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1)防病治病。《防病治病》從宏觀層面指出,醫療服務必須承擔完整的醫德責任,即無論醫務人員在什麽崗位,醫療衛生單位屬於什麽性質,都必須肩負起防病治病的使命。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克服狹隘的傳統義務論,樹立和形成全新的醫德義務觀,正確認識和處理對患者、健康人、生態環境和每個人全面健康需求的多重義務之間的關系,徹底實現醫療目的。醫德基本原則以全面的醫德責任為主要內容,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綜合效應和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2)救死扶傷。拯救生命是臨床醫療服務的首要道德職責,即所有臨床醫務人員都應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壹位,為患者謀福利。“救死扶傷是臨床醫務人員的天職”的醫學倫理思想是古今中外先進醫生的知識。從“醫學是生者之術”出發,我國醫學界以“藥使人生”的含義來命名醫生,壹代又壹代的先進醫生通過實踐奠定並豐富了“以善為醫”的優良傳統。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以“為病人謀利益”和“不造成傷害”為原則,闡述了同樣偉大的思想。趙雪芳、華以偉,中國當代醫學界的楷模,抗擊非典的模範人物和眾多優秀醫務人員,對什麽是“救死扶傷”做出了最精彩的詮釋。
(3)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貫徹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在這壹原則下處理醫療人際關系必須遵循的最普遍、最現實的底線要求。社會主義醫學人道主義體現了古今中外的醫學人道主義精神,也是對革命人道主義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要求尊重和珍惜人的生命,理解和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病人的權利,同情和關心病人的身心健康。
(4)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是社會主義醫德基本原則的最高要求,是社會主義醫德的核心內容。首先,為人民健康服務應該是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不僅要認真看病,更要真誠關愛患者;不僅要在生物學上給予幫助,還要兼顧心理學和社會學,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保持他們在生理、心理、社會、道德等方面良好的適應能力和狀態。其次,為人民健康服務應該是有層次的。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是基本要求和境界,這是大多數醫務人員通過積極努力可以達到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是最高要求,是最高境界。醫務人員只有堅持不懈地追求、培養和堅持醫學職業精神,才能實現醫學職業精神。
社會主義醫德基本原則的上述四個層次相互支撐、相互作用,繼承和完善了我國“醫為仁”的醫德思想和白求恩精神的精髓。當然,這個醫學倫理原則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出來了,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醫德建設的現實需要,有必要進壹步完善其理念和表達方式,使之在實踐中切實有效,有利於與世界醫學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的對話和融合。
(二)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1)以人為本,踐行宗旨。以人為本,踐行宗旨是最基本的醫德。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在醫療活動中的價值,強調病人的中心地位,這是醫德的集中體現;執業目的是指醫療服務的最高目的,即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應當承擔的基本職責。
以人為本,踐行宗旨,是醫療事業和人民健康利益的根本要求。在中國的醫學倫理傳統中,人們壹直強調“醫者為活”、“濟世救人”;毛澤東把“拯救生命,踐行革命人道主義”作為醫德的精髓。在國外的醫學倫理中,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崇尚救死扶傷、忠於職守的典範。古羅馬名醫蓋倫要求自己和同事“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行醫,整天都用來思考”;《日內瓦宣言》要求醫務人員:“當我被允許成為醫務職業的壹員時,我莊嚴宣誓,我將致力於為人類服務”。醫師宣言也明確要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壹位”。以人為本和目標導向的醫德是這些醫德的精髓。
(2)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嚴格、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是醫務人員在學風上應遵循的醫德標準。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公眾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醫學模式正在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這些都需要醫務人員終生學習,培養全面高超的專業素質。
嚴、求實、精益求精,要求醫務人員“熱愛學習,鉆研業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誠實守信,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3)尊重病人,關愛生命。尊重病人,關愛生命,是醫務人員在處理醫患關系時應當遵守的重要醫德原則。這個原則首先要平等對待病人。
平等對待患者是對患者權利和尊嚴的普遍尊重和關心,體現了人際交往中社會地位和人格尊嚴的平等。平等對待病人,醫務人員必須把病人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嚴;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事件,不論性別、年齡、美醜、智愚、種族、國家、地位、權力、人際關系、金錢,都要以同情、尊重、盡職、積極的態度對待患者,決不能厚此薄彼,也決不能有不同的人際關系。對老人、兒童、婦女、精神病人和某些特殊疾病患者應壹視同仁;戰俘和罪犯中的病人也應該得到平等和真誠的對待。
平等對待病人,是自古以來先進醫生倡導的醫學倫理原則。雖然在過去不可能實現全社會的平等,但他們的職業觀念和實踐仍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在當代中國,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充分的條件,平等對待患者成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首要醫德準則。
平等對待患者需要樹立現代平等觀念,認識到平等對待患者首先取決於患者享有平等權益;還要在實踐中處理好平等中物質要素與精神要素、絕對性與相對性的合理統壹。
