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急急急~ ~

急急急~ ~

中國畫與水彩畫的異同

水彩畫和中國畫產生於不同的地域,繪畫的基本理念也有很大的不同。總的來說,中國藝術註重表達主觀感受,西方藝術註重表達客觀存在。反映在繪畫上,中國畫講究神韻,水彩畫更講究形。如果把中國的繪畫比作抒情詩,那麽水彩畫就像壹張寫實的照片。但都是用水做顏料調和劑,都是在紙上作畫,所以有很多相似或相似之處。本文旨在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兩種繪畫的異同,從而取長補短,取長補短,促進中西繪畫的進壹步融合。

壹,中國畫和水彩畫的概念

(1)中國畫的概念。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我國傳統水墨畫[以墨為主,少用或不用色彩]和彩墨畫[也用墨,但用色重,包括不用墨的無骨畫]。它是以水為媒介,用毛筆、墨、礦物顏料和植物顏料在宣紙或絲綢上作畫的壹種繪畫形式。“國畫”壹詞是“繪畫範疇”的壹個概念,以區別於西畫。中國畫按藝術技法可分為工筆、寫意、兼筆三種形式。工筆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體,筆觸工整細致,色彩渲染層層疊疊,細節刻畫細致入微,故稱“工筆”。工人,整潔的意思。寫意,就是用大膽簡練的筆墨描繪物體的形狀和精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要求壹個畫家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創造出事半功倍的精妙意境,運筆準確,筆力嫻熟,切中要害。兼職寫作是工筆和寫意的綜合運用,有的偏工,有的偏寫,等等。此外,還有壹幅無骨畫。無骨畫也叫無骨畫。在中國畫中,畫家畫物體的輪廓和脈絡時,壹般都是先用墨汁來畫。這種畫法屬於骨畫法,這裏所謂的“骨”就是墨線。無骨畫是壹種不用墨線直接用色彩造型的中國畫。在無骨畫中,還有壹種畫和水彩畫很像,我們稱之為肖像畫。因為這幅畫和水彩畫很像,所以要單獨研究它的異同。在下面的討論中,我們暫時不列出無骨畫進行專門的解釋,以減少本文的篇幅。從藝術的角度來說,中國畫也可以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分支,而中國畫中的動物、鞍馬、昆蟲、瓜果蔬菜可以分別歸入這三大類。

(2)水彩畫的概念。水彩畫起源於西方,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得到發展。也是壹種以水為介質,用色彩豐富且大多透明的水彩顏料在白紙上作畫的繪畫形式【白紙是壹種“硬白紙”,如我們通常所說的白報,壹般不需要中國畫專用的“軟白紙”——宣紙】。在大的概念上,我們可以認為水彩畫是以“色”為原料,以“水”為媒介【油畫就是把顏料和油混合在壹起】,在特制的“硬白紙”上作畫,非常註重光影效果的壹種色彩豐富的繪畫形式。

二、中國畫和水彩畫在主要工具材料上的異同

(3)畫紙。水彩畫和國畫都是以白紙為主。中國畫用宣紙和絲綢。宣紙有生熟之分,但兩者都是軟的,可以說是“軟紙”。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的表現也決定了中國畫的特點。尤其是用絹和紙作畫,更容易發揮筆墨趣味。宣紙的滲透特性,加上毛筆的剛柔相濟,使筆墨變化無窮。水彩畫用有壹定硬度的白紙,比如法式拱門水彩紙。與宣紙和絲綢相比,水彩紙可以說是“硬紙”。理想的水彩紙紙面潔白,質地堅實,吸水性適中,遇水後紙面平整,紙紋也分厚薄。

(4)墨色和黑色。在中國畫中,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墨分五色的說法。在水彩畫中,只有黑色顏料。對於這種黑色顏料的使用,水彩畫沒有中國畫那麽講究。

