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粽子,因為它差點把我噎死!小時候,粽子只能在端午節前後幾天吃。粽子的顏色也比較單調,大多是純糯米和堿糯米做的。如果米飯裏能放幾顆豆子,煮出來的粽子堪稱粽子的“上品”。
啟蒙了五年,連拼音都沒學會,就搭上了“教育革命”時代的列車,來到離家十幾公裏外的公社中學,成了壹名寄宿制初中生。學工人、學農業、學軍隊加大批判力度,幾乎成了我們這壹代學生的全部教學內容。農村中學,沒有學工人的工廠,沒有學軍隊的營地,只好學農業,每天半工半讀開荒。我們學校的老師應該算是“作業承包”的鼻祖。當全國人民都在吃同壹鍋飯的時候,老師懂得按人分配勞動,完了就早走。如果他們不能完成,即使太陽落山妳也不能回學校。十三四歲,正在長大,有限的口糧填不飽肚子。再加上過度的體力勞動,學生們個個面黃肌瘦。男人都是豆芽,女人都是平胸。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不管世界上有多大的風浪,都能來。只有壹天算,十個人算。學校把周六的課改到周五,讓寄宿生下午回家拿飯,半夜回去。但是周日,我取消了休假,突擊開荒。學生們壹想到家裏可以大量吃粽子,都喜出望外,沒有心思去關註周日即將到來的辛苦。因為幹了幾天的活腳底都潰爛了,自然無法完成20多裏山路的跋涉,只好請好同學幫忙帶菜。
第二天壹大早,學生們就像歸巢的鳥兒壹樣回到了學校。我媽讓同學帶10粽子。我捏著綠色粽子葉下的湯圓,肚子裏的饞蟲像狗壹樣騰躍,口水溢滿了我的嘴。我真想壹口吞下所有的10粽子來填飽肚子,肚子總是餓得半死。
年輕的時候,我盼望著春節後的端午節,端午節後的中秋節。因為只有在這些傳統的節日裏,我才能在平日裏吃到兩頓飽飯的幹凈米飯和名貴的肉禽。我家很窮,房子局促。節前幾天晚上,晚上醒來,總會聽到父母為節日開銷不足而嘆息。即便如此,爸媽還是堅持“時光不虛度”的老話,要為兄弟姐妹們準備壹頓難得的大餐。
我母親患有肺結核。因為窮,她從來沒有被正式對待過。她的癥狀往往是隨著天氣的變化,時重時輕。她母親身體虛弱,但從不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端午節期間,天氣陰雨晴不定,母親咳痰斷斷續續。每年五月初三,天壹亮,我媽就會在禾平上燒兩捆稻草,小心翼翼地用水浸泡稻草灰,然後用簸箕壹次次過濾,用這稻草灰堿浸泡借來的糯米。包粽子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僅需要嫻熟的技巧,還需要足夠的臂力,才能把粽子包得漂亮紮實。自從我媽生病後的每壹年,吳阿姨都會提前和我媽商量,幫她壹把,但她媽婉言謝絕了。媽媽把粽子繩的壹端綁在竹椅上,纏上壹根,用腿蹬竹椅,然後用牙齒咬住繩子的另壹端,盡量往後靠緊繩子。每包粽子,她都要呼哧呼哧地喘很久,額頭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媽媽在用自己有病的身體頑強的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
