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優勢
電子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教師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壹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和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網絡背景下的學生學習恰當地體現了建構主義的上述觀點。
網絡背景下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使其學習具有傳統學習不可比擬的優勢。?
1.當學生面對電腦時,他的第壹感覺是:我要用它來學習,我得自己動手。這實際上是督促學生確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網絡背景下的學習體現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3.學生的學習不受入學年齡的限制;可以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4.網絡環境對學生來說是時間和空間的解放,寬松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他們可以互相啟發,合作交流,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交流和合作。?
5.網絡背景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強,不迷信老師,能批判性學習。?
6.網絡背景下的學習是壹種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比較不同的學習資源,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有利於新知識的意義建構。?
7.學生學習動機多樣,學習壓力因素不同;然而,網絡背景下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第八,有利於實現教育的民主化。
課堂學習:
課堂教學的主要優勢是:
1.把年齡或知識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組織成班,使他們成為壹個群體,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2.教師按照固定的時間表同時教幾十個學生,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上有統壹的規定和要求,可以使教學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發展教育。
4.各學科交替上課,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課堂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的壹大進步。
第二,缺點
電子學習:
1,學生在網絡背景下學習,由於自主性增強,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下意識地關註自己的心理秩序,而忽略學科本身的邏輯秩序。
2.老師不放心,不習慣學生自主學習。他們總是擔心“學生自己能抓住重點嗎?”“他們能理解這個問題嗎?”等等,卻不敢大膽地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自主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研究答案。所以老師經常用傳統的觀念去幹預學生的學習。?
3.網上資源紛繁復雜,尤其是很多不健康的網站。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不受不利資源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會沈迷其中。?
4.有些網絡課程往往沒有老師指導,100%靠學生自學。沒有老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可能會失敗或學習效率低下。?
5.學生的思維很容易被打斷。?
6.不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7.青少年在認知水平和辨別能力上還不成熟,面對網絡上的多元價值觀,往往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8.在線學習存在情感冷漠和情境變異的可能性。
課堂學習: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不足,如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教學方法單調,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於學生掌握教學難點。
擴展數據:
課堂學習不足的特征:
1,以教促學
教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過程,在壹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由於教師忽視課前對學生情況的分析,設定的教學起點有時與實際教學起點不符。開始上課的時候,很多東西學生已經知道了。備課準備不到位,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基於此。
忠實執行課本,老師會告訴妳課本上寫什麽,即使發現課本內容不合理,也不敢隨便處理。
很多老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壹步,把教材不遺漏、不越位作為課堂教學的目的,使教材成為制約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教學沒有創造性,創造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3、教學方式單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教”是以課本為基礎的,老師只是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理想的過程是完成教學計劃,而不是“節外生枝”。
老師總是希望學生能按照課前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想法與教學計劃不符時,老師往往會想盡辦法把學生的想法“拖”回來。教師期望學生按照教案的思路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到預定的答案。
整個教學過程就像壹個鐘表機構。什麽時候教,什麽時候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都是設計在壹個“緊線”裏的。
課堂成了教案戲劇的“舞臺”。老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大部分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時候只是“看客”和“聽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老師的即興發揮,看不到學生思維受阻時的啟發。
4.單壹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方式單壹被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性。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經常處於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課堂上很少看到人際交往、觀點交鋒、智慧碰撞,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被動應對的狀態。
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獲取知識的機會,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導致課堂氣氛沈悶、封閉。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是師生單向的“訓練”活動。
教學關系是:我講,妳聽;我問,妳答;我寫,妳抄;我付出,妳接受。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取代了學。
5.單壹目標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壹種以知識為基礎的教學,為了達到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是壹種“脖子以上”的學習,只強調記憶和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不僅是壹個認知活動過程,也是壹個情感活動過程。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非常突出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教學弊端。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只關註知識的結論和教學的結果,而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
6、問題單壹
多年來,課堂教學的追求是遵循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采用壹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接受壹個又壹個結論。
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過於細致,過於狹隘,缺乏思考價值。當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正是他們所期待的時候,老師會立刻抓住,如果得到了最有價值的肯定或表揚,對某個問題的討論就告壹段落。
即使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壹定的思考空間,但往往也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這無疑在客觀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造成了對學生思維的嚴重模仿和依賴。
教學的每壹步都是由老師帶領的。老師好像是導遊,拿著旗子在前面喊,壹群學生跟著。他們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停下來觀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可以說他們是走馬觀花,沒有親身經歷。
7.單壹評估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掌握老師給的數學知識,會做題,考試成績好;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基本都是以老師的教學成績為標準。傳統的教學評價過於註重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了過程性評價。
8、流程單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講授。教學是中心,學習圍繞著教學,老師講給學生聽,老師讓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
以教為本,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著老師學,照搬老師教的東西,先教後學,先教後學,教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真正做到不失真地照搬,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百度百科-在線學習
百度百科-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