(5)刷。水彩畫和中國畫都是以毛筆為主。只是因為歷史原因,兩把刷子在外觀上有些不同,但本質上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中國畫用的毛筆,水彩畫用的毛筆,要有壹定的彈性和含水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兩把刷子也可以壹起使用。比如國畫中常用的狼毫刷、白雲刷、山水刷,都可以用來畫水彩畫。

(6)硯臺和調色盤。調色板是水彩畫家和中國畫家不可缺少的繪畫工具。硯臺是中國畫家不可或缺的繪畫工具之壹,而水彩畫家根本不需要硯臺,幾塊調色盤就行。

(7)顏料。從原料來源來說,水彩顏料和國畫顏料基本相同,都是來自動植物、礦物和化學合成【國畫中的化學合成顏料是後來借鑒水彩顏料而來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7-1】中國畫用的顏料有兩種:壹種是礦物,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綠、石黃、白粉、金粉、銀粉;另壹類是植物,如菁、藤黃、胭脂、品紅等。因為國畫用的顏料多為天然礦物或動物外殼的粉末,經得起風吹日曬很久。如敦煌壁畫、漢墓壁畫,至今仍保持鮮艷的色彩。水彩顏料有容易褪色的缺點。水彩作品在壹定時間後容易褪色,特別是在陽光和空氣的接觸下,變化更快。這是因為水彩畫使用了玫瑰紅、紫羅蘭、藤黃、草綠等多變的顏料。

【7-2】有不同種類的顏料。水彩畫的種類遠遠多於國畫顏料,色彩層次豐富,色彩鮮艷。常用的水彩顏料有檸檬黃、中黃、卡其色、朱紅色、卡其色、深紅、玫紅、草綠、翠綠色、群青、藍色、熟棕、煤黑等。

【7-3】兩種顏料在“硬白紙”上的光暈效果相似,即基本不暈;但在宣紙上,國畫顏料的暈染效果極強,而水彩顏料基本不暈染,顯得有點“油”。這是因為水彩顏料中含有少量的甘油。

【7-4】國畫顏料所用的原料,要經過磨、煉、沈、消等制作工藝,分為深、淺、細、粗,再進行精選,但壹般來說顆粒較粗。水彩顏料雖然也是從動物、植物、礦物中提取的,但其顆粒比國畫顏料細得多。溶於水後,晶瑩細膩,如果壹層壹層地塗在白紙上,也有晶瑩剔透的效果。水彩顏料很多顏色經過水調和後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其中藍色、檸檬黃、翠綠色和玫紅最透明,其次是群青、橙黃色和朱紅色。而土紅、土黃、煤黑、棕都不是很透明,但如果多加水,降低其濃度,也能出現透明效果。水彩顏料中的群青、赭石、土紅等礦物顏料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色調混合使用時容易沈澱。

(8)摻合劑。中國畫和水彩畫都是用水作為顏料的調和劑。水在中國畫和水彩畫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水彩畫,對水的使用都有很多講究。繪畫時,水量的多少取決於繪畫主題和畫面效果,與所選紙張的吸水性有直接關系。氣候的濕度也影響水的使用。但總的來說,水有三個作用:壹是調和顏料;二是把紙弄濕;第三種用於塗抹彩色墨水。比如水彩畫,壹般的繪畫程序是先把畫紙弄濕,然後再加顏料。如果第壹遍塗刷深度不夠,需要第二遍和第三遍塗刷。方法是將紙張打濕,最後壹層塗料幹後繼續在上面作畫。國畫中的工筆畫法也是需要分層畫的,這也要求上壹層畫幹了再繼續畫下壹層。在中國畫中,尤其是在寫意中,恰當地用水來調配彩墨,可以達到“淋漓盡致”的效果。其中,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9)覆蓋液體和明礬。在水彩畫的繪畫過程中,畫家為了達到壹定的繪畫效果,經常會使用遮蓋液。國畫材料裏沒有覆蓋液。在中國畫中,還有壹種特殊的材料是其他畫種不使用的【當然也包括水彩畫】。這是明礬。國畫中的明礬可以用來煮紙[就是將生宣紙熟化];二是在壹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彩色墨水的封閉液,起到壹些覆蓋液的作用;第三,可以直接作為繪畫顏料,比如冰雪畫。

