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敘事曲。敘事歌是壹種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的大型民歌體裁,最早產生和發展於近百年來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它的形成過程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從民族藝術的角度來看,蒙古族歷來善於用巨大的、史詩般的藝術形式來反映自己的生活,塑造心目中高大的英雄形象。例如,早在14世紀,蒙古族民歌中就有古代敘事民歌,其主要內容是歌頌有關成吉思汗的傳奇故事。應該說,這種民族藝術的優良傳統無疑為現代長篇敘事歌曲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價值。本世紀初,清政府在內蒙古推行“移民實邊”政策,大肆開墾草原,掠奪土地。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蒙古人民拿起武器,舉行了武裝起義,猛烈地沖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同時,蒙古人民用長篇敘事民歌的體裁生動地歌唱和再現了這些史詩般的起義鬥爭。長篇敘事歌曲《伽達默爾》是這類歌曲的優秀代表。伽達默爾的長篇敘事民歌形式靈活,語言生動,充滿生活氣息。其音樂特點是曲調短而方,與語言結合緊密,帶有很強的說唱性。
清朝時期,由於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頻繁的饑荒,許多漢族農民背井離鄉,從鄰近的山東、河北、山西、陜西農村湧入蒙古謀生。在* * * *的生產勞動中,蒙中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隨著漢族農民的湧入,漢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也隨之而來,並影響著蒙古草原地區的發展。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也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正是在這種社會變革的背景下,評書歌在蒙古族聚居的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發展成為壹種群眾性的民歌體裁。這類民歌結構方正,句法規整,節奏歡快,曲調比牧歌短得多。因此,在形式上,人們稱之為短曲或短調民歌。
敘事民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極其多樣的。首先,反映近代歷史上蒙古族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罪惡行徑的強烈民歌,以及* * *生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中產生的革命歷史民歌,是蒙古族民歌傳承的精華。《李鴻章》這首膾炙人口的革命歷史民歌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2.古代狩獵歌曲。狩獵歌是獵人在深山密林中狩獵時所唱的壹種民歌。13世紀以前,生活在今中俄邊境埃爾貢流域的蒙古族先民以狩獵為主要生產和勞動方式。狩獵歌的產生與原始社會蒙古人的狩獵和生產勞動密切相關。為了捕捉更多的獵物,他們要發出齊心協力鼓舞士氣,統壹狩獵行動的號召和吶喊。這種喊叫聲就是蒙古族最原始的藝術——狩獵歌。大量的歌唱和舞蹈結合在壹起。獵人們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模仿著被他們捕獲的各種飛禽走獸的動作。比如內蒙古科爾沁壹直流傳的狩獵歌舞《獵智》,就屬於這種原始的狩獵歌舞。壹般是兩個人扮成獵人和動物,表演中有歌有舞,非常熱鬧有趣。
3.田園風格。早在700多年前,由於元朝的統壹,全國各地都減少了戰爭帶來的災難。隨著全國各地經濟的繁榮和元政府扶持畜牧業經濟發展措施的實施,散居在西岸的蒙古族走出山林,在遼闊的草原上遷徙遊牧。在漫長的歲月裏,隨著狩獵業向畜牧業生產勞動的轉變,他們用悠遠緩慢的節奏和自由粗獷的聲音表達了對社會變遷、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周圍生活環境的感受。草原牧歌這種新的體裁就是在這種生活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牧歌占據了蒙古族民歌的主導地位,也形成了蒙古族音樂的典型風格。
作為壹種民歌體裁,牧歌是蒙古族遊牧生活的壹面鏡子。它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唱草原、贊馬是牧歌中常見的題材。所以蒙古族在牧歌中集中唱草原和馬是很自然的。比如:遼闊的草原,田園等等。從上面這首歌可以看出,牧歌的特點壹般是高音,節奏自由,旋律跌宕起伏,色彩豐富,抒情性強,是壹首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牧歌。
