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蘇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歷史沿革

蘇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歷史沿革

1918年4月,長武地方商會、市公所、鄉公所、公物管理處聯合發函,代表叔叔錢琳,專程到無錫普仁醫院,要求在長武設立分院。

1918年5月,芮真如來到常州,與各種民眾團體商談成立事宜。經討論,決定臨時借用舊陽湖縣部的部分房屋作為院址,命名為“武進醫院”;啟動資金應由教會和當地公共團體平均承擔;除了醫院收入,當地政府每年撥款1000元,不足部分由教會補貼。

1918年6月2日,美國教會正式任命芮真如為院長,段為副院長,並隨傳教士施密德來到教會。原來設在舊陽湖縣部的第壹所女子學校搬進了白雲渡的舊於之學校。經過20多天的裝修,購置了30張木床和壹些零星用具。擁有文昌閣等30多棟建築和平房,簡單布置了診室、手術室、藥物室、實驗室、消毒室、重癥監護室。

1921年,醫院董事會召開會議,大家都認為醫院借用公職不是長久之計。因此,由地方公共組織提出,並經財政部批準,允許醫院使用舊陽湖縣署的所有基地。基地原有房屋80余間,由“監理會”以6000元左右的價格購買。

——1926年下半年,遷至千居街銅山社地址,20多個基地和房屋全部劃歸醫院。至此,醫院已基本成型。

——1926年,臨時醫院直屬武進醫院。1930年後,“臨時醫院”這個名字在當地不再被提及。

——923年6月20日,芮真如在《新武進報》發表聲明要求處罰,工程完成。1923年4月,鑒於死去的死者家屬在院內到處焚燒明器,有損院方的視線,在警察局後面的西空地上,建了兩間平房,西邊叫“神中堂”,當地人叫“太平間”。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醫院還修建了護士長房、護士學校教室、護士宿舍、醫生職工房等建築和水塔。

1929年,武進醫院的建立得到了政府的正式登記。

1925年2月24日,芮真如院長因患斑疹傷寒在蘇州博西醫院病逝。博Xi醫院派Szummer博士擔任院長。1925年6月,美國監事協會派遣美國醫生比德到該醫院擔任院長。

1931年冬,新院破土動工。1933年夏,病房樓和門診樓兩項工程基本完工。門樓正中嵌有常州書法家唐拓題寫的“武進醫院”。因為捐款,命名為“史蒂文森紀念醫院”,提交的材料稱“江蘇常州武進醫院”。但這兩個名字並不通用,仍被稱為“武進醫院”。

1933年7月1日,下午2點,醫院舉行開業典禮。

1935年,蘇州博西醫院院長蘇默去世,武進醫院副院長趙樂門調任蘇州接任院長。衛思德(美國人,護士學校校長助理、副護士長)也被調去當護士長。1936年夏天,比德回到美國,開始另壹個官方假期,沃克代表院長出席。

1937年11月29日(農歷十月二十),日軍入侵長川。從此,武進醫院落入敵手,進入動蕩階段。

1942年8月,日軍突然占領醫院,強迫醫院工作人員限期離開醫院,所有物資不準取出。並將醫院改為“二十七師第四野戰醫院”。

1945年12月31日,國民黨政府宣布:“敵解除武裝後,軍政部長溪接收組組長彭派員查封。”當時,“軍政部京滬特派員公署常接收團”彭鼎軒、胡祖淦正式接收,日軍由第27師團第4野戰醫院院長、陸軍醫生少佐林次郎移交。

1946年9月16日,福士賴德醫院被重新任命為護士長。1947年4月28日,比德被楊堅召回美國。7月,楊坤赴美留學,教會聘請湖州福音醫院院長翟培清代理。

從建國到1984年,醫院穩步發展,逐步加強基礎醫療建設。從65438到0984,醫院正式開始各項改革。根據上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的部署和要求,改革領導體制,明確黨政分工,實行院長和科室主任負責制;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原有的獎金分配“大鍋飯”模式,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實行崗位責任制,經考核後發放津貼和獎金;改革職工公費醫療制度,采取個人負責、結余歸個人的辦法,有效遏制公費醫療費用和藥品浪費的逐年增長;在業務部門,有選擇地試行了護理責任制、牙科技術經濟責任制和制劑承包責任制等改革。

1988,黨群工作機構改革。1989醫院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實行科室自查、重點科室檢查、醫院科室抽查三級質控考核,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65438-0989,醫院主辦“全國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醫院運行機制研討會”,衛生部相關司局領導先後來院調研改革發展情況。

1985,新外科大樓竣工。在普通外科的基礎上,開設了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男女普外科等專科病房,擴大和調整了醫院外科系統的規模和床位。每個病房都專門設立了善後處理室,配備了專科醫生,分科室值班,使夜間急診病人的安全系數有了明顯提高。

