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地球和地圖
第壹節地球和地球儀
1,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的形狀是壹個球體。
2.地球表面積51萬平方公裏,平均半徑6371公裏,最大周長40000公裏。
3.人們模仿地球的形狀,按照壹定的比例縮小,做了壹個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地球上有無數條經緯線。為了區分它們,人們給了它們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5.經線特點:連接南北極,每根經線長度相等,能形成半圓,表示南北方向。
6.平行線的特點:與經線垂直相交,每條平行線長短不等,可以形成壹個圓表示東西方向。
7.經度分為東經和西經。經度00以東稱為東經,用“E”表示,經度00以西稱為西經。
用“W”表示,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是:經度00(也叫本初子午線),經度1800。
線條
8.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0W和1600E(發音為200 W和1600 E)。
9.緯度分為北緯和南緯。赤道以北稱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為南緯,用“N”表示
“S”表示北緯和南緯的分界線是:00°緯線(也叫赤道)。
10.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也叫00緯線)。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1,地球不停地繞軸旋轉,這叫地球自轉。
旋轉方向是從西向東,周期為1。
白天,晝夜交替和時差。
2.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繞著太陽轉,這叫地球公轉。
革命的方向也
自西向東,周期為壹年,產生四季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3月21(春分)左右,太陽直射赤道面,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天(南半球的秋天)。
6月22日左右(夏季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6、7、8月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9月23日(秋分)左右,太陽直射赤道面。九月,10,11是北半球的秋天(南半球的春天)。
12年2月22日左右(冬季至日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3.地球是壹個球體,受陽光照射有冷熱之別。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人們將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地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4.五個地帶的界限分別是: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
5.地球五帶中,熱帶全年炎熱,南、北溫帶季節變化明顯,南、北寒帶全年氣候寒冷。
第三節地圖
1.地圖的三個要素是:比例、方向和圖例。
2.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式:文字、數字和線段。
3,規模大,範圍小,內容細。
規模小,範圍大,內容略。
4.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三種方法:①如果有指向標誌,用“指向標誌”確定方向。
②可以。
經緯網使用“經緯網”設置方向。
(3)總圖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
5.地圖上常用的地圖,如:鐵路()山峰()長城()大陸邊界()
6.地表五種基本地貌(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的特征
高原:海拔高,邊緣陡,內部起伏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勢平坦。
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0m。
山區:海拔500m以上,相對高度100m以上。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7.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度大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8、山的不同部位(峰、脊、谷、鞍、崖)的判讀方法。
高峰: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海拔較低的地方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空凸出。
馬鞍: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形狀像馬鞍。
懸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二章大陸和海洋
第壹節大陸和海洋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陸地占29%。
2.七大洲從大到小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3.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烏拉爾河、高加索和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北美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
北美和南美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4.四大洋從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節陸地和海洋的變化
1.海陸變遷原因:地殼變動、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
2.大陸漂移假說是由魏格納提出的。
3.根據板塊運動理論,世界分為六個板塊,這些板塊在不斷運動。
板塊內部的地殼相對穩定,板塊之間交界處的地殼相對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壹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的描述,比如:明天風會降溫,但是現在我還記得那個晚上,那個暴風雨,不知道有多少朵花被打破了,這幾天晚上很熱。
2.在衛星雲圖上,綠色代表陸地,藍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雲區。
3.常用的天氣符號如:多雲()晴()陰()大雨()小雨()
4.能夠閱讀城市天氣預報圖和城市空氣質量日線圖(P47,48)。
第二節溫度及其分布
1.測量溫度的設備是百葉箱,每天測量四次,分別是北京時間8: 00,14: 00,20: 00,2: 00。
2.什麽是氣溫日變化、氣溫年變化、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P51)?
