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其中有大量的竹詩,其中5首直接被提及,出現7次。有幾十處間接引用。
比如《馮偉淇澳》詩說:遙望淇澳,青竹雄偉。
歷史上對《詩經》中關於竹子的上述記載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實提到竹子是無可爭議的。
《詩經》是春秋時期編纂的。此後,各朝代的各種古籍中都有竹詩畫的記載。
在描述竹詩畫的時候,不得不提幾個愛竹的感人故事。
據《太平禦覽》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有壹次派人住在壹所空房子裏,命令他種竹子。
或者問,何苦暫住?低聲說了半天,他指著竹子說,妳怎麽能壹天沒有這位先生呢?他壹生熱愛竹子,竹子是他的好朋友。
到了宋代,蘇東坡也對竹子大加贊賞。他在《於謙和尚陸雲軒》壹詩中說:食無肉,不如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人有瘦有胖,外行無藥可救。
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的傑出藝術家之壹,他特別喜愛並擅長畫竹子。他的竹畫詩也有數百首,豐富多彩,別具壹格。
他在竹石圖畫眉上題詩壹首,說:咬定青山不放松,根原在破巖。
盡管千難萬險,它依然堅強,是東西南北的風。它高度贊揚了竹子不畏逆境、欣欣向榮的本性。
在中國革命史上,許多先輩在竹子上作詩,其中方誌敏烈士最為典型。他寫了對聯掛在臥室裏勉勵自己:心中有三愛,奇書,山川秀美,園中所植四物,松、竹、白蘭甚至他的兒女都以松、竹、李、蘭命名,可見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革命的艱難關頭,他寫出了長虹的史詩:雪壓竹頭低,低者欲得渾。
壹輪紅日升起,依然與天空和諧。
竹文化是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總結出來的謙虛、正直等做人的精神面貌。其內涵形成了漢民族的性格、稟賦和精神象征,也是竹子特有的審美價值。
竹子是壹種高大、快速生長的草本植物,莖為木質。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以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和太平洋島嶼的分布和種類最為集中。
竹簽挺拔,纖細,四季翠綠,傲雨,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他們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壹,梅松竹三友之壹。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自古以來就重視畫竹,這不是偶然的。竹子的崇高精神和特殊的審美價值不僅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也成為藝術家們推崇的典範。
竹畫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占有相當的地位,中唐時期,竹子已經形成了壹個特殊的繪畫題材。北宋的文同創立了湖州竹派,被後世尊為朱墨畫派的鼻祖。元代的柯、高、倪瓚,明代的王弼、夏暢、徐渭,清代的石濤、、蒲華、吳昌碩等都畫過大量的竹子,推動了竹子繪畫藝術的發展,為竹子繪畫技法和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迄今為止,中國的竹畫藝術壹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勢頭,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竹畫在唐代已經流行,中國畫中的墨竹創立於唐代。
宋代以後,畫竹更為成功。
著名的竹畫家層出不窮。
大詩人蘇東坡是竹畫大師,他的二兒子蘇果是竹畫大師。他最好的朋友文也是壹位竹畫大師,他有高超的竹畫技巧。
蘇東坡胸有成竹的繪畫理論,被歷代水墨竹席畫家所遵循,傳統繪畫創作亦步亦趨。其畫《水墨竹圖》,堪稱傑作,可身姿瀟灑,逼亂彈之秀,疑風可動,雍容華貴。
他的名篇《簫谷竹文書畫鑒賞》是壹部傳世之作。文章說畫竹子必須先在胸前。
歷代著名的竹畫家各具特色,在繪畫實踐中形成了各種流派。
他們畫竹子畫得非常傳神,栩栩如生,所以白居易曾稱贊突然擡起頭不像畫,低著耳朵聽。
清代竹畫也相當繁榮,“揚州八怪”開創了竹畫的空前局面。
中國繪畫的傳統要求是真實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觀形態,而鄭板橋的竹畫不僅表現了客觀對象的自然特征,而且表現了作者的個性、思想和對社會的態度。
他不僅留下了許多精彩的竹畫,還留下了《竹書六十九首》。他稱贊竹君、石大人、千歲朋友和四季春。
竹子是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中國的造園史始於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的靈臺、靈沼、靈器的修建,可以說是最早的皇家園林。
據《尚書·龔宇·東南之美》中的竹箭記載,古人很早就懂得欣賞美麗的竹林景色。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大力營造林園,從山西雲岡引進竹子到鹹陽(見《集註》,皇帝開始做假臺時,四面貧困,從雲岡得到素竹)。這是竹子被用於園藝的最早記錄。
當時,種植竹子和建造竹園大多局限於建造狩獵場和戰略物資基地,竹子園藝還處於初級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園林從萌芽階段進入發展時期。
當時受政治動蕩和宗教思潮的影響,文人士大夫崇尚神秘淡泊的風光,遊覽名山大川,壹時成為壹種時尚。詩歌和萌芽的山水畫謳歌了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 * *創造了壹個園林,與皇宮不同,竹子立刻融入了造園之中。
