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銀花:金銀花是忍冬的花蕾,含有綠原酸、肌醇、黃酮類等。藥理實驗表明,金銀花具有抗炎、解熱作用,對流感病毒、多種致病菌和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體現了金銀花的清熱解毒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熱毒上盛之癥,如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瘡癰癤等。用量:壹般6-12g;但不適用於感冒瘡流虛損、流膿清、無熱毒者。
3.菘藍:菘藍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和菘藍的根,含靛紅、靛紅B、B_谷甾醇等;板藍根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它能抑制多種致病菌,包括鉤端螺旋體。臨床上,口服或肌肉註射板藍根煎劑對流行性乙型腦炎有明顯療效。對急慢性肝炎有壹定療效,能減輕或消退癥狀,促進肝功能改善;用板藍根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療效不壹。中醫認為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作用,適用於流行性感冒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炎、丹毒、熱毒斑、火眼、皰疹等。用量:-5-9克;但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4.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含有多種皂甙和皂苷,此外還有兩種黃酮類和芒果苷。實驗表明,知母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潮熱有明顯療效。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或陰虛咳嗽、煩熱止渴、骨蒸乏力、小便不利、大便幹燥。用量:壹般6-9g,但腎陽虛、兩腳脈弱、大便溏薄者禁用。
5.牡丹皮: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芍藥的根皮,含有丹皮酚、丹皮酚苷、揮發油和植物甾醇。藥理試驗表明,牡丹皮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具有鎮痛、鎮靜、抗炎和解熱的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中醫認為其性涼,味苦、辛,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適用於熱、瘀、斑疹、驚痛、嘔血、癰、跌打損傷等癥。用量:5-9g,但脾胃虛寒腹瀉者禁用。
6.連翹: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含有揮發油、連翹醇、黃酮苷、生物堿等。藥理實驗表明,連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連翹酚可能是其主要抗菌成分;連翹還具有抗炎、止吐、利尿和強心作用;黃酮苷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密度,所以能止血毛細血管破裂和皮下出血引起的出血。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適用於溫熱、丹毒、斑疹、癰腫、過敏性紫癜。用量:壹般6 _ 9g。
7.蘆葦:蘆葦是蘆葦的地下莖,含有薏米和天冬酰胺。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水滲濕之功,適用於治療發熱傷津、除煩口渴、胃熱嘔吐、膈嗆、惡心、肺熱咳嗽、肺癰等癥。用量:幹性人群9-30g;新鮮15 _ 40g。
8.地骨皮:地骨皮是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皮,含有肉桂酸、多種酚類、甜菜堿、亞油酸等。地骨皮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其煎劑可降血糖、降低血清膽固醇、抗脂肪肝,其輸液可顯著降低血壓。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淡,具有涼血、解表、瀉肺熱的作用,適用於勞累盜汗、潮熱、肺熱咳喘、吐血、鼻衄、癰腫惡瘡、肺結核、血熱高血壓。用量:壹般3 _ 9g。
9.決明子:決明子為豆科決明或決明的種子,含有蒽酯、蒽醌苷、決明、維生素A等。藥理試驗證明,決明子具有降低血壓和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具有抗各種致病菌和軟便腹瀉的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肝明目、利濕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肝火或肝經風熱引起的目赤澀痛、羞明流淚。此外,對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也有療效。用量:3 _ 9g,搗碎煎服。
10、玄參:玄參是玄參科植物玄參和玄參的根,含有玄參苷和環烯醚萜苷;還含有揮發油、生物堿等。藥理實驗表明,玄參的水提物、醇提物和水煎液具有降血壓作用;玄參還有擴張血管、強心的作用;玄參屬植物的多種入侵因子具有解表和抗驚厥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具有滋陰降火、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發熱、煩渴、斑疹、骨蒸勞、夜間失眠、自汗盜汗、傷津、便秘、咽痛等癥。用量:6 _ 12g;但大便溏薄、痰濕過多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