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年
流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地區。苗年的日期因地而異,但都是在粟收入庫後舉行,即分別在農歷九月、十月或十壹月的辰(龍)、卯(兔)或醜(牛)日舉行。苗年後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屋子,積極準備年貨,比如做年糕,釀米酒,做豆腐,做豆芽,壹般還會殺豬或者買豬肉。富裕的家庭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給家人縫新衣服等等。苗族除夕之夜,全家人會在家裏吃年夜飯,直到半夜才開門放鞭炮歡迎龍進屋。天壹亮,家家戶戶都由家裏的長輩主持祭祖。早飯後,青壯年男子到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大年初二,家裏有壹些禁忌,比如:不要出去打水,不要上山砍柴割草;不要掃地;女人不做針線活;有些地區女性不做飯,由男性代替;男人不出門撿糞之類的。苗寨的男女通常在苗年結婚。從第四天開始。壹些老年男女還帶著酒、肉、糯米糕等走親訪友。,或者正在家裏忙著接待客人;壹些青年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裏吹笙跳舞,或跳銅鼓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巡演”,男女對唱,傾吐愛意。活動前後,大概用了9天就結束了。這是苗族人最隆重的節日。
編輯第2段。春節
這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農歷正月初壹慶祝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苗族,春節被稱為“娘娘腔”和傳統的“娘娘腔”並存,與其他民族壹起慶祝,特別是那些不慶祝苗年,但沒有苗年那麽隆重的苗族地區。懂漢字的苗族人也貼對聯,貼門神,其余和苗年壹樣。也有人選擇在春節期間結婚男女。湘西苗族人民慶祝春節,舉行盛大的“耕牛場”活動。廣西融水縣苗族慶祝春節,舉辦蘆笙舞,每年有上萬人。
編輯第3段。端午節
這是苗族人在水面上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河兩岸,以及流入此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貴州東部的苗語叫“qab娘x vongx”。平寨、遼東等六七十個苗寨,每家都有壹兩艘龍舟,用於賽艇比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兩岸的苗族人輪流舉行盛大隆重的龍舟賽。湖南湘西的鳳凰、蘆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龍舟競渡,分男子隊、女子隊、混合隊。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端午節雖然是以賽龍舟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也是民族文化娛樂、青年男女社交、中老年人走親訪友、談年份、談生產經驗的節日。?
編輯第4段。4月8日。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桂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苗族英雄雅藝而產生的。節日期間,苗族同胞會用鮮花蒸米飯,並聚集在壹個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唱情歌。現在,北京的苗族人也慶祝4月8日。?
編輯第5段。吃新的節日
主要流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每年農歷六七月,稻子在田裏抽穗的時候,苗寨裏家家戶戶都在第五天(有的在下午或上午)慶祝“吃年貨節”。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煮糯米飯,壹碗魚,壹碗肉等。,並把它們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桌上),從自家的稻田裏摘7-9個米芽放在糯米碗邊上,然後燒香燒紙,長輩們會捏壹點魚和糯米丟在地上,滴幾滴酒表示敬意和祈求豐收,然後把摘下來的米芽撕下來掛兩個在上面。第二天,各村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觀看蘆笙晚會,參加蘆笙舞蹈,參加蘆笙舞蹈。有的拉著馬在賽馬場比賽,有的帶著水牛去鬥牛場鬥牛。這個節日通常持續兩天。?
編輯第6段。蘆笙節
流行於貴州凱裏、麻江、丹寨三縣交界處的周西地區。節日因地而異,壹般在農歷的正月、二月或三月;個別地區選舉將於7月舉行。主要是祭祖,慶祝豐收。壹般來說,節日前會舉行壹個儀式。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同時,所有的家庭都自己祭拜祖先。然後各村的姑娘都盛裝打扮,戴上銀花銀飾。男青年和蘆笙手都自帶蘆笙,從四面八方來到蘆笙會場。各村青年男女圍成壹圈,吹笙舞四五天。氣氛很熱烈,是壹種融合的歌。?