三、中國畫和水彩畫在繪畫觀念上的異同

(10)繪畫設計。中國畫講究意為先寫,水彩畫以寫實為導向,註重寫實和淡彩的運用。晉代畫家顧愷之提出“巧近精思”。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筆記》中說:“丈夫的形象必須塑造,塑造的形象必須充滿骨氣。骨形相近,皆依大意,屬筆。”他認為,只有想法先來,畫中才會有奇怪的意義。清代放勛在他的《山居靜物論畫》中也強調了意境與繪畫的關系:“作畫必先定位,意為奇,意為高,意為遠,意為深,意為古。”他認為平庸的畫會平庸,庸俗的畫會庸俗,因為他們缺乏畫家最珍貴的“立意”。“意義”從何而來?來自畫家對現實生活的豐富觀察和創作經驗的充分積累;來自於畫家自身的修養。雖然西方畫家也重視繪畫的思想,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所說:“壹個畫家應該描繪兩個最重要的東西,人和人的思想和意圖。”而西畫對意境的要求與中國畫相差甚遠,這就把它放在了第壹位。壹般來說,西洋畫【包括水彩畫】更註重如何寫實,如何造型,如何表現光色。

(11)繪畫意向。中國畫講究繪畫的寓意和象征,水彩畫強調唯美。中國畫中的山水、花鳥往往含有象征意義。比如梅花和松樹象征著不屈不撓的抗擊嚴寒和冰雪的精神,荷花和竹子象征著高貴。明代王克玉在《珊瑚綱》中說:“古人繪畫,寓意深刻,落筆皆有主。”水彩風景畫和水彩靜物畫主要追求畫面之美,註重光色的和諧,但繪畫內容處於次要地位。

(12)審美要求。中國畫講究傳神的形式。水彩畫以淡色取勝。“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壹句名言。在中國畫中,“神”高於“形”。在這種審美觀的指導下,人不僅要外貌相似,還要精神相似,而且後者比前者更重要。水彩畫的重點首先是外觀的相似性,對“畫中神韻”的追求遠沒有中國畫那麽強烈。中國畫,尤其是寫意,追求壹種“美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水彩畫則強調“以形入畫”[當然完全不強調“神”的表現],註重畫面的整體性和概括性。有人說,西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種說法確實有壹定道理。近百年來,西方畫壇出現了抽象畫派和印象派,在他們的繪畫中,開始追求繪畫中的意境和神韻。

第四,作文規則的差異

(13)比例大小。水彩紙壹般長度較小,多為半米見方,更註重長寬比例,壹般符合黃金分割定律。在中國畫中,紙張、卷軸或立軸的長寬比例與黃金律完全不符合,但卻能很好地表達特殊的意境和畫家的主觀意趣。

(14)透視法。水彩畫遵循透視、解剖、色度學原理,基本技法是利用焦點透視在平面上創造三維空間。中國畫既用焦點透視,也用散點透視,但散點透視構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這樣就可以移山倒海,也就是在形象出現的時候,可以根據藝術需要延長或縮短,改變位置,以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這是我國古代畫家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的壹種獨特的透視方法。我們知道,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采用了散點透視法。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遙遠的鄉村畫卷到熱鬧的“虹橋”。觀眾可以看到城市和鄉村;妳既可以看到橋上的行人,也可以看到橋下的船只;妳不僅可以看到附近的陽臺樹,還可以看到遠處的街道和河流。而且無論站在哪裏,景色的比例都差不多。如果按照西洋畫的焦點透視畫,很多地方是畫不出來的。

