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總熱能
合理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糖尿病患者宜保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正常體重。對於肥胖人群,壹定要減少熱能的攝入來減肥,降低血糖,提高糖耐量;對於瘦弱或營養不良者,應增加熱能的攝入,同時增加蛋白質的供給,以增加體重(肥胖者指體重≥20%的正常值,瘦弱者指體重≤20%的正常值)。孕婦、乳母和兒童需要增加熱能的攝入,以維持其特殊的生理需求和正常的生長發育。所以熱能供應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血糖、尿糖、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活動量以及有無並發癥來決定。男性比女性需要更多的熱能,老年人比年輕人低,高活動者比低活動者高。總熱量攝入應維持或略低於理想體重。
2.碳水化合物的供應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能。如果熱能供應充足,可以減少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有益健康;如果供給不足,容易引起酮尿癥,不利於疾病控制。
近年來的實驗數據表明,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但對於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是否可以增加血清甘油三酯的觀點不壹。因為影響空腹血脂的因素很多,比如飲食中的總脂肪含量、飽和脂肪酸含量、總熱能等等。有人認為糖尿病患者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引起的空腹甘油三酯升高是暫時的,壹旦病情得到控制,血清甘油三酯可以降低。目前大多數人主張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增加到總能量的60%左右,每日攝入量控制在250 ~ 300克。對於單純采用食療的正常體重的人來說,剛開始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每天200克,相當於主食250克。經過壹段時間的治療,如果血糖下降,尿糖消失,可以逐漸增加到300克左右,相當於主食300 ~ 350克。對於藥物治療者,在病情控制不理想時,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200 ~ 250克,相當於主食250 ~ 300克;尿糖下降,病情穩定時,可放寬至250 ~ 350g。主食300 ~ 400克左右。對於輕體力勞動者,尤其是老年人,主食壹般不超過300克。對於肥胖者,碳水化合物可以控制在150 ~ 200g,相當於150 ~ 250g的谷物。對於使用胰島素的人,可以適當放寬。不滿意單純飲食控制者可適當減少。因其他疾病暫時不能進食者,每日註射葡萄糖150 ~ 250g,預防酮癥酸中毒。
3.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其熱能輸出是碳水化合物的兩倍以上。脂肪的食物來源是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為了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患者血管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食物中脂肪的攝入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提倡將飲食中脂肪提供的熱能降低到總熱量的25%,甚至更低,應低於每公斤體重1克,並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含脂肪食物含有各種食用油,含量約為100%;其次是黃油,含83%;芝麻醬54%;再次是花生、核桃、瓜子等硬果,占40% ~ 70%。各種肉根據胖瘦不同。肥豬肉60%以上,瘦肉只有1% ~ 3%,比如雞肉。雞蛋的含量約為15%,牛奶的含量約為4%。
為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需要註意的是,脂肪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小於總熱量的10%,約占總脂肪的1/3。壹般來說,固體黃油、牛油、羊油和豬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而家禽脂肪比動物脂肪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黃油、可可油和椰子油比其他植物油含有更多的飽和脂肪酸。植物油、魚油、硬堅果油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多為液態。所以糖尿病人要吃植物油,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
人體內不能合成但必須從食物中攝入的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代謝的重要物質。它們能促進膽固醇的轉化和排泄,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對糖尿病有益。植物油是人類必需脂肪酸的主要來源。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壹般主張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每天300毫克,因此應限制選擇膽固醇高的食物。所有肉類產品都含有膽固醇,其他如蛋黃、黃油、甲殼類動物和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也很高。然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不壹定會引起血清膽固醇的增加。
膽固醇是促進動脈硬化的因素之壹。因此,人們普遍對膽固醇有壹種恐懼感,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患者,他們往往排斥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實際上,膽固醇是人體神經組織和壹些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它能把破壞紅細胞的物質變成無害的物質,是人體正常代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果因為害怕動脈硬化而盲目拒絕壹切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那麽很多優秀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就會受到限制。如禽肉、水產品、雞蛋等。都是人體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還富含膽固醇。
此外,血清膽固醇濃度不僅與膳食膽固醇含量有關,還受膳食總熱量、總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P/S)的影響。因此,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不能單純強調膽固醇的攝入,而要綜合考慮。
4.充足的蛋白質供應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和修復、更新人體組織、調節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素。
糖尿病患者飲食中蛋白質要充足,攝入量應與正常人相當或略高。糖尿病引起的代謝紊亂,使蛋白質分解過快,流失過多,容易出現負氮平衡。所以飲食上要補充足夠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占總熱能的百分比應為15% ~ 20%。每克蛋白質提供16.7千焦的熱量。在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20種氨基酸中,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蛋氨酸和纈氨酸等8種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被稱為優質蛋白質。所以每天攝入蛋白質的1/3來自肉類或蛋類。植物中的豆類也富含必需氨基酸。沒有必需氨基酸,即使蛋白質的量足夠甚至過多,機體仍然呈現負氮平衡。