上課的時候,除了宿舍的粽子,還會想起家鄉的龍舟賽。雷水河上最陡的河漫灘就在我家後面,白天可以清楚地聽到“嘩嘩”的海浪聲,晚上就像馬奔騰壹樣嘈雜。從小到大我都在這無盡的浪潮中夢想著,成長著。端午節期間,河灘成了家鄉人們賽龍舟的天然競技場。五月的端午節,壹下子把狹窄的河道拓寬了兩三倍,卻絲毫沒有改變河灘的湍急本質。20多個精瘦的小夥子,在許的鑼鼓聲指揮下,劃著龍舟逆流搶灘。平日裏,要七八個纖夫半天才能把壹艘空駁船拉到沙灘上,但這艘掛著彩旗的龍舟,卻能在兩岸民眾的鼓勵和歡呼下,在短時間內穿越險灘。最精彩的是,四五艘龍舟從沙灘上沖下沙灘,既考驗了劃手的體力,也考驗了擺渡人的智慧和技巧。同樣的灘水也分急流和緩流。如果龍舟搶了激流,肯定會加速領先。這不僅需要船夫辨別水,還需要移動船槳的能力。壹旦急動槳,船就橫了,龍舟就翻了個底朝天。幸運的是,劃手會遊泳,即使船翻了,也是勢均力敵。其實兩岸人民最緊張的還是龍舟賽。家鄉有句話:“船上的人急死了。”。岸上的壹些中年男子,大部分是船夫和剛退伍幾年的船夫,自覺經驗豐富,對龍舟控制有不同看法。他們壹旦發現自己生產隊的龍舟有點落後,就會在河堤上追著龍舟,對著船夫或者壹個船夫大喊大叫,但是龍舟上的人根本聽不到跑者在說什麽,做什麽或者怎麽做,以至於這些人直跺腳。小媳婦總喜歡聚在沙灘下的灣船裏。當她們看到自己的丈夫舉著槳為勝利歡呼,完全無視穿著濕短褲蹦蹦跳跳的“小哥哥”時,不禁感到臉上泛起兩朵紅暈。
最後,早上最後壹節課結束,同學們敲著盛有鹹菜的碗,去食堂吃飯。宿舍很安靜。我剝開粽子,壹股稻草灰的堿性氣味和粽子葉的香味撲鼻而來。嘴裏吃著粽子,不禁看到媽媽額頭上的層層汗珠。不知道我媽包這些粽子有多辛苦。妳流了多少汗?我多麽渴望好好學習,出人頭地,初中高中上大學,成為作家,賺很多錢,治好媽媽的病,幫爸爸的忙。吃了三個,才漸漸體會到粽子的清淡味道。在家裏,粽子都是蘸糖吃的,可學校哪裏來的糖?我從行李箱裏拿出壹本破小說,打算邊看邊吃。這本書沒頭沒尾,破爛的書脊上印著:& gt書中三個人物,講述了膠東半島抗日戰爭的故事。那時候這種書就是被封了,被資助了,被修了的毒草。當壹本書被燒毀時,誰違反了禁令,誰就會受到斥責和批評。我父母不識字,所以我在家裏找不到壹張有字的紙。這本書是我表哥在和造反派壹起偷別人家東西的時候偷偷偷來的。我從我五叔家偷來的。對知識的渴望讓我看到書就想去讀。為了這個,我在學校沒少吃苦頭。
書上很多單詞我都不認識。當我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我經常把它們咽下去。看完壹本書,只能看懂大概意思,所以很滿足。我在吃粽子的時候,隨著書裏的主角在膠東抗日戰場上馳騁,突然有人從我膝蓋上把書搶過來,擡頭壹看。天啊,又是校革委會的X主任!上個月檢查床的時候,他蜷縮在床底下,用手電筒偷窺< & lt紅巖>:& gt被我抓了個正著,勒令我在學校課間鍛煉時做兩次檢討,並嚴厲警告:再做就開除!可惡的粽子此刻在我的喉嚨裏。只覺得嘴裏發幹,腦子壹片空白。十四歲的我,被強烈的恐懼震驚到連吞咽都不行。卡在喉嚨裏的粽子讓我劇烈的窒息,我把剛吃的粽子都吐了出來。X主任看到這裏,不知道是害怕人命還是還有壹份難得的同情心,把書丟在地上就走了。
幾十年的歲月,卷走了人生無數的悲歡離合,但這件事卻因為經常看到的粽子,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裏。直到現在,我都不確定我是不是真的應該討厭粽子。還是別的?
