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草染和藍染的區別

草染和藍染的區別

原文地址:草染工藝染藍的氧化還原法

原作者:國家染廠——首席雜工

戰國思想家荀子在《勸學篇》中留下了壹句名言:“青出於藍,青出於藍”,北齊文人在《崇學》中也說:“照君為青藍,染之為使”。都說藍草提取的靛藍比藍草更深。植物的顏色壹般都是綠色的,因為含有葉綠素,各種蘭草也不例外。但是,靛藍的顏色並不是由葉綠素組成的,而是由兩個靛酚分子凝聚而成的深藍色靛藍分子——因此,“靛藍”的顏色自然要比“藍色(蘭草)”的自然綠色深得多。這就是為什麽照耀著妳比藍色更好。

植物染色多是染色後進行媒染處理,使其色素沈澱附著在纖維上。只有靛藍染色不同於其他植物染料。靛藍染色采用氧化還原法。染藍後,纖維出罐時呈黃綠色,壹旦被空氣氧化,纖維立即變成藍色。

在植物染色中,藍色染色可以說是變化最大、難度最大的染色方法。因為靛藍是顆粒狀氧化色素,直接調水後不具備染色力。需要用堿水和糖、酒、澱粉等營養物質發酵,才能轉化成具有染色力的染料。

主要的天然藍色植物有虎杖、馬來亞、菘藍、藍靛果等。

北魏所著《齊·姚敏·蜀植藍》壹書,具體描述了從藍草中捏制藍湖的方法:“七月中旬,作坑,作百束,作草泥,作五寸深,以蓋壁。把坑裏的藍倒著割,下水,用木石點。熱的時候過夜,冷的時候過夜,瀝幹,把汁放在骨灰盒裏,放在五升石灰的桶裏,用手滴。把水清了,不要做小坑,儲存在藍湖裏。等如粥,還在壇外,藍湖已畢。”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藍湖制作過程的操作記錄。

藍色染草在古代商周時期被廣泛使用。在《齊·姚敏書》中,賈思勰系統地總結了蘭草生產靛藍的方法,並介紹了靛藍染色法。染色要在靛藍泥中加入石灰水使其呈堿性,還要配制染料溶液使其發酵。原來的靛藍可以還原成靛白,靛白可以溶解在堿性溶液中,所以纖維被染色後被空氣氧化成藍色。染藍也需要反復染才能達到深度,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纖維的紅中帶紫、綠中帶藍的反射,與靛藍用其他植物染料染色的結果密不可分。藍色染色工藝雖然經歷了從靛藍制備、發酵、靛藍還原、二重染色、套印染色的復雜過程,但藍色作為三原色中不可或缺的主色,在營造多彩的纖維世界中,與其他植物染料具有很強的兼容性。隨著靛藍套印和配色的廣泛應用,靛藍在草染色工藝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保持著重要的地位。

眾所周知的藍印花布也屬於染藍範圍,但藍印花布不等於染藍,染藍範圍更大。除了直接染藍意外,用其他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可以獲得更多的顏色。

民間藍印工藝基本保持了數百年的傳統工藝,具體如下:

1、調色:將靛藍倒入小缸中,將5公斤靛藍與8公斤石灰10公斤米酒混合並加入適量水攪拌,使靛藍水變黃,水面出現靛藍泡沫,民間俗稱“靛藍花”,再倒入大缸中染色。

2、看壇子:舊社會,壇子的主人就是壇子的主人,壹般不會傳給外人。每天早上師傅會看缸裏的染色水是否成熟,用碗把缸裏的苗水舀起來,先用食指在頭上輕輕壹抹,再放到碗邊的苗水上看顏色。如果把碗裏的水趕緊推開,缸裏的靛水顏色就大了。相反,缸裏的水必須用灰酒調好才能染色。在染坊裏,灰色常被稱為“舊”或“緊”,使靛藍沈水布難以上色;葡萄酒常被稱為“軟”或“松”,染色時浮色容易褪色。這是我在染坊當學徒時,從師傅那裏聽到的最常見的口頭禪。

3.降缸:缸內水保持在15℃以上,壹般在農歷十月初火加熱。燃料為稻糠、棉(花)籽殼或鋸末,特點是基本無明火,保溫性能好。白天開爐取暖,晚上關門封爐,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氣溫回升再停火。刮了防染漿的坯布必須浸泡後才能放入缸內。布缸必須充分浸漬,然後氧化,這樣重復7到8次,直到顏色令人滿意。

由於四季氣候不同,靛藍和灰酒的穩定性較差。按照傳統配方裁料,未必能讓靛藍恢復順利。染坊的師傅依靠祖上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缸內灰酒的比例,以達到每天最佳的染色效果。

  • 上一篇:花樣滑冰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節目?
  • 下一篇:誰發明了螺絲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