編輯第7段。華山節
這個節日,又稱“踩花山”、“跳花田”、“踩田”、“踩山”,流行於黔西北、川南、滇東南的苗族地區。因為苗族居住的地方不同,服飾也不同,所以苗族的花山節的日期不同,節日的名稱也不同。有些在農歷正月,有些在六月,有些在八月。在黔西北鐵奎地區,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跳田,2月14日至16日跳桃田,7月16日至18日跳稻田。首先,選擇花卉嫁接種子或花卉嫁接莖。所謂“種花”,就是用三匹馬掛紅,攜帶少量泥土到其他花田堆在新田裏,以示種花;“花莖”由常青樹制成,高三至四米,矗立在花田中央。這時候,四面八方的人都穿著古裝來了,宗主宣布跳躍開始。男孩們吹著蘆葦,女孩們圍著花跳舞,互相比賽。花莖頂端掛著壹條兩米長的紅綢子和壹個裝著小費的紅色小布袋。誰能壹邊吹笙壹邊爬上花梗,把紅綾(有的掛了壹壺酒)和紅布包拿下來,從吹笙的花梗頂上下來,誰就得獎。有些地方還舉行賽馬、射箭和連續麻針比賽。青年男女唱歌,演奏民族樂器,如蘆笙,簫,長笛和口弦,戀人們互贈繡花手帕,腰帶和其他東西。老人們趁機走親訪友,互相交談,整天都有活動,甚至到深夜。?
編輯第8段。趕上中秋節
流行於湖南湘西、貴州花桃等苗族地區,每年立秋之日舉行,為期壹天。對於壹年壹度的農歷新年“立秋”,年輕的男女聚集在村莊和山野唱歌跳舞,尋求合作夥伴。從那以後,它逐漸演變成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
編輯第9段。踩鼓。
流傳於貴州凱裏、丹寨、雷山三縣苗族地區。在農歷二月的第壹個養豬場日,年輕的苗族男女自動聚集在當地的歌場踩鼓。此鼓為實心楠木鏤空,牛皮兩頭拉伸而成。屆時,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會把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壹起搬進鼓場,使勁敲鼓。人們聽到聲音就會手舞足蹈,年輕人會趁機擇偶。老人們也穿上新衣服,圍著楠木鼓唱古歌。舞蹈結束後,姑娘們拿出自己親手編織的絲帶,贈送給楠木鼓,以示感謝。人們盡情地唱著,直到天黑才離開鼓場。最後,鼓主把楠木鼓扛回家,放在樓上。每逢節日還用魚祭拜楠木鼓。?
編輯此段10。其他節日
除了上面提到的傳統節日,苗族周圍還有壹些節日。比如湖南湘西的《望龍場》、《櫻花會》;3月3日湖南城步的“春節”,9月初霜前的“破谷節”;貴州黔東南州凱裏的“京橋”,3月15日臺江、施秉的“吃姐妹飯”節,6月19日凱裏舉行的“爬香爐山”。從江農歷四月初八種棉花;貴陽花溪的“七月稻花田”等等。有些是紀念性的,有些是青年男女的聚會,有些是祈禱。此外,在湘西鳳凰,每年的六月初六,男女老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聚集在壹個音樂廳,或吹嗩吶,或打花鼓,或唱苗歌。唱歌跳舞紀念祖先。另外,我去過清明節,有掃墓自謙的傳統。
在幼苗期
因地而異。農歷十月初壹、中旬,瓜丁區初壹殺豬,初壹殺雞鴨。晚上守午夜,淩晨祭祖、祭牛、祭農具、放鞭炮,迎接新年。早上祭山神,拜水神。下午娶個女兒。並且知道各種集會,比如跳蘆笙,踩銅鼓,鬥牛等活動,壹般是9天。唐凱地區第二天12月16日晚結婚,回門去找公婆。
吃年貨節
瓜丁地區在農歷六月的第壹天或第二天,唐凱地區在6月16日的第二天,吳迪、翁鄉、濱海和平樂在7月中旬。有的是七月半。節日期間會有3-5天的集會,包括旅遊、跳蘆笙、鬥牛、賽馬等。“吃年節”是春夏之交苗族人最隆重盛大的節日。它由古代祭祀演變而來,節日時間因地而異,壹般在農歷六月初至八月中旬。節日當天,受邀嘉賓身著節日盛裝,拿起禮物,帶著鬥牛前來參觀。祭祀完祖先後,主人和客人頻頻舉杯祝豐收。第二天,進行鬥牛、賽馬和蘆笙舞蹈。夜幕降臨,屋裏飄著老人們的酒歌,蘆笙場上蕩漾著青春的笑聲和歡快的旋律。蘆笙、酒歌、情歌、飛歌彌漫在苗寨的夜空。
嘈雜的結
它於農歷二月十五日中午在唐雅釘耙山下舉行。參加集會的人很多,有鬥牛、唱二人轉、跳蘆笙。
攀爬節點
農歷三月和正午分別在開懷虎塊坡和葛沖別堆坡舉行。農歷六月底的香爐山登高節更是熱鬧非凡。登高壹呼,四聲附和。
油坊節
