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股疝
3.總結壹下腹腔內臟器從卵圓窩經股環、股管疝出時,稱為股疝。多數病例為後天獲得,先天性股疝極為罕見。其發病與股環較寬、妊娠、肥胖、結締組織變性、腹內壓增高等因素有關。
理論上股疝發病機制簡單,診治難度不大,但臨床上誤診誤治現象普遍。根據國內外學者的報道,40% ~ 60%的股疝患者在治療時已被嵌頓和絞窄,部分肥胖患者被漏診或誤診為羅森蒂勒淋巴結病(炎癥)的情況並不少見。究其原因,可能與股疝罕見,醫生對其臨床特點認識不足有關。
股疝容易嵌頓、絞窄,要及時手術治療,封閉股道,阻斷內臟落入股道。手術治療後恢復較好。
4疾病名稱股疝
5英文名股疝
6分類普通外科>;疝氣>;腹外疝
7 ICD號碼K41
流行病學上股疝發病率較低,約占腹外疝的5%。女性高於男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據Ponka(1980)統計,股疝約60%發生在右側,20%發生在兩側。
9股疝的成因股疝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女性,與其生理解剖基礎密切相關(圖1)。股環是股管的上口,僅被疏松的結締組織覆蓋;股管為錐形盲管,其前壁有相當壹部分位於隱靜脈裂孔內,其淺層結構為篩筋膜,無肌肉保護。腹股溝鐮止點狹窄,遠離恥骨梳韌帶;股骨骨盆較寬,韌帶肌肉和血管較男性細,因此股環明顯大於男性,被認為是股疝多發的主要原因之壹。
此外,髂外靜脈的粗細變化也可對股環的開放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導致髂外靜脈和股靜脈回流障礙引起的血管增粗。分娩後,血管壓迫的解除和口徑的變窄將明顯影響股骨環及其相鄰間隙的大小。懷孕會引起腹肌的拉伸和韌帶的松弛。由於股環的特殊解剖特征,這些結構更加薄弱。任何引起腹內壓升高的因素,如腹脹、便秘、氣管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以及年齡的增長、慢性消耗性疾病、肌肉萎縮或變性等,均可誘發股疝。
此外,股疝的發生可能與腹股溝疝修補術有關。據格拉斯哥(1970)統計,超過25%的股疝患者有腹股溝疝修補術史。由於傳統的腹股溝疝手術采用腹股溝韌帶修補,韌帶被拉起,其張力縫合修補導致股環開口較寬,為疝突出打開了方便之門。
10發病機制在股疝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往往是腹膜外脂肪先突出,起“探路者”的作用,然後是腹膜突出,接著是腸或網膜疝形成股疝。由於股管垂直向下,股疝的發展方向是疝內容物直線下降,在隱靜脈裂孔上緣轉彎前形成銳角,在股骨根部隆起。疝囊的覆蓋結構包括皮膚、淺筋膜、篩骨筋膜、股鞘前壁和腹膜外組織。與其他腹股溝疝不同,股環的保護因素很少。除了附著於恥骨梳韌帶的腹股溝鐮外,腹部橫筋膜也對其缺乏保護。這是因為腹部橫筋膜參與了向下形成股骨鞘。股疝壹旦將腹股溝鐮推入股管,疝囊的頸部就會嵌在由窩韌帶、腹股溝韌帶、恥骨梳韌帶和股鞘纖維隔所圍成的環(疝環)中。以上結構堅韌,缺乏彈性,容易造成嵌頓性絞窄性股疝,絞窄。
根據疝囊的位置,股疝可分為六種類型(圖2): ①典型股疝;②血管前疝;③股外疝;④恥骨梳韌帶股疝;⑤恥骨疝;⑥血管後疝。
股疝的臨床表現11股疝遠不如腹股溝疝常見,雖然女性骨盆較寬,腹股溝韌帶深面間隙較寬,女性比男性更易誘發股疝。
股疝通常沒有特別的不適,但在靠近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下方有壹個圓形的腫塊。由於股管較細,股疝曲折,休息平躺時不易使疝塊縮小或完全消失。咳嗽休克不明顯。
約壹半或壹半以上的股疝可並發嵌頓和絞窄,多數是由於急性腹痛或絞窄性腸梗阻。因此,對於外科急腹癥患者,腹股溝和大腿的檢查不可省略。疝的內容物往往是大網膜,Richter疝並不少見。股疝很難復性,容易嵌頓和絞窄。
