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喜歡看上海滑稽戲,滑稽戲是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中期時,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它的傳統劇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裏洋場”特有的世俗,它的創作方法又極具海派特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上海滑稽戲誕生於清末民初。滑稽戲從清朝末年上海的學生和留洋歸來的知識分子演繹的“新劇”(後曾稱文明戲)中脫穎而出;它以新劇為載體,壹方面以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秀喜劇以及國外喜劇為榜樣演出“滑稽劇”、“滑稽新劇”、“滑稽喜劇”、“趣劇”,壹方面又在很多新劇的正劇裏作“滑稽穿插”。1914年,由移風社和任天知的開明新劇社在上海演出了第壹個滑稽戲《誰先死》,這是當時的代表劇目,該劇巧妙地融入戲劇沖突,將誤會和弄巧成拙等喜劇元素與新劇的敘事性結構相映襯,開創了滑稽戲表演樣式的先河。後人也時常將這部戲的滑稽套路運用到其他滑稽戲中。20世紀30年代以後,上海滑稽戲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在這壹時期,誕生了滑稽三大家:“老牌滑稽”王無能,錢無量、“社會滑稽”江笑笑與鮑樂樂、“潮流滑稽” 劉春山,盛呆呆,他們競相獻藝、施展滑稽才能,紅遍上海灘。1930到40年代是滑稽發展的鼎盛時期,在上海各大遊樂場、電臺播音和堂會演出的藝人最多時達到壹百多檔。第壹代滑稽藝人還有丁怪怪,筱快樂,何雙呆,鮑樂樂、趙希希、張冶兒,易方朔,陸奇奇,侯壹鳴,陸嘯梧,於鬥鬥、任咪咪,金慧聲,裴楊華,唐瑛瑛、胡恨地,仲心笑,陸希希,胡琪琪等人,繼起的第二代滑稽藝人有朱翔飛、程笑亭、範哈哈、笑咪咪、笑嘻嘻、姚慕雙、周柏春、袁壹靈、楊華生、文彬彬,田麗麗,鄧笑靈,張醉地,張呆兒,楊柳村、大娃娃、龔壹飛、王笑能等,其中很多人也都是後來滑稽的著名演員。?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占租界,上海遊樂場營業蕭條,堂會生意清淡,電臺被敵偽封鎖,獨腳戲藝人謀生困難,於是出現了獨腳戲藝人聯合起來演出的大型滑稽戲和滑稽戲劇團。1942年初,江笑笑發起和組織楊天笑、趙寶山、仲心笑等采用文明戲的體制,發揮滑稽的表演手法,演出了第壹個有故事情節和扮演人物的正本大戲《壹碗飯》,劇作諷刺囤積居奇的米店老板,同情衣食無著的下層人民,引起市民廣泛***鳴,頗受歡迎,被認為是由獨腳戲到滑稽戲的第壹個劇目。與此同時,江笑笑、鮑樂樂等又組織成立了第壹個滑稽戲劇團“笑笑劇團”,最初演出的劇目有《瞎子借雨傘》、《大鬧明倫堂》、《荒乎其唐》、《五顏六色》等,隨後,其他獨腳戲藝人和部分文明戲演員也紛紛組織滑稽戲劇團,至1940年代末,僅上海就有大小職業滑稽戲劇團40多個。此後,曲藝獨腳戲雖依然存在,戲劇滑稽戲卻從此誕生,很多演員也是獨腳戲與滑稽戲壹身二任。1949年以後這壹時期的滑稽戲,上演了許多歌頌新時代、揭露舊社會的作品,這與20世紀50年代初的整個政治氣候密切相關。滑稽藝人和劇團紛紛接受思想改造,職業環境、藝術修養等方面上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他們積極向上,懷著感恩的心情,創排了壹批配合當時政治運動的滑稽戲。?20世紀80年代以後,文藝舞臺重新煥發了青春,壹批滑稽劇團紛紛恢復或者重建。1981年上海舉辦首屆戲劇節,滬上***有五臺大型滑稽戲參加演出,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滑稽戲創作、演出和理論探討受到了社會和學界的高度重視和關註。當年的滑稽新生代、如今的滑稽中堅,也大多從獨角戲的錘煉中脫穎而出,迅速被觀眾熟悉。進入21世紀以後,滑稽戲題材顯示出多樣性,有移植外國喜劇經典的《第十二夜》,也有恢復繼承方言話劇名作的《啼笑因緣》,還有融入時尚元素的《愛情樣板房》等,實踐力度在進壹步擴大。希望大家也喜歡上海滑稽戲藝術!
上一篇:端午手抄報內容簡短2021下一篇:經典童話短篇【十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