第二章:暗戀荷花香也是端午“稀稀落落”來數黃梅雨。非凡的壹面重五倍。“壹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間節日“端午節”,穿過浩瀚歷史的煙雲,傳承了壹種歌頌民族、愛國詩篇的文化氛圍。在跌宕起伏中,它像壹道絢麗的彩虹,折射出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最早記載於《荊楚年譜》。因為陽光燦爛的時候是仲夏,五月是盛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天氣晴朗的好日子,所以叫“端陽節”。端午節有很多別稱,如“玉蘭節”、“女兒節”、“菖蒲節”、“天中節”,都來源於壹些與民俗相關的生活細節。
端午節之所以在中國流傳至今,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壹位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情懷和對人民的關懷,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以及“與日月爭光”的崇高人格和意誌,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創了壹種新的詩體——《楚辭》,後人以《詩經》稱之為“騷”。馮和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他的文學瑰寶,如《離騷》、《田文》、《天問》等,在文化的長河中如日月爭輝。他在有限的壹生中,時刻想著祖國的興亡和人民的疾苦,以楚為己任走上富強之路。當他的祖國面臨滅頂之災時,他義憤填膺,於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壯烈犧牲。”族深愁千年,忠魂可托付也。今日何國亡,世上只剩離騷。"
歷代文人墨客都在端午節作詩賦,以表達對屈原的懷念。“節分端午,古往今來盛傳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為節日的哀嘆增添了許多鄉愁。唐代的楚朝陽也有“惟贊端午,誰薦屈原廟;“把酒壹飲而盡,汨羅遠”這句詩,深刻地表達了人們對壹代愛國詩人的敬意和紀念。
民間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在全國形成文化習俗。至今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紀念活動。因為楚人不忍賢臣屈原之死,所以很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在河上劃船是龍舟比賽的起源,然後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所以它被稱為“龍舟比賽”。而“吃糙米”的是荊楚人。五月五日,他們煮糯米或蒸粽子扔到河裏,作為對屈原的祭祀,所以他們把糯米扔在竹筒裏,怕吃了。後來,他們逐漸用粽子代替竹筒,演變成每年端午節“吃糙米”的習俗。“角上覆金,草上覆玉,風景猶美。”是啊。
“賽龍舟”和“吃粽子”表明中國人民高度認同屈原的道德觀和人生理想。所以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美好詩篇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節日。
感慨懷舊,今天還在感嘆!這位偉大的詩人雖然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他的思想和人生理念從“自我”走向“自我”,他的壯麗詩篇,卻穿越時空,以壹種濃郁的民族節日的形式與我們世世代代相連。
“慢鶯喉,輕點象板,勝讀離騷章。蓮香暗,臥江頭,畫船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吹過屈原的故鄉,田野,成熟的麥子,黃杏,河畔,芬芳的棕櫚葉。壹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端午”在稀稀拉拉的“黃梅雨季”中向我們走來。
第三章:又是壹年端午,宗祥有壹種強烈的悲傷和受傷的感覺。
血淚,祭祀屈原。
心碎了就說說端午節。
棕香濃郁,可接憂。
-文/紫墨青愁
飄渺的思緒,如霧,如紗。
獨自倚在窗前,望著白雲,微弱的白光模糊了我的雙眼,微風微微吹來,彌漫著壹點點的清香,思緒落了壹地。窗欞的邊緣映出少年模糊的棱角,壹種酸酸的感覺似乎要填滿這個洞。我的眼前出現了壹層淡淡的霧氣,看不清窗外的景色。
孤獨的思念讓這種莫名的感覺變得淒涼。窗外迷茫的霧氣已經打濕了轉瞬即逝的睫毛。昨夜,還隱隱約約落了壹線雨。潮濕的路上還有壹點水。湖面上的荷葉似乎伸展了壹點。荷葉上的露珠似乎以親吻的方式向妳問好。柳條尖上掛著的露珠似乎也在歡呼,鳥兒也在迎接雨後的這個早晨。
時光飛逝,歲月在指縫間逝去。昨晚,小樓春光乍泄,但今天晚上人們早早離開了小樓。曾經的景象不復存在。喜歡回憶的傻小子,現在是沈默的少年,少了傻乎乎的笑容,多了冷冷的安靜,少了村裏飄著的身影,多了留在外面的思念。
家,家人;所以,故鄉。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飽含著流浪的淚水,寥寥數語,卻飽含著愛。壹張熟悉的照片能引起心中的漣漪,壹首童年的歌謠能釀出思念的苦酒。遠方的熱土承載著我們童年的夢想,遠方的親人在等待我們的歸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端午節都要壹個人過...
