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勝利油田燃煤電廠選址遙感地質論證

勝利油田燃煤電廠選址遙感地質論證

勝利油田是中國東部重要的石油基地之壹。為解決油田勘探開發所需電力問題,近期擬建設裝機容量2萬× 20萬千瓦的自有燃煤電廠。因此,利用遙感信息分析魯北包括河北、天津部分地區的區域地質構造,特別是具有活動特征的斷裂構造,並結合地震地質資料提出穩定性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分析表明,從區域構造背景和地震地質條件來看,勝利油田具備建設大中型電廠的地質基礎,其中預選的廣利區和5號樁區均為穩定區。

壹.圖像數據和處理應用

評價區坐標在東經117 ~ 120,北緯36 ~ 40之間,面積約65438+10萬km2。基本包含在131-33(天津)、131-34(惠民)、130-34(萊州)三個圖像中(見圖版ⅹ-1)。

主要用於判讀的圖像是MSS數字磁帶經過幾何校正和常規拉伸後的色標膠片。時間相位分別為1976、1977和1981冬季。釋義參考了1985中國科學院農業委員會和遙感應用研究所編制的《黃淮海平原衛星影像圖》,其中130-34(萊州灣圖幅)還參考了1981二月、1985和部分國家衛星片的TM影像。所以就影像資料而言,信息豐富,來源可靠,質量過硬。

二。區域地質背景簡介

勝利油田是渤海灣新生代大型沈積盆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渤海灣盆地是中國最古老的華北地臺長期地質演化的晚期產物。最穩定的平臺之壹。其基底由前古生代變質巖組成,其中壹些形成於太古代。如登封群、大別群、泰山群,絕對年齡大於1.7Ga,是中國東部最早的河淮陸核的壹部分。

在變質巖系之上,中新生代之下,發育壹套相對穩定的臺地型沈積,下部以碳酸鹽巖為主,上部為海陸交替的含煤建造。其中中、上奧陶統和下石炭統受加裏東期和海西期構造運動影響,地臺壹度整體擡升,遭受剝蝕和損失。三疊紀印支運動波及到這壹帶,使這壹帶的地殼受到擠壓,逐漸隆起。強烈的燕山運動使該區進入了壹個全新的以斷塊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構造發展時期。這是該地區大多數中生代沈積盆地形成的區域地質背景。燕山運動後,華北地臺整體擡升,經過晚白堊世至古新世的長期剝蝕夷平,在北部地臺期形成準平原面。始新世以來,由於地殼的伸展作用,華北平原形成了大量的新生代沈積盆地,並逐漸確立了現今的構造面貌。

由於地臺剛性基底的性質,決定了斷層活動是其後期的主要形式。就本區而言,東西有近北北東向的郯廬斷裂帶和蘭聊-滄東斷裂帶,北部海域有唐山-蓬萊斷裂帶,南部有與之平行的德州-泰安斷裂帶。上述斷層正好構成壹個長軸為北西向的菱形構造,評價區位於其東部。但根據遙感資料提供的信息,有壹條北西向的天津-淄博斷裂帶斜穿該區,其規模不亞於上面提到的其他斷裂帶(圖1),這是壹條值得關註的新斷裂。

圖1區域斷裂帶和菱形斷塊示意圖(翻譯自黃淮海平原衛星影像)

3.遙感圖像的斷層解譯

遙感影像是不同地物不同光譜特征的記錄,是地物按壹定比例的縮影,具有宏觀、形象、真實的特點。對於地質學界來說,可以直接從露頭區的圖片中正確地獲得不同地質體的幾何形狀和空間分布的數據。例如,郯廬斷裂帶的地面部分以其宏大的規模和鮮明的色調特征生動地反映在畫面中。覆蓋區(主要是平原區)利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地學規律,通過對微地貌特征、水系異常分布、不同土壤類型、植被、濕度等因素的分析,獲得間接的地質信息。斷層構造形態簡單、清晰,是圖像分析中容易掌握的地質要素之壹。它們常常通過色調、陰影結構、地形和水系的異常變化的差異來反映。根據上述因素及其綜合分析,解釋了評價區的區域性斷裂,也解釋了預選廠區外圍的塊狀地質構造。根據統計,* * *解釋了各種斷層、斷裂帶或線性地質體和大型地質結構面***135(見表1)和若幹塊狀地質構造(見附圖)。斷層或線性構造以NE和NW兩大組構為主,不僅規模大,而且數量多(圖2和圖3)。南北向和近東西向斷層也有反映,但很弱,數量很少。地塊地質構造與重力場有著密切的對應關系。淺色塊狀圖像反映重力高或相對高的重力斜坡,而深色塊狀(或圓形)圖像與低重力關系密切。也就是說,塊狀的影像結構可以認為是該區基底結構的反映。

