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相似作業多,分層作業少。從作業的層次來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識,布置作業重* * *輕個性。很少有老師真正根據學生各自的學習狀況,為不同認知水平、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計作業。同時,他們也缺乏對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科學指導和自主完成作業的方法指導。例如,在教授了壹篇題為《幸存的文化沖擊》的課文後,老師不提供任何參考詞匯、字數要求和示例段落,而是要求所有學生“寫壹篇短文,講述妳的想象力、妳的想象力、妳的生存、妳的外國,重點是壹節課的成功。”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在讀完壹篇課文後寫壹篇習題。
二是考試題多,基礎題少。從作業類型來看,無論哪個年級,老師布置的作業大多和考試題差不多,客觀題多,重選擇輕語用。比如給壹些新的語言或語法知識,壹般老師認為只要反復布置大量的選擇題,學生就能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其實機械地做選擇題,往往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並不是很有利。壹旦他們需要表達和使用它,他們的缺點就會顯露出來,在書面表達和不規範的寫作中往往會出現大量的拼寫錯誤。在這方面,近幾年江蘇高考書面表達省級平均分無法突破及格分數線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鞏固作業多,拓展作業少。從作業的內容來看,大部分英語作業都是讓學生復習鞏固目前所學的內容。很多老師把自己看得很重,以為學生只要按照自己的指點,就能學好英語。所以他們教什麽都布置作業,剛剛教的詞匯和語法都是語言教學的任務。布置家庭作業也僅限於讓學生完成輔助鞏固練習。很少有老師從語言習得的基本規律出發,指導學生長期聽英語廣播電視節目,跟著外國人學。養成每天睡前閱讀英語資料的習慣,用英語寫日記,從而創造壹個有利於英語語言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第四,知識作業多,技能作業少。從作業的目標取向來看,教師布置的作業強調語言知識的課程目標,而忽視了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其他目標。高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這種能力是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綜合發展為基礎的。壹般來說,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技能訓練的教師,通常無法體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考慮。他們更註重閱讀和背誦、模仿和表達、閱讀和寫作等作業,而忽視通過作業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善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毫無疑問,由於上述問題,學生有效完成英語作業的情況不容樂觀。課外作業是課內作業的延續,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程壹方面要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基礎,培養基本的英語語用能力,另壹方面也要關註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貫徹這壹理念,還要滲透到英語作業中,通過英語作業鞏固和強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堅強的意誌和高尚的品格。
第壹,因材施教,註意作業的層次性
早在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他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認為教師應該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生學習的實踐可能性,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實現最優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分層次設計英語作業,使作業安排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需要。
筆者本著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原則,對英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進行了壹些思考和實踐,並要求教師從作業的目的、內容、難度、類型、評價等方面探索作業的分層設計。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壹般動態地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根據中等水平學生(大部分應該是)的學習情況設計作業,然後以此為基準適度增減。例如,在學習了《牛津高中英語》(模塊6) Unit 3 Project制作參考書的教學後,筆者布置的作業是要求學生課後選擇壹個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制作壹本旅遊小冊子。我們要求中等水平的學生整合課文的四個方面,模仿課文的寫作結構,根據獲得的信息完成制作旅遊手冊的任務;對於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我們要求學生制作的手冊必須包含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給基礎差的學生的任務是讓他們在課文的四個方面中任意選擇壹個,鼓勵他們大膽模仿和應用課文中出現的句型和短語,完成遊覽手冊的寫作。實踐證明,只有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讓每個學生接受壹些有利於自己學習和進步的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學生才能心甘情願地、有效地完成作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第二,突出語用,強調作業的基礎。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各種英語教具鋪天蓋地,大多以考題的形式出現,多為選擇題。這種題容易測詞匯和語法知識,不容易測語言運用能力,尤其不適合基礎成績,對臨近高考的高三學生也是弊大於利。面對這些材料,要本著有利於學生進步的原則,大膽拋棄那些不科學的試題或問題,充分利用壹些思維和語言信息豐富的文章。老師的時間不應該用來布置和批改壹大堆沒有思考內容的機械作業,而應該用來準備和批改壹些能夠啟發學生思考、鞏固學生學習基礎的高質量作業。例如,在壹個教具中有壹個完形填空,它寫道:壹家公司的員工被告知“昨天,壹個在公司取得進步的人走過了這條路。我們邀請妳加入正在籌備體育館的葬禮。”當他們在棺材的鏡子裏看到自己時,他們驚呆了。鏡子邊上的告示,“妳的成長有壹個極限:那就是妳。”讓他們恍然大悟。對於這樣壹篇能震撼師生心靈的文章,教師應該站在“格式塔解題”這個基本目標之上。學生可以先根據高考要求解題,然後提煉文章主題,找出直指靈魂的句子,反復閱讀,直到可以自如表達。最後,建議有余力學習的同學以《YouaretheonlyPerson》為題寫壹篇讀後感,讀寫結合,提高語用能力。
第三,以人為本,加強作業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的“自我管理”,包括有意識地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等。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壹是學生要有壹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壹定的自主學習空間,兩者缺壹不可。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作業,用科學合理的作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基於以上認識,筆者要求全區英語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全面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不斷地練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在高三(8年級)課外閱讀中“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簡單的英語文學作品”,對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除教材外,課外閱讀要達到30萬字以上。”這意味著壹個學生在高中三年期間的年均閱讀量至少是65438+萬字。這麽大的閱讀量,這麽廣的閱讀範圍,這麽高的閱讀要求,僅僅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既要布置有利於復習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短期作業,又要布置壹些能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閱讀量和水平的中長期作業。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在自己計劃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並寫書評。還可以定期舉辦閱讀比賽和書評比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同時還可以長期觀看央視相關的英語節目,定期觀看英語影視作品等。,從而訓練妳的語感,拓寬妳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第四,註重技巧,提高作業的人文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外語素質的重要過程,高中生學習外語“能夠促進其心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提高其綜合人文素質”。在我看來,這裏的英語素養包括: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的語感,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水平,獨立思考和合作能力,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等。,但依靠傳統的工作方法很難實現這些目標。因此,高中英語作業不僅要以復習、鞏固、深化知識為主,更要以培養學生作業中的人文素養為重要目標。
作者在講授完文章《ShoesWithSoul》(選自《工作室課堂》)後,設計了壹些情境作業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和對知識的興趣組成合作小組,共同完成其中壹項任務。
情況1:如果有四個類受到了影響,我們該怎麽辦?(提示:weshakehandswithhim可以嗎?/Canwegivehimahug?/canwesittother與himandhavelessons或吃晚飯?)
情景二:以前,妳對克拉克的作品壹無所知,因為它不是妳最喜歡的品牌。下次妳看到鞋子時,妳會買嗎?為什麽或為什麽不?/妳會比平時花更多的錢在慈善事業上嗎?為什麽不呢?
場景3:去年,我和壹些英國朋友去了岡比亞。在他們位於岡比亞的合夥人學校裏,所有的學生都有課外活動,所以學校有兩個班。11班級從早上8:00到下午6:00;4課堂學習從1:00pm到6:00pm。當學生們不學習時,他們不得不在學校的花園裏工作。他們迫切需要幫助。妳認為我們能幫他們什麽?應該簡單地給他們魚還是魚?為什麽?
這些作業的價值不僅在於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還在於進壹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們非常喜歡這項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其實,只要教師著眼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是積極的,效果也會很理想。
(蘇長風、陳澤生,蘇州市吳中區教研室,2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