當時,皇家森林和官員私人花園中的竹子造景也相應發展起來。
《水經註》中介紹了北魏著名的皇家園林華林園,其中說,竹子和柏樹被分層的石頭遮蔽,並在春天的壹面薄薄地刺繡。
《洛陽伽藍》記載了洛陽縣官貴族的私家園林,有桃、李、夏青、竹、柏、冬青等。
王傳唐代文人王維規劃的其他產業,還有金竹嶺、竹裏關等竹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霽親自參與了壽山監獄的規劃。從宋徽宗親筆書寫的《艮獄錄》可以看出,它是北宋園林中竹子造景的典型範例。
南宋時,定杭州為都城,改稱臨安。貴族、官僚、富商在江南居住,皇宮、私家園林的繁榮不言而喻,促進了江南園林後來的發展。
唐宋時期,竹子被廣泛使用。
北宋李所著《洛陽名園記》對19座私家園林進行了評述,並對貴人園、東施西園、輔政園、妙帥園等10座家居園林的竹景進行了專門描述。
我們還可以從南宋細心的吳興園林中得知,吳興的家居園林中也有竹子。
竹子園藝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
明清園林繼承唐宋傳統,逐漸形成地方風格,其中以庭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達到壹個高峰。
竹子與水、巖石、園墻建築、竹林景觀的結合,是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壹。
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以及揚州個園、徽州逍遙堂等都成功運用於竹子造園,許多造園手法至今仍為現代人所采用。
明清時期,出版了壹批有關造園技術的理論著作,如王的《群芳譜》、屠隆的《山寨閑情筆記》、李漁的《居室隨筆》等。影響最大的著作是《園冶》和《文震亨年譜》,這兩部著作都對竹造園作了詳細而精辟的論述,為後人所景仰和效仿。
明清時期的園林,尤其是竹園,進入了成熟階段。
隨著詩、書、畫、園藝藝術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庭院造景,於是出現了盆景這種可以在屋內隨時欣賞和玩耍的自然景物的縮影。
據考證,中國盆景的出現是在唐代,宋代的許多名人卷軸中都可以看到竹子制成的盆景。到了明清時期,三友盆景廣為流傳。
竹子盆景的制作和欣賞都在其余考表和群芳譜中有介紹。
北京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壹件翡翠制成的竹子盆景,這是乾隆皇帝李鴻80壽辰時大臣們贈送的珍品。
如今有許多精美的竹盆景產品,如周壽娟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以及揚州的《瀟湘流水》、《翠葉圖》、《竹林逸》、《東坡遺》等壹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竹盆景作品。
竹子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用途廣泛。
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竹子用於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竹子在人類從築巢、打洞到地面居住的進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江蘇吳縣草鞋山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作為建築材料的竹子。漢代的甘泉宮和黃岡竹樓都是用竹子建造的,享有盛名。
從服裝的角度來看,竹子在中國人服裝的起源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秦漢時期出現了竹鞋、竹帽、竹傘,以竹為布,以竹為冠,以竹為雨,壹直沿用至今。
在唐代,竹布是嶺南地區壹些郡縣的重要貢品之壹,竹子也是古人的裝飾材料,表明了竹子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
從食用的角度來說,竹筍和竹蓀是非常受歡迎的美味佳肴,竹子是歷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
根據先秦文獻記載,三千多年前的竹筍就是餐桌上的佳肴。
竹筍的吃法很多,可以烹飪成千上萬種美味。
竹子還具有特殊的醫療價值。在中國最早的醫學書籍中,就有用竹子治病的歷史記載。
竹子全身都是寶。由葉、果、根、莖制成的竹茹、竹汁都是療效顯著的藥材。竹黃和竹蓀也是治病的良藥。
交通工具和設施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文明的標誌之壹。竹子在交通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工具和設施的起源和發展與竹子密切相關。古代人用竹子制作竹車、竹筏、船和橋梁工程,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許多第壹,為世界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考古資料證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民就開始用竹子制作竹制器皿。
仰韶文化Xi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有竹編織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帶有竹紋飾的印花陶器,浙江吳興前山陽遺址出土了200多件竹器。
