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股票上漲或下跌後有哪些成交量和縮量的信號,後期的大趨勢是什麽?

股票上漲或下跌後有哪些成交量和縮量的信號,後期的大趨勢是什麽?

大量出貨,少量持倉。不管陰陽線。

第壹,關於數量?

最重要的壹點是潛力。高位量大,能教育人墮落;低位的量大,隱藏了上漲的力量;

二、交易量的五種表現形式

因為市場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成交量相對容易造假,控盤主力往往利用壹般散戶對技術分析的壹知半解,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成交量仍然是最客觀的因素之壹。

1.市場差異促成了交易。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能達成,單買單賣是絕對不可能達成交易的。交易必然是有人看空後市,有人看漲後市,產生巨大分歧,各取所需,然後交易就完成了。

2.縮水。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其清淡,多數人認同後期的市場走勢。有兩種情況:壹是市場參與者對後市非常看空,導致只有壹個人賣,沒有人買,所以成交量大幅萎縮;第二,市場人士對後市非常樂觀。只有人買,沒有人賣,所以大幅縮水。縮量壹般發生在趨勢中間,大家都認同後市的走勢。遇到這種情況,要堅決出局,縮量到壹定程度,開始放量的時候再買入。同樣,遇漲縮漲,堅決買入,等待獲利,在股價弱勢且有巨量釋放時再賣出。

3.放量。放量壹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的轉折點,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的分歧逐漸加大。當有人堅定看空後市,有人堅定看好後市的時候,有人把錢拋出去了,有人在大舉吸納。相比縮量,放量有很多虛假成分,所以主控團隊用手中的籌碼敲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只要把主力的意圖分析透徹,就可以反制。4.堆積體積。主力想拉升的時候,往往會把成交量做得很漂亮。過去幾天或幾周,成交量慢慢放大,股價慢慢被推高。在近期的k線圖上,成交量已經形成了壹個土丘狀。堆的越漂亮,越有可能產生大行情。反之,高位的樁,說明主力已經不玩了,正在大規模出貨。

5.數量不規則性被放大和縮小。這種情況壹般是在沒有突發利好或者市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姚莊的所作所為,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釋放了巨量的歷史,然後就沒有了余音。壹般來說,實力較弱的博彩公司吸引市場註意力是為了出貨。

第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確認當前的價格趨勢:市場正在上漲或下跌,其趨勢可以通過大量的交易量或不斷增加的交易量來確認。逆勢而行可以通過放量減少或放量清淡來確認。

2.警告趨勢疲軟:如果市場成交量持續大幅下降,則警告當前趨勢開始走弱。特別是市場在成交量清淡的情況下創出新高或新低,上述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成交量清淡的情況下,應該會懷疑是新高還是新低。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當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處於區間波動中,在新高或新低的區間突破,會伴隨著成交量的急劇放大。價格突破但成交量不足,說明市場並沒有真正改變目前的運行區間,要更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的漲跌。股票的成交量反映了股票對市場的吸引力。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看好股票的未來,就會投錢;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的未來時,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導致價格下跌。但無論如何,這是壹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壹致”看好或看空股票。這是壹個比較簡單的觀點,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空的人的數量會發生變化。比如市場上有100人參與交易。當壹只股票的價格是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是樂觀的,認為未來會有更高的價格,而這80個人買入時,確實會引起價格上漲;當股價達到30元時,最初買入的30個人可能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漲,於是將股票賣出。不過,最初看空的20個人可能會改變看法,認為價格會上漲。這時候價格有壹個瞬間的不平衡,30個人賣,只有20個人買,價格就會下跌。看好和看空的人數會重新組合,決定接下來的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壹個錯誤的觀點: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越高。要知道,對於任何壹個買家,都要有壹個對應的賣家,無論什麽價位。在壹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意外放大,只能說明這個區域的人分歧很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很淡,說明不認同的人很少,或者說不關心股票的人不多。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所謂或者觀望。

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來分析壹只股票對市場的吸引力。成交量越大越有吸引力,未來價格波動越大。

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來分析壹只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壹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這個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會在這裏停止或反轉。

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時,說明多空分歧已經暫時統壹。如果上漲,價格趨於上漲;如果妳往下走,價格往往會下跌。

