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能失去節約的美德。
“遙望昔日聖賢國家,變節儉為奢敗”。這是歷史上無數家族興亡、國家興亡、朝代更叠的經驗教訓給有識之士的深刻警示。最近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這是關系到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民族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壹代又壹代的中國人都提倡節約的美德。早在春秋時期,節儉
作為壹種公共道德,被智者仁者大力提倡。《論語》中有“師者,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寬容。”其中“儉”就是節儉。孔子有五德,包括節儉,所以能取信於人。墨子還極力主張衣、食、住、行、葬等各方面都要“制定成節儉法”“救”符合“天德”。鋪張浪費就是“剝奪人的溫飽和財富”,侵犯他人的生存權。《左傳》說:“儉也是德,奢是大惡。”以節儉為修身之本,以奢靡為萬惡之源。諸葛亮在《誡》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淡泊以誌,平以無為。”多年來,在我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為壹種社會普遍認可的傳統美德壹直被提倡、保持和發揚。這也是中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些同誌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節約”的道德觀念已經過時,“節約”的道德要求已經“過時”。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格的行列裏。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節儉”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名詞。奢侈被視為“格調”,而“經濟”被視為“無能”。有些人不以鋪張浪費為恥,反而以此為榮。“享受生活,想怎麽花就怎麽花”、“先過好生活,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光鮮亮麗地消費”,成為壹些社會群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是常有的事。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壹些人民“公仆”,在“節約”和浪費的問題上,不分清是非,甚至帶頭講排場,更加奢靡,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悉,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娛樂、公車消費、公費出國支出7000億元,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元,吃喝出國2000億元。這7000億是個什麽樣的概念?如果按照中國654.38+0.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以上。如果任由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遭到破壞,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偉大事業。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這種錯誤傾向。
誠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城市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仍有18萬多人;貧困地區很多老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不起學。很多地方靠中央財政補貼維持生活;還有壹些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遇到自然災害後,又返貧了。“總會有想的壹天,所以不要壹直等著想。”(明。匿名征集名人)我國畢竟是壹個發展中的中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不算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沒有理由鋪張浪費。毛澤東同誌多次告誡我們,“要救國圖強,辦好壹切事業”鄧小平同誌多次說過:“我們是窮國,也是大國,必須努力工作。”所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是永遠不能丟的。
中國是壹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沒有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依靠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只有壹條路可走,那就是努力工作,盡可能地節約每壹項有限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節約每壹份財力物力,用在最需要現代化的地方;努力用辛勤的汗水壹點壹點滋潤我們的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節儉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和可靠的資源,也是我們有信心脫貧致富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奮是甘甜的泉水,節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匱乏時的權宜之計,更是壹個優秀民族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和精神狀態,是壹個進步社會應該倡導的文明風尚,是壹個當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經濟是取之不盡的財富。這種道德要求不會過時,也不應該過時,無論是在困難的逆境中,還是在條件有利順利的時候。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壹些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也是註重經濟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很多,他們的人均收入都在2萬美元以上。但他們的學校都開展各種“憶苦思甜”教育和挫折教育,教育下壹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做到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壹。但他們在生產上也講究節儉,在生活上也講究精打細算。相比之下,中國人均GNP才達到65438美元+0,000,但社會上卻有崇尚和攀比寬度的趨勢。談論享受和高消費已經過早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與我們的國情如此不協調,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又是如此不協調!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的傳統美德,重在實踐和堅持。要牢固樹立“以艱苦樸素為榮,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的榮辱觀;黨員幹部要帶頭大力厲行節約之風,為群眾作出表率;每個家庭都要勤儉持家,不鋪張浪費,不提前消費;每個公民都要自覺發揚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節約的優良作風,形成節約壹滴水、壹電、壹紙、壹油、壹米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真正付諸實踐,長期堅持,節儉的傳統美德壹定會在全社會進壹步發揚光大。
2.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常聽人說“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是的,因為不是地球上的每壹種能量都是用之不竭的。比如水資源等。,沒有這些資源,後果會很嚴重,會對人類造成很大威脅。
據我所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並不是特別豐富。地球總蓄水量為654.38+0.37億立方千米,其中淡水僅占2.5%,68.7%的淡水被封存在兩極和山脈的永久積雪中,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不到654.38+0%。可想而知,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資源,那麽我們中國有多少淡水資源呢?地球上那麽多國家就不用說了,我們中國的淡水資源可能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幾或者千分之幾!
同學們,我們走吧。地球上的水那麽少,我們中國的淡水資源就更顯得微不足道了。既然我們中國只有這麽壹點淡水資源,那豈不是更經濟?只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比如用淘米水洗菜,也可以用來洗菜後擦地板,然後用來沖廁所。洗手時最好從盆裏打水,以免浪費。用洗完手剩下的水洗腳,然後用剩下的水澆花或者拖地。還有,無論妳在哪裏發現水龍頭沒有關緊,妳都應該在離開之前把它關掉。如果妳發現有人浪費水或故意汙染水,妳應該立即去制止或提出建議。最重要的是不浪費“壹滴水”。如果世界上每個人每天都浪費壹滴水,地球將失去多少水!
此時,我想對全國人民說:“節約能源,從小事做起!”“我深深知道,如果我們浪費或汙染了水,那不僅是可悲的,而且是可悲的。我更知道,它哭啞的那壹天,就是人類將要滅絕的那壹天——“世界末日”。
3.
我們的祖先在過去艱苦的生活中學會了節儉和節儉。以他們為例,節儉已經成為我們中國人的美德傳統。
為了我們的學生,我們應該更多地這樣做。但是說了這麽多,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做到了。那麽如何才能做到勤儉節約,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壹個和諧節約的學校呢?
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同學對節儉這個詞感到疑惑:什麽是節儉,應該節儉什麽?要理解這壹點,我們需要從廢物的來源入手,比如我們最常接觸的水。有些人認為到處都有充足的水。這個池子用完了,還是會流下山,出地下。如果妳這樣認為,那妳就錯了。事實上,我們人類正面臨缺水的危險。雖然地球的3/4是水,但可供人類消費的淡水非常少。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食物,有的同學吃不完就倒掉。如果我們吃不了那麽多,我們可以相應地少買壹些,這樣我們就可以節省壹些錢而不浪費糧食。食物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壹個重要問題。妳可以算壹下,如果每個學生每天需要1斤大米,那麽壹個學校有1萬學生每天需要1萬斤大米,壹個月需要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再多呢?所以我們應該節約食物,而不是浪費太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需要節約的東西。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節儉的好習慣,那麽我們就能成為壹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麽我們的學校就會成為壹個和諧節約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