3.閱讀世界年平均溫度分布圖,分析溫度分布特征(P52,53)。
(1),從赤道到兩極,溫度逐漸降低(低緯度高溫,高緯度低溫)。
②同壹緯度帶,夏季陸地溫度高,海洋溫度低,冬季則相反。
(3)在山區,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會下降0.60C左右。
第三節降水及降水分布
1.從大氣中落下的雨、雪、冰雹統稱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測量降雨量的儀器叫做雨量計。
3.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征(P56)。
①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mm以上②從赤道到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溫帶地區,大陸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⑤世界上降水量最豐富的是基拉龐奇(雨極),最少的是阿塔卡馬沙漠(幹極)。
第四節世界氣候
1,氣候描述,如:東莞冬天不是很冷,昆明四季如春,極地終年極寒。
2.世界氣候主要包括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
3.東亞主要表現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氣候的支配。
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
雨林氣候在南美洲分布最廣。
第四章:居民和定居點
第壹部分:人口和種族
1,世界人口的增長:
2006年3月,世界總人口達到65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加1億用的時間越來越少。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而歐洲的人口出現負增長。
2、世界人口的分布:
東亞、南亞、歐洲、北美東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為人口密集區。極度幹旱的沙漠地區、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常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較高的高原和山區都是人煙稀少的地區。
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
3.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交通堵塞,生活條件差,就業困難,饑餓貧困,人口控制和計劃生育。
人口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力量不足鼓勵生育。
4.不同種族:
根據人類體質的特點,人類可分為三個主要種族: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世界上所有種族都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
白人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亞和印度北部(歐洲和北美)。
東亞以黃色為主。
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人。
第二部分:世界語言和宗教
1,世界通用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 * *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中國-中國,英語-西歐,北美,南亞。
2.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徒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西亞,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 * *宗教:* *起源於* * *半島,分布於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又稱* * *或* * *宗教。
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創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中國大部分人不信教,但是* *爾和* * *信仰* *教,藏族和蒙古族信仰喇嘛教。
第3節:人類居住-定居
1,國家和城市
住區-集中的人類住區-村莊和城市
2.住區與環境
在河流中下遊的壹些平原地區,工農業發達,聚落分布密集;在山區和沙漠地區,很少有或沒有定居點。
3.住區的發展和保護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變化,世界上大多數聚落都在發展:面積越來越大,建築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完善。
大力保護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古城。
七年級下冊復習內容
第六章:亞洲,我們生活的大陸。
第壹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位於歐洲東部,北臨海洋,東臨海洋,南臨海洋。
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緯度最寬、東西距離最長、人口最多的大陸。
2.地形:地面起伏較大,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部、周邊、中部。
3.河流:發源於中部山區和高原,以某種形狀流向周圍海洋的河流。
長江(6300公裏)是世界第三長河。
4.氣候:氣候的特點是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泛。
東亞和南亞經常受到夏季季風的影響,容易發生幹旱和洪水。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中國、日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亞)
2、人種:主要是黃種人。
東亞東南亞都是黃種人。
西亞中亞都是白人。
3.經濟:日本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促進本國經濟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國家大量輸出石油資源,如沙特。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壹部分:日本
1.概況:東臨海洋,西臨大海,人口1.27億,黃種人,來自北海道和笨笨。
它由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組成。
位於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匯處。
接地帶,頻繁的火山和地震。
2.象征:富士山和櫻花。
3.地形:主要是山地和狹窄的平原。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最高峰是
4.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5.工業:面積小,資源差。從國外大量進口,工業品大量出口。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投資對象為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
6.文化:日本民族成分單壹,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東西兼容。
7.城市:政治中心——古都東京——工業城市京都——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