4.宴會歌曲。宴歌也叫酒歌。宴席歌是蒙古族在飲酒或宴飲時演唱的壹種具有濃郁生活習俗的歌唱體裁。尤其是在草原上舉行那達慕大會或草原婚禮時,更是載歌載舞。比如《金杯》這首歌,旋律優美,鄂爾多斯鄉土氣息濃厚。這是壹首家喻戶曉的酒歌,幾乎每個蒙古族都會唱。其曲調簡潔舒展,音樂形象突出。第壹句穩穩地唱出“金杯酒溢香”,緊接著第二句出現了“賽拉爾白叩賽”熱烈歡快的插曲,將歌曲的意境提升到了壹個更高的層次。第三句唱到“讓我在壹起……”,旋律達到高潮,緊接著又出現了熱烈歡快的裏子,讓歡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其次是抒情民歌。這類民歌包括苦歌、聖歌、情歌。廣大蒙古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嘗盡了生活的艱辛和苦難。另外,由於生活環境、特殊職業、風俗習慣的不同,每個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壹樣。這種不同的心理感受,以民歌的形式流露或宣泄出來,就是抒寫各種真情實感的抒情民歌。由於與蒙古族所生活的地區和氣候有關,這類歌曲多以長調表達各種感情。旋律悠揚,綿長舒緩,歌聲嘹亮,刺激悅耳,各種感情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1).苦歌。幾個世紀以來,蒙古民族經歷了無數的苦難,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無休止的苦役造成了招人之苦;原始封建的婚姻習俗導致了遠嫁女孩思念家鄉親人的痛苦;王公貴族出售牧場和農村所帶來的遷徙之痛等等。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了大量的苦歌。其分類如下:
1)征兵歌曲。這種類型主要表現在被征入軍隊的士兵和服勞役的人抱怨戰爭和勞役帶來的苦難,表達厭倦戰爭、不堪奴役和思鄉之情。也有壹些關於他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想念他們的遠親的歌曲。其中,許多古代士兵的歌曲最為珍貴,比如諾列格瑪和丁克爾紮布。
2)嫁給遠方的苦歌。蒙古人生活在氏族社會。為了保持自己血統的純正,他們嚴格實行族外通婚制度,形成了遠親的習俗。多年來,這種婚俗壹直延續。在現代,遠嫁的原因遠非“血統純正”,而是帶有濃厚的經濟政治色彩。遠嫁給女生帶來無盡的痛苦。他們壹個人在陌生的地方結婚,掙紮著做妻子,在極度的抑郁中無限思念家鄉的親人。於是他們在心裏流著血和淚,唱了壹首關於遠嫁的悲歌。
遠嫁苦吟的藝術性很高。其特點是曲調優美流暢,節奏舒展,情感表達細膩委婉,藝術特色真摯感人。苦歌的鄉愁和遠嫁體裁,音樂結構嚴謹,調式運用豐富大膽,往往通過觸類旁通發展曲調。因此,它具有豐富的內在驅動力。作品如Derigerima,Novendgia等。
(2).贊美詩。贊歌是蒙古族在那達慕大會或其他公共集會、慶典上演唱的民歌體裁。根據其內容,贊美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英雄贊歌。這類民歌自古以來就伴隨著蒙古民族的發展,充分體現了蒙古族崇尚英雄的傳統,如《成吉思汗頌》。這首贊美詩以其莊嚴的情懷和高亢激昂的音調熱烈地歌頌了成吉思汗。他高度評價成吉思汗統壹蒙古各部的豐功偉績。這首流行於錫林郭勒地區的著名歌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是贊美詩的典型代表。
2)駿馬贊歌。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遠遠超出了人們心目中牲畜和工具的意義。因此,馬長期以來被蒙古人民作為神來崇拜和贊美。這些歌曲不僅數量豐富,而且文字豐富,曲調優美動人,達到了其他民族語言很難恰當翻譯的程度。流傳甚廣的“小棗”、“長毛馬”、“小黃馬”。
(3)家鄉贊美詩。它是人們表達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發自內心地歌唱的頌歌。這壹類可以分為長期生活在家鄉的人寫的贊美家鄉的歌;壹個離鄉背井,思念家鄉,在異鄉表達哀思的漂泊遊子寫的歌。前者是察哈爾八旗和我的家鄉,後者是高高的興安嶺。
那個女孩唱了首歌。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女孩的純潔和美麗常常被當作美麗的象征。這類歌曲充滿感人的詩句,旋律優美。齊布蓋希裏、烏尤代等作品。
(5)四季贊美詩。這是人們歌頌自然界四季景色而創作的民歌體裁。歌曲描寫了四季的交替和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景,充滿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這種類型的民歌隨處可見。幾乎每壹個蒙古族聚居區都有獨特風格的四季歌。
3.情歌。這種體裁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中最多的部分,其表現手法也極其豐富。它的主要內容是表達男女之間的思念之情和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不幸經歷。比如,很長壹段時間,受封建思想束縛,很多青年男女美好的婚姻無法實現,在愛情上很難走到壹起,出現了很多像森吉德瑪這樣的愛情悲劇。情歌除了上述悲傷悲壯的類型外,還包括談戀愛和思念的歌。他們專註於表達他們熱烈的愛。壹般用第壹人稱手法,用生動的文字唱出對對方的仰慕和愛慕。語言華麗樸實,體現了真摯的感情,並伴有舒展的旋律。其代表人物是十五計劃中的月亮和丁香波爾。
蒙古族民歌是壹座巨大的藝術寶庫,它不僅是蒙古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所以無論從什麽角度看,都是很有研究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