字裏行間,宗祥厚重。
壹個在外留學的遊子,壹個在異鄉的少年,流浪了好幾年。空氣中熟悉的味道是我的憂傷,字裏行間的音符是我的思念。喜歡徜徉在文字間,拾起散落的記憶,喜歡徜徉在角落裏,重溫熟悉的記憶。
又是壹年端午,粽子的香味已經飄散。誰的記憶被殘跡模糊?誰晚上又濕又幹?也許是時候放下忙碌的心,悄悄拾起那個角落裏熟悉的夢,悄悄點上鼠標,停在散文網,把心定格在宗鄉厚厚的文章裏,閉上眼睛,回憶童年的壹切,修補記憶的裂縫。
我認真看了壹篇文章,‘萬水青山粽子是壹種感覺’,用心去感受粽子的感覺,分享若曦姐姐的溫暖。我的心像糯米,越粘越緊。愛情就像棕葉,越煮越香。幸福就像壹道光線,無限延長。是的,是延長的,延長的回憶和思念,延長的心裏的淚水。
看著若兮的姐姐和奶奶壹起包粽子,屏幕前的文字變成了小時候的畫面,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還有弟弟們,各忙各的,時不時的擡起頭,擺弄著自己包的好看的粽子,臉上的笑容似乎對自己的優秀作品很滿意。爸爸生火,媽媽幫忙,壹家人等著粽子熟了。
聞,我聞了聞,很濃,很濃的宗香...
多想,幹到無淚。
反復上下轉動轉輪,文章壹次次移到第壹段,壹次次,邊看邊思考,邊揣摩邊回憶,花開壹次又壹次,我得到了安慰,我喜歡這種感覺,溫暖而充實。
下壹刻,我的心被這篇‘翻不過去的細水長流’俘獲。直來直去的文章,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總能編織出美麗動人的文章,‘我沒有帶走壹片風景,我只是用故鄉的真情把它抱在懷裏久久不放’。是的,盯著,盯著時間的流逝,盯著青春。
家裏的月光是多麽明亮啊!,人都是想家的。在這個城市裏,沒有寧靜,沒有夜晚,街道嘈雜,人群密集,夜景嘈雜。擡頭望去,夜空壹片紅,心涼,於是有了‘霓虹,夜裏的紅星’這篇文章。
感受著淡墨的思念,真想大喊壹聲,故鄉的風景,妳知道有人在千裏之外思念嗎?家鄉的人們,妳們知道千裏之外還有孩子在思念妳們嗎?那個念頭無處可說,那個酸酸的眼淚在擾亂少年的心情。現在,只有在那個角落裏,我才靜靜地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想念我的妹妹,她只有幾歲。我好久沒回家了...
血淚,破碎的靈魂和傷害。
後天就是端午節,江南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想那時會有龍舟比賽。
鼓聲陣陣,龍跳過了河橋。葉片劈開波浪,聲音聽起來像壹千英尺。河裏的水管翻騰著,跳了起來。桿頭爭色,岸上人吼。
幾十艘船壹起浮出了水面。船上的年輕人戴著紅領巾,揮舞著船槳。他們手挽著手跳入水中,激起飛濺的水花。壹些船首高高翹起,船尾潛入水中。船上的人不約而同地努力著,尖尖的海浪像龍嘴裏的霧,像吞雲吐雨。
不知道河邊的人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那個說‘靈魂的真理是什麽?‘人心和我的不壹樣’,還有那個說‘心有戚戚焉,絕不會嘆息傷害’的人,多少年過去了,妳犧牲了多少次,妳不再孤單,妳有我們,還有所有的人。
離騷,用怨恨和悲傷寫成,融進了妳的哀嘆,妳的悲傷,妳的憂傷。心碎,眾所周知,我們都穿越了歷史時空,* * *經歷了那些流亡,* * *幻想了那些曙光,* * *對救國感到無望。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壹起走吧!