“油坊”又稱“遊坊”,是凱裏市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壹種形式。苗族男孩和女孩經常通過這樣的活動交朋友,尋找伴侶或傾訴愛意。為了選擇壹個滿意的人生伴侶,壹些男青年經常要翻山越嶺,跋涉幾十裏、幾十裏甚至幾百裏的村莊去旅行。旅遊壹般在農閑季節(如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傳統節日(如苗年、吃年貨節、蘆笙節、鬥牛節、登山節、翻鼓節、春節、對歌節等)進行。)和追趕的日子。在苗寨,壹般都有固定的“巡場”、“巡坡”或“巡評”。這些地方要麽是寨子前後橋邊的樹下,要麽是村子周圍平緩的草坡上。為了參加巡回演出,姑娘們都穿著盛裝,戴著銀飾,插上壹些花,脖子上戴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鐲。他們用這個來展示自己的財富和才華,展示自己美麗的外表和體態,吸引年輕人的喜愛。
姐妹節
“姊妹節”又稱“姊妹飯”,是清水江中遊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節日聚會。有些村莊在農歷2月15日慶祝,有些則在農歷3月15日慶祝,尤其是臺江石洞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紅黃白黑綠糯米混在壹起的“姐妹飯”來拜客拜友。白天,河邊、路邊、沙灘、草地都擠滿了人。夜晚,在河邊的沙灘和草原上,高亢的飛歌、豐富而簡單的大曲、情歌交織在壹起,在靜謐的夜色中遠遠地傳播開來。
藏族節日
是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祭祀壹次。每屆為期三年。“藏節”是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最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包括莊嚴的祭祀和歡快的娛樂。是壹項娛神娛人的活動。
周西蘆笙節
居住在凱裏周西的苗族人。農歷正月十六到二十是蘆笙節。蘆笙堂位於周西井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壹大早,主持蘆笙堂的幾位老人帶著蘆笙來到荊坎,念著碑文說:“吹笙摘月,是苗族人流傳千年的娛樂活動。正月初壹,各地紛紛效仿,以娛樂方式慶祝新年,更是我苗族人民的自由結婚儀式……”看完後,我把葫蘆裏的米酒倒出來,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了幾口酒,大家又喝了壹口,吹了第壹首《蘆竹曲》;這時,戴著銀首飾、穿著五顏六色節日服裝的女孩和男孩隨著甜美的曲調翩翩起舞。男生向對的人要絲帶,女生把絲帶系在對的男生的蘆管上。三天過去了,這對年輕男女找到了自己的伴侶。此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依然背著米酒,在石碑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在大廳中間放壹個稻草標記。從此蘆笙高掛,直到糧食回倉,農歷的“苗年”才能取下來,直吹蘆笙節。第四天,春天到了,年輕的情侶們無拘無束地聊天唱歌,交融感情,互贈信物。
釣魚節
釣魚節是黔中杜牧和南明河兩岸的苗族節日。杜牧發源於吳韻山,在貴州境內向北流入南明河,在尤裏和福來交界處匯合,然後向北流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苗族人在播種和插秧需要水的時候在河邊祈雨的雨節,但時間長了就逐漸演變成了捕魚節。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寶寨苗族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農歷六月的“信”(e)日(按歷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族姑娘們會盡最大努力打扮壹番,穿上花裙子,佩戴銀飾,並“攜帶”節日禮物,回家看望父母和村民。節日期間,全村壹片歡騰,鼓樂齊鳴,蘆葦吹拂起舞,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吉崖山腳下,翁崖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打麻雀、跳蘆笙、拔河、打球,歡呼聲此起彼伏。相愛的青年男女被邀請到樹林裏,在溪邊唱著民歌,向對方傾吐愛意。