(4)優質服務,醫患和諧。優質服務、醫患和諧是醫務人員應普遍遵守的基本醫德規範。這個準則要求醫務人員舉止端莊,語言文明。這既是自身良好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贏得患者信任和配合的重要條件,有助於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希波克拉底曾提出,世界上有三樣東西可以治病:壹是對癥的藥,二是外科手術刀,三是好的語言。瑞士名醫、諾貝爾獎獲得者(E.T.Kocher,AD 1841-1917)也指出,如果壹個外科醫生給病人的印象不好,那他無異於壹個惡魔。
舉止端莊首先要講究文明舉止。醫護人員的舉止、表情、動作都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就醫行為。行為文明要求:態度和藹,舉止穩重,動作輕巧敏捷,瀟灑自如,遇到緊急情況時沈著有序。舉止端莊,註重著裝文明。醫務人員在著裝上要與職業相適應,即要規範、整潔、簡潔、大方,不能主觀隨意,也不能刻意“包裝”。
語言文明是指使用文明的語言進行交流。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基本工具,也是體現文明修養的基本要素。醫護人員的美好祝願、熱情態度、真誠關心,都需要通過文明的語言來表達。因此,醫務人員不僅要模範地使用禮貌語言,還要突出其醫學特點,甚至要註意語言的藝術性。
(5)廉潔自律,遵守醫德。誠信、自律、恪守醫德是醫務人員正確對待職業行為規範、不允許突破的底線準則,是國內外優秀醫生高度重視並始終堅守的醫德。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特別是在新舊體制交替、利益格局調整、觀念轉變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更應該廉潔自律,恪守醫德。
(6)誠實守信,保守醫療秘密。誠實守信、保守醫療秘密是處理醫患關系的重要醫學倫理原則。
誠實守信是醫務人員對待病人的共同要求。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用“誠”字概括和詮釋了“大醫風範”。在紀念白求恩時,毛澤東還用“真誠”精神來概括和詮釋白求恩的醫德。他說,白求恩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誌和人民的極端熱情。”誠實守信首先要求醫療真誠,即對患者和醫療事業的忠誠;其次,要求言行壹致,辦實事,守信用。倡導和踐行誠實守信的原則,必須堅決同弄虛作假、背信棄義、弄虛作假的不正之風作鬥爭。
在西方,保守醫學秘密是壹項古老而傳統的醫學倫理原則。早在25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無論我所見所聞,無論是否專業,我都認為我應該保守秘密,我也願意保守秘密。”《日內瓦宣言》規定:“我將保守所有告訴我的秘密,即使在病人死後。”法國巴黎大學醫學院的校訓規定,病人的家庭秘密,或者他的所見所聞,都要保密。目前,中國也將保守醫療秘密作為保護性醫療的重要措施。1999年5月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
保守醫療秘密壹般有兩個要求:壹是保守患者秘密。主要是患者不願意公開透露的信息,包括壹些特殊疾病(性病、婦科病、精神病等)的病因、診斷、進展、預後等。);病人不願意被別人觸碰的部位,尤其是身體有缺陷的病人;患者不想讓他人知道的決定,如人工流產;不希望別人幹涉的患者的生活習慣。為患者保密,讓患者敢於說出與疾病相關的信息,醫護人員才能更好的進行診療。更重要的是,為患者保守秘密體現了對患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和維護,有利於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二是為患者保密,包括不良的診斷、進展、預後以及治療患者過程中的壹些問題,避免不良信息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影響治療,給患者帶來傷害。心理學研究表明,絕癥患者在彌留之際仍有活下去的期待,對“壞消息”總是先表現出抗拒和不接受。壹些預後不良或瀕臨死亡的患者,如果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很可能會影響治療或加速死亡甚至發生意外。因此,保護性醫療要求壹些診斷和預後不良的患者隱瞞真相,甚至說出“善意的謊言”。
關於病人是否應該保密,有三種意見,即是否說出“壞消息”或是否說出真相。第壹種意見認為,對那些嚴重疾病的診斷結果和不良預後應該保密,因為這是保護性醫療措施的必然要求;第二種觀點認為,有些“壞消息”必須告訴患者,比如早期癌癥。告訴患者的目的和意義是為了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而其他人則不應該告訴患者真相,比如癌癥晚期,因為告訴患者真相可能會加速患者的死亡;第三種意見是應該告訴病人真相,即使是“壞消息”,因為病人有知情權。
說實話是壹種美德,是正常人際關系和正常醫患關系的基礎。毫無疑問,病人應該把真相告訴醫務人員。但是,醫務人員是否應該對患者說實話,這是現代醫學倫理學的壹個大問題。醫務人員要發揮醫德智慧,按照動機和效果相統壹的原則,與家屬協商後具體分析,對患者的保密準則進行情境化:壹般情況下,要堅持保密準則;當問題比較棘手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程、文化程度、社會地位,根據患者不同的性格、心理狀況做出改變,但壹定要堅持壹個不變的立場,那就是對患者最有利。
(7)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是正確處理同事和同行之間醫療關系的醫學倫理原則。遵守同行準則,處理好醫際關系,是現代醫學高度分化、綜合化、社會化發展的客觀需要,強調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也是現代社會的突出要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醫療事業的發展,有利於醫院的整體效應,有利於醫學人才的成長,有利於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奉獻、團結、協作的原則要求醫務人員維護患者利益和社會福利;平等和相互尊重;獨立,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 *並提高和發揮各自的優勢。
堅持敬業、團結、合作的原則,就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醫療機構間的競爭問題。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規則”,讓有序競爭和團結協作相得益彰,充分解放醫療生產力。
(8)樂於奉獻,熱心公益事業。目前,醫學正在發展成為壹項龐大的社會事業,許多醫學問題已經成為關系到人類命運的社會問題。醫務人員行為的社會後果更加突出,其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也更加明顯。醫患關系的復雜性使得醫護人員不僅要面對患者本人,還要與更多的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比如患者家屬等社會群體。社會福利的廣泛傳播和深入影響,要求醫務人員將患者利益與社會利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結合起來,以社會群體和子孫後代的生命健康為重要目標。人們期待醫學不僅能治療疾病,還能成為社會文明和人類幸福的重要支柱。
敬業熱心公益,要求醫務人員積極參加政府安排的救災、應急等醫療任務和扶貧、義診、助殘、支農、援外等社會公益醫療活動,積極開展公共健康教育和社區衛生保健服務,促進和提高公眾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