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知道腦癱的過去和世界發展簡史嗎?

知道腦癱的過去和世界發展簡史嗎?

腦癱(CP,以下簡稱腦癱)是壹種古老的疾病,曾經被認為是不治之癥。是繼脊髓灰質炎後又壹種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致殘性疾病。早在1839年,腦癱就被英國倫敦著名學者、整形外科醫生利特爾博士發現,並作為難產時腦損傷引起的痙攣性癱瘓病例首次在《柳葉刀》雜誌上報道,因此被命名為利特爾氏病,利特爾成為世界上第壹個發現腦癱的學者。所以,人們說起腦癱,就要從腦癱創始人利特爾的成就說起。多年來,人們稱腦癱為利特爾氏病。並把它們當成同義詞,用了很多年。

從65438到0839,little對異常分娩與腦癱的關系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寫了幾篇論文。利特爾在1839發表的《足畸形及類似疾病的性質》論文中討論了異常分娩與腦癱的關系,並在英國婦產科學會發表演講。當時演講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註意孩子出生時的狀態。難產會對孩子不成熟的神經系統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這些原因就是障礙產生的原因,發現這些障礙產生的原因與小兒出生時的疾病和小兒腦癱的病理生理是壹致的。文章明確指出,不成熟的嬰兒,分娩時頭頸部受傷的孩子,如果能活下來,很快就會痙攣,四肢明顯出現運動障礙。很少把這些病癥稱為新生兒肢體痙攣性攣縮,這是由於新生兒窒息引起的。利特爾的觀點與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的“新生兒窒息後若能存活,不會造成任何障礙”的觀點完全不同。這是當時的人無法接受的。直到現在,對於新生兒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是否需要搶救,是否有後遺癥,我們還存在不同的意見。此後,litile做了大量的屍體解剖,進壹步證實了他的觀點。他的很多論文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充分說明了分娩時由於子宮收縮,胎盤和臍帶受到擠壓,影響了胎兒的血液循環,不可避免地阻礙了氧氣和物質的交換。特別是引起二氧化碳瀦留,壹氧化碳刺激延髓呼吸中樞,對肺部呼吸非常有利。但如果由於產程過長、產鉗助產、臀位分娩、急癥分娩、臍帶繞頸或臍帶脫垂等各種原因此時不能建立肺呼吸。它會引起新生兒窒息,導致呼吸障礙和靜脈充血。嚴重缺氧引起循環衰竭,引起腦靜脈、脊髓周圍靜脈叢、大靜脈、右心、肺充血。或因機械性下垂和物理性損傷,硬腦膜、矢狀竇、橫竇破裂,導致腦表面和顱底出血,嚴重累及小腦和延髓。從非正常分娩死亡兒童的死因分析中發現,這些問題無處不在。如果引起神經系統毛細血管出血,會造成永久性肢體變形和痙攣性攣縮。在LittIe的記錄中,雖然腦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胎盤循環障礙,導致缺血缺氧性腦病和葡萄糖組織的永久性損傷。腦損傷後,除了痙攣性攣縮、癱瘓外,還有智力低下等多種障礙。利特爾之所以做出如此傑出的貢獻,是因為他本人就是壹個肢體受限的殘疾人。他從小患有脊髓灰質炎,左下肢運動功能障礙。壹位德國眼科醫生對他的跟腱進行了手術,這大大恢復了他左腿的功能。因為對疾病的自我感覺和自強不息的信念,他潛心研究四肢自由的事業,這可能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Little的論述中,不僅詳細記錄了腦癱的臨床癥狀和病因,而且更全面地描述了腦癱的運動障礙特點和肌張力的關系。指出腦性癱瘓是壹種軀體痙攣性攣縮,伴有隨意運動的障礙和肌肉攣縮,分布不均,呈壹重壹輕,以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及大腿屈肌、內收肌、膝關節障礙最明顯。隨著時間的延長,大部分患者出現肌肉和關節韌帶攣縮,關節變形。影響下肢外展和伸展,膝關節伸直困難。足跟不能著地,屈肘、屈腕、內旋,手指不能自由活動,軀幹無力,脊柱後宮圓背,胸肌、腹肌收縮扁平。利特爾認為,患腦癱後,發聲器官的肌肉也受到侵犯,某些單詞無法正確發音,導致構音障礙。他詳細描述了手腳蠕動的腦癱。比如護士不能像正常孩子壹樣順利的給腦癱孩子穿衣、脫衣服、洗漱。與舞蹈癥類似,這些孩子對外界刺激過敏,被聲音驚嚇,稍有觸碰就會出現破傷風患者般的僵硬癥狀。Littie指出,新生兒經常從痙攣開始,因為他們的大腦組織不成熟,癥狀不典型。新生兒窒息常引起痙攣性攣縮。作為壹名整形外科醫生,他對早期治療非常感興趣。他認為了解孩子出生時的狀態,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態,有助於早期發現腦癱,治療障礙,從整形外科的角度來說,對後期也會起到壹定的作用。從預防腦癱的角度出發,利特爾提出降低腦癱發病率,預防早產,加強家庭保健和新生兒護理,預防新生兒並發癥。利特爾不愧為腦癱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和成就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利特爾的不足之處在於,他認為腦癱往往伴有智力低下。他在論述中認為“腦癱是智力低下,腦癱是不治之癥。他的悲觀論調持續了近壹個世紀,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腦癱的康復研究。

