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堅持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過度幹預。他們明確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幹預,尤其是戰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主張,認為政府除了錢,什麽都不用管。
第二,特別重視貨幣理論的研究,繼承芝加哥學派“堅持貨幣至關重要的理論研究方法”,認為“貨幣最重要”。彌爾頓是貨幣學派最著名的代表?米爾頓·弗裏德曼,貨幣學派的創始人。除了弗裏德曼之外,貨幣學派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布倫納、梅爾策和艾倫?沃爾特斯、奧地利赫爾穆特·弗裏希等人。
二,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貨幣學派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理論。貨幣學派的創始人弗裏德曼在現代貨幣數量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貨幣數量理論。弗裏德曼認為,劍橋方程比交易方程更可取。因此,弗裏德曼沿著劍橋方程重述了他對貨幣數量的新觀點。弗裏德曼認為,貨幣數量理論首先是貨幣需求理論。因此,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是用現代分析方法表達的貨幣數量理論。弗裏德曼的貨幣數量理論與早期和現代貨幣數量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他明確提出貨幣數量理論是由什麽因素決定貨幣需求的理論。基於此,弗裏德曼逐壹分析了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因素,提出並論證了著名的貨幣需求函數。
(壹)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弗裏德曼對貨幣需求因素的分析,來自於研究人們為什麽需要貨幣人力。他認為,人們對金錢的需求,就像人們對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壹樣,可以用消費者選擇理論來分析。弗裏德曼認為,就像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壹樣,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也受到三類因素的影響。他對影響貨幣需求的這三個因素做了詳細的分析。
1,收入或財富的變化
弗裏德曼認為,收入或財富的變化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壹般來說,收入可以用來代表總財富。但他指出,統計所衡量的當前收入不能作為財富的代表,應以“永恒收入”的概念作為財富的代表。弗裏德曼進壹步將財富分為人類財富和非人類財富。由於這兩類財富在總財富中的比重不同,制約了它們帶來的收入比重不同,進而影響對貨幣的需求。因此,他認為“現金的留存與總財富無關,主要與非人類財富有關。”w代表非人類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即財產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
2,持幣機會成本。
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是指貨幣和其他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貨幣的名義收益率(rm)通常為零。其他資產的名義收益率壹般不為零,主要包括兩部分:第壹部分是當期收益,主要指預期固定收益收益率(rb)和預期非固定收益收益率(Re);
第二部分是商品價格的預期變化率(1/p*dp/dt)。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越高,貨幣需求越少。這樣,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與貨幣需求成反比。
3.持有貨幣對人的效用。
對於個人或企業來說,持有貨幣可以用來支付日常交易,滿足意外需求,抓住盈利的機會。這就是金錢提供的效用。雖然這些影響無法直接測量,但人們的感受和現實證明它們確實存在。這種流動性效用以及影響這種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們的愛好和興趣,是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之壹,用符號u表示。
(二)貨幣需求函數
綜上所述,弗裏德曼將個人財富持有者的貨幣需求函數列舉如下:
M/P=f(Y,W;rm,rb,re,1/p * DP/dt;u)
其中m是個人財富持有者持有的貨幣量(名義貨幣量);p是壹般物價水平;
M/P是指個人財富持有者手中的貨幣所能支配的實物量(實際貨幣需求),其他符號均如上所示。
(三)貨幣需求函數的特征和意義
弗裏德曼和其他貨幣學派的學者對貨幣需求函數做了詳細的研究。由於貨幣需求函數中的自變量較多,為了便於分析,他們首先省略了貨幣需求函數中某些條件下可以忽略的項,將貨幣需求函數簡化為:
M/P=f(Y,I)
這個公式表明,貨幣需求主要由人們的收入和市場利率決定。
1,貨幣需求函數的特征
弗裏德曼認為,貨幣需求函數是壹個穩定的函數,其趨勢是可以預測的。原因有三:
首先,影響貨幣供求的因素是相互獨立的;
其次,在函數變量中,有些是相對穩定的(如U和W),有些只在極少數情況下影響貨幣需求(如1/p*dp/dt),所以不會破壞貨幣需求函數的穩定性;
第三,貨幣需求函數的倒數——貨幣流通速度基本上是壹個穩定函數。
2.貨幣需求函數的意義。
弄清貨幣需求函數穩定性的特征具有重要意義。論證貨幣需求函數穩定性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貨幣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貨幣的供給,即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供給。據此,貨幣學派提出了以反對通貨膨脹和穩定貨幣供應量為主要內容的政策主張。因此,穩定的貨幣需求函數成為貨幣學派理論和政策的理論和分析基礎。
第三,貨幣學派的貨幣供給理論
在現代西方貨幣供給理論中,貨幣學派的貨幣供給理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貨幣供應量決定模型、貨幣供應量的性質、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決定等有影響的理論觀點。
(壹)弗裏德曼-施瓦茨的貨幣供給決策模型