第二部分:東南亞
1.地理位置:位於歐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大洋和印度洋之間。
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它由印度支那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
2.地形:中南半島的山川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川相間、垂直分布的特點。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3.河流: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流經該國最多。
4.人口:大部分是黃種人。
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5.城市:大城市的主要分支在沿江和河口三角洲。
6.氣候:印度支那半島屬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屬熱帶雨林氣候。
7.農業:泰國、越南、緬甸(大米)、泰國(橡膠)、菲律賓(焦大麻和椰子)、印度尼西亞(椰子)、馬來西亞(棕櫚油:世界油王)。
8.旅遊業:旅遊業發達。
大金塔(緬甸)、婆羅浮屠(印度尼西亞)、吳哥窟(柬埔寨)、水市場(泰國)、下龍灣(越南)、花園城市(新加坡)。
第三節:印度
1.人口:世界第二大人口,2003年1.6億。
2.地理位置:東臨孟加拉灣,西瀕大海,南臨印度洋。
3.地形:北部有喜馬拉雅山,中部有恒河平原,南部有高原。
4.河流: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
5.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降水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6.農業:60年代實行“綠色革命”,糧食生產技術得到提高。現在,糧食基本自給自足。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和黃麻。
7.工業: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在原子能、航空航天、計算機軟件等方面取得壹定成就。
是世界第二大軟件國,軟件出口量僅次於美國。
8.城市:政治中心-新德裏棉紡織中心-孟買
大麻紡織中心-加爾各答矽谷-班加羅爾
第四節:俄羅斯
1.面積: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公裏,南北寬4000公裏,面積1.7萬多平方公裏。
2.地理位置:橫跨亞洲和歐洲,東臨太平洋,北瀕大洋,西瀕波羅的海。
西南臨黑海和裏海。
3.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
4.河流和湖泊:母親河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
5.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暖。
6.經濟:自然資源多樣,儲量豐富,重工業發達。
亞歐大陸橋。
7.城市:政治中心-莫斯科波羅的海-聖彼得堡
北冰洋海岸-摩爾曼斯克太平洋海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第八章:東半球的其他國家河流和地區。
第壹部分:中東
1.地理位置:三大洲五大洋之地,連接亞歐非,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
2.資源:石油儲量最大、石油產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海地區,主要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霍爾木茲海峽
3、水資源:水資源極其匱乏,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
4.種族:白色人種
5.宗教:大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猶太教等宗教,三大宗教聖城:耶路撒冷。
6.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
第二部分:西歐
1.經濟:大部分是發達國家,面積500萬平方公裏。歐盟有27個成員國和壹個統壹的貨幣:歐元。
2.工業:以制造業為主,進口原材料、燃料和糧食,出口機械、汽車、化工、食品等制成品。
3.畜牧業:飼草(綠金)英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法國和德國畜牧業比重略高於種植業。荷蘭和丹麥是世界聞名的乳業大國。
4.地形:以平原為主,包括東歐平原、西歐平原和博德平原;阿爾卑斯山;三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
5.河流:多瑙河,歐洲國家最多的河流;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萊茵河。
6.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7.旅遊:地中海陽光沙灘、北歐峽灣風光、高山登山滑雪、巴黎鐵塔、荷蘭風車等。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人的故鄉:6億多人口,90%以上是黑人。
2.經濟:單壹商品經濟,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品或熱帶經濟作物,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產品。
例如加納的可可出口。
非洲經濟落後的主要原因:長期的殖民統治
4.人口:人口自然增長率居各大洲之首,落後的農業發展和食物供應不足導致耕地擴大,生態環境破壞,惡性循環。
5.地形:高原大陸,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6.氣候:熱帶大陸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氣候南北對稱分布。
7.河流湖泊:世界第二大河流剛果河;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第四節:澳大利亞
1,地理位置: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自己有壹塊大陸。
2.地形:西部是低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
3.河流:墨累河
4.氣候:南回歸線經過,屬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泛的熱帶草原氣候。
5.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特有物種:袋鼠(國旗)、考拉、鴨嘴獸、鴯鶓(國旗)。
6.農牧業: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羊和最多的羊毛出口。
7.工業: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世界礦產品主要出口國之壹,澳大利亞的主導產業:服務業。
8.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
墨爾本-中國第二大城市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
第壹部分:美國
1.移民:2006年人口超過3億,壹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大約有1.6萬華人華僑。
形成了壹個統壹的美國國家。
人口居世界第三。
2.區劃:* *由50個州和兩個海外州組成: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3.地形:南北呈柱狀分布,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壹半,包括落基山和中原。