1986-1990,醫院連續五年獲得“省級文明醫院”、“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普法先進集體”、“保密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以骨科主任醫師和閆東方在黨員中的優秀事跡為主題,醫院專門拍攝的電視電影《愛心病人》獲省委宣傳部省級黨課電視電影壹等獎,衛生部教育廳全國衛生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醫風教育電視電影展映三等獎。

1994 12被評為全省首批9家“三甲”醫院之壹,也是當時全省綜合醫院中唯壹的三級甲等醫院;65438-0984,常州市第壹醫院首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199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衛生局的關心支持下,常州市第壹醫院以壹家三級甲等醫院為平臺,成立了醫學院附屬醫院。

1995 65438+2月26日,常州市第壹醫院掛牌為蘇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首創了省內領導體制、隸屬關系、經費渠道壹致的異地非直屬附屬醫院管理體制。雙方本著“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原則,在醫學教學和科研的各個方面開展合作。在這壹點上,醫院的教學、科研、臨床醫療都比齊飛好。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呈現出引領新壹輪發展的新起點和新平臺。

1995新建藥房大樓,主要用於患者輸液,有效緩解了輸液場所緊張的情況。1996,全院增加綠化面積2000多平方米,榮獲“常州市綠化達標單位”稱號。1997年,醫院正門改建,主幹道建成1400平方米,原有病房全部重新粉刷粉刷,外科樓各病房增設病人衛生間,基本解決了病人洗澡難的問題;新建的6號病房樓總建築面積4486.24平方米,將於壹年後竣工投入使用。1998年,全院路燈全部安裝新的照明光源,種植草坪1600平方米。汙水處理達標排放,榮獲全市先進單位稱號。1999,綜合病房樓籌建啟動。

2000年,醫院業務總收入達到2.74億元,比1.95增長1.8倍,比1.90增長9654.38+0倍。醫院固定資產總額654.38+0.65億元,比654.38+0.995高出2倍,比654.38+0.990高出654.38+0倍。成績得到省衛生廳的充分肯定和表揚,兩次被授予“江蘇省文明醫院”稱號,先後被評為“江蘇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江蘇省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2000年8月1日,常州市正式啟動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常州市第壹醫院被確定為首批定點醫療機構。

2002年6月165438+10月,總建築面積45456平方米的綜合病房樓試運行,是當時全省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壹流現代化病房樓。

2003年,新直線加速器室投入使用;同年,在普通病房樓西側新建了總建築面積565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集信息管理、行政辦公、學術報告廳等功能於壹體。大樓配有電子閱覽室和與蘇州大學圖書館聯網的文獻檢索利用系統,為促進醫院臨床教學、開展基礎醫學和臨床研究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創新平臺。2005年4月10日,經市政府批準列入重點工程的新門急診綜合樓奠基。2006年,根據市政府統壹規劃,常州衛校和常州市中心血站的土地和房屋全部有償轉讓給醫院。

2004年,開設了近70張床位的放療病房,醫院腫瘤放療進入了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平臺。到2008年,醫院醫療設備固定資產總額為2.49億元,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47萬臺,萬元以上醫療設備337臺。

2005年,常州市第壹醫院被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為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到2006年底,在省辦對全省36家三級醫院出院患者的滿意度測評結果中,常州市第壹醫院在全省10家基礎現代化醫院中排名第九位和第二位。

2007年,常州市第壹醫院被省衛生廳確定為首批開展人體腎移植、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采集以及心臟疾病介入診療的醫院。

2007年,在省衛生廳頒發的28項醫療新技術引進壹等獎中,常州市第壹醫院獲得5項,居全省醫院之首。這些獎項大多是與外國合作的結果。常州壹院“中美現代醫學研究中心”開展“兒童認知功能發育的神經電生理及臨床應用研究”,2008年獲得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衛生部共同設立的宋慶齡兒科醫學成就獎。

2008年5月,門急診綜合樓竣工投入使用。該工程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總建築面積68293平方米,其中地上主樓20層,裙樓5層,地下1層,充分體現了人性化、集約化、功能化、生態化的現代化醫院建築要求。

截至2008年底,全院共有職工201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484人,占職工總數的73.7%。衛生技術人員高級職稱90人,副高級職稱256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博士225人,占博士總數的37.8%,其中博士32人;大專以上學歷護士718人,占護士總數的77.8%。87名工人中,97.7%為技術工人,其中高級技師2名,工人技師11名。高層次中等衛生技術人才中,2人入選省“135工程”重點人才培養對象,12人入選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經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人。

  • 上一篇:如何用玉鐲編織車鉤
  • 下一篇:裝飾行業供應鏈的變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