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1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雲南有52個民族,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的民族有25個。其中,15個少數民族,如白哈尼族、傣族、納西族、佤族、拉古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等,是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雲南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形復雜,立體氣候多變,決定了雲南各民族的服飾和裝飾必然多姿多彩,蔚為壯觀。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民族服飾是民族文物的重要類別。從不同的服飾可以識別不同的民族,了解他們的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從民族服飾中還可以看到各民族的節日、婚喪、宗教信仰、禮儀等習俗。誇張點說,壹套民族服飾簡直就是農民的縮影和小百科全書。。為了加強壹個民族的內部凝聚力,使其人民更加親密,每個成員都堅持穿著祖先傳下來的傳統服飾,就是強化這種感情和觀念的有效手段之壹。而這種流傳至今、延續久遠的傳統服飾,是壹個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為生存發展而頑強奮鬥精神的物化。它是群體意識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集體表征。1.彜族服飾豐富多彩,是彜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彜族人民創造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彜族物質民俗的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彜族服飾的地域和支系表現,彜族服飾可分為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可分為若幹風格。以下是其中的壹些。涼山型主要流行於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及其周邊縣,以及雲南省金沙江流域。涼山自然山溝溝壑隔絕而形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環境和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形態——奴隸制,淳樸而獨特,完整地保持了傳統服飾的文化特征。梁山男女襯衫都是右撇子大排扣的衣服。男人和女人,老的和年輕的,穿鞋子,毯子,綁腿和氈襪。男人的發型是傳統的“天尊”,即壹綹長發蓄在頭頂,多以黑色或深藍色的長巾包裹,常裹成尖錐形,斜插於額前,稱為“英雄結”,左耳戴蜜珠、銀耳環等飾物。褲子是穿的,因為語言和地域不同,有大中小褲腿。最有特色的配飾是塔圖,斜戴在身上,用細牛筋編織,鑲嵌白色補丁。女人穿裙子和頭巾,生完孩子後戴帽子或裹頭巾。銀、珊瑚、翡翠、貝類等耳環。都是雙耳佩戴,頸飾厚重,銀領。百褶長裙下,成人裙分為三段,上段為裙腰,中段為圓柱形,下段為褶皺。腰間掛著壹個三角形的錢包,包的表面用各種圖案裝飾,下端用五色飄帶裝飾,用來裝東西。此外,佩戴細繩、針筒和胸前裝飾的尖牙被認為可以辟邪。其服裝的傳統材料主要是自織和染色的羊毛和亞麻織物,他們喜歡使用黑,紅,黃等顏色。其工藝有挑、繡、嵌、卷等技法。鐮刀、爪、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圖案,可分為以諾、聖紮、底三種風格。以前烏蒙山的這類服裝以羊毛和亞麻為主,現在多以布為主,顏色還是黑色,多為藍色和藍色。其基本風格是大胸右手長衫,長教。女裝有肩、領口、下擺、裙邊有碎花裝飾。也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紅河式男裝基本各地都壹樣,多為立領雙排扣短褲和寬襠褲;女裝五顏六色,款式從長禮服到長禮服、短禮服都有。大部分的禮服都有馬甲,普通的褲子和圍裙。