4.河流和湖泊: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5.農業:機械化、專業化、高效率、大產量。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農業大國。
6.工業: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是美國最早也是最大的高科技工業中心。
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工業體系完整,種類齊全,產量大,技術先進。
東北工業區
7.資源消耗: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8.城市:首都-華盛頓金融中心-紐約。
八年級上冊復習內容。
第壹章中國的領土
第壹節:
1,中國的位置
中國位於_ _ _ _ _ _ _ _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大部分位於_ _ _ _ _ _ _ _ _ _地區,屬於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地區。
2.廣闊的領土
中國的陸地面積是_ _ _ _ _ _ _ _ _萬多平方公裏, 與_ _ _ _ _ _ _ _ _ _面積相近的有哪些,土地界線是 超過_ _ _ _ _ _ _公裏,並且有_ _ _ _ _ _個鄰國, 其中與中國有兩條不連續國界的國家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大陸海岸線超過\ 長_ _ _ _ _ _公裏,管轄海域面積約_ _ _ _ _ _萬平方公裏。 從北到南,相鄰的海洋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隔海相望的國家有_ _ _ _ _ _ _個。從北到南依次是韓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菲律賓,_ _ _ _ _ _ _,文萊,_ _ _ _ _ _ _。
3.我們領土的四個邊界
最東端:_ _ _ _ _ _ _ _河和_ _ _ _ _ _ _ _河的交匯點
最南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N)
最西端:新疆_ _ _ _ _ _ _ _ _高原上(73?e)
最北端:黑龍江省_ _ _ _ _以北的_ _ _ _ _ _ _ _ _主航道中心線(53?n)
中國領土東西兩端的距離約為_ _ _ _ _ _ _ _ _公裏,南北兩端的距離約為_ _ _ _ _ _ _ _ _公裏。
4、34個省級行政區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省,_ _ _ _ _ _ _ _ _自治區,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形狀和省級行政中心。
(正文10頁表格及圖集第4、5頁)
第二節:
5.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總人口為_ _ _ _ _ _ _ _ _億(2000年數據),占世界人口的_ _ _ _ _ _ _以上。中國把_ _ _ _ _ _ _作為壹項基本國策。
目前,我國人口仍在以每年12萬的速度增長,這主要是由於_ _ _ _ _ _ _ _ _的人口眾多。
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6.人口分布
中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_ _ _ _ _ _ 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39人)的_ _ _ _ _ _倍;中國的人口分布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為界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_ _ _ _ _ _ _ _省。
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
第三節:
7.56個民族
中國由_ _ _ _ _ _ _ _ _個民族組成,其中_ _ _ _ _ _ _ _ _民族人口最多,占_ _ _ _ _ _ _ _ _ % 其他55個民族在少數民族中統稱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人口最多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人 _ _ _ _ _ _臺灣省島內的少數民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人
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以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最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第二章地形和地貌
第壹節:
1,地形三步。
中國的地形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高和低,西部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為主;第壹級臺階平均海拔在_ _ _ _ _ _米以上,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高原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二步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平臺期,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三級臺階的標高為 大多在_ _ _ _ _ _ _ _ _米以下,主要有_ _ _ _ _ _ _ _ _ _ _米以下。
第壹級臺階和第二級臺階的分界線是_ _ _ _ _ _ _ _ _山脈、_ _ _ _ _ _ _山脈和_ _ _ _ _ _ _ _ _山脈;第二級臺階和第三級臺階的分界線是_ _ _ _ _ _ _ _山脊,_ _ _ _ _ _ _ _ _山脈,_ _ _ _ _ _ _ _ _雪峰山。
2.地形復雜多樣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基本特征是“三山兩盆”
3、主要山脈及兩側山脈的地形(結合地圖記憶)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域
曼哈頓西區
貧民區
橫斷山
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
吳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遊平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中國最大的平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域
北柵
南邊
天山
準噶爾盆地
塔裏木盆地
昆侖
塔裏木盆地
青藏高原
4.山區廣闊。
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區。
山區在發展旅遊業、礦業和農業多種經營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有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
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困難。
在開發山區的同時,要註意山區防災避災: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