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同誌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傳統節日,要求傳統節日蓬勃發展。2007年,國務院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日,將傳統法定節日增加到四個,有利於保護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凝聚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
根據中央文明辦的部署和要求,端午節期間,我們在XX省組織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以紀念屈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引導人們增加愛國情懷,提高科學意識,培育文明新風。
本次活動包括中華經典朗誦、文藝表演、詩歌朗誦、傳統遊戲、知識競賽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這次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我們的年輕學生。通過舉辦這樣的傳統節日活動,目的是加強對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普及,增進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讓青少年了解、認同、尊重、繼承和發揚傳統,凝聚中民之心,長中民之根,鑄中民之魂,進壹步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情懷,樹立報國之誌,唱響* * *出好黨。使我們的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妳
2.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有必不可少的活動,比如在門口放艾草,吃粽子,戴香包,賽龍舟。今年的6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也將迎來壹年壹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麽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大夫屈原愛民憂世。當他得知楚國被攻擊時,他在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於是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人們把用楝樹葉子包著、用五顏六色的絲綢裹著的飯團扔進河裏,以示對屈原的敬意,這已成為我們現在吃粽子的習俗。所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端午節,包成千上萬個餃子,千家萬戶掛包。人們掛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歌晚會來紀念屈原和慶祝這個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這個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遺忘了。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註意力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沈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06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到這些我們是什麽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壹個傳統節日的得與失,更是幾個慶典活動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是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壹次強化和洗禮。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已經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會多麽尷尬和無助。
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著我們祖先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跡心懷感激和敬畏。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去繼承和發揚。希望大家不要忽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輝煌!
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3.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年的6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和喝雄黃酒來紀念壹位不朽的靈魂——屈原。
根據歷史學家《屈原和賈生列傳》的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在流亡期間,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如《離騷》、《田文》、《九歌》,這些詩篇別具壹格,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的漁民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咬到醫生的身體。有的帶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希望能把龍水獸熏暈,以免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害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其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開創了“與天地同生,與日月同輝”的楚辭風格。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唯草木之秋,恐美人之亡。”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無窮無盡的才華就像河流匯入大海壹樣浩瀚。《離騷》是中國最長的抒情詩,是他壹生的作品。
屈原已經死了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與日月爭輝”的人格。作為壹個改革家,屈原的政治主張和改革期望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但作為壹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作家,他成功了。“天下濁水我獨清,天下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是Xi,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優雅如菊,聖潔如蓮,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被後人稱頌,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前行!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他將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謝謝大家!
4.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大家好!同學們,妳們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對了,是端午節。端午節,也稱為詩人節、五日節和五月節...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和清明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在端午節,大人們會包壹些粽子給我們吃。同時,在五月初四的晚上,人們會買壹些艾草泡在盆裏,然後放在外面。第二天,人們會把它給家人用來洗臉。街上也有賣虎頭鞋帽的,小孩子脖子上還掛著壹個香囊,頭上還塗著壹些雄黃酒。據說白娘子和徐賢在端午節喝了雄黃酒,白娘子變回原形,嚇死徐賢了!
端午節還有壹個由來!屈原,楚人,在楚王身邊當警察,壹心報國。他是壹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為楚王做了無數個好計劃,楚王卻聽信大臣們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外地。屈原過古洛河的時候,聽說國家被敵人占領了。他非常生氣,於是拿著壹塊大石頭跳進河裏,縱身壹躍。人們聽說屈原投河自盡,就含著眼淚來到古洛河邊,把粽子扔到河裏,這樣魚蝦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這是端午節。我相信在這壹天,人們會很開心,忘記煩惱,享受生活。
5.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戰國時期,楚和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受到楚懷王的高度重視。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了以上官大夫晉商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這使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誌存高遠的屈原深感苦惱。帶著難以抑制的惆悵和悲憤,寫出了《離騷》《九問》等不朽詩篇。
在吳公之前的Xx年,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八個城市,然後派遣使節邀請楚懷王到秦國講和。屈原識破秦王的陰謀,冒著生命危險入宮陳述自己的利益。楚懷王沒有聽從,而是把屈原驅逐出了首都。楚懷王如期赴會,壹到秦國就被囚禁。楚懷王悔恨交加,三年後死於秦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龍舟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儲蘭沐浴”的習俗。但是今天端午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紀念中國偉大作家屈原有關。
屈原去世已經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他將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讓我們用愛對待中國的每壹個傳統節日,為偉大的愛國者珍惜!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聆聽!
6.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早上好!