圖2魯北地區遙感地質構造解譯示意圖

表1線性結構統計表

圖3魯北及鄰區衛星影像線性結構玫瑰圖

四、關於穩定地質構造的分析

(A)區域穩定性分析

在上述圖像分析解釋的基礎上,根據基底淺(為第四紀沈積物)、形成時代新、作用強、地貌和水系控制程度高、圖像上異常特征明顯的原則,確定了壹些可能是活動的或在新近紀曾活動過的斷層。如控制雅甸(湖)-北大港水庫-南大港水庫北北西向的天津-淄博斷裂帶,控制山東渭河北北東向的郯城-營口斷裂帶(郯廬斷裂帶北延段),在衛星照片上都有清晰的反映。由於它們的活動,它們限制了壹大片地區的地貌特征,特別是控制了現代水系的分布。比如黃河的很多角度拐點,都是斷層交匯的反映。據蘭考-平陰段河道變遷統計,其走向變化約50次,拐點50多個,大部分受NNE 15和NNE 75兩組斷層及其交匯處控制(見38頁圖6)。

1.郯城-廬江斷裂帶(圖1)

它是我國東部著名的深剪切斷裂帶,貫穿山東中部,方位角約20°。傳統上,它從安徽省太湖縣的大別山腳下開始,向北穿過廬江,穿過巢湖、羅馬湖、郯城、沂水和濰坊,到達萊州灣,全長800多公裏。但根據遙感圖像,其延伸範圍已遠遠超出上述範圍。此外,根據江蘇遙感資料研究,郯廬斷裂帶被羅馬湖北西向斷裂向左錯動,錯動距離約為11kmo。這條斷層具有明顯的帶狀磁場特征,由山東境內4條以上的近平行大斷層組成,分為魯西和膠遼兩個區塊。郯廬斷裂帶主體發育在魯西斷塊上,不僅地質歷史復雜,而且中生代強烈的構造活動形成了復雜的地塹和地壘構造。地塹內充填著厚厚的中生代,地壘由太古代變質巖組成。這條斷裂帶至今仍有活動,是控制強震發生的活動斷裂帶之壹。1668 8.5級強震發生在該斷裂帶的穿越附近(王若柏,許,1986)。遙感信息的顯著特征也表明,這是壹條活動能量很大的斷裂帶。

2.蘭聊-滄東斷裂帶(圖1)

這是壹條位於示範區西部的大型隱伏斷層,方位角約20°,構成了上述巨型菱形地塊的西部邊界。從遙感影像分析,南起河南西華,北經蘭考,到達聊城、滄州的天津西側。南段構成東濮凹陷的東部邊界,北段是滄縣隆起和黃驊坳陷的邊界。這是壹條以擠壓為主的深斷裂帶,深地震資料顯示它已經切穿地殼,到達上地幔。因此,它與大量新生代玄武巖壹起分布。根據蘭聊地區地震和鉆井資料,該段傾向西北,最大傾角60°。西側有較厚的第三系分布。在東側,古生代上方只有壹小塊新近紀覆蓋層。以古生代界面為基準,最大落差可達9000m·m,根據天然地震震源機制研究,該斷層在20km以下,其剖面傾向東南,在1520至1948的近430年間發生過50多次5級以上地震。因此,這也是壹條具有發震功能的活動斷裂帶。

3.德州-泰安斷裂帶(圖1)

走向西北,是魯西斷塊上的地面斷層向華北平原第四系或第三系的潛在延伸。研究程度低。除南段與郯廬斷裂帶交匯處附近有地震記錄外,其他段無信息。從遙感影像上看,有明顯的色差,即深色和淺色的分界線控制著部分水體的分布和微地貌邊界。雖然這是壹個潛在的故障,但有活動的跡象。因此,在工程中重視它是有益的。

4.唐山-蓬萊斷裂帶(圖1)

向西北方向伸展,在遙感影像上是明顯的淺色帶狀影像,反映地面和地表斷層。渤海的水下部分已被近年來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所證實,它是壹個地震多發區。7月1969日7.4級地震發生在該帶與郯廬斷裂帶的交匯處。唐山附近的地震活動也與這個地區有關。