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與糖尿病密切相關,尤其是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B12和維生素A等。維生素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的供應。壹般來說,谷類食物含有較高的維生素B1。由於糖尿病飲食限制了主食的攝入,維生素B1的來源往往不足,容易發生維生素B1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如常見的手腳麻木、多發性神經炎等。常見食物中硫胺素含量見表14。維生素B1壹般在酸性溶液中穩定,受烹調方法的影響,容易被堿性溶液破壞。所以烹飪時不要加堿。維生素B1是壹種水溶性維生素,在幹燥環境中相對穩定,但在水溶液中如果暴露在高溫下時間過長,很容易被破壞。
維生素B12可以改變和緩解神經系統癥狀。粗糧、豆幹、內臟、蛋類、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含B族維生素較多。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微血管病。新鮮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
6.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供應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應註意減少鈉的攝入。高鈉易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脂、腎功能不全等並發癥。當病情控制不好時,容易出現各種感染和酮癥酸中毒。要註意適當補充無機鹽,如鉀、鎂、鈣、鉻、鋅等元素。低血鎂的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適當補充鎂是預防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措施。鈣攝入不足會導致患者骨質疏松。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鉻明顯低於正常人。鉻對碳水化合物代謝有直接作用,促進蛋白質合成,激活胰島素。鉻缺乏時,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鉻的供給可以改善糖耐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人體內鉻的含量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普遍存在微量元素鉻的缺乏。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壹,也是胰島素的生物活性劑。鉻雖然只占人體體重的0.01%,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著重要作用。輕度缺乏會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嚴重缺乏會導致空腹血糖升高,尿糖呈陽性。在人體內,三價活性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成分,與胰島素結合時可增加胰島素受體,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給老年患者補充8克含鉻釀酒酵母,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總脂。含活性鉻的食物有釀酒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
鋅在糖尿病飲食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人體內有幾十種酶需要鋅的參與才能維持其活性,發揮其功能。鋅不僅參與胰島素的合成,還具有穩定胰島素結構和輔助葡萄糖在細胞膜上轉運的作用。每個胰島素分子有兩個鋅原子。鋅供應不足會減少胰島素分泌。另外,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鋅吸收不良,要及時補充。成人每日鋅的需要量與飲食中氮的水平有關。壹般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越高,對鋅的需求量就越高。我國推薦的成年人鋅供應標準為每日15 mg。壹般飲食中的鋅含量不會引起鋅中毒的問題,但如果使用含鋅藥物或含鋅添加劑,應在醫生的監督指導下進行。血漿鋅的正常標準是90 ~ 130 mg。飲食中鋅的最佳來源是肉類、海鮮和家禽。谷物麩皮中的鋅含量也很高。
7.膳食纖維的供應
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證實,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改善糖耐量。在膳食纖維攝入高的地區,糖尿病的發病率較低。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血壓、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等並發癥。糖尿病患者膳食纖維增加,尿糖降低。但是,過多的膳食纖維會影響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壹般認為,每4.184 MJ熱能應補充12 ~ 28克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有兩種:可溶性和不溶性。可溶性纖維包括果膠(含水果等軟組織)、海藻酸鹽、豆膠等。不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是細胞壁的成分,來自谷類和豆類種子的表皮以及植物的莖和葉。補充麥麩、豆皮等不溶性纖維時,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吸收。再者,膳食纖維最好與碳水化合物食物混合才能發揮作用。目前壹些食品配料表中的粗纖維含量不足以反映實際纖維含量。可溶性纖維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糖尿病飲食提倡使用天然膳食纖維,而不是純化纖維。糖尿病飲食中的粗纖維量約為每天15 ~ 20g,最好來自天然食物。長期食用富含粗纖維的植物應註意定期補充血液中的鈉、鉀、鈣、磷、鐵、鎂等,因為粗纖維食物會導致無機鹽和氨基酸的流失。腹瀉和植物神經紊亂的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食物。
8.合理安排膳食
為了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使其正常分泌胰島素,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要吃三餐,有條件的可以增加餐數或加餐。每餐最好是主副食搭配,備餐包括主副食、蔬菜、食用油。
壹日三餐,主食的分配可以是早餐65,438+0/3,早餐65,438+0/5,午餐和晚餐2/5,需要定時定量。9.
糖尿病飲食
熱能餐的分配比例尤為重要。通常是結合飲食習慣、血糖和尿糖上升時間、服用降糖藥,特別是註射胰島素的時間、病情是否穩定來決定分配比例。盡量少吃,定時多餐。防止壹次吃太多,增加胰島負擔;或者壹次吃得太少,導致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
註射胰島素或易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應在三餐之間加餐,睡前加餐更為重要。加餐的食物熱量要算在每日總熱量裏。從正餐中留出壹小部分主食作為加餐,是預防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人的菜要清淡,盡量少吃煎、炸、炒、炸的食物。食物加工應以煮、燉、煮、蒸、燜、燉、涼拌為主,減少多余脂肪的攝入。
10.飲食註意事項
(1)稱重食療:糖尿病食療是壹種稱重食療,包括主食、副食、蔬菜、食用油、鹽。所有不可食用的部分如皮、根、骨等在烹飪前都要去除,稱重處理後再烹飪。
(2)不加糖:糖尿病飲食烹飪的原則是不加糖,不做糖醋,不限制蔥、姜等調料。愛吃甜的糖尿病人可以用甜味劑代替。
(3)飲食禁忌:空腹葡萄糖、蔗糖、麥芽糖、蜂蜜、甜點等純糖食物。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芋頭、鏃、粉條等,原則上不用。如果需要吃的話,要減少壹部分主食,進行替代。
(4)不可隨意添加食物:糖尿病患者應按規定量進食,不得隨意添加其他食物。如果饑餓感難以忍受,病情允許,請求醫護人員允許添加大容量、低熱能的食物。如青菜、大白菜、黃瓜、冬瓜、西紅柿等。
(5)終身飲食控制:糖尿病需要終身飲食治療。平時要按照治療飲食的要求攝入營養,照顧患者的飲食習慣,盡量做到豐富多彩,美味可口。病情穩定後,可根據勞動強度和活動情況適當放寬限制,以保證正常工作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