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壹門獨特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悠久歷史。篆刻,顧名思義,就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壹種實用的藝術品,又叫“印”、“印”或“印”,這些名稱因時而異。早在商代,人們就用刀子在龜甲上刻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這些人物刀刃鋒利,筆法優美,“刻字”水平很高。春秋戰國秦以前,篆刻叫“印”。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規定“璽”為皇帝專用,大臣和民間使用的印章統稱為“璽”。這導致皇帝使用印章或珍寶,官員使用印章,將軍使用印章,私人用戶使用印章。
篆刻自起源以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十多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經歷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壹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這壹時期篆刻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玉、金、牙、角。稱為“古篆刻時期”,其篆刻特點主要以時代為界。篆刻到了唐宋元時期,卻處於衰落期。這壹時期,由於楷書代替篆書的應用,以及公章與私章的分離,篆刻走上了下坡路。這種情況直到元代才有所好轉,當時畫家王冕發現花乳石可以印刷,從而使花乳石成為印刷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進入了復興時期。明清以來,篆刻迎來了第二次發展高峰,其篆刻特色主要是各種流派。這壹時期,文鵬和何震在篆刻創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徵明的兒子文鵬偶然發現“光石”凍石可以用作印刷材料。經過他的倡導,石頭被廣泛使用。這壹時期,篆刻流派不斷湧現,出現了程燧、丁靜、鄧、、趙、等篆刻藝術家。篆刻壹度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直到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才形成了中國完整的篆刻史。篆刻是書法、構圖和刀法的完美結合。壹方面有瑰麗飄逸的書法筆觸,優美的繪畫構圖,生動的刀切雕刻魅力。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篆刻的起源
隨著時間的延伸和空間差異的發展,中國的文字蘊含著動人而多樣的風格,在印刷面內以感傷而優雅的方式呈現出來。小小的方寸,充滿了時間的簡單和空間的豐富。雖然幾經變遷,但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和古樸的韻味令人著迷。這就是篆刻藝術。
在我們玩之前,首先要明確篆刻的定義。什麽是篆刻?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篆刻的“印”是美的,古文字是“真”。從《說文》對玉的註釋中解釋:“圭璧為征,亦真也。),所有雕刻在玉石上的凹凸花紋,都稱為“朱”。後來,竹帛成為流行的書寫工具,於是篆書的符號由“玉”改為“竹”。
篆刻的起源很早。據《漢書·祭誌》“自五帝有書約,至於三王,刻之俗化,詐偽漸起,致印,以察奸萌”。
早在3700多年前的商朝,刻字就已流行。但印章表面沒有原始文字,只有象征血型的符號附在當代青銅器或旗幟上。雖然是記號,但確實有壹定的讀音。
到了周代,以青銅為主體的周西大為崛起。有各種各樣的大小和形狀,壹般分為兩種:柏文和朱文。