(15)圖片空間。國畫的構圖法則中,還有壹條也很重要,水彩畫壹般不用,那就是把白算作黑。中國畫中,既有嚴守真實的場面和留白,也有打破真實,根據構圖需要而具有藝術性的場面和留白。這種恰如其分或人為設計的空白畫面,在中國畫中占有重要地位。把畫面留白作為繪畫壹部分的做法,就是所謂的“以白計黑”。中國畫特別註重對留白的管理,往往借用書法的手法,以白為黑,即沒有畫的部分要像有畫的部分壹樣仔細推敲和處理。水彩畫也有“留白”的說法。水彩畫的“空白”是指畫較深的顏色時,需要先省去壹些淡白的部分。恰當準確的留白或淺色也會增強畫面的表現力。

5.中國畫和水彩畫在繪畫技法上的異同。

(16)不同的建模方法。中國畫用線條造型,水彩畫用光影造型。中國畫最重要的壹個特點就是以線為形,以形傳神;用琺瑯的方法區分陰陽的明暗,只畫其形不畫其影。首先,中國畫家通過線條和筆觸勾掉輪廓、陰陽、肌理和體積。同時,在中國畫家眼中,線條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中國的畫家積累了很多在山水和服飾圖案上畫線的線型,如“十八筆”和在麻、斧劈、荷葉、米點上畫線的各種方法。這些都是水彩畫所沒有的。水彩畫也用線條和飛白【類似國畫】來塑造形象,但水彩畫的基本造型手段是光影。西洋畫【包括水彩畫】更註重通過光線和色彩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和空間感。沒有形式、結構、明暗的具體內容,線條本身就沒有價值。

(17)色彩的概念和應用是不壹樣的。中國畫非常重視色彩的設置,所以古代稱之為“丹青”。丹是朱砂,青色是靛藍,都是繪畫中常用的顏色。設色是古代畫家必須掌握的基本技法。然而,從整體上看,中國畫家對色彩的理解,他們使用色彩的觀念和他們的著色方法與水彩畫家有很大的不同。

【17-1】中國畫的景物不像西洋畫那樣註重物體的形狀、物體上光線和色彩的變化以及畫面的明度【布景較暗】,而是更註重景物的神韻和神似,講究“以形傳神”、“形神兼備”。

【17-2】用類上色是中國畫的基本原則,用光上色是水彩畫的基本原則。中國畫更註重物體本身固有的色彩,而不是強調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當妳畫壹個物體時,妳給它壹個基本的顏色。國畫中的基本色只是壹種近似色【是用類而不是用物上色的,更不用說用光了】。雖然有時會有濃、淡、幹、濕等不同的色彩,但目的不是為了表現物體的光感而是為了打破停滯,從而獲得色彩本身豐富的變化和生動的魅力。

【17-3】中國畫往往帶有畫家的主觀色彩,甚至拋棄物體本身的色彩而采用人為想象的色彩,如朱珠、朱模、墨蘭、墨梅等。我們可以稱之為“帶情緒的顏色”。

[17-4]我喜歡用對比強烈的原色。中國人習慣用紅、黃、藍、白、黑作為“五原色”,其中以黑白為主。中國畫講究“黑白分明”,對比強烈。比如大綠山水壹般的畫法是:用大面積的石綠和石青畫巖石,用泥金勾勒輪廓,用白粉堆染山雲,用朱砂點出馮丹。這樣青山白雲紅樹林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17-5】壹般國畫中的水和天是不著色的,是用紙的空白來表現的。古人說“素為雲,地為雪”,這就是表達方法。雖然沒有畫出雲和水,但是可以表現出雲和水的存在。

【17-6】在中國畫中,墨與色是密不可分的。對於水墨,中國畫強調揉、擦、光、染的相互作用,幹、濕、濃、淡的合理配置,塑造形體,烘托氣氛。中國畫用墨之美,在於濃淡搭配。總的來說,宋代以前的中國畫很講究設色,但文人畫興起後,提倡“意不足以象色”,淺色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在今天看來,蒼白的色彩已經不能充分體現當代人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要在繼承傳統色彩經驗的基礎上,吸收新的營養,創造新的色彩理論和新的色彩世界。