可以觀察不同價格區域的交易量相對值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或可持續性。隨著股票價格的上漲,交易量應該逐步減少。壹般來說,股票的對應價格越高,越少人有興趣或敢參與。但這壹點,從周轉的角度來說,會更簡單,更中肯。

僅根據成交量,無法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之壹,也是可能引起本質變化的因素,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市場上有壹種認識,個股或股指的上漲必須量能配合。如果上漲幅度加大,說明上漲動能充足,預示個股或股指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限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個股或股指不會有太大上漲空間或難以繼續上漲。

個股或大盤在大放量後縮量,顯然是壞事,明顯預示著壹輪下跌的開始。比如20017年5月18日和5月218日,滬市成交量放大到200億和217億,然後量能再也放大不了,開始橫向排列。市場在6月14見頂後,市場明顯萎縮,6月27日成交量開始下降,7月23日。跌至1514點。從6月27日開始的這輪下跌,下跌了700多點,持續了4個月,是典型的放量後縮量下跌。但是別忘了,下跌初期的股指是在漫長牛市之後的2200點高點之上!

與此相反的是,2002年3月8日和9日,滬市成交額分別放大至238億和213億。縮量之後,6月24日行情終於爆發。不可否認,6月24日行情的爆發,利好消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6月21日滬市成交量大幅放大,預示著新壹輪上漲即將開始。但國有股停止減持的巨大優勢,大大加強了上漲的爆發力,但也大大縮短了行情的持續時間。急劇放大的交易量和場外資金的湧入,使得資金難以為繼,導致市場過早死亡。短短五個交易日,滬市成交1650多億元,隨後大盤萎縮。2003年10月6日,股指創出0999下半年以來的新低1311點,此輪下跌* *下跌超過400點。這是又壹次典型的放量後縮量下跌,但也要註意,股指最初的下跌是在2002年創出新高1748點之後,當時股指處於階段性高點,下跌是必然的。

但2003年6月5438+10月14和6月5438+10月15,成交量放大到235億和217億,占452億,說明多頭開始大規模進場,隨後大盤開始縮量,但股指不跌反漲,是典型的縮量上漲,也就是65437。和縮率下降壹樣,縮率上升壹般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縮量下降說明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拉低股指。下跌之後必然會出現成交量的大幅下跌,這對多方都極為不利。相反,縮量增加意味著市場處於強勢,較小的成交量可以推動股指上漲,之後必然會放量,尤其是大盤和個股。縮量(或者基本無限)上漲已經告訴我們,縮量不僅可以上漲,還可以大幅上漲!

卷講述拐點線索(2)

成交量在魔山理論中的地位壹直是輔助性的,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為我們故意忽略了成交量指標,這是錯誤的。魔山論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交易量的指數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為什麽不把它放在我們的工具箱裏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效率,我們為什麽要應用它?

請看,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跌到1311的時候。前壹天成交和價格再創新低,但第二天在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情況下成交反彈。此時是否可以據此判斷市場已經出現轉機?反之,當價格繼續上漲時,成交進壹步萎縮,直到價格越過傳統W底的頸線後才迅速放大。

成交量本來就有滯後性,不要相信量先於價。必須明確,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品”,市場資金追求的是價格——競價或者拍賣已經形成了價格波動,而不是成交量的追求。因此,成交量的首要功能是識別市場容量和市場流動性。另外,在驗證壹些拐點的有效性方面有壹定的功效,但是這個功效到底有多大,我們無法從根本上確定。

盡管如此,我們很高興看到壹些事實,這些事實給我們帶來了壹些線索,但在樂觀之前應該加上謹慎二字。

當出現拐點時,那麽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往往是成交量萎縮的。通過研究過去10年的壹些重要行情的轉折點,我們發現這種情況頻繁出現,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拐點來臨時,市場情緒極度低迷,市場上大多數人都在絞痛。這壹刻,他們對市場形成了壹致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正在肆意蔓延,不斷打擊著每壹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上的表現就是消極的“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壹旦市場出現轉機,人們的目光就會立刻被吸引。沒有準備的人會驚訝,會關註,會觀望。有經驗的人會立即介入,而專業交易者會移動所有倉位。這樣價格會繼續上漲,直到觀望者介入全倉出場,而圖表上留下的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如何觀察營業額(3)