秦朝是中國文字從“舒舒”向篆書演變的時期,篆書的形式更加廣泛,篆字渾圓蒼勁,筆法挺拔。
漢代印章興盛,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變為苗印。中文和印度的打印系統和按鈕也很精致。西陵八派的席剛曾說:“印是漢朝的祖宗,正如詩是唐朝的祖宗,文學是晉朝的祖宗。”
唐宋時期,由於文人的喜好,雖改篆制,但仍用篆書印刷。
直到明清時期,有了大量的印人,篆刻才成為壹種以篆書為基礎的藝術形式,用雕刻的方法在瞬間的表面表現密度和離合。於是篆刻就從廣義的雕刻變成了狹義的管理印章。
傳統上篆刻必須在篆刻之前進行,甚至有篆刻分七分三的說法。篆刻本身就是壹門與書法緊密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和篆刻店師傅刻的印章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是“寫”出來的,講究規矩和印章技法,而後者是靠“畫”出來的,不在乎規矩和印章技法。不學篆刻,不講究規矩,刻出來的印章會很生硬。因此,在學習篆刻時,壹定要慎重選擇篆書碑帖進行粘貼書寫。經過壹段時間的訓練,我們會明顯感受到篆刻的便利。很多初學者往往事半功倍。
構圖是在印面上排列壹個字或壹組字的藝術,復雜多變,真的是篆刻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印章的壹面有熟練的刀法而沒有巧妙的構圖,就不會有傑作。尤其是成套和組的創作,各方面都要有所變化,需要展現作者的構圖功力。因此,在設計印稿時,應該反復構思。在這壹點上,篆刻大師吳昌碩謹慎的創作態度值得學習。要根據具體的筆畫、筆畫、形狀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關系來設計合適的形式。
[工具介紹]
[切肉刀]
新手可以準備壹個大小適中的,準備幾個大小不壹的比較好。除了采購,他們還可以利用廢銼刀和廢白鋼車刀進行改制。為了防止手滑,妳必須纏上壹根紗繩。刀尾要磨成方圓形,可以作為印刷的輔助工具。
[印泥]
西龍印刷公司和漳州的產品最好。如果壹般的辦公用品都是無條件提供的(?但不要使用海綿印泥)。印泥要放在瓷印泥缸裏,用牙質或塑料印泥攪拌。
[印床]
對於新手來說,用印床動刀很方便,但熟練的人往往不用印床,這樣握石的手就能隨著滿刀靈活旋轉。印床的木材和金屬種類繁多,自制的印床便宜又實用。(?買壹對金元寶螺絲就行了。
[鋼筆和墨水筆]
壹般以5號、6號桂碧筆為宜。刷子可以用舊棕絲自刺,也可以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來刷掉石印底部殘留的石屑後再刻制。
[尹貴]
壹個幫助印章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匠的角尺,可以自己做。印好印章後,尹貴暫不稱重。如果印鑒不清晰,可將印鑒壓在陰規上重復印鑒。
[紙張]
印稿可以用薄而吸水的羊毛紙、羊毛紙等復印。,可以用歷史紙和薄宣紙打印。
[砂紙鏡子]
印石可以先用廢砂紙和水泥打磨,再用砂紙打磨至細膩幹凈。(可配制不同厚度的鐵砂和水砂兩種)用小鏡子反射印刷文字。
[浮雕]
調印泥可以用牙骨制品或者舊的塑料牙刷柄,不要用金屬的。
[握刀法]
持刀如提筆,壹般不定。各種刀都有優缺點。無非是適應雕刻師的習慣。看篆刻作品的好壞,不是臨摹操作的表現。但使用適合自己習慣的握刀方法,有助於刻出好印章。編輯喜歡握刀,就像握筆壹樣。壹般青少年容易接受。由拇指、食指、中指固定,無名指、小指次於中指,角度約45°。
。由三指關節接發,從右下到左前雕,送刀方向不變,像拳擊壹樣輕松向外發射。熟練後還可以改變刀片的角度和方向,隨身攜帶刀具隨意加工細節。
[選擇印石知識]
這裏介紹的是壹款適合青少年學習雕刻的普通石印。
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最珍貴的是“封門慶”凍石。壹般來說,青田石是印石最容易被刀刺傷的。