(18)著色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國畫中的工筆畫,以多層平塗為主,每層都要等壹層幹透;寫意畫的上色壹般是壹次到位。水彩畫以平塗為主,也需要分多次、分層次畫【等壹層幹透】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但也有壹些不同之處。這種差異主要是繪畫材料和繪畫觀念的差異造成的。

【18-1】水彩畫分為幹畫和濕畫。幹畫也是多層畫。它采用層塗的方法,在幹燥的底色上反復上色,不求滲透效果,多用於表現明確清晰的形體結構和豐富的色彩層次。幹法塗裝可采用分層塗裝、遮蓋色、收色等具體方法。層塗是在前壹層顏色幹透後再塗下壹層顏色,有些地方需要兩三遍。蓋色也是壹種幹塗。當圖片中幾種顏色不夠統壹時,可以通過封面色統壹。比如壹塊顏色太暖,壹層冷色可以改變它的冷暖屬性。這種方法常用於畫面的最後調整。配色是相鄰不同色塊之間的過渡連接,以增加顏色變化。濕畫可分為濕疊和濕著色。濕疊是將畫紙打濕或部分刷上,等畫紙幹了再上色,或者等上壹層幹了再給下壹層上色。這種方法多用於表達雨霧氣氛和濕露的濕潤味道。濕色連接是畫面末端相鄰不同色塊之間的過渡連接,通過水色流動表現顏色的漸變。

【18-2】中國畫的上色有兩種方式:重彩和淡色。重彩法多用於在熟宣紙上畫工筆畫。以綠色為主,故稱“綠色景觀”。需要先用淡墨勾勒輪廓,然後層層上色,最後用濃墨勾邊緣線點青苔。常用的著色方法有渲染、疊染、遮染、襯托等。渲染法是同時用兩支筆,壹支蘸色,壹支蘸清水,使顏色模糊,解決顏色由濃到淡的過渡問題。過染就是把顏色壹層壹層的染,讓顏色逐漸加深到畫面需要的程度。要求是前壹層幹燥後才能上色下壹層。蓋染就是先打基礎再蓋色。選擇不同的背景色和封面色可以產生豐富的色彩效果。比如花藍色被套的綠色有壹種強烈而凝重的感覺,赭色被套的綠色有壹種鮮明而溫暖的感覺。襯托是在紙的背面塗上壹層與正面景物相對應的顏色,使正面的色彩更渾厚或鮮艷,如用石青襯汁綠,石青襯石青。淡彩法適合寫意或半工半寫的繪畫,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要用淡彩法,首先要把墨骨畫好,墨骨是可以畫好的,只要畫家輕輕壹劃。光色法以赭石為主色調的稱為“淺絳山水”,以綠松石為主色調的稱為“小綠松石山水”。淺絳色景觀強調熱色,綠色景觀強調冷色。國畫也講究主色和冷熱色的搭配,如所謂“萬綠之中壹點紅”。另外還有壹種潑彩法,是在潑墨法的基礎上,借用工筆花鳥畫的水沖擊、色彩對比等方法,達到水、墨、色交融的藝術效果。

(19)大家都講究用筆,但國畫對用筆要求更嚴格。中國畫講究書法用筆,水彩畫對用筆采取務實的態度。在中國畫中,用筆強調粗細、快慢、頓挫、轉折和方圓的變化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壹般來說,起筆和停筆都要用力,中間的氣不能斷。妳要像弓壹樣彎,像尺子壹樣直,也就是用筆。筆墨壹詞被認為是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而且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筆觸也是水彩畫不可或缺的因素,用筆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作品的成敗。恰當的筆法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現力,使畫面生動傳神。水彩畫要求附近物體對比清晰,筆內水分少【幹筆】;遠處的物體模糊不清,筆內含水較多【濕筆】,從而產生空間感。不管是幹的還是濕的,運筆的速度都要果斷有力。水彩畫是加法,絕大多數情況下落筆也是無悔的,所以也要求盡量壹步到位用色。

