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端午節的具體習俗和活動主要有:采龍舟、掛艾草和菖蒲、聚午、洗草藥水、放飛紙鳶、蕩秋千、貼“午時符號”、紮白鎖子、中午飲水、泡龍舟水、放紙龍、端午飯、持龍舟、點艾條、熏蒼術、贈香扇、曬百日姜等等。

具體介紹:

龍舟比賽

龍舟賽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的儀式,也是壹項遺產。它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仍然非常流行。它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性的比賽。考古表明,大約7000年前,沿海繁衍的先民使用獨木舟在近海捕魚。根據河姆渡遺址的第壹次發掘報告,早在7000年前,古代先民就已經用單木雕刻出木船,並用木槳劃動。龍舟最初是用獨木舟雕刻成龍的形狀,後來發展成用木板制成的龍舟。在古籍對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據聞壹多的端午考,壹千多年前的吳越水鄉就有劃龍舟的習俗,是為了通過祭祀圖騰——龍來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災害。

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掃庭院,眉毛插菖蒲、艾條,掛在堂上。人們認為艾草還有驅邪招福的作用。端午節的時候,在門上掛艾草,成為壹種習慣,成為端午節的習俗。菖蒲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狹長的葉子中還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健骨、消滯、殺蟲、殺菌的藥物。菖蒲葉呈劍狀,插在門口可辟邪,故方士稱之為“水劍”,後有習俗引申為“普劍”,可斬千邪。艾草代表百福,是壹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插在門口能讓妳健康。

草藥清洗水

洗草藥水是端午節的習俗之壹。端午節是壹年中草藥最多的壹天,中午到處都是藥。中午洗草藥水可以治皮膚病,祛邪氣。端午節期間,中國許多地方都有采藥、熬藥、泡水的習俗,端午節草藥的藥性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草藥水,也就是古書中記載的木蘭湯,最早記載於西漢末年關於洗草藥水習俗的《夏》。但本文中的蘭花並非蘭花,而是佩蘭或菊科草本植物,氣味芳香,可煎服、泡水。《雜藥集》卷二十二引用《荊楚歲時雜藥集》佚文:“五月五日,爭雜藥可治百病。”這壹習俗至今仍存在,並廣為流行。在廣東,孩子們用艾草麥藥或艾草、香蒲、鳳仙花、玉蘭花等花草燒開洗凈,而青少年和成年男子則到河邊、沙灘上洗澡,稱為洗龍船水,以洗去厄運,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柏葉、銀蓮花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澡,不分男女老幼,全家洗。

崇拜神靈和祖先

祭祀上帝和祖先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壹。“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階級的基礎。”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做人之本,祭祖是傳承孝道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壹個人的祖先就像天、地、神壹樣,應該認真地崇拜。因為祖先的“在天之靈”時刻關心和守望著後代的子孫,所以俗世的人要祈禱,通過祭祀來回報他們的保護和保佑。

裴香囊

戴香包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壹。香囊內通常裝有壹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具有芳香、驅蟲、防瘟、防病的功效。端陽用四色線紮臂,戴香囊,精致玲瓏。香囊又叫香囊、香囊、錢袋,通常是用五色絲線裹上香水,或用彩緞或布包好的棉花,混合川芎、白芷、三棱、黃芩、丁香、阿莎麗、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末,再用彩色絲線繡制而成,底有紅、綠、掛。

挑“端午節”

選“端午熊”,是指過去每逢農歷端午節,“毛腳女婿”(寧波人把已訂婚的準女婿稱為“毛腳女婿”)都要挑壹份沈甸甸的禮物,提著紅米筐到女方家,稱為“端午熊”。

朱楊香

東漢王充寫的《論衡》中,記載了端午節“鑄陽歲”的禮儀和習俗:“陽歲取火於天,五月午時,五石熔化,鑄為器皿,激動發光。當他們升到太陽下,火就會來,這也是獲得真火的方法。”古人認為午時有三火,是太陽正旺的時候。這時正是熔金鑄鏡的最佳時機,鑄出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用鏡子辟邪的習俗在南方沿海地區被廣泛使用和傳承。經常看到出生不久的孩子戴著銀鏡和其他裝飾品。這種銀飾和小鏡子是孩子們用來辟邪的。新建的寺廟道觀經常在屋頂中間用銅鏡裝飾。甚至在現代住宅區新建築的門窗上方,也經常可以發現懸掛的鏡子,這是用來辟邪的。這說明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深入人心。

螺栓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又稱五色絲、五彩絲。古老而通俗的名稱有諸索、諸索等。綁在蚊帳和搖籃上的,也叫萬轉繩和保健繩。應劭《風俗通》曰:“五月五日,彩帛縛臂,名為長命,壹維生,壹兵,壹五色,壹諸所,兵鬼,使人不至得病。”在中國古代,五色被尊崇,被視為吉祥的顏色。所以在節日的淩晨,大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線。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傳統上,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粗絲線被擰成彩色的繩子,系在孩子們的手臂或脖子上。從5月5日開始,直到七夕“齊”的生日,他們才被解開,和金俊壹起焚燒..還有壹種說法是,在端午節後的第壹個下雨天,把五顏六色的線剪下來扔在雨裏,意味著河水會把瘟疫和疾病沖走,意味著可以辟邪惹災,帶來壹年的好運。

