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壹種空心的藝術,在視覺上給人壹種空虛感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民間裝飾藝術之壹,歷史悠久。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效果明顯、適應性廣而受到普遍歡迎。因為它最適合農村婦女的休閑生產,既可以作為實用對象,又可以美化她們的生活。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剪紙不僅表現了大眾的審美情趣,也包含了民族深層的社會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壹,其造型特征尤其值得研究。作為中國原始哲學的體現,民間剪紙在表現形式上具有綜合性、美化性和吉祥性的特點。同時,民間剪紙以自己特定的表達語言,傳遞著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李剪紙藝術大師工作室榮獲文化部頒發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創作
壹、作文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基本單位是線和塊,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點、線、面。此外,由於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和復雜的畫面內容、光影效果以及物體和圖像的體積、深度和波動。所以只需要揚長避短,在構圖上采用平視構圖,即把物體和場景從三維圖像變成二維平面圖像。通過對表現材料的大膽選擇,化繁為簡,用簡潔的線條概括,使畫面的焦點突出,黑白關系與現實形成對比,從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視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體,這就決定了剪紙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創作都* * *儲存在特定的視覺平面中。民間剪紙采用的是擴展的思維方式,隨意性極強。剪紙在創作者的剪刀下,變成了壹種自然大膽的創作,沒有體積、空間、視角、比例,靠的是體驗和靈性。創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空間的限制,把不同時空的物體放在同壹平面上。這種靜態的平面化,可以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通過動態的思維,不斷地描繪妳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在紙的局限性上大做文章,在局限性中自由馳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的空間和無限復雜的形狀放在壹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獨特的表現力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概念的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作者發揮了自己真實純粹的藝術本性,打破了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地表現了自己的藝術對象。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習俗和題材內容的限制,創造性地將若幹意象組織起來,使之具有連貫性、對比性和襯托性。這種展平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感和綜合性,其最終目的是追求造型的整體性。完美的心理是這壹切的基礎。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紙對象的前景和背景出現在壹個平面上,對象和圖像互不覆蓋,互不重疊,使我們既能完整地看到前面的對象,又能看到後面的對象,從而表現出強烈的裝飾風格。創作者出於單純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勢,打破了實現的障礙,用形神合壹的方法,充分表現了形象。對於剪紙來說,實物的背面、頂部、底部或內部雖然看不見,但卻有內在的感覺。隱形是合理的,不剪出來就是不合理的。
此外,民間剪紙的結構和表現並不是從壹個固定的角度對壹個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壹種充分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動態辯證法。中國民間藝術不追求透視的縱深感,而是有壹種“多看全”的審美認同。民間剪紙也體現了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空間中體現了事物的全貌。
散點透視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畫的觀念,不僅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的限制,而且完全脫離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將畫面與主次意象、對稱、平衡的形式法則統壹起來。同時,民間剪紙也有散構圖法,即不同的材料相互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作者可以將這些不同的材料合理地安排在同壹個平面內。這在現實中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自然是合理的。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體固有形狀的束縛,不滿足於外觀的模擬,而是在平面上表現壹切物體。同時為了追求造型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對不同時空的不同場景進行了描繪,充分體現了創作者的奇妙匠心和追求完美的審美欲望。
2.建模方法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理解,是內心情感的壹種表達。所以這種藝術表現重在形似而非相似的表現。同時,由於剪紙技術的限制,不宜采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而只突出物體的輪廓特征,利用變形和誇張來突出物體的特征。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壹。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還是殷商時期青銅器的圖形紋樣,抑或是秦漢時期的石雕藝術,都以藝術誇張之美展示了其永恒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載體,在誇張和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和事物。但它並不僅僅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對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的客觀表現,通過誇張變形來改變對象的性質和形態的壹種通常標準。
民間剪紙的創作者將剪紙視為生活的壹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古老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的主要內容。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理的主題表達只能主觀臆想,使得剪紙的形象具有任意性,內心意象的刻畫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紛繁復雜的內容進行系統化、規範化的過程,而不是對自然的客觀描述。所以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醒目。這是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決定的,來源於豐富的生活。同時,對生活原材料進行處理和簡化,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色有個性的部分,把復雜變成簡單的藝術再創造,這就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物體的特征,對物體形象最特殊的部分進行擴大、縮小、拉長、增厚、變形,使形象更具特色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眼睛是最生動的,所以創作者誇大了人的眼睛。
鋸齒剪紙民間剪紙的誇張,既體現了物象的特征,又要求有裝飾美的目的,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精神追求,如理想、願望等。為了使突出的部分更加清晰、集中、醒目,往往會在圖像中加入壹些裝飾圖案,以達到完美的裝飾目的。對美的渴望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壹。表現人物時,人物的衣服上蓋著花;在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皮毛誇張成漩渦狀,或者直接在上面加上圖案,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表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和月牙是民間剪紙中常見的裝飾圖案。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壹個從現實生活的“真”通過誇張向藝術的“美”演變和深化的過程,也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和體現的過程。創作者經過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長期的實踐,了解剪紙的規律,將平衡的、不均勻的、密集的、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形成奇妙的節奏和韻律,增添了趣味性,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