第四章:前山粽子像糯米,越粘越緊。
愛情就像棕葉,越煮越香。
快樂像壹道光線,無限延伸。
——溫若曦
冬去春來,春去夏來。轉眼間,今年的端午節即將在香噴噴的粽子中明朗。
站在早晨清新的陽光下,我感到溫暖、寧靜和美麗。走在嘈雜的街上,風中淡淡的粽子味撲鼻而來,深呼吸,讓粽子飄入內臟,放棄購買的念頭。妳看,在拐角處,壹群群上了年紀的人正在精挑細選最好的糯米,但音調不壹的砍價聲卻成了全鎮最歡快、最熱鬧的晨間交響樂,感覺是那麽的真誠、美好。
當妳走進超市,首先,妳看到的是獨特的設計和鮮明醒目的標語。進入購物區,其次,讓人眼前壹亮的是形狀各異、口味多樣、包裝極其精美的餃子來自五湖四海,讓人大飽眼福。
雖然這個粽子這麽好,這麽漂亮,但無疑會吸引無數人的目光,也壹定會激起很多顧客強烈的購買欲望。但在我心裏,遠不如外婆包的愛情餃子。
平時的端午節都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壹起過的。雖然外賣的餃子味道還不錯,但我還是對奶奶精心包的餃子有壹種特殊的感情。只要放假回家,嘴饞的時候,無論什麽時候,奶奶總是毫不猶豫的答應,微笑著,轉身進廚房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寵兒。
接下來奶奶坐在藤椅上篩糯米,我蹲在奶奶旁邊擦洗粽子葉。我的任務完成後,靜靜地坐在藤椅上,看著奶奶用極其熟練快捷的動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細切臘肉,用她靈巧的雙手擦去粽子葉上多余的水分,壹邊小心翼翼地把糯米遞到粽子的口中,然後把這些散落的粽子捆紮起來。最後放入鍋中煮。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這些復雜細致的程序,我是不會明白包壹個小粽子要花這麽多時間和精力的。此刻,這種對奶奶的耐心、細心、關愛的行為,不禁讓我心生敬佩,讓我無言以對。
看著墻上的鐘,數著在院子裏踱步的步伐,恨不得粽子出鍋的那壹刻。步入廚房,望著氤氳的霧氣,聞著粽子濃濃的香味,我有壹種很強烈的沖動,想揭開鍋蓋,趕緊嘗嘗。但是,最後我還是保留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好話。
幾分鐘後,粽子終於蒸好了。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揭開熱氣騰騰的粽子葉,用筷子將粽子壹分為二,看著金黃的臘肉和飽滿透明的紅豆,讓人垂涎三尺。於是,我忍不住咬了壹口,滑嫩不油不膩,嚼勁十足。但是,外婆總是笑著溫柔地提醒我“小心燙手,小心燙手”。我總是天真的回答“就算燒了,我也是無比的開心,無比的幸福。”外婆笑了笑,什麽也沒說,只是深情地看著我,撫摸著我的頭。
每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會帶著奶奶包的愛心餃子,心裏沈甸甸的。我明白這小小的餃子裏包含了多少愛、汗水、祝願和溫暖。這麽多年,奶奶總是無怨無悔,默默努力,默默付出,獨自承受著疲憊。無論何時何地有好吃的,好玩的,奶奶總會第壹時間想到留給我們,打電話告訴我們。不管是什麽天氣,不管是什麽季節,奶奶依然堅持在千裏之外給我們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們要照顧好自己,天冷記得加衣服,晚上蓋好被子,不要著涼。也許,如果我們都好,那將是她的晴天。“每當我回憶起奶奶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心裏總是暖暖甜甜的,對她的思念越來越強烈。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每當聽到舍友誇自己的奶奶,腦海裏都是奶奶的愛和努力的畫面,讓我淚流滿面。我覺得親情總是不需要解釋的,無緣無故的思念。
如今,我們在壹天天默默成長,而奶奶卻在壹天天老去。我多麽希望時間可以停止,我多麽希望我的外婆可以享受安靜的生活,我多麽習慣外婆家粽子特有的香味,我多麽害怕她有壹天會突然離開。也許,是我多慮了。也許,只要我們都開心地笑,開心地活,開心地活,這就是對奶奶最好的回報。
只要壹想到每年都能品嘗到奶奶包的餃子,我總是驕傲的,甜蜜的,幸福的。此刻,我什麽都不想去想,也不想再看到什麽。我只是壹心壹意期待端午節的到來。這樣才能重拾歡聚壹堂的喜悅,享受溫馨美好的時刻。
其實生活不是這樣的。只要妳善於探索,善於理解,善於珍惜,善於記憶,妳永遠都有壹顆感恩的心。讓我們看看哪裏平凡的美不發光,哪裏真愛不流。
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若兮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永遠平安健康。希望那滿是水的千山粽子是壹種感覺,心像糯米壹樣黏膩緊繃,感覺像粽子的葉子壹樣清香,快樂像那道光芒,無限延續。
第五章:如何過壹個浪漫的端午節?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過端午節了。那天我和幾個朋友聊起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大家壹致同意去超市買點粽子,偷懶的幹脆連粽子都不吃了。三天假期,我準備在野外呆壹天,看看能否找到艾葉和菖蒲,能否找回少年時端午節的快樂回憶...