二壽山石:產於福建壽山。最珍貴的是“田黃”,黃色半透明,與黃金同價。三
昌化化石:產於浙江昌化。最珍貴的是“雞血石”。因有雞血般光亮的石質紅斑而得名。但常見的昌化石往往含有鐵砂釘,容易傷刃。
還有浙江寧波的大綠松石,山東葉縣的菜石和磨石(也叫羊肝石)以及目前開采的石源。很多都是采用噴砂的方式,所以賣的常見的石印往往會有裂痕,有的還會用蠟填充,需要慎重選擇。
[石印拋光法]
拋光石印是壹個簡單的過程,使粗糙的表面精細和光滑的印石。
該方法如下:
(1)
壹、用0.02?將左右金相砂紙打磨至細密幹凈,然後在豬羊皮內層塗上壹層極薄的拋光膏(俗稱拋光綠油)。最後用石粉將細石洗凈,膏面稍幹後迅速擦至光亮。
(2)用600號水砂紙打磨的石印,在金相砂紙中加入壹滴工業油。反復摩擦細石,直到光亮為止。
石印打磨的首要條件是打磨表面紋路,其細度決定了印石的亮度。無鈕石要磨成平頂的“六面光”形式。除了密封側,每個邊緣都要用砂紙輕輕擦拭,直到沒有劃痕為止。
【印稿怎麽寫】
在寫印稿之前,有必要打磨精細的表面。打磨石材時如果力度不均勻,打印出來的表面就會傾斜。應該註意改變印石的定位。初學者可以這樣寫印稿:
壹、反寫:先把印稿設計的透明度好的紙翻過來,用鉛筆按照“反稿”抄寫,再用毛筆抄寫。如果是打印的話,可以把打印出來的光譜倒過來,在選中的打印分機旁邊放壹個小鏡子,就是按照鏡子裏的印章來抄石頭。印稿被石頭砸死後,他應該用鏡子仔細檢查原作,並作進壹步的修改。
水印方法:1。首先,把邊緣紙(或羊毛紙等。)並在手掌上按下壹個痕跡。然後呢。用濃墨在紙上壓痕的範圍內書寫或設計印稿(初學者可先贏或輸鉛筆)2。用幹墨恢復印刷表面的印稿。?註意不要讓紙石浮起來。3、?用幹凈的刷子將幹凈的水塗在印稿上,然後用幹凈的羊毛紙吸幹多余的水。4、經過兩三次布邊的紙張上印稿?用指甲打磨均勻,將打印好的原稿去除。(如果打印的文字不清晰,可以用筆描壹下。掌握水印方法的關鍵是,用細砂紙磨平後,不要去掉印面上殘留的粉末。?用濃墨寫印稿時,宜等墨稿幹了再沾水,重要的是略濕均勻。雕刻師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逐漸改進方法。
[如何復制]
在那壹刻之前,我們要做壹個重要的基礎訓練——臨摹。方法是將幾乎透明但不透水的描圖紙工人覆蓋在印刷延伸物上,用手輕輕按壓紙張使其不動,然後用小GUI筆蘸墨(?或碳素墨水、繪圖墨水),按原印線條。每壹個字的起筆、收筆、收筆,都要盡可能的在翻這些最能體現原篆精神的最細微的細節,臨摹和接近原作,仔細理解和記憶壹些規律性的東西,對以後的創作大有裨益。抄寫前用肥皂洗手。並在手上墊上紙,避免紙油膩和著墨困難)。
抄右欄打印的線,用白色抄,用細線勾邊。如果用蠟紙空白或者透明微透的紙復印,只要把印刷尺寸相同的紙和印石按在手掌上,(?可以在復印紙和打印光譜之間設置防水透明玻璃紙,以保護打印光譜。而且用壹支小小的墨水筆,就能刻出來。初學者要選擇工整的滿文開始。
[刀具運輸方法]
篆刻是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結合,所以前者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講過刀法。名字很多,近乎神秘。其實運刀有兩種方式:打孔刀和切割刀。
【打孔刀】用刀角處需要刻的線條將刀向前推,無名指抵住石印邊緣,控制運送速度。但這種“出拳”並不是壹擊即中,而是壹節壹節的出拳,可以避免不夠威嚴的缺點,出拳角度較小,約30°。
【切刀】切刀的握刀角度比打孔刀的握刀角度更直,約為60°。刀具切割出的線條較短,較長的線條根據角度的不同通過幾次重復動作分割出來。由於純刀的氣勢不足,壹般以出拳和出拳並用為宜,依靠全身的虛勁,通過手肘和手腕在手指間輸送,而不是依靠手和臀部的大動作。
【如何雕刻白色文字】
有單刀和雙刀輸送。單刀是直下的刀(如果瞬間後反轉,?沿著刀痕中心取壹刀,在筆畫處稍微切掉壹些鋸齒形的裂縫,這樣就不會太細了)?不太適合新手,這裏就不重點說了。
