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成千上萬的家庭每天總是用新桃子換舊桃子."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成千上萬的家庭聚在壹起,盡情歡樂。今年春節,央視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唱誦》,不僅開創了“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遙遠輝煌,凝聚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古典詩詞》將中華優秀詩詞文化與電視媒體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長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喚醒和打磨文學經典,讓古典詩詞插上歌唱的翅膀自由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古典詩詞》表現了時代精神。
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詩詞滋養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滲透到觀眾心中的壹股清泉。但是,如何在傳承中發展,是每個媒體工作者的新挑戰,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經典詩詞可謂文字精美,句子鏗鏘,實踐著中國孩子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誌,宋總言,聲為永恒,法為和諧",還是陸賈的《魏》中的"詩為誌,口為言",還是董仲舒的《春秋》中的"詩為質",都傳遞著詩歌的精神意蘊、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總是能深刻體會到其中那種強烈而憂郁的感情,清晰地感受到水和海壹樣的溫柔。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每壹次經歷都會加深和升華對經典詩詞的理解。事實證明,中國古典詩歌從來沒有真正的斷層和停滯。代代相傳,代代相傳,在世界文化的長河中歷久彌新。這是因為它壹直是開放包容的,壹直是與時俱進的。
經典詩詞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傳播的是中國優秀經典詩詞帶來的精神寄托和古代聖賢傳遞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古典詩歌觀察現實生活,順應時代精神,深入人心,把古人的思想和現在的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辯證地傳達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自開播以來,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很多經典作品《八平》微信朋友圈,相關關鍵詞也登上了熱搜榜。《明日之歌》讓我們在時間的維度上重新思考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臺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津沙秋思》與古老的民歌相結合,創作了《來蘇秋思》。所到之處,他的歌裏充滿了鄉愁,也寄托了對故去親友的無限思念。《進酒》由四個國家的藝術家同臺演出,用不同的民族樂器重新詮釋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味和風格;《蒼鷺旅舍》是中英文結合的版本,用英文表達了中國詩歌的藝術美,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古典詩詞”將古典詩詞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不僅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而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重新闡釋和深入發掘,實現了“古為今用”的真諦。
“和詩和唱”,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鐘鼓表誌,以琴瑟享心”。古典詩歌以獨特的方式伴隨著流行音樂,將傳承的使命托付給舞臺上的古典歌手,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詩歌悠遠的意境,領略詩歌的魅力與光彩,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和解剖古典詩歌所蘊含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在內涵美和節奏美的雙重享受中,觀眾的生活記憶與當下語境發生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的歷史厚重,現代旋律的時尚感,打造了壹場文化盛宴。古典詩詞不再是“春雪”“清高寡”。它們根植於人們的生活中,流淌在人們的血液中,不斷汲取著生命的智慧和萬物的靈性。所以這個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欣賞性於壹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國古典詩詞的沈靜和春風。平齊的對仗配合歡快的音樂旋律,使古典詩詞在音樂旋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古典歌手不僅是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很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當他們站在舞臺上,都成為經典詩詞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充滿敬畏,向觀眾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艷的天籟之音。他們結合自己的音樂風格,巧妙地將古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音符,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詮釋傳統經典。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活潑的流行說唱;屏幕上不僅有經典片段回放,還有精心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配合,也有歌劇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伴奏,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下音樂創作中的所有流行元素。
欣賞組四位成員從多個角度對經典歌手進行了專業點評,搭建了歷史與現代、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梁,讓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懷,展現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詩詞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與觀眾有著多元化的互動。微信壹搖,觀眾不再受限於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可以隨時隨地聆聽經典旋律。心形感應設備直接與背景屏幕相連,客觀上實現了觀眾與古典歌手之間的心靈溝通。經典唱誦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合,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性和多元化。
《經典誦經》的舞臺設置也完全符合節目的內容表達。筆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出壹種古香古韻,與經典歌者選取的場景融為壹體,渾然天成。整個舞臺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美與雅。
“有誌氣就唱”,唱壹首生命的贊歌。
古典詩詞充滿了詩人的情懷和情趣,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將詩詞與生活結合起來,提倡“文以載道”、“直抒胸臆”,關註社會歷史中人的沈浮。他們用詩歌忠實地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境遇,訴說著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希望,將時代的巨變轉化為自己的親身經歷,再融入經典詩詞的字裏行間。詩、詞、曲、賦、樂、畫、舞等中國傳統文體是中國審美精神的重要載體,深刻影響著當代文學審美精神。中國古代的聖賢和文人已經詮釋了這種審美精神內涵,即追求“真善美”,這種精神內涵深深影響著當下中國的每壹個人。古典詩詞是對社會的描述,是情感的表達,是對人生的反思。所以,盡管時光和歲月的變遷,我們依然能從經典詩詞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貴的品質,堅毅的毅力和豁達的胸懷。
梁軍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演唱《青苔》,壹夜之間登上了許多網站的頭條。“陽光不是無處不在,但青春只是來了。苔花小如米,亦開如牡丹。”袁枚的《苔》是每壹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是對積極人生態度的真誠致敬。中國第壹代鋼琴演奏家吳壹力老師,年近九旬。當她的手在琴鍵上上下舞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內心依然蘊含著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著。“亭上松,谷中有中風。風有多大,松枝就有多壯!霜降苦不堪言,歲末總是正確的。不冷,松柏有性。”奧運冠軍孫楊正在表演劉震的《哥哥的禮物》,有著令人振奮的遠大誌向。“愛若長久,不可朝夕。”當香港演員汪明荃和羅家英演唱《鵲橋仙》時,他們上演了現實生活中這對夫婦的深情。“回望蕭瑟處,無風無雨無晴。”歌手黃綺珊演唱蘇軾的《丁奉》,笑談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沒有被震撼,有沒有成功...
當竹簡般的LED屏緩緩落在舞臺上,經典詩詞緩緩呈現,於是現在我們跨越時空,向經典和古人致敬。同時,經典的歌者們也在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經典的詩句和優美的旋律,更是他們自己的人生。每壹首歌都在講壹個故事,講壹段往事,分享壹種感受。
“古典詩詞”在文化傳播和音樂創新上達到了新的審美高度。它從泛娛樂的喧囂中脫穎而出,堅守自身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復興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作者:郝晶晶,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範大學戲劇影視專業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