上述情況表明,地震的分布與大斷層,特別是活動斷層密切相關。了解這些斷裂帶在重大工程建設活動中的空間分布特征,對於制定工程建設的具體施工方案具有參考意義。

上述活動斷裂帶雖然規模大,地震分布集中,但都是評價區所在菱形斷塊的邊界。對於菱形斷塊,當受到構造運動的沖擊時,這些邊界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釋放能量,客觀上起到穩定斷塊的作用。是的,裕固?雖然結晶基底組成的斷塊本身存在壹些活動斷層,但對地震的發生影響不大(圖4、圖5)。另外,據研究,華北地區地震活動周期約為300年以上。就第三次地震活躍期而言,經歷了1830、1888、1937、1966 ~ 1969、1975 ~ 1976等。因此,從區域地質背景和地震條件分析,斷塊東部油田範圍內完全有可能進行大規模工程建設。

圖4 1970至1985年山東地震分布圖(ml ≥ 0.1)

(二)廠區地質穩定性分析

油田電廠預選場址位於黃河口以北的五號樁區和黃河以南的廣利區。

圖5山東及鄰區1966 ~ 1979級地震分布圖。

1.第五樁廠

瀕臨渤海。從圖像上看,它位於淺色塊狀圖像的東面,淺色塊狀圖像就是對應的重力高度。預選廠區距離7月1969日該海域發生的7.4級地震震中約60km。距遙感信息解譯的NNE向壹般活動斷層向東6.5km,向南3km有壹條壹般斷層,歷史上無地震記錄。

地質上,五號樁區位於沾化三級凹陷東北隆起區,重力高是古生代隆起或隆起的反映。如果把淺色塊狀影像所包含的地質構造看作是相對獨立的,那麽塊狀影像所反映的塊狀地質構造在地質構造變化的長河中就起到了“安全島”的作用。

然而,從圖像上看,廠區東側的NE向活動斷層是深色和淺色之間的明顯邊界。淺色為河流或海流的沙質沈積物,含水量不易維持,不存在植被大量生長的可能;暗像是細小的潮間帶沈積物,富含水分,適合植被生長。這種線性差異說明上述隱伏斷層控制地表條件,雖然體現在微地貌特征上,但標誌著它的存在和影響。此外,山東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地球物理測量隊得出結論,在第四系之下有壹個150米的缺口,另壹條隱伏斷層延伸至廠區附近,並指出在第四系中也有壹個微弱的繼承性活動(在第四系底部構造圖上有壹個7 ~ 14米的缺口)。因此,雖然歷史上沒有地震的記錄,但關註上述推定的活動斷層是有益的。

2.廣利工廠

位於東營市東南15公裏處。距離7月1967日海域7.4級地震震中約70km。廠區夾在兩個交叉斷層之間,這兩個斷層在北北東向和北北西向分開,與兩個斷層的垂直距離約為2.5公裏,與斷層的交叉點的垂直距離約為7公裏。此外,未發現其他影像異常,歷史上也沒有地震記錄。

但必須指出的是,預選廠區與5號樁預選廠區壹樣,其東側也有壹條北北東向的推定活動斷層。該斷層在圖像中引人註目,顯示出間歇性淺色帶狀特征。雖然具有深源構造的特征,但其規模大於5號樁區的北北東向推定活動斷層。好在淺源地震沒有發現第四紀繼承性活動的跡象,歷史上也沒有地震記錄,這可能是上覆第四紀沈積物壓力差的反映。

動詞 (verb的縮寫)基本結論

根據以上地質和地震資料,從區域地質構造條件分析:評價區基底古?地貌單壹,是壹個被活動斷層包圍的巨大菱形塊體。地塊周邊大部分地區是地震多發區,但地塊上地震記錄很少。所以相對穩定。

至於預選的兩個工廠,5公裏範圍內沒有發現斷層。然而,應該指出的是:

(1)預選廠區靠近郯廬斷裂帶(垂直距離87km-5號樁廠區,另壹條77km-廣利廠區),為地震多發帶。當發生強烈地震時,它可能會蔓延到廠區。

(2)兩個工廠位於河口生長地的前沿。不僅新第三紀以來沈積物厚度達到1,000 ~ 1,500m,而且新沈積物處於成巖早期,含水量高,極軟,其地面荷載極其有限,也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參考

馬宗晉。華北地震地質分析。地震前沿,1975,(5)。

郭順民等。唐山地震的區域構造背景和孕震模式探討。地質科學,1977,(4)。

王若柏,等。沂沭斷裂帶(南段)的地震地質背景。地震地質學論文集。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 上一篇:網站結構細節的完整集合
  • 下一篇:英語音樂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