股市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真正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直接表明了市場中多空雙方在某壹時刻對市場技術形態的最終認可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典型情況做壹些分析。

1,成交量適中。這是指壹只股票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後,突然出現類似"山形"那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卷形稱為“卷堆”。個股底部出現“量堆”現象,壹般可以證明有強勢資金介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立即介入。壹般在底部出現適量的股票後,股價會隨著成交量上漲,成交量萎縮時股價會適當調整。這種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從十幾天到幾個月不等,所以投資者此時壹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支持買入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需要註意的是,當股價在放量中溫和上漲時,其調整幅度不應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如果調整低於主力持倉的成本區域,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仍然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然放巨量。這個趨勢的判斷要分幾種不同的情況。壹般來說,在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說明多方力量耗盡,後市將很難繼續上漲。下跌過程中的巨量壹般是空方力量的最後壹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反彈可能指日可待。另壹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喊空的時候造成了非常驚人的效果。這種股票往往只持續壹兩天,之後就加速下跌,讓很多在放量上攻當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

區分體積形式(4)

技術分析可以說是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雖然更容易造假成交量,但依然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因素之壹。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其清淡,多數人認同後期的市場走勢。這裏面有兩種情況:壹是看空後市,導致只有人賣,沒有人買;第二,看好後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壹般出現在趨勢中間。到了下跌縮量的時候,就應該堅決出局,同樣的量減少到壹定程度,再到開始放量的時候買入。到了上漲或者縮量的時候,可以堅決買入,然後在股價疲軟,有巨量釋放的時候賣出。

2,放量。放量壹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的轉折點,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的分歧逐漸加大。有些人把錢扔了出去,而另壹些人卻在大肆吸收。相比縮量,放量有很多虛假成分。主玩家用手裏的籌碼敲出音量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也不用因為噎著而放棄吃飯。只要分析主玩家的意圖,就可以“咬他壹口”。

3.堆積體積。主力想拉升的時候,往往會把成交量做得很漂亮。過去幾天或幾周,成交量慢慢放大,股價慢慢被推高。成交量在最近的k線圖上形成了壹個土墩狀的形態。越漂亮越有可能產生大市場。反之,高位的樁,說明主力已經不想玩了,正在大規模出貨。這種情況壹定要堅決退出,不要再幻想暴利了。

4.數量不規則性被放大和縮小。這種情況壹般是在沒有突發利好或者市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姚莊做的。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釋放出巨量的歷史,然後又回歸平靜。壹般是實力較弱的莊家在吸引市場註意力以便出貨。

無論如何,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之壹。市場是壹個有機的整體,絕不能割裂來看。只有綜合分析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結合均線的成交量看趨勢(5)

在技術分析領域,均線以其簡潔明了的特點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人們用不同時期的均線來指導操作,尤其是不同時期均線的排列來判斷是牛市還是空頭市場(在西方國家,壹般認為股價線在200日均線之上。反之,股價線在200日均線以下就是熊市,以此來調整投資者的市場思維,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在選擇買賣點時,使用了“格蘭維爾八法”。

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1.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理論,在買賣交易時可以明確風險程度,將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當市場趨勢啟動時,買賣交易利潤可觀;均線的組合可以判斷市場的真實走勢。

二、缺陷:大盤盤整時,買賣信號過於頻繁,投資者無所適從;很難確定最佳天數和移動平均線組合;單純的均線的交易信號並不能給投資者足夠的信心,必須依靠其他技術指標的輔助。成交量,股價和移動平均線* * *有同樣的作用。