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竹制品的種類越來越多。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竹器的生產已經成為當時社會中壹個重要的生產部門——竹制手工業,竹器已經成為當時普羅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漢代竹器有60多種,晉代有100多種,唐宋有近200種,明清有250多種。
比如蘆葦、蘆葦、碗、筷子、勺子、盤子、碗、蒸鍋等。炊具,籃子,谷倉,谷倉和裝物品的箱子,家具包括床,沙發,座椅,椅子,枕頭,椅子,屏風,桌子和櫥櫃。
從人類生存環境的角度來看,竹子也發揮了它的特殊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了竹子的特殊防護作用,重視竹子在城市中的防護作用和民居建築的安全。竹子在歷代被用作柵欄墻,以防止小偷,保護城市和住宅建築的安全。
竹林因其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凈化空氣、防止風害等功能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古今中外的人們都不允許拿它來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存環境。
由此可見,竹子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展現了竹文明的風采。
所以,竹子與人生活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說,是吃竹筍的人,住竹瓦的人,扛竹筏的人,煮竹薪的人,穿竹皮的人,寫竹紙的人,走竹鞋的人。真的是壹天都離不開這位先生。
在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松、竹、梅被稱為老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竹子並列其中。可見,竹子在中國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它的莖稈高大美觀,葉子色彩鮮艷,形狀各異;它四季常青,婀娜多姿,別具壹格,妙趣橫生。
當人們有閑閑地漫步在綠竹下,壹種無限的愜意和悠遠的意味便油然而生。蘇東坡曾說:“食無肉,不如居無竹。”
竹子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松柏那樣雄偉,不像桃李那樣嬌嫩,卻以其端莊典雅的面貌和高尚的節操為人稱道。
它誠實無私,不做作,不苛求環境,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地給大地遮陰,還富於民。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非常豐富和獨特,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審美意識和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學、繪畫藝術、工藝美術、園林藝術、音樂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竹子是中國文學中的壹個重要主題。從《詩經》時代開始,歷代都有優秀的詩詞歌賦贊美竹子,創作了無數的文學作品,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竹子文學,在中國文學中獨樹壹幟,異彩紛呈。
工藝美術是審美與生活的結合,是科學與藝術的產物,竹子是工藝美術的重要材料。幾千年來,中國先民用竹子編織、雕刻出各種賞心悅目的工藝品,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
考古資料證實,竹編始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春秋戰國時期竹編藝術達到較高水平,尤以楚國最為發達,品種豐富,以技藝高超、風格獨特著稱。
雕刻技術形成於商周,竹刻藝術作品留存於漢代,六朝文獻中有竹刻藝術作品的記載。
唐朝以後,著名的竹刻家大量湧現。
宋代出現詹成,明代出現以朱祖孫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等竹刻家出現在金陵(今南靖)。
清代中葉,湖南邵陽、四川江安、浙江黃巖等地形成了雙簧竹刻,成為竹刻藝術的主流,民國初年,出現了由張誌宇在京發起的北派竹刻。
竹子也是工藝美術中的壹個題材,蘊含著喜慶、吉祥、長壽、幸福、富貴、興旺、吉祥等吉祥內容。千百年來壹直流行於漢族民間裝飾藝術中,廣泛應用於雕塑、刺繡、印染、陶瓷、編織、剪紙等各種手工藝品的創作中。
竹子與中國的音樂文化有著重要的聯系。竹子是制作樂器的重要材料。中國傳統的管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都是用竹子做的。
竹子對中國音樂的起源有著重要的影響。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從周代開始,歷代都用竹子來定調。所以在晉代就說絲不如竹,在唐朝就把演奏樂器的藝人稱為竹人。
可見,竹子是中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質載體。
竹子對中國的宗教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古代先民崇拜竹圖騰,將其作為圖騰崇拜對象,將竹子作為工具和祭品。
道教和佛教以竹子為教義崇拜竹子,追求竹子營造的環境。
竹子在民間文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竹文化與口頭文學藝術、娛樂活動和信仰習俗相關聯;它進入了人類的儀式體系,在祭祀、婚喪、交往、節日、韓規等社區文化中形成了漢族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