昨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5月5日,是端陽,門口都是香。吃粽子,撒糖,賽龍舟,開心。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麽這是什麽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破民亡,就在五月初五去了汨羅江。屈原沈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拋入江中,千船興風作浪,鳴鼓嚇走蛟龍,以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養生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插艾葉,驅趕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壹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會在這壹天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是壹項極具沖勁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賽龍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身體健康和人民團結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壹個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官方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品種更多樣。從形狀上看,有四邊形、圓錐形、菱形。從餡料來看,北方的包棗多;在南方,餡料有很多種,豆瓣醬、鮮肉、火腿、蛋黃,可謂是香葉可口,湯圓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希望我們能帶著愛和珍惜,成為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7.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麽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呢?端午節又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楚”是壹樣的。叫“端午”就跟叫“初五”壹樣。端午的“五”字也是和“午”連在壹起的。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午”月。因為正午是“太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和日都是五,所以稱五也是稱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迪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的眾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情就是這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三代夏至日節;邪月邪日驅離,等等。迄今為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劃龍舟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角粟”、“筒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多。從餡的角度來說,北方有很多小棗的北京棗子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繼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8.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同學們,老師們: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內容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xx日,也就是本周四。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紀念屈原的傳說。屈原,中國古代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於20xx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正直、博學、有才能,在楚國身居要職。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遭到打擊和拒絕,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非常憤慨,他在流放期間寫了許多愛國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的軍隊占領了楚國的首都。楚失千裏,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悲慘景象。農歷五月初五,他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他62歲了。
人們熱愛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他們劃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沒有找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就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進水裏,希望用大米餵魚蝦,保護屈原的身體。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來到河邊悼念屈原,還會劃入洶湧的波濤中,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形成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今年端午節放假三天,即本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正常上課。假期請註意安全,尤其是最近流感嚴重,盡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後,祝同學們端午節快樂平安。
9.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到了。妳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讓我告訴妳!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也稱為中秋節。還有壹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歡天喜地下水了。”
每年,我們都吃粽子。傳說是:“屈原投河自盡,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進河裏。後來演變成竹葉,扔到河裏餵魚蝦。”我們還會把菖蒲紮成壹束,掛在門前,象征著去除不祥之劍辟邪。
端午節最盛大的活動是劃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與賢臣屈原依依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我們現代人劃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我的端午節知識還可以!妳猜怎麽著
謝謝大家!
10.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和掛艾葉。從我記事起,每到端午節,奶奶總是包粽子,煮鹹鴨蛋,蒸大蒜,給我做香包,帶五色線。爺爺把買來的艾葉插在門上辟邪。
今年的龍舟節適逢星期六。周五我爺爺奶奶把過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等著我們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給我拿來了香囊和五色線,我陶醉在艾葉的清香中。我自願去學包粽子。奶奶說,打包前問個問題,看妳知道不知道。為什麽粽子的葉子外面是綠的裏面是白的?我無法回答。奶奶說,寓意是清清白白,像屈原壹樣。聽了奶奶的解釋,我感嘆: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統真好,既能讓我們吃到美食,又能起到教育作用。
我開始包棕色的種子。我從蘆葦葉堆裏挑了壹片大綠葉,碧綠如玉,筆直的紋理清晰可見,非常好看。我把葉子卷成金字塔狀的卷。不知何故,調皮的棕櫚葉總是不聽話。當他們剛剛卷起來準備放米飯的時候,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看著奶奶他們已經包好幾個包了,我急得“汗流浹背”。我媽看著我的尷尬,笑著說:“包粽子看似簡單,其實包起來並不容易,就像妳好好學習壹樣,壹定能學會。”
辛苦了,壹個粽子包好了。雖然不漂亮,但這是我第壹次包粽子,我為自己的作品感到驕傲!我還把我包餃子的照片拍了下來放在QQ上留作紀念。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別提有多開心了。我的粽子是全世界都吃的粽子!
謝謝大家!
11.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同學們,老師:妳們好!我是xxx。端午節快到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是我還是要給妳介紹壹下!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六月xx日。也叫端陽節、午時節等等。
妳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總結起來,大概有幾點:
1,紀念這壹天死於古洛河的楚國詩人屈原。
2.歡迎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奉為河神。
3.為了紀念孝順的女兒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候她才十四歲,每天沒日沒夜的在河邊哭。17天後,5月5日她投河自盡,5天後擡出父親的屍體。
4.遇見道神。伍子胥死後,他成了道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用皮革包起來,在5月5日扔到河裏。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粽子都是用艾葉包著的。家人壹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粽子有很多種,蛋黃粽子,肉粽子,蜜棗粽子。我們還會在端午節劃龍舟,這是對屈原和曹娥的祭祀..劃龍舟不是壹個人做,而是十幾個人,壹個人在前面敲鼓。龍舟看起來就更漂亮了,非常精致,全是木雕,雕塑家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在街上看到背著艾虎的女人。人們認為艾虎可以辟邪,孩子們會戴上香囊來辟邪。
今天到此為止。大家對端午節了解很多,就不介紹了!
謝謝大家!
12.端午節演講三分鐘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也稱為端陽節、午節和五月節。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向汨羅江投河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艾葉,抽白術、白芷,喝雄黃酒,也是壹種習俗。
粽子有很多種。如果以地域來劃分,可以分為南北。另外,就連做粽子的葉子種類也分南、北。
粽子的南北差異:因為南方盛產竹子,所以就地取材,用竹葉來捆綁粽子。大部分人喜歡用新鮮的竹葉,因為用幹竹葉紮的粽子煮熟後不會有竹葉的香味。
而北方人則習慣用蘆葦葉紮粽子。蘆葦葉細長窄,要兩三片重疊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粽子以甜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
因為是星期天,我媽媽在家忙著包粽子。準備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粽子葉和糯米,還有各種不同的“餡”,有蜜棗、豆沙、紅豆、鮮肉、花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