泡在龍舟水裏

端午節時,泡龍船水是中國南方的傳統習俗。人們把端午節前後的強水稱為龍船水、龍水、龍降水等。,並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有辟邪的作用。仲夏端午節,黑龍星在正南方向翺翔。在民間信仰中,龍是吉祥之物,是風雨的主宰。龍在天空和雲雨中飛翔。自然,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與自北向南的冷空氣相遇時,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端午節強降水來臨時,河水水位迅速上漲,為龍舟垂釣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按照傳統說法,泡龍船水意味著好運,萬事如意。每年龍船水來的時候,人們都會帶著家人去河邊洗龍船水。古人認為龍舟水有驅邪、潔身、洗去厄運、帶來好運的作用。

陪唱名旅

長命縷是端午節佩戴的壹種首飾。長命縷又叫延壽縷、延壽縷、長生線、百索、冰少、七彩縷等。,名稱不同,形狀和功能相似。端午節時,用五色絲綢制成,或掛在門口,或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或系在孩子的胳膊上,或掛在床簾、搖籃等地方。據說可以消除邪氣,避災避病,延年益壽。這種習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寫《風俗失傳》:“午後以彩帛縛臂,避鬼避兵,使人不至得病。壹個是長命鬼火,壹個是兵士。”

放風箏

端午節時放風箏也是中國南方城市的壹種習俗。端午節期間,孩子們放風箏被稱為“消災”。風箏,即紙風箏。它是壹個玩具。把紙或絲糊在竹竿等骨架上,拉壹根綁在上面的長線,就可以在風的作用下放入天空。屬於只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采集草藥

采藥是端午節的古老習俗之壹。民間認為正午陽光強烈,是壹年中草木中藥最旺盛的日子,端午節更是藥味十足。端午節正值盛夏,恰逢其時,萬物生長,潛力極大,正是草本植物生長旺盛的時候。端午節期間,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抽艾葉、掛菖蒲、喝藥酒等習俗,其中中草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漢末年《大代李霽霞鄭瀟》載:“此日儲藥以消毒氣。”南宋《集雜藥》卷二十二引《荊楚隋集》佚文:“五月五日,爭雜藥可治百病。”在魏末《齊姚敏書》的雜註中,有五月捉蟾的記載,也用於制藥。許多地區都有在端午節抓蟾蜍的習俗。比如江蘇,中午收割蟾蜍,刺破其泡沫制成中藥蟾酥。杭州人也給孩子吃蛤蟆,說夏天能降火不生瘡。並於5日將墨錠放入蛤蟆口中,吊起晾幹,便成蛤蟆錠,敷於膿腫處即可消散。采藥是因為端午節前後草藥的莖葉成熟,藥性好,這壹習俗就在這壹天形成了。

中午喝水

端午節期間,“中午喝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地區的傳統習俗。中午喝水就是在端午節當天11到13之間從井裏打水。古人把午水視為吉祥水,此時的水最能辟邪。正午日重午,陽氣加於太陽,故“午水”稱為“極陽水”;又名龍目水、正陽水等。這壹天中午陽光最強,中午驅邪效果最好,有驅邪、凈化身體、排除障礙的功效。臺南有中午用水打鐵的傳統,利用中午水的陽氣可以使各種鐵器更耐用。據說中午用來泡茶、釀酒的水特別醇厚,喝生水甚至有治病的奇效。閩南民間有句諺語說“午時洗眼,明如黑”;他還說,“不如中午喝壹口水,吃三年補藥。”

張貼正午符號

舊時廣東壹些地方有張貼“午時符號”的習俗。午飯後,大家都貼出了“午時符號”。操作員使用壹張大約壹英寸寬,將近壹英尺長的黃色紙條。上面用朱砂寫著“五月五日午時,官非口疾,蛇、蟲、鼠、蟻消滅”的字樣。掛菖蒲、鳳尾、艾葉等。在大門上,綁上壹串大蒜,塗上朱砂,以辟邪。也有人在門上貼上用黃紙寫的小對聯:“艾奇迎萬福,普健除萬惡。”

新寶工藝

廣州人很重視端午節,舊習俗是農歷五月初二到初四送節。年輕的“新抱”(媳婦們)用壹個六四個的“滿盒”,裏面裝著粽子、豬肉、生雞肉、雞蛋、水果、酒等。回父母家祝賀長輩。女孩和孩子掛香包,用五色絲線編織而成。香囊裏裝滿了檀香、八角、胡椒、黃流等。,壹般都是新婚妻子給的。壹方面體現了新媳婦的好,另壹方面也體現了她們的技能,俗稱“新抱技”。

發送災難

送災是中國南方壹些地方流行的壹種古老的端午節民俗。這個民俗的主要目的是驅邪消災。端午節中午用開水洗手洗眼後,稱為“送災”。另壹種形式是在社會環境中迎接從廟裏走出來的神像,外出遊行,寓意神靈降落在百姓身上,巡視鄉村,保佑環境平安;道公佬,用法水和貼紙驅邪。

熏蒼術

熏制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之壹。在民間,蒼術是用來消毒空氣的,也就是把天然的蒼術捆在壹起。燃燒後產生的細煙不僅會散發出香味,還能驅趕蚊子,令人神清氣爽。

豆草

鬥草是源於采藥的民間遊戲。中午出門的時候可以找壹些奇花異草相互競爭,新奇或者品種多的勝出。其起源無考,壹般認為與中醫的出現有關。漢代以前,沒有鬥草戲(《歷代通俗事考》,商)。鬥草以對抗的形式互相報花和草的名字,既有植物知識的趣味,也有文學知識的趣味。孩子用葉柄互相勾,互相掐,互相拽。斷了就輸了,然後換壹片葉子打。

  • 上一篇:班主任的教育經歷怎麽寫?
  • 下一篇:知道腦癱的過去和世界發展簡史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