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常戎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使得我們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中國文化曾經有過她的從容和優雅,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不朽的篇章。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像任何人類戲劇壹樣,中國戲曲起源於人類文化的宗教儀式。不同的是,它沒有像歐洲和印度歷史上那樣形成文化斷裂。古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的梵天劇,都是在大放異彩之後才中斷的,但中國的戲曲卻壹直發展演變到今天,永無止境。在中國文化發展和演變的漫長歷史中,中國傳統戲曲壹直在孕育、變化和成長。特別是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後期,戲曲活動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同樣,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傳統戲曲也面臨著壹個現代化的問題。
中國傳統戲曲是壹個多變而包容的文化體系。
今天,我們在任何壹部正在上演的舞臺劇中都不難發現:戲劇保留了人類戲劇初級階段的許多特征,其首要特征是舞臺形式的綜合性。它是壹門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藝術,在其長期的演變中,吸收了壹切可以吸收的藝術元素。比如在其表演形式上,除了歌舞之外,還包含了儀式、雜技、魔術、武術等元素。中國傳統戲曲將這些元素融為壹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以節奏和韻律為主導,以歌唱為特色,以綜合藝術手段表現生活故事的舞臺風格。
中國古典戲曲在宋元時期達到成熟。完整的戲劇形式為中國傳統藝術註入了新的生命,豐富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使其在內容上更加開放,更具包容性;它在形式上也更加豐富多彩,使歌劇成為世界上最全面的藝術。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戲曲融合了過去所有的藝術形式,在“戲劇”原則的指導下,發揮著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藝術形式的作用。
戲曲是文化,這是由戲曲的文化品格決定的。它濃縮了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既不模仿,也不封閉。從表現形式上看,古典戲曲呈現出明顯的象征藝術特征,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中壹種固有的古典精神。它的表演手段是從生活中抽象升華出來的,舞臺上創造的壹切都是按照節奏和美的原則進行的,體現為程式化的特點。從歌唱、誦經、勞作等基本表現手段,到服裝、化妝、布景等輔助構件,處處經過精心設計。這個設計的大部分經驗來自於傳統的積累和傳承。
我們知道,清朝乾隆年間,古典戲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京劇融合了昆曲和地方戲的特點,在雅俗上得到了很好的協調。京劇讓昆曲成為市民,成為民間,地方戲成為文人。京劇保留了相當數量的昆曲劇目,並試圖吸收昆曲和地方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東西。比如,傳統戲曲的各種“行當”的表演特點在京劇的表演中逐漸明顯,也就是說,京劇使昆曲和地方戲中的各種“行當”的表演藝術更加成熟。這種繼承與融合不僅奠定了京劇“國劇”的地位,也使古典戲曲通過近代史走向了現代社會。
正是有了這樣壹種在內容和形式上最大限度地融合、積累和傳承的藝術——中國戲曲,傳統才能在轉型發展中“失落”到最小。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戲曲不僅是壹種最能代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藝術形式,更是壹種不斷變化、包容吸收的觀念和文化體系。它既有機地融合了許多傳統藝術形式,又解決了文化中“新”與“舊”、繼承與創新的矛盾。
創新是中國傳統戲曲延續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當代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使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的生存和發展陷入了困境。在此背景下,“戲劇危機”的出現是不爭的事實。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文化的多樣性,選擇的多樣性,人們娛樂方式的增加,人們的欣賞力不再單壹,這說明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戲曲壹統天下的風光不會再有,壹些傳統戲曲曲目所倡導的封建觀念與今天的觀念相沖突,戲曲失去壹部分觀眾也在情理之中。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和集中體現,戲曲的存在和發展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意義。如何振興中國傳統戲曲,振興古代藝術,使我們獨特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繁衍,成為我們這壹代戲曲工作者日益緊迫而繁重的任務。
作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藝術形式,中國傳統戲曲正面臨著後繼乏人、部分優秀傳統劇目瀕臨滅絕等種種困境。這和拆北京老城區是壹樣的。拆除它很容易,但永遠不可能重新建造它。失去了傳統和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民族文化藝術,就是失去了壹個民族的靈魂。“我們的傳統是什麽?”“我們有什麽樣的藝術?”每壹個戲曲工作者,每壹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甚至每壹個中國人,都應該時常捫心自問。
對於傳統文化來說,只有當人們普遍認識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才是精華,才值得世界關註,傳統文化才能普及;同樣的道理,對於戲曲來說,只有讓人民群眾認識到戲曲是精髓,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去欣賞和理解的,才能推動戲曲藝術的發展。從宏觀上看,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存和發展我們各自的優秀傳統,如何使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有效地參與當代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文化傳統受到外來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如何在吸收西方科學精神的同時保存和發揚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是許多仁人誌士的目標。以梅蘭芳大師為代表的戲曲工作者成功完成了在表演藝術領域的轉型,並及時保留、弘揚和發展了古典戲曲中的傳統人文精神。時至今日,中國戲曲作為壹門舞臺藝術,仍然走在“經典化”的道路上。戲曲工作者的任務是讓戲曲藝術繼續走“精致高雅”的道路,而不是在所謂的“市場價值”下降低其藝術品格和古典品位。同時要“繼承創新,雅俗共賞”。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傑出典範,文化品位和內涵深厚。我們應該把戲曲作為壹種文化來弘揚和發展,讓它活在舞臺上,活在人們心中,而不是在博物館裏陳列。
藝術是有形的,文化是無形的。影響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興衰的無形之手,不僅在於其自身的文化自信,更在於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中國傳統戲曲是前人創新的積累和結晶,不斷創新是中國古典戲曲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鼓勵和保護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創新,實現經典戲曲的發展與創新,不僅對中國文化,而且對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任何優秀的文化傳統,只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揚棄、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反映鮮活的當代生活,給現實生活以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