頭飾很耀眼,特別是用銀泡泡或者毛線裝飾的。可分為鴛鴦式、建水式、石屏式。滇東南這類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彜族地區和廣西那坡。女裝主要款式為右翻領、雙翻領上衣和褲子,部分地區穿裙子;男人的衣服是雙排扣,有馬甲和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等地的部分彜族至今還保留著古代樣式的官鬥方袍,只有婦女在節日或儀式時才穿。這類服裝多為白色、藍色和黑色,飾有動植物圖案和幾何圖案。該工藝包括刺繡、拼布、蠟染和其他技術。有魯南、彌勒、聞喜三種風格。總的來說,彜族服飾體現了黑色和黃之美的審美觀。反映了彜族“姑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男裝多體現其英氣;服飾圖案反映了彜族人民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第二,傣族有許多分支,如水岱,韓傣和花腰傣,他們的服裝是不同的,其中水岱是最受歡迎的。傣族婦女大多身材苗條,穿著淺色或亮色的緊袖上衣和花筒裙,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年輕女性通常不把頭發盤成發髻,中老年女性則經常戴頭巾。女裝由各種圖案、彩色絲綢或布料制成,色彩鮮艷美麗。男士壹般穿無領雙排扣外套,下穿長褲,冬天蓋毛毯,頭上戴白色或藍色頭巾,頭巾壹端垂在右側。女人的衣服是世界上最美的,就像驕傲的孔雀壹樣,五顏六色,美得令人窒息。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種說法壹點都不誇張。壹般來說,傣族婦女身材苗條,清純美麗,婀娜多姿,所以有“金孔雀”之稱。她們不僅漂亮,而且善於打扮,用獨特的服飾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傣族婦女壹般喜歡穿短袖和裙子,以充分展示她們苗條的身材。身穿白色或猩紅色內衣,外面是緊身上衣,窄袖、大翻領、雙翻領。它有許多顏色,如粉紅色、淡黃色、淡綠色、雪白、天藍色等。現在大多用喬其紗、絲綢、滌綸等材料縫制。短袖緊緊套著手臂,幾乎沒有縫隙。很多人還是喜歡用肉色的材料縫制。如果說傣族女性的這種服飾充分展現了女性的胸、腰、臀之美。另外,所用的面料柔軟光亮,無論走路還是做事都給人壹種雍容華貴的感覺。傣族男子壹般穿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衫、長袖長褲,以白布、藍布或縐布為頭,有的戴花呢帽,顯得瀟灑。傣族人,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背壹個用棉線織成的單肩包(筒手帕)。挎包色彩鮮艷,款式簡單,具有濃郁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花草樹木或幾何圖形,生動逼真。每個圖案都包含特定的內容,如:紅色和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傣族服飾中的男子服裝簡單大方,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上衣,素色長褲,白青色布頭。這種服裝在耕作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使穿著者顯得帥氣。傣族婦女的服飾五彩繽紛,充分顯示了她們的活力和性感。傣族婦女穿著各種緊身內衣,淺色的大排扣或雙排扣窄袖襯衫,以及織有各種圖案的彩色裙子。傣族婦女喜歡將長發紮成發髻,將梳子斜插其上,用簪或花作為裝飾,並喜歡佩戴金銀飾品,在小蠻腰上系壹條精致的銀帶。這樣的服裝把他們打扮得美麗優雅。她們像美麗的孔雀,優雅嫻靜。傣族是雲南省的壹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自治州、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區。傣族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裏氣候溫暖,山川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些地域特征。