用雙刀法刻掉筆畫,即把印章的壹面用流水線法刻成四次:①依次刻出橫筆畫的下部,將石印翻轉180。②把橫筆畫的上半部分都刻出來。稍微轉動刀角,固定筆畫兩端。③ ④豎線也是按照上面的方法刻兩遍,最後把邊緣和壹些不足之處清理幹凈。當下“寧使刀不足,不使刀多余”,因為不足可以彌補,過剩不可彌補。
【朱怎麽雕】
雕朱和雕相反,就是留筆畫,印邊,把外面的空地都雕出來。還有壹種是雙刀損操作法,壹版分四刻,最後清理頁邊距,去掉筆畫和頁邊距以外的殘留部分。篆刻不必刻得太深,刻刀壹定要貼近筆畫,否則會讓人覺得刻鈸後白文變細,朱文變粗。朱文和柏文無論怎麽刻,都要壹次完成,就是要刻得盡可能周到,文筆要刻。根據印刷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運刀速度,改變刀片的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花要厚重沈穩,小印花要輕盈流暢。沒有掌握好輕重就不要斷筆畫,或者因為反復刮擦而使整個印刷僵化。任何東西都必須努力學習和練習,這樣妳才能熟悉它,運用自如。
【如何雕刻古代印章】
學習中國傳統藝術,臨摹是必經之路,無論書、畫、刻。秦漢印是篆刻史上的壹座高峰,其成就可與唐詩、宋詞、武曲比肩。古代篆刻之初,主要選擇秦漢印的印章比較平簡,全白文最好。要有相當的基礎,也可以選擇有。
特別的別出心裁或者古拙的壹路奇印,就跟離開草地前寫楷書壹樣。方法是水印後用鏡子校對石頭,盡量寫得接近原印章。雕刻完成後,可以用染過墨水的手指輕敲印刷面,然後對著鏡子與原稿核對修改。
【如何刻制名章】
明清以來,各派名家篆刻是中國燦爛篆刻遺產中的又壹高峰。各派的不同特點,在印章的方寸之間展現出不同的風格。按照“取法為上”的原則,可以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趙、、吳昌碩)以及趙樹儒、趙等其他著名印章中選擇壹種接近自己性格的。新手壹般應該選擇比較工整的。朱要在場,他也要把特點背下來,仔細比較,學以致用。
【如何檢查雕刻效果】
新手不可能壹下子刻好印章,雖然刻的時候很細心,但是可能會有壹些不足。這時候可以用它來指蘸薄墨的輕拍印刷面,然後用小鏡子對比原印,找出差異,進行修改,使原印變涼。可以通過輕敲和研磨的方式模仿原印章的破封效果。對比印刷的過程是壹個改進的過程,要花三分之壹的時間去研究對比。
前輩說“小心著墨,大膽玩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創作的話,就應該更集中在構圖的思路上。構圖不好,整個印刷就失敗了,再怎麽努力也改不了。
妳以後寫《印稿》的時候,要做到以下幾點:印章不滿意,寧可磨掉重寫,也不要隨便動刀。如果密封真的不好,還不如留著下次用。這次不要選海豹練了。
【書法與版畫的關系】
傳統上篆刻必須在篆刻之前進行,甚至有篆刻分七分三的說法。篆刻本身就是壹門與書法緊密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工作和刻章店師傅刻出來的印章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是“寫”出來的,講究規矩和印章技法,後者是靠“畫”出來的,不在乎規矩和印章技法。不學篆刻,不講究規矩,刻出來的印章會很生硬。因此,在學習篆刻時,壹定要慎重選擇篆書碑帖進行粘貼書寫。經過壹段時間的訓練,我們會明顯感受到篆刻的便利。很多初學者往往事半功倍。
【構圖與雕版的關系】
構圖是在印面上排列壹個字或壹組字的藝術,復雜多變,真的是篆刻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印章的壹面有熟練的刀法而沒有巧妙的構圖,就不會有傑作。尤其是成套和組的創作,各方面都要有所變化,需要展現作者的構圖功力。因此,在設計印稿時,應該反復構思。在這壹點上,篆刻大師吳昌碩謹慎的創作態度值得學習。要根據具體的筆畫、筆畫、形狀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關系來設計合適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