11.1易復性股疝癥狀較輕,常被患者忽視,尤其是肥胖人群更容易被忽視和遺漏。
11.1.1(1)股疝的可復性腫塊通常較小。當病人站立、咳嗽、施加壓力等時。,發現大腿根部(卵圓孔處)有半球形隆起,大小似核桃或雞蛋,質地較軟。疝氣平臥時無法自行返出,需沿其突出路線逆行復位返出。由於囊外有豐富的脂肪組織,有時平躺取出疝內容物後腫塊並不消失。如果疝內容物是大網膜等組織,經常發生時容易粘連疝囊,腫塊不易完全消失,從而形成不可逆的股疝。
11.1.2 (2)脹痛如果股疝較大,腫塊可向上翻,基部可延伸至腹股溝區,患者常伴有腹股溝區不適;或者長時間站立後局部脹痛,有跌倒感。
11.1.3 (3)約60%的腸梗阻病例可嵌頓,會加重局部疼痛,導致急性腸梗阻。因此,急性腸梗阻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應進行股疝檢查,避免漏診和誤診。
11.2體征股疝沒有腹外疝的典型特征。
11 . 2 . 1(1)難以觸及且明顯的腫塊疝壹般約拇指大小,位於腹股溝韌帶下。由於股管較小,疝囊外往往有較多的脂肪組織。如果股疝不大,很容易被忽視。股疝可能摸不到,這在Richter疝中更常見。
11.2.2 (2)手法難以恢復的股疝疝內容物多為大網膜和腸側壁,常與疝囊粘連,手法難以恢復,在腹股溝區形成恒定的腫塊,可隨病情發展逐漸增大,類似脂肪瘤、淋巴結腫大或大隱靜脈曲張結節狀增大。但是腫塊的基底是固定的,不像腫大的淋巴結和脂肪瘤那麽活躍。
11.2.3 (3)咳嗽休克試驗股疝無明顯咳嗽休克。
11.2.4 (4)腹膜炎的體征當嵌頓性股疝出現腸絞窄時,患者可能有腹膜炎的體征,尤其是患側腹部。疝氣包塊腫脹、壓痛、無法回退,甚至皮膚紅腫,伴有軟組織感染。嵌頓腸管是否壞死與嵌頓時間、疝口松緊、腸管血供紊亂程度等因素有關。對於不明原因的腸梗阻患者,除了腹部檢查外,不要忘記仔細檢查腹股溝區並註意是否有腹股溝疝嵌頓,特別要註意是否有股疝嵌頓。
股疝並發癥12腸壞死腸瘺是股疝嵌頓的嚴重並發癥。股疝嵌頓後,如果發生絞窄,疝內容物壞死,就會發生化膿性淋巴結炎或其他膿腫樣改變,壹旦切開就會引起腸瘺。
13檢查疝氣造影和b超檢查有助於診斷。
14股疝的診斷14.1病史註意患者是否有肥胖、便秘、妊娠等情況。了解他是否有腹股溝疝手術史、慢性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史。詳細詢問腫塊出現的時間,伴隨的癥狀和程度,是否可以退,如何退;過去是否有類似情況,如何處理。
14.2中年以上女性臨床特征大腿卵圓孔處有半圓形腫塊,伴有脹痛;腫塊不能自然恢復,必須用手恢復,有時不能完全消失;體檢發現腹股溝韌帶下及卵圓窩處有球形隆起,但腹外疝征象不明顯。當腹股溝局部皮膚紅腫、觸痛,並伴有腸梗阻癥狀時,要警惕股疝嵌頓。
14.3輔助檢查14.4註意事項(1)詳細病史,系統體格檢查:股疝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僅表現為腹股溝區腫塊。小的時候沒有明顯癥狀,容易與腹股溝疝、腹股溝淋巴結炎或腹股溝囊腫混淆;老年人反應遲鈍,往往並發慢性病,對新出現的癥狀不能重視,或者由於某些心理和社會因素不能盡早就醫,甚至就醫時病史不準確,體征往往不明顯,容易給人壹種錯覺。所以要耐心細致的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系統的體檢,避免誤診。
(2)謹防嵌頓疝:由於股環小,腸壁嵌頓部分小,體檢時大腿根可能摸不到,但只要仔細檢查患側大腿根,往往有壓痛,比對側飽滿。
(3)徹底研究腸梗阻:股疝在發病早期常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中晚期因絞窄壞死而出現完全性腸梗阻和腹膜炎。在詳細的病史和系統全面的檢查基礎上,結合X線、b超或CT檢查,對腸梗阻的病因應進行深入研究。