1916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整形外科協會會員高木博士開始研究腦癱的治療方法。9年過去了,壹直沒有新的進展,直到1925,他接到壹個實業家的電話,說他心愛的患腦癱的兒子在玩收音機,轉動撥號盤的旋鈕,收音機發出了聲音。然後每天把收音機旋鈕放在筆上,很快孩子就能拿著筆畫圓和正方形了。這個消息激勵了他,讓他認為腦癱是可以治療的。高木博士稱他為“來自天堂的啟示”。以此為契機,他用音樂、玩具、心理因素治療腦癱。他認為腦癱的治療是以運動為目的,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恢復肢體的運動功能。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訓練手腳,而是恢復控制手腳的大腦的功能。並提出了“誘導欲望、引導方法、自我鍛煉”三種方案。從治療理念上,提出腦癱需要社會治療和醫學治療。

?1924年6月20日,高木博士在日本《國家醫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出腦癱患者應該通過特殊教育、手工和手藝練習、職業咨詢等多方面的配合,使其成為獨立的合格的人。在這壹思路的指導下,高木博士於1939創辦了東興書院,這是壹家腦癱患者康復機構。高木博士是壹位富有遠見的學者,為日本乃至世界康復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32年,美國學者Phelpe發表論文,指出基於矯形器的訓練和治療方法,提出腦癱是可以治療的,為腦癱的康復帶來了希望。從65438年到0938年,他根據腦癱以中樞運動功能障礙為特征的事實,正式提出將利特爾氏病的診斷名稱改為腦癱。

1941二戰開始後,腦癱患者的治療已經從整形手術發展到矯形器矯正異常姿勢再到功能訓練。1941年Phelp Lv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15治療腦癱患者的訓練方法,即按摩、被動運動、輔助運動、自動運動、抗阻運動、條件運動、自動混合運動、組合運動、休息、放松運動、放松運動、平衡運動、手拉伸運動、抓握運動。同時,他也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報道腦癱發病率為4%o。非常明確腦癱的治療以訓練為主,改變腦癱是不治之癥的觀點,從而堅定人們關愛腦癱,積極治療腦癱的信心。

1942年,日本的高木博士在東京創立了全放射治療育兒所,是心身障礙兒童綜合治療教育中心的前身。帶著克服訓練-(誘導克服的欲望。克服引導法,盡量克服自我鍛煉)治療腦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5438-0943年,英國人Bobath夫婦開始致力於腦癱的研究和治療,收治了大量腦癱患者,並開始用訓練的方法治療腦癱。

?1951年,Denhoff提出癲癇、智力低下、行為異常不僅僅是腦癱的伴隨癥狀。應該算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大腦組織受到損傷的必然結果。國際上首次提出腦損傷綜合征這壹新概念,是為了使人們對腦癱有進壹步的認識。同年,Denhoff將腦性癱瘓的定義分為標準定義、有限定義和實用定義三種,並明確指出腦性癱瘓是由分娩時的損傷引起的,是腦損傷綜合征的壹個側面,即運動功能障礙。

?65438-0956年,美國腦癱協會(MCP)將腦癱分為八種類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全面的分類方法,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

1961年,日本學者福山幸雄提出腦癱分為三種類型:痙攣型、手足蠕動型、混合型。

1964年日本學者林參考登霍夫的觀點,規定腦損傷綜合征必須具備以下四個特征(D腦性癱瘓、圓形智力缺陷、圓形癲癇、行為異常。根據腦損傷重復障礙的特點,可分為八種類型。這種分類方法對判斷腦癱的程度、治療和預後有重要意義。腦癱的研究工作又前進了壹步。