為了讓投資者在使用均線時揚長避短,發現交易量、股價和均線具有相同的效果,得出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和交易量的角度有關。根據這壹理論,投資者可以有效地實施正確的交易策略。突破:股價突破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尤其是向上突破均線時。如果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相反,突破後的股價會被要求回調,當天的成交量過大(當天成交量放大到前壹天的3倍以上時),如果當天收盤是中線,特別是出現光頭k線時,第二天或第三天就會出現這種回調。比如2001,10的10月23日,在國有股暫停減持的消息下,滬深兩市突破了反向運行的5日均線,當天收出光頭中陽線,以至於第二天才出現回調。如果當它們突破均線時(特別是當股價無限期突破反方向運行的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持平,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均線能否有效支撐股價,不僅取決於均線的運行角度,還取決於成交量。比如均線向上運行,股價下跌,這個均線的支撐大於持平或下跌均線的支撐。如果股價回落至均線,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會將此支撐視為無效支撐。比如深證成指在6月26日10止跌回升,但成交量較前壹日有所下降,說明這種支撐的可信度不高,投資者可能不會遵循均線這種傳統的交易技巧。

壓力:股指或股價在下跌過程中的反彈,往往會遇到均線的壓力。這個壓力的大小不僅與均線的周期數有關,還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密切相關。在反彈行情中,均線與股價或股價的運行角度越大,反向壓力越大,尤其是均線的無限上攻,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以上均線對不同時期有指導意義,但不同時期均線的支撐壓力不同。

金錢難買“散兵坑”(6)

實戰中,通常很難分辨主力是洗碗還是出貨。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我們才有了各種看盤的技巧。當然,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但退壹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是好的,因為往往是個股在刻意構築空頭陷阱後介入的好時機,空頭陷阱是壹個有錢難買的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在同壹個彈坑裏再炸壹次,而前壹次炸過的彈坑往往就成了老兵最好的藏身之處。在量價判斷上有壹個散兵坑,就是底部構築成功的時候,成交量往往會形成壹個大坑,表現出像遊絲壹樣微弱的低迷之後的有序放大。散兵坑是指股價處於小幅波動向上的慢牛趨勢的前期或中期,成交量放大,換手率也略有上升。突然,股價快速下跌,但這種下跌不會持續很久。再過壹兩天或者壹周,股價就會重拾升勢,再次回到跳水前的原有上升趨勢,在圖形上形成散兵坑形狀,就像被炸彈炸出來壹樣,散兵坑就出現了。

這個在上漲途中出現的坑,本質上是主力在拉起之前的壹次猛烈洗盤。此招壹出,坐在轎子裏的花車大部分都被搖了下來。這是壹個非常有效實用的捕熊陷阱,實戰中確實很難識別。所以我們不會去研究如何識別是否是空頭陷阱,而是充分利用它作為個股介入的契機。買點有兩個,壹個是在散兵坑裏,但這是有先見之明的,也是無意識的,因為在股價剛剛企穩走強的時候,任何風吹草動往往都會讓人失去理智;第二,當價格散兵坑出現並且已經回到上升趨勢時,雖然也失去了在最低價買入的機會,但這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已經回到上升趨勢,這使得熊市陷阱已經證實了“不買地價,不賣天價”,中間壹段甘蔗是最甜的。在趨勢重新確立的時候出招才是順勢操作的本質。

實戰註意事項:1。當股價處於慢牛趨勢的前期或中期時,最好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上升趨勢已經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無限下跌,止損位相對於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要超過50%,最好在0.382黃金分割撤退位以內。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回到原來的上升趨勢,最好在1周內,否則時間過長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股價回升時,成交量要放大,快速反彈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5.當重回上升趨勢時,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適度音量放大的技術含義(7)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征是,測量柱頂部的連線呈反拋物線狀平穩上升,線內沒有出現劇烈的拐點。為了可靠和適度的擴增,定量水平應該在3%到5%左右變化。原因是隨著集資的持續,外部籌碼越來越稀缺,使得股價逐漸上漲。但因為主力的有意識吸納,在它的刻意調控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壹個適中的水平,不讓市場關註。理解“適度量”需要註意三點:

第壹,不同倉位的溫和放量有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相對低位和長期放量後的溫和放量最具技術意義。

第二,溫和放量可能是多頭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後期可能會有壹波上漲行情,但壹般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可能是長期試運行,會根據市場運行的策略方向來確定下壹步,即反手做空打壓股價在較低位置吸引資金,或者在多頭市場的強勢背景下發動壹輪攻勢拉升吸貨。所以最好以適中的成交量作為參考指標,尋找“黑馬”,尋求低位介入。