傣族服飾不僅給人以強烈的美感,而且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第三,納西族納西族散居在滇西北和麗江。男人的衣服和漢族人差不多,主要是雙排扣上衣和褲子。女人穿長袍,皮馬甲或布馬甲,和褲子。尤為突出的是女性所穿的羊毛披肩,上面飾有七星,故名“七星披肩”。金沙江流域的納西族人穿的服裝和藏族人差不多,穿顏色鮮艷的窄發帶,黑色長袍,兩條寬邊顏色不壹。有人在邊緣繡上幾何圖案,用彩色條紋布當腰帶。納西女裝分為兩類:第壹類主要分布在麗江地區,穿的人比較多。他們留著辮子,戴著帽子或頭巾。壹般上身穿壹件立領右外套,前短後長,布紐,寬腰長袖。外罩是壹件圓領的直筒上衣和壹件由棉布或羊毛布料和燈芯絨制成的馬甲。穿束腰或裙子,佩戴七星羊皮背飾;穿深色褲子和繡花鞋、布鞋或膠鞋。第二種存在於中甸當地的納西族婦女中。他們留著長發,綁在腦後或編成長辮子,用有圖案的圓形銀牌裝飾。穿著壹件開衩的白色亞麻長衫,下擺是黑色繡花,腰間是壹條黑底繡彩色格子、飾有羊毛尖刺的腰帶。穿著褲子和壹條帶彩色條紋的長百褶裙,背後穿著白色羊毛山羊皮,穿著靴子或氈靴。納西族婦女也普遍喜歡佩戴飾品,如耳環、戒指、手鐲等。又名“皮星戴月”、“七星羊襖”,由羊皮制成。首先把皮剝下來,讓它變得又軟又白,然後切成青蛙身體的形狀,相當於人的背部大小。青蛙的頭朝下,正上方縫著壹塊長壹米,寬三十多厘米的黑絲絨。披肩底部有兩個直徑約3英寸的縫制圓形圖案,底部用五彩絲線繡出7個直徑約1英寸的圓形圖案,稱為“七星”,釘在七星的中心。然後用壹對17厘米長、5厘米寬的繡有蝴蝶圖案的白布作為綁帶,就成了獨特的羊皮背飾。關於羊皮背飾花紋的形成,有不同的傳說。壹種是羊皮上大圈的圖案,左圈代表太陽,右圈代表月亮,七個小圈代表七星,所以叫“戴嶽戴星”。包括納西族婦女的辛勤勞動。其次,在納西族的東巴經和民間傳說中,相信古時候就有納西族人崇拜青蛙,把青蛙當作自己民族的圖騰。把羊皮剪成青蛙的形狀,表現了納西族人對圖騰的信仰和崇拜。同時青蛙的生育能力很強,體現在服飾上對女性生育觀念的重視。納西族男人穿著樸素,大致分為兩種情況。麗江地區的納西族男子留短發,戴氈帽或裹頭。上身穿亞麻或棉布衣服,外面穿羊皮馬甲或羊毛氈,深色褲子,腰帶,布鞋或皮鞋。中甸三壩壹帶的納西族男人,穿的都是對襟上衣或雙排扣長袖衣服,長及肚皮,裹著紅布和麻布褲子。戴月的服飾是納西族婦女勤勞、善良、美麗品質的象征。在古代,納西族男性經常外出經商,生產勞動的重擔就落在了納西族女性身上。他們在早晨和黑夜裏仍然無法完成工作,於是他們在披肩上繡上星星和月亮,這樣人們就可以“長生不老,日夜忙碌”。妳看納西族女人穿傣越是覺得她們漂亮勤勞嗎?納西族是生活在雲南省麗江地區的壹個古老民族。納西族最有特色的服飾是“皮星戴月”。納西族婦女穿及膝長袍,寬腰大袖,褶腰,長褲,背上披壹條披肩。這條披肩是羊皮做的,經過脫毛、水洗、刷白,然後縫制而成。然後,在披肩上繡上兩條白布腰帶。工作時,披肩的布帶拉到胸前交叉系緊,看起來就像七顆閃亮的星星圍著壹輪明月。人們稱這種衣服為“戴月戴星”。納西族的服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裝中的羊皮背飾是納西族特有的。納西族的服裝最初是由羊皮和動物皮制成的。青幹龍《麗江府略》載:納西族“男子頭上發髻,頭發剃光,謂之三圈,耳上綠珠,腰佩短刀,膝纏氈條,時時披羊皮,女子頭上高髻,戴尖帽,大耳環,短衣,長裙,羊皮,飾物。至清朝光緒年間,《麗江縣誌摘抄》載:“男子剃發戴帽,長領布衣,女子戴高結或黑漆尖帽,短禮服長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服裝是不斷變化的。這些事實表明,總的來說,中國各民族的傳統服飾都保持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即使是那些長期比鄰而居的兄弟民族,他們的服飾也非常接近,他們的差異是如此的細微,外人根本察覺不到。他們各自的特點也很明確。壹個民族與眾不同的傳統服飾是其他民族與眾不同的標誌;但對於這個民族來說,這是壹面相互認同的旗幟,是團結的紐帶。這壹切都是人類歷史傳承形成的壹種集體無意識的文化模式。這種凝聚力是壹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本能。不可思議的是,如果沒有這種凝聚力,壹個民族,尤其是壹個弱小的民族,如何在強大如林的民族條件下,挺過漫長而艱苦的歷史進程?
上一篇:2010歷史地理考試筆記下一篇:保險行業如何培訓銷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