1965,著名的Bobalh療法終於當代化了,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的認可,被世界各國所采用。波巴h療法主要是從神經生理學和神經生理發育的角度來認識和治療腦癱,所以也叫發育神經療法。Bobath療法為腦癱和所有身體不自由的人的康復帶來了希望。是腦性癱瘓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966瑞士Kbn醫生報道了腦癱早期治療的效果和意義,明確提出了兒童大腦的可塑性和兒童未成熟腦(發育腦)運動發育的可能性。早期治療可促進腦組織的正常發育和中樞協調運動功能的發育。建議如果在嬰兒發育早期就開始治療,可以幹預異常姿勢的形成。根據神經生理學的論點,提出了神經發育療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並得到國際認可。

65438年至0966年,西德學者沃傑拉博士創立了著名的沃傑拉誘導療法。Vojla從1954開始研究腦癱的治療。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Vojla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實地觀察,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他是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腦癱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學者之壹,成為腦癱早期治療的又壹代表流派。

1968日本厚生省腦性癱瘓研究課將腦性癱瘓定義為從受孕至出生後4周內,由非進行性腦部病變引起的永久性、可改變的運動和姿勢異常,其癥狀出現在2歲之前,除進行性、短暫性和未來正常化發育遲緩外。厚生省的定義基本統壹了腦癱的定義,非常完整,屬於純醫學的定義。與此同時,日本東邦大學馬教授專門研究兒童姿勢和異常姿勢,並在《神經進展》雜誌上做了系列報告,強調兒童姿勢與神經系統發育和腦損傷的關系,提出兒童姿勢是診斷腦癱的重要依據。

1970匈牙利Peto教授創立了腦癱團體指導療法。佩洛教授從1933開始研究腦癱,用了40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佩托教授提倡全面系統的康復訓練,以避免各種方法在各自的訓練中只強調自身的重要性而造成的混亂。本文提出了壹種由訓練者組織多名腦癱兒童完成規定訓練內容的小組指導方法。他治療了866人。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65438-0970年,日本聖母全肢園壹郎先生、池昌吉先生先後赴英國波巴優中心學習波巴療法,並在國內首次應用於腦癱治療,發表了數十篇有價值的論文。

Bobath夫婦在1973和1978兩次來到日本,培訓了近50名Bobath療法培訓師。

1982西德Voita博士赴日講學,教授Vojla法。由於康復醫學的進步和世界各國學者對腦癱的深入研究,引起了全社會對腦癱的重視、關心和積極治療。

我國對腦癱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傳統上認為腦癱是不治之癥。醫生確診患者為腦性癱瘓後,告訴家屬這種病沒有辦法治療,只能用針灸、理療、按摩等方法對癥治療。壹些外科矯形方法也被用於較重的肢體畸形,如尖足和交叉下肢。我國許多城市都有兒童福利院。腦癱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是被遺棄的孤兒。福利院只關註收養和護理,沒有治療。可以說,人們對腦癱是無奈的,而不是在腦癱上。不治之癥。傳統知識的影響被拋在腦後。70年代6543.8+0億人口的大國。沒有專門的醫院治療腦癱,所以很多孩子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終身殘疾。按照腦癱發病率為2%計算,我國將有200多萬腦癱兒童。如此驚人的數字,可想而知給每個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多麽沈重的負擔,對每個孩子來說更是嚴重。

?1980開頭,佳木斯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李書春、盧、孫世元三位醫生。受日本學者馬教授在《日本兒科診療》上發表的文章《小兒的姿勢》的啟發,他開始研究腦癱的治療方法。然後後兩位博士查閱大量外文資料,摘抄,翻譯,編成壹本書。從1980開始,在佳木斯地區,首次調查了我國正常姿勢、兒童反射、伏傑拉姿勢反射和兒童運動發育。在對正常兒童姿勢反射運動功能的研究中,同時發現了腦拔罐的兒童。他們見證了腦癱患兒的痛苦和家長對治療的強烈期待,並隨著醫學的發展開始認識到兒科的疾病。變化正在發生,兒科醫生面臨新的挑戰。治療小兒腦癱。把殘疾程度降到最低,是兒科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應該有專門治療腦癱的醫院,應該發展康復醫學,長期造福人類。從學習和研究孩子的姿勢,終於找到了方向,確定了以腦癱為中心的腦損傷研究課題,並致力於腦癱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立誌為中國的腦癱患者開辟壹條康復之路。為了便於研究和兒童醫療,

?1981年,佳木斯醫學院附屬醫院開設了兒童發育門診,是兒童腦癱防治中心最早的雛形。

?9月23日1987黑龍江省兒童腦癱防治教育中心成立。其前身是佳木斯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兒科和兒童腦癱科。

  • 上一篇: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 下一篇:宣傳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