(4)加深對本病的認識,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掌握本病及相關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病史分析要寬泛,對臨床癥狀不典型的病例要進壹步檢查,特別是對肥胖產褥期婦女,診斷為腹股溝疝,或有急性腹痛、腸梗阻、腹膜炎體征者,要檢查卵圓窩,排除股疝的存在。
15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5.1如果腹股溝疝以腹股溝韌帶為界,腹股溝疝包塊出現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和恥骨結節上方;股疝應位於腹股溝韌帶內下方,恥骨結節外下方。股疝壹般較小,難以再次入院,往往無反復脫垂史;但腹股溝疝更容易恢復,恢復途徑與股疝不同。腹股溝斜疝緊鄰精索,股疝則相反。腹股溝疝突出時,檢查皮下環有疝塊;股疝突出時,皮下環是空的。將食指插入皮下環,使病人咳嗽。腹股溝疝可能有休克感,股疝沒有。
15.2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腹股溝淺淋巴結和腹股溝深淋巴結下組,容易與股疝混淆。股疝呈圓形,深部帶蒂;但淋巴結病呈卵圓形,無柄,可推。腹股溝淋巴結炎常有急性感染史,如下肢感染、肛周膿腫等。,應該用抗生素治療,減少腫塊,緩解癥狀。此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視為某些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的局部表現,或某些惡性腫瘤的區域性淋巴結腫大,應加以鑒別。
15.3卵圓窩脂肪瘤無根蒂,不能回生。擠壓腫瘤基底,脂肪瘤有特別明顯的分葉感。要特別註意的是,有些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脂肪瘤完全壹致,甚至手術探查發現腫瘤的外觀與脂肪瘤相似。不能隨隨便便排除股疝的存在,因為股疝突出時帶出腹膜前脂肪可能導致脂肪塊,應進壹步尋找疝囊,避免漏診。
15.4曲張的大隱靜脈在卵圓窩入口處結塊。平臥或擡高患肢後,靜脈叢迅速消失,站起後,叢又重新出現,並伴有下肢靜脈曲張;壓迫靜脈曲張結節上部增大結節,壓迫下部減小結節;靜脈曲張患者取站立位,在卵圓窩處輕敲腫塊,沿靜脈曲張處有波動。但股疝患者平臥後,腫塊消失緩慢,有時需要壓迫才能回退,個別腫塊壓迫不能完全消失。
15.5閉孔疝患者如有股內側疼痛,應與閉孔疝相鑒別,但閉孔疝的發生率低於股疝。根據HowshipRomberg征,如果在直腸前方或側壁摸到壹個索狀包塊,有助於診斷。
15.6腰大肌冷膿腫(腰大肌冷膿腫)腰椎結核形成的冷膿腫常沿髂腰肌向下延伸,出現在大腿內側根部,有明顯的波動感。妳應該進壹步詢問妳是否有低燒、盜汗、食欲不振等病史。必要時做CT和腰椎平片檢查。
15.7圓韌帶囊腫位於腹股溝,腹股韌帶上方,可與股疝相鑒別。此外,腫塊呈圓形、卵圓形,流動性大,有囊實感。
股疝的治療16股疝容易嵌頓、絞窄,要及時手術治療,封閉股管,阻斷內臟落入股管。手術有兩種:股骨入路和腹股溝入路。
16.1腹股溝手術可分為腹股溝上入路和腹股溝下入路兩種。
16.1.1(1)腹股溝入路(圖3)采用斜疝切口,逐層解剖腹股溝管後壁,向上牽拉圓韌帶(精索),切開腹股溝韌帶上內側橫筋膜,找到股環和疝囊頸。切開疝囊頸部,取出疝內容物,在股環上方高位結紮疝囊,遠端疝囊無需處理。如果是嵌頓性股疝,必須切開並松解股環內緣髂恥束和窩韌帶的折回部分,然後將疝塊推回股管。禁止將嵌頓疝內容物從股管上口拉出。
股疝的修復是縫合腹股溝韌帶、髂恥束、窩韌帶、恥骨梳韌帶閉合股環,註意避免誤傷股靜脈;Mc Vay法也可將橫腹腱膜弓、橫腹筋膜上切緣、韌帶聯合肌腱縫合於恥骨梳韌帶,外側縫合於股鞘內側和精索。
