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國際經濟決定國際政治,國際政治反作用或影響國際經濟。根據狹義的國際政治概念,國際政治是指國家之間的政治行為和政治關系。這種政治行為和政治關系是主權國家為實現各自的國家利益和目標而進行的政治活動和政治關系。國際政治的基本主體是主權國家,對內擁有最高管轄權,對外擁有獨立權,是國際政治的中心。此外,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國家聯盟、利益集團、政黨、國家或政治領導人和決策者都可以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行為者。所有行為者都通過國際政治活動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目標。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沖擊和影響了傳統的國家觀念,包括主權觀念和國家運行機制,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任務和特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沖擊了國家主權的概念。國家主權是國家基本權利的基礎。這是壹項國家權利,不附屬於或從屬於國內外任何其他權力。在經濟全球化對經濟領域和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它也改變了傳統的主權觀念。主權不僅意味著自己獨立的權力,還意味著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和國際合作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它顯示了國家主權的相對性。不存在不受任何法律約束或不受任何條件或限制的絕對主權。隨著各國對人類相互依存和面臨威脅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從全球視角重新認識維護國家主權和確保國際協調與合作機制正常運轉的關系。各國應割讓部分主權,建立有效的國際利用機制,維護國家獨立和根本利益。
第二,國家權力的分散和削弱。由於經濟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這種日益增長的相互依賴存在於國家之間和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因此,無論主觀意誌如何,國家都不能再像經典解釋那樣,在內政、外交、軍事上享有絕對的、至高無上的主權。也就是說,國家在處理國內外事務時,越來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約。這必然導致權力的分散。這種制約包括政府間國際組織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日益廣泛的影響和參與。例如,聯合國機構在壹些國家的權力長期淩駕於地方政府和派系之上。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影響甚至左右著東道國政府的決策。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如宗教團體、政黨聯盟、工會組織等,也會在合適的條件下對壹些主權國家施加影響。
第三,各國以更加合作和協調的方式處理國際事務。由於經濟全球化,國際政治關系的相互依存性得到加強,這使得妥協、合作和生存成為國際關系的大趨勢。因為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規則不再是傳統的“零扣除”,取而代之的是“共贏”。壹個國家的安全不再建立在其他國家的不安全之上,壹個國家的繁榮也不需要建立在其他國家的弱小之上。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我們不僅要加強合作,建立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還要明白國際經濟中的有效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妥協的基礎上的,因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是最有效的國際合作的前提。因此,國際政治中的合作與妥協正逐漸取代沖突與鬥爭,成為處理當前國際關系的主要手段。
第四,經濟全球化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影響。世界政治格局是主權國家和國家集團在壹定時期內形成的結構性國家。這種結構狀態反映了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維護了世界政治體系的穩定。國際政治格局壹般包括單極格局、兩極格局和多極格局。經濟全球化時代將導致以下變化:壹是決定格局變化的因素發生了變化。壹般認為,決定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因素在於權力地位的變化和經濟不平衡發展規律的作用。在全球化時代,除了上述兩個原因,國際道德在國際生活中的作用比過去大得多。這裏的國際道德是指國際正義、和平、反對侵略、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環境安全和國際社會穩定等日益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的國際行為準則。今天,衡量壹個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作用或能否成為重要壹極,不僅取決於其經濟實力或軍事實力,還取決於其能否在國際事務中維護國際道德。第二,世界政治格局面臨的任務不同。兩極格局時代的主要問題是,壹個超級大國試圖獲得對另壹個超級大國的軍事和政治優勢,控制世界政治的主導權。在全球化時代,世界政治結構面臨的主要任務將是解決全球性問題,如環境、安全、汙染和控制核武器擴散。因為沒有哪個超級大國能夠獨自解決這些問題。這要求世界政治結構以多極合作為基礎。如果說兩極格局中對抗多於合作,那麽全球化時代合作多於對抗。第三,全球化必然導致多極化。雖然目前對世界政治格局有五極論、三極論、無限論等不同的理解,對什麽是“壹極”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認為,世界政治格局的總特征和趨勢是多層次的。由於全球生產、貿易和金融網絡的形成,所有國家都參與其中,每個國家都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從而增加了國際舞臺上的主角數量。而且隨著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社會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南北矛盾有所緩和,南北差距逐漸縮小。壹些發展中國家將成為政治結構中的重要壹極。因為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經濟壹體化,各種區域性和地區性組織的出現也增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
第三,全球化時代要求各國改變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的方式。
在內政方面,國家的內部管轄權受到全球化的沖擊和影響,傳統國家中央政府在內政方面的最高政治主權會不同程度地被地方政府、企業甚至個人分享。同時,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和產業政策的幹預將會減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政府不再重要,而是政府的傳統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必須改變。人類社會的歷史表明,在生產力發展的每壹個關鍵轉折點上,政府制度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否則政府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東南亞金融危機充分表明了政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作用的重要性,也表明政府機構和職能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全球化時代的政府應具有強有力的領導、精簡的機構、高效率、依法行政、有限幹預、權威和廉潔的特征。同時,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即政府是以公權力維護公共秩序的政府機關,以強制性的權力機構和措施維護法律的尊嚴。它提供的是法律、命令、制度和規定,而不是父母、保姆和企業主。總之,全球化時代對國家內部事務的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面對挑戰,政府必須更新觀念,解放思想,主動變革,才能順應時代潮流。
在對外交流方面,國家應優先考慮合作和協調。這種合作與協調主要源於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客觀存在的相互依存關系,因此雙邊和多邊交流應本著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則進行,解決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的方式越來越依賴於國際組織的仲裁和幹預。國際政府組織是國際關系中相互依存的工具。冷戰後國際社會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壹點。壹些地區熱點的降溫與和平解決,貿易戰和經濟制裁的減少,以及核武器控制方面的合作都說明了這種變化。國際社會也將因全方位合作而趨於穩定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