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到秦漢
為什麽我在講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時,會選擇古代到秦漢這個時期?在我看來,從古代到秦漢的政治制度變化是呈上升趨勢的!從投降奴隸制到封建制,古代中國壹直走在世界前列。退位制度形成於古代,讓後來很多文人向往。奴隸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禮儀制度。封建制度形成於秦,成熟於漢!更何況還有秦始皇,他是壹個偉大的人才,也是這個時代形成了排外的儒家思想,被後世用來控制人們的思想!!!
古代(退位制度)
古代生產力弱。為了滿足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人們不得不群居在壹起。在這個時期,可以說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連經濟基礎都沒有形成,所以這個時期沒有政治體制或者說政治體制還處於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它有點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味道!!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生產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形成了私有財產!這壹時期形成了部落制度。這期間,壹個讓很多文人向往的政治制度——退位制度!
那麽什麽是退位制度呢?
退位制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即部落首領年老時,召集部落聯盟開會,推薦有才能的人作為繼承人!!
中國的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但其真實性壹直有爭議。然而在正史中,退位制度卻大受贊賞,因為這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而且也有反對的!我也反對。我認為這種政治制度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證據是在隨後的朝代有很多所謂的退位制度,比如東漢末年的魏朝退位,東魏孝敬皇帝對北齊宣帝皇帝的退位。根據這個記載,如果改朝換代,可以認為是退位。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禪讓制度。這個時期可能是那些官員為了攻擊當時的政治制度而編造的美好世界!!!
夏商周(奴隸制)
人類從古代進入奴隸社會,是當時的社會上升,也是進步的表現。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第壹個奴隸王朝——夏朝誕生了!這個時期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比較完整的禮儀制度,促進了周朝禮儀的發展!
那麽為什麽奴隸制產生於這個時期而不是秦漢時期呢?
經過人類漫長的進化,部落的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現了過剩的現象,人們的生活安定了下來,也因為當時的領導有方,出現了產品的過剩。經過幾代人的積累,產品剩余形成了巨大的財富。有了巨大的財富,就想擁有更多的特權,導致階級分化!夏朝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生育事業是生產力的發展,是進步的表現!!!這是必須品,不是偶然!!!!
那麽什麽是奴隸制呢?
奴隸制是指奴隸主擁有奴隸的制度。勞動活動必須以奴隸為主,沒有報酬,沒有人身自由。奴隸壹般來自戰俘、占領區原住民、欠債者和罪犯。奴隸制壹般出現在農業社會。奴隸社會把人類帶入了文明時代,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這是歷史的大進步。但同時,奴隸制也是最野蠻的制度,這壹點從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和廣大奴隸的經歷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奴隸主和奴隸階級的關系是赤裸裸的剝削和被剝削。奴隸被剝奪壹切權利,在暴力下從事最激烈、最艱苦的勞動。奴隸主階級占有和支配著奴隸的全部勞動成果,過著奢侈豪華的寄生生活;奴隸只能得到很少的生活資料來維持生活。
我的觀點是:奴隸制雖然不完全,但也是壹種很好的政治制度。雖然有它的缺點,但在當時那個社會,那個生產力下,它是最好的選擇。在人類剛剛結束原始社會,從當時的低端或不文明社會步入高度文明社會的當下,選擇進入奴隸社會是壹個不錯的選擇。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表現!那個時代,生產力適合生產關系。但是,奴隸生產關系的局限性在奴隸社會始終存在,只是在奴隸社會的大部分早中期沒有成為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只有在奴隸社會後期的條件下,奴隸生產關系才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因此,奴隸生產關系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的過程,就是奴隸生產關系從促進生產力發展到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過程。只有在新的生產工具出現之後,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局限性才充分暴露出來。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的標誌,但更先進的生產工具卻不能廣泛用於奴隸勞動,證明奴隸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發展的桎梏。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也是奴隸制生產關系衰落的時候!!!
春秋戰國至秦漢(封建制)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的時代,是封建制度發展、建立、實現的時代!!!奴隸制在春秋戰國時期衰落了,但在當時的政治制度中並沒有成為壹個完整的政治制度。在這個時代,百家爭鳴對這個學派進行了各種宣傳和演講,希望能被當時的諸侯國所采納。法家韓非子是第壹個提出君權至上和“三綱”的法家。尚軍的法家著作提倡重農抑商等等,影響了後來所有的封建社會制度!!所以在我看來,春秋戰國是封建制度,是分不開的!
那麽什麽是封建制度呢?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階級占有土地,剝削農民(或農奴)剩余勞動力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它的基本剝削形式是封建地租,農民(或農奴)耕種的產品大部分被封建地主作為地租剝奪。上層建築主要是以等級制度為特征的封建國家。主導思想是以維護封建剝削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宣揚封建道德為主要內容的。在封建制度下,社會的基本對立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或農奴)階級。柳宗元曰:“周有天下,分土田而分五等。後群邦,布周遊天下,其旋而聚。”(柳宗元《封建論》)所謂“封建”,就是中國的皇帝“分其所有之地”,讓所有的皇族和有功人員都得到壹份賞賜土地。根據它與天子的距離和貢獻的大小而被封建化。封建有五個層次:男、侯、伯、子、男。男的等級最大,分封的領土最大,其次是侯,再其次是分封,男的最小,得到的土地最小。
奴隸制在封建制度之前就存在,分封制在中國盛行的時期是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之前,尤其是西周時期,周武王滅商之後,周分封天下。當時有許多小諸侯國,壹個面積幾平方公裏的小城邦,其統治者被周分封為君主,冒充“國”。這壹時期的社會形態被奇怪地稱為“奴隸社會”。到了東周,壹個小諸侯國逐漸合並成壹個大諸侯國。直到戰國末期,秦國吞並了六國,建立了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因為當時的大壹統中國,中國社會已經廢除了分封制,沒有諸侯可以被封,建立自己的國家。自立為君主是不被允許的。所謂的皇帝只能有壹個!
我的看法: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政治制度,是不健康的政治制度,與經濟格格不入!!中國農業社會時期的社會形態發展領先於歐洲,中國的“宗法社會”比同時期歐洲的“封建制度”更進步,兩種社會形態存在明顯差異。然而,就像壹個早熟的嬰兒,中國在政治上過早地進入中央集權,但在經濟上卻遠遠落後,嚴重阻礙了中國兩千年的發展,使中國的進步進入了自秦朝以來的“死胡同”。這也暗示了中國被後來的列強侵略,無法還手!在中國,封建主義確實阻礙了經濟,但皇權卻有意扼殺了經濟發展。
如果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所謂中國文化:儒家和道家(佛教除外)都是在封建社會形成的。秦漢以後的朝代只是繼承和發展了這種文化。所以我們把三皇五帝時代稱為中國高度文明發展的時代,是壹個賢哲輩出的時代。這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完全依賴於這種“封建制度”。我們把中國的封建主義和帝制相比較,封建主義也是優於帝制的:中國有三千多年(或者說五千年)的歷史,封建社會和帝制社會各占壹半左右(以秦魏劃分),奴隸社會只經歷了三個朝代(夏、商、周)。如果說五千年,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封建社會還要更久。),而帝制王朝多達二十個。從長治久安來說,封建制比君主制更合理。封建主義是分而治之,封建主義可以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