(20)特殊技術有其用途。水彩畫的特殊技法有刮刀法、蠟筆法、吸洗法、噴水法、撒鹽法、對比印刷法、油漬法等。刀刮是用普通削筆刀刮的壹種方法,是壹種破壞紙張,造成特殊效果的方法。蠟筆法是在上色前用蠟筆或油畫棒塗在壹定的位置上,上色時上蠟的部分自然省去。這幅畫可以用來表現稀疏的樹葉,夜晚的燈光,復雜的人群等等。吸洗法是在顏色幹透的情況下,用吸水紙吸收畫面的部分顏色。噴水法是在上色前或上色幹時,在畫面上噴水,使畫面顯得被毛毛雨打濕。撒鹽法是在顏色幹透時撒上細小的鹽粒,使畫面幹透後會有雪花般的質感效果。反印法是將壹般的顏色畫在玻璃板或塗有塑料的光滑紙上,然後將紙蓋在上面,將顏色印在上面【稍加處理就可以做出壹幅水彩畫】。油漬法是利用油和水不相溶的特性,在上色時蘸壹點松節油,使畫面出現多彩的油漬效果,使色塊增大變化。特殊技法的形成與繪畫材料有直接關系。水彩畫的壹些特殊技法借鑒了中國畫,有些則不能用。比如水彩畫用的是“硬紙”,藝術家可以用刀、鉛筆、棍子在紙上做出劃痕,這在中國畫專用的宣紙上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國畫中,用明礬控制彩墨的技法,用洗衣粉、洗滌劑、鹽擴散彩墨的技法,都是用宣紙這種特殊的繪畫載體來更好地實現的。

6.中國畫與水彩畫在後期處理上的異同。

(21)題跋和印章是中國畫特有的,也是區別包括水彩畫在內的西洋畫的重要特征之壹。中國畫善於把詩、書、畫、印完美地結合成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可以通過題跋、印章來提高或補充觀者的欣賞和理解,也可以豐富畫面的變化,起到相互襯托、相互突出、點綴、平衡構圖的作用。

7.中國畫與水彩畫在畫面感上的異同。

(22)水彩畫和中國畫在工具材料和繪畫技法的特點上有很多不同,所以給人的視覺感受和心理影響也不同。壹幅好的水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表現在色彩鮮艷,晶瑩剔透,潤澤流暢,柔韌自然,淋漓生動。中國畫給人的第壹印象是意境,其次是畫背後的意蘊,第三是構圖、線條、色彩帶來的美感。其實意境也是美感,只是壹種宏觀的、高級的、模糊的美感。在中國畫中,最講究的就是所謂的“氣韻生動”。魅力是中國畫家的藝術精神。壹幅好的中國畫應該是充滿生命的,清新活潑的,具有抒情詩壹般的魅力,使觀者神往。如果沒有表現出這種藝術境界,就不符合中國畫的基本要求。

總之,從大的方面看,中國畫和水彩畫的主要區別是:中國畫善用線條,而西洋畫線條明顯;中國畫不講究透視,西洋畫很講究透視;中國的人物畫不講解剖,水彩人物畫很重視解剖。中國畫不講究背景,水彩畫講究背景。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五四”以後,隨著西洋畫的傳入,中國現代畫家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素描、油畫、水彩畫等各種技法,極大地豐富了國畫的表現技法。壹些畫家也在工具和材料上不斷創新,將西畫的技法與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巧妙融合,給中國畫帶來了新的活力。我們希望有更多融合中西風格的畫作出現!

  • 上一篇:河北妳知道幾個中華老字號?
  • 下一篇:為什麽過年壹定要穿紅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