弗裏德曼和安娜?在1963年出版的《美國貨幣史:1867-1960》壹書中,A·施瓦茨推導出著名的貨幣供給決定模型:
M/H=(C+D)/(C+R)
將公式右邊的分子分母分別除以c再乘以D/R,可以得到:
m = m/h =[d/r(1+d/c)]/(d/r+d/c),即
M=H?[存款準備金(1+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
這個公式是弗裏德曼-施瓦茨分析貨幣供給決定因素的基本公式。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高能貨幣H,商業銀行存款與準備金的比率D/R,商業銀行存款與公眾持有的貨幣的比率D/C都與貨幣供應量同向變化。
(二)卡根的貨幣供給決策模型
為了彌補弗裏德曼-施瓦茨貨幣供給方程的缺陷,卡根在1965中提出了他的貨幣供給方程:
M=H/(C/M+R/D-C/M?研發)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貨幣供應量等於高能貨幣H和貨幣乘數(m=1/(C/M+R/D-R/D?M/C)。
卡根方程清楚地表明,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與高能貨幣成正比,與貨幣比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成反比。
(三)外生可控的貨幣供給
弗裏德曼-施瓦茨用貨幣供給方程解釋說,中央銀行完全可以通過控制高能貨幣來控制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貨幣當局控制的外生變量。他們也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了這壹論斷;卡根還分析論證了貨幣供給的外部性和可控性,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量。因為央行對高能貨幣的操縱對貨幣供應量的決定起主導作用,所以貨幣供應量是央行可以絕對控制的外生變量。
弗裏德曼·施瓦茨和卡根證明並強調了貨幣供給的“外部性”和“可控性”,為強調貨幣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四)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確定
由於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可以控制的外生變量,正確確定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成為中央銀行成功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最關鍵問題。弗裏德曼認為,正確確定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1,如何界定貨幣供應量指標的範圍?
關於貨幣供應量指標區間的定義,弗裏德曼認為,相比之下,選擇貨幣供應量指標的區間為流通中的貨幣加上所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即M2,更為合適。
2.如何確定貨幣供應量的增速?
弗裏德曼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確定壹般應與經濟增長率相適應。
3、是否允許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在年內或季節內波動。
關於是否允許貨幣供應量增速在壹年或壹個季度內波動,弗裏德曼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速壹旦確定,就不能隨意改變。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的,應當提前公告,盡量減少變更範圍。
第四,貨幣學派的貨幣傳導機制理論
(壹)貨幣量變化後的傳遞過程
弗裏德曼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分析可以大致表述為:
M→E→P(i)→I→Y
其中m代表貨幣供應量;e代表公共支出;p是非貨幣資產的價格,I是利率;I是投資,y是名義收入。弗裏德曼認為,名義收入的貨幣理論的傳導分析表明,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可能在短期內對經濟的實際產出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價格的適應性預期存在時滯,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契約在短期內無法調整。但隨著投資支出的擴大和借貸資金需求的增加,名義利率上升,投資和產出下降,商品供給減少,物價進壹步上漲,直至新增貨幣被物價上漲完全吸收。因此,從長期來看,貨幣量的變化只會引起物價水平的變化,而不會影響實際產出。弗裏德曼的論點概括為貨幣的長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
(二)弗裏德曼和凱恩斯在貨幣傳導機制上的理論分歧
首先,凱恩斯認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國民收入有實質性的影響。貨幣增加的結果是利率會降低,從而增加投資,總需求和總收入(Y)會通過乘數效應發生變化,即△ m →△ r →△ I →△ Y .因此,貨幣供給的增加可以引起實際產出的增加,貨幣是非中性的。弗裏德曼認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只能在短期內影響實際產出;從長期來看,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只能影響名義變量而不能影響實際變量,因此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
第二,凱恩斯關註的是狹義的市場資產和市場利率,他的傳導渠道主要是貨幣市場上金融資產的調節。弗裏德曼認為,傳導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在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同時進行,可以通過物價的普遍上漲來吸收過多的貨幣。
第三,凱恩斯非常重視利率的作用,認為利率是傳導機制的中心環節;而弗裏德曼則重視收入和支出在傳導中的作用。弗裏德曼不僅忽視了利率在傳導機制中的作用,而且堅決反對用利率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南。
(三)貨幣滯後效應的特征和意義
貨幣學派認為,從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到物價的變化有壹個較長的傳導過程,在央行采取貨幣行動後,真正的效果出現需要壹段時間,這就是時滯效應。時滯效應不僅表現為行動與效果之間的時間差,還表現為傳播過程中初始效果與最終真實效果之間的差異。