火星切割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節日的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民約。根據姓氏的不同,節日的時間也不同。大概7月,8月,9月27日。壹年壹次,按宗族戶輪流值班,值班年負責召集大家討論鄉規民約及相關大事。然後值日年家人會備酒殺雞,請大家喝“暖心酒”,並為下壹個值日年敬酒。反過來輪流舉行聚會,在誰家喝“知酒”才值得過年。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是春節。農歷年三十晚上,壹家人聚在壹起,不允許外人打擾。他們半掩著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人不得入內。初壹淩晨繼續放鞭炮,祭祖消災。人們用手攔牛攔羊,說:“趕牛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夜飯。在第二年的第二天,苗族家庭成員穿著盛裝從壹個村莊到另壹個村莊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將向客人們敬酒三次。每個家庭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年輕的男女聚集在村莊旁邊的草坪上,演奏蘆笙、秦越,載歌載舞。有些地方還會舉辦“踩花山”“合並牛”等活動。
吊橋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族鄉寨頭傳統節日,又稱“二月二”。相傳寨頭人最初居住在吳冶。因為寨頭土地肥沃,所有寨頭人壹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會跟著走,但是石坪河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村裏的古羅(長老)商量了壹下,決定建壹座橋把龍帶走,因為龍象征著吉祥和幸福。村裏的十二棟房子都要連起來,所以這座橋建了十二個橋墩。這座橋修好後,被命名為“接龍橋”。這座橋是在農歷二月初二建造的。為了紀念這壹天,寨頭苗家每年十二房各擡壹頭豬,在橋上宰殺。
姐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裏的苗族婦女都會舉行“姐妹節”和“姐妹餐”。節日的早晨,寨子裏的姑娘們會去田裏抓魚,準備“姐妹餐”。無論他們去哪個領域釣魚,都會受到歡迎。吃完“姐妹飯”,女人們各自拿著事先準備好的五顏六色的糯米飯,去油坊場找小夥子唱了壹首歌。小夥子要想吃糯米,就必須贏二重唱。除了唱歌,女人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結了婚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姐妹節”。
爬山節
苗族登山節,又稱“爬節”,已形成千年。每年農歷三月下旬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錄日子),在農歷三月十九日舉行。那時,居住在黔東南凱裏的苗族人民將聚集在路祥,在那裏他們將唱歌和打鳥。青年男女唱著歌,沿著蜿蜒的山路爬到了山頂。壹路到魯閣,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遍布山坡。第壹個到達山頂的人被稱為“登山英雄”,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得到女生的青睞。相傳,香爐山登山節是為了紀念英俊的苗族青年阿布和玉帝的小女兒阿別。玉帝的小女兒阿蓓向往人間自由的生活,飛下山,嫁給了聰明能幹、誠實善良的阿蓓,育有三女。壹天拂曉,全家人正其樂融融的時候,突然公雞第壹次啼叫了。玉帝規定,公雞壹天叫三聲,就是朝聖。如果阿北不能及時趕到,就會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焚的阿貝在山頂飛上天空的時候,壹只腳從香爐頂上爬了六層樓。沒有了香爐山頂,阿別再也不能下凡,玉皇大帝也因為沒有香爐山頂而不能享用人間香火,於是懲罰了阿不,把它變成了燒香的香爐。為了紀念阿北和阿不布的忠貞愛情,苗族人在阿不布邊香爐日有壹年壹度的登高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