16.1.2 (2)腹股溝下入路(圖4)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的卵圓窩處做壹個直切口,切開篩筋膜暴露疝囊,切開疝囊取疝內容物,用恥骨梳韌帶和恥骨筋膜縫合腹股溝韌帶、髂恥束和窩韌帶,高位結紮後閉合疝囊。
雖然有兩種進入腹股溝的方法,但最常用的是腹股溝上部的方法。其優點是股環暴露清晰,疝囊高位結紮,股環閉合。對於絞窄性股疝的股環,應采用腹股溝上入路更好地處理絞窄性疝的內容物,這是腹股溝下入路所不能做到的。後者唯壹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創傷小。
16.2股骨入路手術可通過股骨手術直接進入疝囊。手術簡單,但顯露差,特別是疝囊較大時,不易高位結紮,股疝嵌頓不易立即解除,腸壞死時不易行腸切開術。
16.2.1 (1)操作步驟①在腹股韌帶下2 ~ 3 cm處,以股管位置為中心,做壹個平行於韌帶的斜切口,長度約6cm。如果是嵌頓疝,宜在股管處縱向切開,根據術中情況向上延伸,擴大範圍。②暴露疝囊: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後(圖5A),分離脂肪結締組織(篩筋膜、股隔和腹膜外脂肪組織等。)覆蓋腹股韌帶下方卵圓孔處的疝囊表面,以暴露疝囊。用兩個小止血鉗夾起疝囊後,切開疝囊後壁(圖5B),用止血鉗夾住疝囊壁切緣,打開並提起疝囊切口,即可看到疝囊內部。疝囊頸外可見大隱靜脈,註意避免損傷(圖5C)。③疝囊高位結紮:將疝內容物送回腹腔,用4號絲線在高位結紮疝頸。切除多余的疝囊(圖5D)。④股管修復:股管修復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在恥骨肌筋膜上縫合腹股溝韌帶(圖5E),另壹種是在恥骨韌帶上縫合腹股溝韌帶(圖5F)。用4號絲線間斷縫3 ~ 4針,全部紮完再壹根壹根紮。縫合時避開大隱靜脈和股靜脈,以免損傷⑤縫合:仔細止血後,縫合股管下口周圍的筋膜、皮下組織和皮膚。
16.2.2 (2)註意事項①由於股疝突出腹腔時壓迫篩筋膜,使疝囊外的組織發生變異。手術暴露疝囊時(尤其是經股動脈途徑),容易將疝囊內的腸管壁誤認為疝囊壁而切開。所以,當術中難以辨認疝囊時,可以改用腹股溝手術,先切開腹腔,再辨認疝囊壁。
②閉孔動脈起點常發生異常改變。當手術需要切開腔隙韌帶松解股環時,應再做壹個腹股溝斜切口暴露韌帶。切開腔隙韌帶前應結紮異常血管。
③股疝的疝囊內緣常緊貼膀胱,尤其是術前膀胱未排空者,分離疝囊時要避免損傷膀胱。
④股疝囊附近有髂外動靜脈、腹壁下動脈和大隱靜脈,應註意避免損傷。
⑤股疝修補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疝囊頸部是否高位結紮。當通過股骨途徑修補時,疝囊必須在頸部以上分離並結紮和切斷。如有較大的復發性股疝,最好通過腹股溝入路進行修補,或通過腹股溝與大腿聯合縱切口進行修補,更方便可靠。
17股疝手術治療後預後較好。
18股疝的預防1。加強鍛煉,尤其是腹肌和韌帶。
2.減少或避免增加腹內壓的因素,如便秘和咳嗽。
治療股疝的穴位有陰門腿痛、下肢癱瘓(下肢癱瘓)、腰痛、大腿後側腫痛、疝氣、後頭痛等。現代常用陰門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坐下吧。...
氣沖之始,為月經主經,故名。主治:少腹痛、疝氣、腹股溝痛、偏頭痛、睪丸腫痛、小便淋漓、遺精陽痿。...
疝氣穴針灸(江蘇中醫學校)。施壹德小方原名疝氣灸。《世界醫學的藥方是有效的》:“治疝氣跌,量病人之爭吵,二...
急性脈象稱為急性脈象。急脈穴主要用於下腹痛、疝氣墜下、莖突疼痛、陰僵、大腿內側疼痛、疝氣、小腹疼痛、下腹痛等病癥。...
疝氣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