弗裏德曼以時滯效應為武器,堅決反對凱恩斯學派“逆經濟風而動”的反周期政策。所以,由於政策效果的滯後性,結果往往會把出於反周期目的而采取的行動變成額外的、不必要的擾動。要理解和正確認識政策的時滯效應,就要制定長期穩定、壹致的貨幣政策。
第五,貨幣學派的通貨膨脹理論
(壹)通貨膨脹的定義
弗裏德曼對通貨膨脹的定義是:“通貨膨脹是壹種導致價格長期普遍上漲的貨幣現象。”
(二)通貨膨脹的誘惑和危害
弗裏德曼認為,通貨膨脹對政府有很強的誘惑力,這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1,通貨膨脹給政府帶來的收入。弗裏德曼認為,政府從通貨膨脹中獲得收入有三個途徑:
(1)擴大貨幣供應量直接增加政府收入。
(2)增加稅收。
(3)降低未償國債的實際價值。
2、從其貨幣傳導過程中的初始效應來看。貨幣學派對傳導機制的分析表明,在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初始階段,也就是通貨膨脹剛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整個過程中的時滯效應,貨幣數量的增加並不直接表現為物價的上漲,而是利率的降低,生產的擴大,失業的減少,收入的增加。政府可以在不使公眾消費減少的情況下多消費,每個人都可以多消費,這樣大家都開心。
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了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惡果,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弗裏德曼經常把通貨膨脹比作酗酒問題。酗酒者開始喝酒時的最初效果是興奮和熱情,醉酒的不愉快感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表現出來。如果繼續用酒精解酒,酒精中毒會加重,如果不懸崖勒馬,就會走向死亡的深淵。通貨膨脹也是如此。如果對通貨膨脹的誘惑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後果將和酗酒者壹樣痛苦。
(三)通貨膨脹的原因
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貨幣過多。貨幣量過多的原因來自於政府錯誤的政策和行為。弗裏德曼認為,貨幣過量有三個直接原因:
首先,政府支出增加。
第二,政府奉行充分就業的政策。
第三,央行實施了錯誤的貨幣政策。
控制通貨膨脹的措施
控制通貨膨脹的方法只有壹個,那就是減少貨幣增長。只有當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最終降低到接近經濟增長率的水平時,才能預期物價在總體上趨於穩定,然後政府才能通過采取“單壹規則”控制貨幣供應量來有效防止通貨膨脹。
第六,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主張
貨幣學派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貨幣供應量是唯壹在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變量,因此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成為所有經濟政策的重點。如果其他經濟政策不通過貨幣政策或者沒有貨幣政策的配合,是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的。
(壹)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弗裏德曼指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只有壹個,那就是穩定貨幣,從而確保經濟穩定。
(二)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
弗裏德曼堅決反對用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根據現代貨幣數量理論的基本理論,弗裏德曼認為貨幣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標應該是貨幣供應量。主要原因是:
1.貨幣供應在經濟生活中極其重要。
2.作為管理和調節貨幣的機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旨在穩定貨幣。只要貨幣供求穩定,貨幣就穩定。因為貨幣需求本身的穩定,只要穩定了貨幣供給,就可以實現穩定貨幣的政策目標。
3.在現代信用貨幣和中央銀行體系下,貨幣供給雖然是內生的,但仍在中央銀行的控制之下。中央銀行可以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調整高能貨幣和存款準備金率來控制貨幣供應量。
4.貨幣供應量可以明顯反映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
(C)單壹規則的含義和實施
貨幣學派反對現代凱恩斯的相機抉擇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的實施應遵循規律性原則,即強調貨幣政策的長期穩定性和連續性,並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單壹規則”理論。
所謂“單壹規則”,就是公開宣布並長期采用固定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單壹規則”的內涵強調以下三點:
1,公開宣布,其目的是向公眾宣布,減少人們的心理不安全感,避免人們因預期不同而產生的無序和矛盾,同時將貨幣當局的行為置於公眾監督之下。
2.長期采用意在消除頻繁的相機選擇變化帶來的經濟波動,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決策帶來的經濟擾動,消除時滯效應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反映,促使初始效果和最終效果保持壹致。
3.固定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以加強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自身的穩定性抵禦其他方面的幹擾。
這三點相互呼應,緊密相連,缺壹不可。弗裏德曼認為,只有長期采取固定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才能確保貨幣穩定,幣值穩定,實現長期物價和經濟穩定的目標。
“單壹規則”不僅是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最佳選擇,也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基本規則。