第三,溫和放量的時間壹般不要太長,否則繼續融資就不容易控制股價,也會引起市場關註。散戶和他們的心理在不同時期也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壹只主力為了在個股前期拿到籌碼,會采取各種操作手法,但適度的成交量無疑是最重要的壹種。這樣看來,長期股市的走勢出現反復的溫和放量就不足為奇了。

巧用成交量的變化發現黑馬(8)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註意到的。如果主力下定決心吸引資金,那將是開盤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即大量資金上漲,大幅減少下跌。雖然在很多情況下,募集資金的主力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不明顯,但也不是沒有痕跡。壹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的移動平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波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過均線較多,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那麽就要密切關註該股。因為,這說明籌碼不斷集中在主力手中。

需要註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中尋找“黑馬”時,壹定要結合股價的變化來分析。因為大部分股票都有壹些大戶,他們的短期進出也會導致成交量的波動。關鍵是要區分這種隨機交易造成的波動和主力有意吸籌造成的波動。我們知道不存在因隨機波動而故意打壓股價的問題。當成交量釋放時,股價容易出現跳空,主力的集資必然壓低買入價格,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漲具有壹定的持續性。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在成交量的變化和股價的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的跳躍式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度。

成交量積累是另壹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對判斷建倉主力成本有重要作用。除了新上市的新股,大部分股票都有密集的交易區,股價突破這壹區域需要很大的能量,也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在這裏往往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的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重要鎖定區域,並在後續區域累計創下歷史新高成交量的股票,是非常值得關註的,因為這說明新介入的主力實力遠勝從前,建倉成本也很高。如果市場沒有空間,大資金不會輕易給市場上的資金松綁。

但如果累計成交量不大,也就是所謂的“易過頂”,就需要警惕了,因為這往往是原來的主力做的,因為籌碼已經積累了很多,更容易拉升。雖然這不壹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毫無疑問,主力的成本比看起來要低。所以在操作的時候要多註意風險控制,尤其是在股市整體走勢走弱的時候。

需要指出的是,主力開始建倉後,某個區域的交易量越密集,主力建倉的成本就越接近這個區域,因為無論是真買還是主力敲都是要花錢的。密集交易區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計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主力積累籌碼就越充分,往往實力就越強。壹旦時機成熟,這類股票往往可能成為“超級大黑馬”

如何判斷交易量的變化(9)

股市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真正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直接表明了市場中多空雙方在某壹時刻對市場技術形態的最終認可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典型情況做壹些分析。

1,成交量適中。

2、突然放巨量。

還有壹點要註意的是,主力資金在拉升的時候,成交量不壹定要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盤整壹段時間就可以了。主力要出貨的時候,因為手裏的籌碼太多,所以壹定要想盡辦法設好各種陷阱。所以要綜合考察科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其價格、能量水平與其基本面的關系,找出主力的活動規律和個股的後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指標有幾百個,但歸根結底,最基本的還是價格和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眾所周知,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先有量,後有價”,也就是說,交易量是股價變化的內在驅動力,人們從中衍生出了多種關於量價關系的規則,用來參考人們的具體投資。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買賣股票時,往往會出現錯誤,尤其是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和洗盤,錯誤率更高。要麽把洗盤誤認為出貨過早賣出,從而失去盈利機會,要麽把出貨誤認為洗盤,沒能出來,導致出貨機會喪失。那麽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主力是出貨還是洗盤?

壹般來說,當主力沒有做好拉升股價的準備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平淡,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這個時候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容易確定主力的意圖。但是壹旦主力拉高股價,主力的行蹤就暴露了。我們稱這種股票為強勢股。這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有了很大的現實意義。這時候如果能準確捕捉到主力洗盤的跡象,果斷介入,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以下交易量變化特征,可以對強裝股份主力是否洗盤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平淡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量價齊升的趨勢。然後為了給未來的大幅上漲掃清障礙,主力不得不強行洗盤短線獲利盤,在k線圖上表現為壹陰壹陽的橫盤震蕩。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讓壹般投資者出局,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為明顯的“頭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陰線,而且陰線有很多次,每次收盤都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仿佛主力在大規模出貨。

  • 上一篇:不學習傳統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周恩來說的嗎
  • 下一篇:舞蹈教案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