自從進入城市,端午節就在生活中淡去了。是的,城市裏的單元房防盜門很強,很難插艾葉,城市裏也沒有足夠的濕地大面積種植菖蒲。我能想起壹個和端午節有關的童年記憶:在這壹天到來之前,奶奶會從地裏摘壹大把艾葉,插在院門兩邊,院門是土做的,上面蓋著厚厚的壹層麥稭。奶奶還會把艾草分發給各家的孩子,讓他們帶回家,插在自家的門上。
綠艾葉聞起來很香,香中帶點苦味。據說有驅毒辟邪的作用,所以小時候每次進屋前都要看壹看,心裏會踏實很多。院門兩側種植的艾蒿,經歷了夏雨、秋日陽光和冬季冰雪的洗禮,壹點點幹枯。直到第二年端午節的到來,奶奶搬來板凳踩了踩,把那些幹艾葉換成了綠艾葉。艾葉和春聯壹樣,是農村大院門口壹年四季都有的標誌性物品。他們的新舊更替是農業文明最好的見證。
菖蒲是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植物。它們生長在野外最冷門的廢水池中,生命力極強。端午節的時候,菖蒲已經成年,無數的野鳥躲在它的深處。孩子們只敢在池塘邊用鐮刀收割果實——我們稱之為“蒲棒”。蒲棒大概有火腿腸那麽粗。孩子們用它玩格鬥遊戲,用它敲自己的頭。很軟,壹點都不疼。曬幹的蒲棒澆上壹些汽油後,晚上就可以扛過去了,所以端午節前後農村到處都是燈。
有的地方會用艾草做荷包,是自己在布上繡花做成的。除了艾草,還有其他不知名的植物包裹在裏面,它們有壹個相同的特點,就是聞起來很香。我從來沒有收到過這樣的禮物,但我從腦海中打撈出壹個記憶:我的祖母曾經用從蒲棒上摘下來並在陽光下曬幹的“羽毛”為我制作了壹個芳香的枕頭。枕頭又大又軟,在上面還能聞到太陽的香味,不僅是太陽,還有花、露、蟲、風等等的自然香味。枕在這個枕頭上,我感覺像是睡在天地間壹個由雲朵做成的嬰兒裏。
許多年以後,我為這座城市的端午節寫了壹首詩。具體的句子我忘了,大概是這樣寫的:端午節到了,男人在家砍柴生火,女人帶著孩子去市場買荷葉和大米。已近黃昏,炊煙裊裊。男人們壹直在院子外面張望,擔心女人和孩子會迷路。圖像中是多麽美麗的景色啊。這幾年端午節的沒落,可能就是缺少了這種浪漫的氛圍和想象力。普通人眼中的端午節,並不是為了紀念某個人,強調某種情感而特別設立的。需要真實的行為才變得有意義。買荷葉或者竹葉,自己包點粽子。這是工業社會端午節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