治投資都投向了工業和城市。然而,中國農村仍有3億多人喝不上幹凈的水,6543.8+0.5億畝耕地受到汙染。每年有6543.8+0.2億噸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農村環保設施幾乎為零。[3]顯然,農村生活垃圾汙染問題的關鍵是環境治理措施的滯後。由於農村環境保護是環境保護工作的盲點,不僅表現在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缺乏,還使得相應的治理措施滯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的根源。
三、生活垃圾汙染對環境的危害
農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汙染問題不僅影響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而且嚴重威脅城鄉居民的生命健康。
1,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破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總人口的增加,再加上農村分散居住的特點,農村生活垃圾已經成為環境汙染的重要來源。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高度依賴洗衣粉和塑料制品,這些生活用品造成的大量汙染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和排放。此外,農村地區的廢棄物回收率極低,殘留的塑料薄膜和塑料垃圾由於其自然條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降解,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因此,生活用品造成的汙染不會根除,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就會成為嚴重的生活廢水。生活汙水汙染占農村環境汙染的1/3,排入江河溪流,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相關數據顯示,80.3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占總數的20.7%。[4]
2.存在傳播疾病的隱患。
農村生活垃圾讓井水變綠,河水變臭,使得近年來農村患病人數猛增。要麽是突發心臟病,要麽是突發腦溢血,經常會得壹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轉移到垃圾場,由於生活垃圾成分相當復雜,沒有經過分類、處理甚至填埋,其排放的廢氣和汙染對運輸線沿線或垃圾場附近農民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3、影響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前住在農村集鎮的居民,經常可以在河溝裏洗澡、釣魚,河裏的水清澈見底;現在河溝裏雖然有水,但是裏面堆滿了各種生活垃圾,玻璃瓶,死動物等。,而且每年夏天或者陰天都有刺鼻的味道。以前農村到處都是鳥語花香,農家孩子可以隨意玩耍,飼養牲畜也很方便。現在,由於許多空地上堆滿了垃圾,農民們不得不盯著自己的孩子,害怕無辜的孩子去玩那些看似美好但有毒的垃圾,他們不得不把散養的牲畜變成圈養的牲畜,害怕牲畜在垃圾場吃了被汙染的食物會生病甚至死亡。同時,由於臭水溝和露天垃圾場的增多,近年來農村蒼蠅蚊子等害蟲越來越多,壹些地方的田間地頭成了蚊子的天下,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
4.轉讓的處理方式使政府遇到法律上的困難。
隨著《物權法》的頒布,目前,全國各地鄉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都遇到了法律上的困難。《物權法》第七章第九十條規定,“不動產所有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相鄰當事人應當按照方便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交通、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當事人造成障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障礙,賠償損失。”《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第八十五條也規定,“固體廢物造成環境汙染的,應當消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並采取措施恢復環境原狀。”根據本條例,修建垃圾填埋場、廁所、糞池、汙水池或者堆放腐爛物、有毒物質、危險廢物、惡臭物質、垃圾等。,相鄰方應當與其鄰居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生活建築物保持壹定距離,或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空氣汙染。與相鄰不動產未保持壹定距離,或者其汙染行為已經對相鄰不動產造成損害的,應當及時處理,消除損害和障礙,並根據《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采取措施予以處理。顯然,目前全國各地甚至還沒有填埋的鄉鎮、縣城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都達不到上述要求,侵犯了垃圾場附近農民的相鄰權。據媒體報道,常州市武進區漕橋鎮胡莊村農民董,因為自己的住處和田地都在垃圾場附近,加上自己的田地也受到了汙染,導致收成不好,10年來每天都能聞到垃圾場的惡臭。於是,常州市生活垃圾場以相鄰損害為由被訴至法院。[5]環境相鄰權是基於環境汙染和環境破壞的加劇以及人們追求高層次生活需求的現實需要而產生的法律概念,這無疑對我國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的對策
1,政府部門強監管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起步晚,基礎薄弱。針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相關立法尚屬空白,現行法律中的壹些相關規定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給農村生活垃圾汙染治理造成了壹定困難。因此,必須嚴格立法,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控制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特別是減少或禁止壹次性物品的流通,並進壹步完善監管和處罰措施,避免監管出現法律真空。在現有監管體制下,相關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切實擔負起責任,提高監管水平,嚴懲故意傾倒垃圾汙染農村環境、非法流通壹次性物品的行為,使違法所得小於違法成本,促進人們的行為自覺。同時,針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壹種公共物品的特點,需要從制度安排上做出努力,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加快各級環保機構的建立,增強環境檢測站的監測能力。要探索保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順利進行的相應機制,努力克服環境保護中可能出現的“搭便車”行為和相關困難。
2、縣市指導,鄉鎮負責,村實施——規劃協調生活垃圾處理。
應該肯定的是,目前全國鄉鎮、縣城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還是比較實用的。問題是,農村的垃圾應該放在哪裏?目前國家和地方都沒有統壹的標準。因此,農村垃圾收集和處理的壹般程序,垃圾處理場的確定原則,方圓人口多的村莊和場所的規模,垃圾處理場的數量,負責人,垃圾處理的資金來源等等,都應該有基本的規範和要求,需要科學規劃。這麽大壹個國家,9億農民,這麽多農村生活垃圾,這可不是小事!有了科學規劃,就有了行動指南;有了“指南”,有意識、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按計劃做;如果沒有條件,可以逐步創造條件去做。同時,科學規範生活垃圾處理,最大限度保護農村生態,不僅關系到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壹旦發展到人們日常飲水難以保障的局面,其現實是非常可怕的。”政府要運用經濟手段和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和群眾參與垃圾資源回收,培育或幫助建設垃圾回收中心,提高垃圾綜合利用率,促進垃圾循環利用。
3.政府將增加投資,改善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
農村環境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而落實的首要和根本問題是環保資金投入和環境設施建設。就資金投入而言,由於大部分鄉鎮的財政債務都很重,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引領鄉村”的新農村建設戰略中,上級政府無疑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特別是環保設施建設,要加快垃圾場運行和處理的相關設施建設,盡量就地解決,不擴大汙染源。更重要的是要根除根源,不能只著眼於眼前,也不能忽視長遠,否則會造成無窮的危害。
4.通過制度和教育培養幹部和農民的環保意識。
由於各級領導重視和共同努力不夠,環境宣傳教育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壹些幹部群眾環境意識不高,環境法制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淡薄,對農村生活垃圾汙染造成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環境知識指導日常生產生活行為,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既要提高領導幹部的素質,也要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改變傳統的政績觀,要樹立經濟發展是政績,環境保護也是政績的觀念,把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納入幹部考核體系,同等重視。在環境汙染嚴重的地區,可以采取“壹票否決”的原則,使領導幹部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重視起來。同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動員廣大農民自覺參與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引導農民重視、理解和支持環境保護工作,提高農村整體環境質量。
簡介:
【1】談新農村:農村垃圾該放在哪裏?顧兆農,《人民日報》2007年4月29日09版。
[2]別讓城市垃圾汙染農村環境,《人民日報》,2007年2月9日,16版。
[3]環境保護應關註社會公平(專家解讀),《市場新聞》2004年6月29日第4版。
[4]建設新農村,倡導新環保,倡導新生活,李健,長沙晚報,2007-05-24。
【5】垃圾場離我家太近,我要告妳!和劉,現代快報,2007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