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
簡化字取代漢字
中華民族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古老民族。它在她的過去有著輝煌的壹頁,她過去的輝煌主要是通過漢字流傳下來的——準確地說,應該是繁體字。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賦予了繁體字特殊的含義,使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征著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國家的統壹、民族的團結和悠久燦爛的文化。
同時,漢字是審美的對象。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相繼產生,書法藝術、篆刻、解字遊戲得到發展,促進了中國畫藝術的發展,使人們獲得了極大的審美和精神享受。所以他們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高大的審美形象,形成了其他角色無法比擬的審美心理。
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華人社會成員逐漸得出結論,漢字尤其是繁體字,是親、美、不怪的,其他字是疏、怪、不美的。壹種象征心理,壹種審美心理,結合在壹起,成為壹種巨大的吸引力,讓人很難擺脫繁體字的誘惑。就拿最開始用繁體字,後來改用簡體字的前輩來說吧。當他們看到繁體字時,他們有著久別重逢的喜悅。自然,他們不會拒絕使用繁體字,就像筷子、刀叉之於我們,我們寧願用筷子。除了習慣,還有情感因素。情人眼裏出西施,更何況繁體字本身的美!
對於年輕壹代來說,他們長期生活在高度的現代文明中,也正是因為長期生活在高度的現代文明中,傳統漢字所散發出的古典美才更具魅力。這種魅力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抗拒的,出於對美的追求,他們會不自覺地接受繁體字。當然,現在使用繁體字並不都是出於對美的追求。有很多人極力做到優雅,卻無法像古人那樣吟詩作詞,只好借助壹兩個繁體字來顯示自己的學識,但這畢竟只是極少數。
其次,與書法藝術有關。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她在訴諸人的理性的同時,也有美感,訴諸人情,訴諸對美的感受。中國書法就是如此,被稱為“年輕壹代的手眼頭腦”。它是壹種寫作藝術,體現了各種美,從中人們可以享受到無窮的享受和樂趣。她的影響遍及全球,並持續了很長時間。世界上沒有壹種文字像漢字壹樣成為地位很高的藝術對象。可以說,只要漢字作為壹門獨立的藝術存在,它的影響就永遠不會消失。中國書法藝術的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歷代名人的書法帖來完成的,所以人們紛紛模仿。
目前大陸在經濟上遠不如港澳臺和很多西方國家發達。隨著改革開放,大量國外時髦的東西湧入中國,帶有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壹些國家的繁體字重新進入內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強大的經濟實力等因素的幫助下,繁體字取得了明顯的心理優勢,以至於在壹些人的心目中,她似乎不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大陸人,而是壹種帶有洋氣的舶來品,就像漢語拼音在壹些人的心目中成了外語壹樣,同樣令人肅然起敬。對羅斯的愛,加上其他原因,導致簡體字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在內外夾擊下,簡化字不得不放棄壹些陣地。在導致當前社會漢字復雜的諸多因素中,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壹個。
標準
每個使用繁體字的地區都有相應的規範:
臺灣省:標準有常用漢字標準字表、不常用漢字標準字表和生僻字字表。規範寫法有些地方與中國大陸傳統寫法不同,如“黃(田字在前期)”和臺省“黃(外地不在前期)”;港是“骨,底是兩橫”,臺是“骨,底是“點”,中國大陸是“骨”;香港是衛,臺灣省是衛,以此類推。
香港:以常用字符列表為準。總的來說,香港和臺灣省沒有太多區別,像“承載”這樣的詞是壹致的。但有些詞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如“填”與“填”,“讀”與“讀”,“理”與“理”,“著”與“著”等。前者是用香港標準寫的,而後者是用臺灣省標準寫的。
中國大陸:以簡體中文字表和新華字典(繁體中文版)為準。壹些書寫方法類似於簡體字,這使得中國大陸的繁體字與臺灣和香港的有些不同,與詞源不太壹致。例如,臺灣省和香港都使用“沖”、“驢”、“貓”作為常用字,但中國大陸的繁體字仍然必須用流行的詞“沖”、“驢”、“貓”書寫。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用於促進漢字的規範化。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公布了《簡化字方案》,表明目前推廣的規範漢字為簡化字和繼承字。繁體字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比如寫文字學書籍,練習書法,出版古籍。總的來說,繁體字被認為是不規範的、不能用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